第54頁
如果我飛遠了,你可以拉拉線啊,風箏的線永遠在你的手裡。你一拉線,我就會回來的。師傅卻拋過來一句: 可是,我找不到線了。
無論多麼優秀,在你面前,我依然是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謹小慎微,依賴你,遙望你。
沒想到,多年後還能再次相遇。這回是阿倫特以美國人的身份來德國訪問。在弗萊堡,海德格爾的家裡,老師依然是侃侃而談,卻難掩老態,一臉落魄。當年的"綠衣女",也已經過了她最好的年紀。他講自己著作出版的障礙,講這麼多年來不被人理解的痛苦。阿倫特偶爾簡短地說一兩個字的評論--她近乎同情地諒解了海德格爾,一個曾經帶給她甜蜜、屈辱和痛苦的男子。她四處奔走,拍賣他《存在與時間》的手稿。甚至親自到大學講解他的哲學思想,為他辯護。
這麼輕易就原諒了嗎?阿倫特次日給海德格爾寫下了這樣的便箋: 這個晚上和這個早上,將得到我整個生命的確認。我很高興有機會把我們早年的相遇視作一種永恆的東西。
早年,早年--世間男女說到這個詞的時候,大多已經歷了人生的諸多喜悲。百轉千回以後竟發現,當年的那些事已經影影綽綽的道不分明了。而當年的這個人,你根本提不起恨。即便是影子情人,也是詩意滿滿。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爾(1889~1976),生於德國一個天主教家庭,大學修習哲學和人文科學,參加過納粹黨。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代表作有《存在與時間》、《康德和形上學問題》、《真理的本質》、《形上學導論》等,其中,《存在與時間》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曾有一段時間,文學哲學青年們言必稱"海德格爾"。
第67節:薩特:靜看你穿枝拂葉(1)
32. 薩特:靜看你穿枝拂葉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割斷這條連接我們倆的紐帶。而且,我們決不能將這斷斷續續的同居生活庸俗地視為一種義務或者習慣,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它向這方面墮落。
--薩特
遇到我之前,你還遇到了誰?
讀大學預備班的時候,薩特就有過好幾次一夜情式的經歷了。那個時候,男人的美德就是風流韻事,女人的美德就是守身如玉。
他相對固定的女伴卡米耶,竟然是在一次葬禮上認識的。那是他的初戀。卡米耶豐滿美艷、閱人無數;薩特的文采、風度蓋過了他的斜眼,他們一見傾心。他甚至對她說:
"我不希望成為你的第一個情人,但是我希望成為你唯一的愛人。"但是,卡米耶卻說:
性的忠貞導致真正受奴役。她像個捉摸不定的精靈。她喜歡刺激的有挑戰性的情感,與巴黎導演夏爾·迪蘭打得火熱。後來,這三個人竟然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他不知道,有個女孩會成為他的終身伴侶。
波伏娃是個早熟的女孩,她總是問母親孩子是從哪兒來的之類的問題。母親是個苛刻刻板的女人,只粗暴含糊地回答"肚臍"。她不語,把《半處女》、《女人與傀儡》這樣的"禁書"藏在床墊下面,如饑似渴地讀布爾熱、都德,讀莫泊桑、龔古爾兄弟--母親拒絕回答的問題,她從小說里找到了答案。
波伏娃曾經有過一段極端叛逆的日子。她在《第二性》中這樣描述自己:
我厭倦了貞潔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過墮落的生活。於是,她和妹妹打扮成妓女的樣子,到酒吧去喝酒調笑。但是她們不施粉黛、笨拙樸實的樣子一下子就讓她們露餡了。
進入大學之後的波伏娃成績仍然非常優秀。1927年波伏娃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普通哲學證書。第二名和第三名日後分別成為法國著名的社會哲學家和現象學哲學家。而波伏娃是第一名。
波伏娃是優秀的,也是清麗可人的。因為選了相同的課,她和馬厄接觸較多,他們經常就某些哲學問題進行討論。薩特是馬厄的密友。他就在這個時候發現了這顆珍珠,決定約會波伏娃。
第一次約會,波伏娃沒有現身,只是讓妹妹去探路。
不久,她見到了薩特。這個菸鬼吞雲吐霧,叼著菸斗談論著《社會契約論》。波伏娃很羞澀,只是靜靜地傾聽著。
以後每次討論,總是以薩特的勝出告終。但是,他平等地對待波伏娃,傾聽,並且爭辯,不是單純附和,也不是倨傲自大;知道波伏娃熱愛寫作,薩特就鼓勵她筆耕不輟、有朝一日成名成家。他願意竭盡全力幫助她。一起實現夢想,比什麼承諾都更加誘人。
高手過招,棋逢對手,才會精彩紛呈。他們碰撞的瞬間,火花四濺。她說:
"我不必獨自一人面對未來了……我曾經喜歡的男人--雅克、馬厄和我都不屬於同一類。"這是一種冥冥中的際遇。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
"你也在這裡嗎?"
教師資格考試成績出來以後,薩特奪得第一名,波伏娃第二。薩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波伏娃,並對她說:
"從今以後,我將負責保護你。"實際上,波伏娃比薩特還高出半個頭。可是,這一保護就是半個世紀。
無論多麼優秀,在你面前,我依然是一個懵懂的小女孩,謹小慎微,依賴你,遙望你。
沒想到,多年後還能再次相遇。這回是阿倫特以美國人的身份來德國訪問。在弗萊堡,海德格爾的家裡,老師依然是侃侃而談,卻難掩老態,一臉落魄。當年的"綠衣女",也已經過了她最好的年紀。他講自己著作出版的障礙,講這麼多年來不被人理解的痛苦。阿倫特偶爾簡短地說一兩個字的評論--她近乎同情地諒解了海德格爾,一個曾經帶給她甜蜜、屈辱和痛苦的男子。她四處奔走,拍賣他《存在與時間》的手稿。甚至親自到大學講解他的哲學思想,為他辯護。
這麼輕易就原諒了嗎?阿倫特次日給海德格爾寫下了這樣的便箋: 這個晚上和這個早上,將得到我整個生命的確認。我很高興有機會把我們早年的相遇視作一種永恆的東西。
早年,早年--世間男女說到這個詞的時候,大多已經歷了人生的諸多喜悲。百轉千回以後竟發現,當年的那些事已經影影綽綽的道不分明了。而當年的這個人,你根本提不起恨。即便是影子情人,也是詩意滿滿。
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爾(1889~1976),生於德國一個天主教家庭,大學修習哲學和人文科學,參加過納粹黨。存在主義哲學大師,代表作有《存在與時間》、《康德和形上學問題》、《真理的本質》、《形上學導論》等,其中,《存在與時間》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曾有一段時間,文學哲學青年們言必稱"海德格爾"。
第67節:薩特:靜看你穿枝拂葉(1)
32. 薩特:靜看你穿枝拂葉
Es tan corto el amor, y es tan largo el olvido.
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割斷這條連接我們倆的紐帶。而且,我們決不能將這斷斷續續的同居生活庸俗地視為一種義務或者習慣,要不惜一切代價阻止它向這方面墮落。
--薩特
遇到我之前,你還遇到了誰?
讀大學預備班的時候,薩特就有過好幾次一夜情式的經歷了。那個時候,男人的美德就是風流韻事,女人的美德就是守身如玉。
他相對固定的女伴卡米耶,竟然是在一次葬禮上認識的。那是他的初戀。卡米耶豐滿美艷、閱人無數;薩特的文采、風度蓋過了他的斜眼,他們一見傾心。他甚至對她說:
"我不希望成為你的第一個情人,但是我希望成為你唯一的愛人。"但是,卡米耶卻說:
性的忠貞導致真正受奴役。她像個捉摸不定的精靈。她喜歡刺激的有挑戰性的情感,與巴黎導演夏爾·迪蘭打得火熱。後來,這三個人竟然成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他不知道,有個女孩會成為他的終身伴侶。
波伏娃是個早熟的女孩,她總是問母親孩子是從哪兒來的之類的問題。母親是個苛刻刻板的女人,只粗暴含糊地回答"肚臍"。她不語,把《半處女》、《女人與傀儡》這樣的"禁書"藏在床墊下面,如饑似渴地讀布爾熱、都德,讀莫泊桑、龔古爾兄弟--母親拒絕回答的問題,她從小說里找到了答案。
波伏娃曾經有過一段極端叛逆的日子。她在《第二性》中這樣描述自己:
我厭倦了貞潔又鬱悶的日子,又沒有勇氣過墮落的生活。於是,她和妹妹打扮成妓女的樣子,到酒吧去喝酒調笑。但是她們不施粉黛、笨拙樸實的樣子一下子就讓她們露餡了。
進入大學之後的波伏娃成績仍然非常優秀。1927年波伏娃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普通哲學證書。第二名和第三名日後分別成為法國著名的社會哲學家和現象學哲學家。而波伏娃是第一名。
波伏娃是優秀的,也是清麗可人的。因為選了相同的課,她和馬厄接觸較多,他們經常就某些哲學問題進行討論。薩特是馬厄的密友。他就在這個時候發現了這顆珍珠,決定約會波伏娃。
第一次約會,波伏娃沒有現身,只是讓妹妹去探路。
不久,她見到了薩特。這個菸鬼吞雲吐霧,叼著菸斗談論著《社會契約論》。波伏娃很羞澀,只是靜靜地傾聽著。
以後每次討論,總是以薩特的勝出告終。但是,他平等地對待波伏娃,傾聽,並且爭辯,不是單純附和,也不是倨傲自大;知道波伏娃熱愛寫作,薩特就鼓勵她筆耕不輟、有朝一日成名成家。他願意竭盡全力幫助她。一起實現夢想,比什麼承諾都更加誘人。
高手過招,棋逢對手,才會精彩紛呈。他們碰撞的瞬間,火花四濺。她說:
"我不必獨自一人面對未來了……我曾經喜歡的男人--雅克、馬厄和我都不屬於同一類。"這是一種冥冥中的際遇。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輕輕地說一句:
"你也在這裡嗎?"
教師資格考試成績出來以後,薩特奪得第一名,波伏娃第二。薩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波伏娃,並對她說:
"從今以後,我將負責保護你。"實際上,波伏娃比薩特還高出半個頭。可是,這一保護就是半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