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社論刊登了,像是對家族的一次攻擊。和社論一起刊登的有一篇康拉德最傑出的漫畫,很有感染力,是對錢德勒家族內爆炸了的神經的真實直感——一幅關於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漫畫,表現的是精神病人接管了精神病院。太過分了,諾曼的業務助手造反了,家族成員造反了。一場嚴重的反叛,奧蒂斯接管報紙以來的第一次,人們議論著對他發起一次挑戰,議論著匯集選票。幕後是巴芙,話傳出來了,說明奧蒂斯僅僅是巴芙手中的爪牙。奧蒂斯安排當天去達拉斯(Dallas)發表一個講話,但是他不得不取消此行以穩定陣腳,尼克威廉斯代替他去了,他還告訴威廉斯必須對康拉德採取點措施,給他剎剎車,和他談一談。或者不論怎麼做都行。威廉斯和康拉德和風細雨地談了話,因為你不能命令或威脅康拉德;他只是解釋了在一定時間裡可以吸收多大程度的張力,暗示如果奧蒂斯完了,尼克也就完了,可能連康拉德也會跟著完。一個十分棘手的工作。總之這是十分緊張的一年。家族對奧蒂斯的挑戰失敗了,不過毫無疑問這個事件極大地震動了他,他漸漸懂得,儘管父親打算保護他,但是自由是有限度的。任何事情都有代價——事情越好,代價越高。
------------
改革的代價:《洛杉磯時報》(三)
------------
東西有別,新舊難融
將報紙從一個世紀過渡到另一個世紀是一件艱難的工作,困難不僅存在於家族和讀者的關係之中,也存在於報紙自身,雇用鮑勃多諾萬和一批著名的東部記者,一批名聲卓著、薪俸高昂的明星是一回事,而改變報紙的內部的官僚體制,改變報紙的審稿編輯(copy editors)、任務分配編輯(assignment editors),以及日常的編輯人員又是一回事。報紙內部沒有改變的意圖;報紙的內部一如既往,採訪記者和內部編輯人員之間存在著往常的對立和緊張狀態——所有的採訪記者都認為他們最有詩意的話,他們感情上最珍視的東西,被不拋頭露面的屠夫宰割了,而編輯人員則認為記者花費了過大的工作開銷,過於誇大自己和自己的署名,並以此為生。除此之外,現在又加上了新的東部新聞思想和《時報》舊的新聞思想的對立,這種舊的新聞思想現在變得更審慎,以不同的態度出現,而都是報紙過去的東西。對立完全不是偶發的。尼克威廉斯打算改變,但他不願意改得過多、過快。弗蘭克麥卡洛克1960年出任了編輯主任,同時,威廉斯也希望弗蘭克黑文(Frank Haven)留任晚間編輯主任(在向麥卡洛克提出編輯主任職務時,沒人告訴他,這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工作),威廉斯對這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毫無不悅之感。麥卡洛克在那兒推動記者,而黑文則在控制編輯,放慢記者的步伐。
這兩人真是天壤之別。麥卡洛克是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他幹勁十足,鐵面無私,樂觀向上,他在《時代》雜誌時熠熠生輝,是哈里盧斯中意的人。他的精力不同尋常,使人無法想像他是一位案頭工作者。他到《時報》後,總是跑到採訪記者室,推動記者,讓他們走出辦公室,尋覓新聞,改變報紙的節奏。而過去,報館裡人人呆在辦公室,坐等失火的警鈴。他推動這些人從被動轉向主動。
除了編輯之外,黑文沒幹過別的行道。當尼克威廉斯在《時報》的階梯上緩慢上爬時,弗蘭克黑文是他最親密的副手。他倆有自己的語言,對對方的口味和癖好了如指掌,甚至可以無言地進行交流。在其他人眼裡,黑文強壯有力、生硬,不注意時就會帶上恃強凌弱的味道。他是一個有知識,但缺乏想像的人。他的天地比很多為該報工作的傑出年輕人都小,都壓抑。在這些人眼裡,他是一個陳腐固執的人,他們私下叫他是“勒奇”(the Lurch)[1]。不過,他是該報最好的技師,他閱讀稿子的本領特別高,閱讀時間長,比他的批評者們精明,這給了他作為編輯的聲譽。但是,不論作為人,還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他的社會文化信條和態度都是另一個時代的。從一開始,他和麥卡洛克就處在對立之中。
在此氣氛中,人們可以感到一種沒有挑明,但一直存在著的東西,尼克威廉斯和麥卡洛克也並非完全融洽。尼克認為麥卡洛克不完全理解這種局勢中所必需的限制,不理解家族內在的微妙格局,所以他的推動過於猛烈,他本人也過於張揚,過於輕率。這種局面很快發展起來。在麥卡洛克控制的編輯中,他簽署同意的,較新而又有創見的文章,在黑文控制的編輯過程中被收回,被肢解,而這些文章恰恰是麥卡洛克最喜歡的,它們不是純新聞事實的產物,而是新聞創見的結果。對他來說,這是艱難時刻。一位朋友記得在此期間一次和麥卡洛克在飛機上的邂逅,他問麥卡洛克情況如何,麥卡洛克說:“我不得不退出,我再也受不了那種辦公室政治了。”
麥卡洛克變得越來越沮喪,越來越焦躁不安,對《時報》的眷戀之情日減。《時代》雜誌在他的心理背景中躍動,那是他的初戀。《洛杉磯時報》並未滲入他的血液之中,這是他沒有與之鬥爭的部分原因。如果他將全部身心投入《時報》,他就會去找奧蒂斯,就會和黑文以及編輯人員鬥爭,那他肯定會勝利。他告訴奧蒂斯和諾曼錢德勒他準備離任,這讓他倆著實吃了一驚,他倆很少覺察到記者室中的緊張狀態。他們提出了若干對應的條件,包括增加工資和由他接任尼克威廉斯的保證。但是,太遲了,麥卡洛克已經答應哈里盧斯回《時代》雜誌,任西貢(Saigon)辦事處主任。
------------
改革的代價:《洛杉磯時報》(三)
------------
東西有別,新舊難融
將報紙從一個世紀過渡到另一個世紀是一件艱難的工作,困難不僅存在於家族和讀者的關係之中,也存在於報紙自身,雇用鮑勃多諾萬和一批著名的東部記者,一批名聲卓著、薪俸高昂的明星是一回事,而改變報紙的內部的官僚體制,改變報紙的審稿編輯(copy editors)、任務分配編輯(assignment editors),以及日常的編輯人員又是一回事。報紙內部沒有改變的意圖;報紙的內部一如既往,採訪記者和內部編輯人員之間存在著往常的對立和緊張狀態——所有的採訪記者都認為他們最有詩意的話,他們感情上最珍視的東西,被不拋頭露面的屠夫宰割了,而編輯人員則認為記者花費了過大的工作開銷,過於誇大自己和自己的署名,並以此為生。除此之外,現在又加上了新的東部新聞思想和《時報》舊的新聞思想的對立,這種舊的新聞思想現在變得更審慎,以不同的態度出現,而都是報紙過去的東西。對立完全不是偶發的。尼克威廉斯打算改變,但他不願意改得過多、過快。弗蘭克麥卡洛克1960年出任了編輯主任,同時,威廉斯也希望弗蘭克黑文(Frank Haven)留任晚間編輯主任(在向麥卡洛克提出編輯主任職務時,沒人告訴他,這是一個一分為二的工作),威廉斯對這兩人之間的緊張關係毫無不悅之感。麥卡洛克在那兒推動記者,而黑文則在控制編輯,放慢記者的步伐。
這兩人真是天壤之別。麥卡洛克是新聞工作者的理想,他幹勁十足,鐵面無私,樂觀向上,他在《時代》雜誌時熠熠生輝,是哈里盧斯中意的人。他的精力不同尋常,使人無法想像他是一位案頭工作者。他到《時報》後,總是跑到採訪記者室,推動記者,讓他們走出辦公室,尋覓新聞,改變報紙的節奏。而過去,報館裡人人呆在辦公室,坐等失火的警鈴。他推動這些人從被動轉向主動。
除了編輯之外,黑文沒幹過別的行道。當尼克威廉斯在《時報》的階梯上緩慢上爬時,弗蘭克黑文是他最親密的副手。他倆有自己的語言,對對方的口味和癖好了如指掌,甚至可以無言地進行交流。在其他人眼裡,黑文強壯有力、生硬,不注意時就會帶上恃強凌弱的味道。他是一個有知識,但缺乏想像的人。他的天地比很多為該報工作的傑出年輕人都小,都壓抑。在這些人眼裡,他是一個陳腐固執的人,他們私下叫他是“勒奇”(the Lurch)[1]。不過,他是該報最好的技師,他閱讀稿子的本領特別高,閱讀時間長,比他的批評者們精明,這給了他作為編輯的聲譽。但是,不論作為人,還是作為新聞工作者,他的社會文化信條和態度都是另一個時代的。從一開始,他和麥卡洛克就處在對立之中。
在此氣氛中,人們可以感到一種沒有挑明,但一直存在著的東西,尼克威廉斯和麥卡洛克也並非完全融洽。尼克認為麥卡洛克不完全理解這種局勢中所必需的限制,不理解家族內在的微妙格局,所以他的推動過於猛烈,他本人也過於張揚,過於輕率。這種局面很快發展起來。在麥卡洛克控制的編輯中,他簽署同意的,較新而又有創見的文章,在黑文控制的編輯過程中被收回,被肢解,而這些文章恰恰是麥卡洛克最喜歡的,它們不是純新聞事實的產物,而是新聞創見的結果。對他來說,這是艱難時刻。一位朋友記得在此期間一次和麥卡洛克在飛機上的邂逅,他問麥卡洛克情況如何,麥卡洛克說:“我不得不退出,我再也受不了那種辦公室政治了。”
麥卡洛克變得越來越沮喪,越來越焦躁不安,對《時報》的眷戀之情日減。《時代》雜誌在他的心理背景中躍動,那是他的初戀。《洛杉磯時報》並未滲入他的血液之中,這是他沒有與之鬥爭的部分原因。如果他將全部身心投入《時報》,他就會去找奧蒂斯,就會和黑文以及編輯人員鬥爭,那他肯定會勝利。他告訴奧蒂斯和諾曼錢德勒他準備離任,這讓他倆著實吃了一驚,他倆很少覺察到記者室中的緊張狀態。他們提出了若干對應的條件,包括增加工資和由他接任尼克威廉斯的保證。但是,太遲了,麥卡洛克已經答應哈里盧斯回《時代》雜誌,任西貢(Saigon)辦事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