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9.如何度過獄中的痛苦時光?

  母子間的一種別人無法了解的情誼,給了她許多安慰,也給了她許多力量。因為有了這分情誼,她堅強地度過了在獄中的痛苦時光。

  那次會見,消除了兒子心中的很多疑慮。他在進監獄之前想了很多,他以為國內的監獄,一定陰暗又骯髒,罪犯幹活肯定是又苦又累。可是,當他看到管教隊長陪著母親一起來到接見室的時候,他幾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母親雖然身著囚服,但乾淨整潔,頭髮梳理的也很整齊。

  兒子一見到獄中的母親,首先鞠了一個九十度大躬。他哭著打量母親,說不出話來。

  林一凡沒有流眼淚。

  為了見兒子,大清早起來,為了能給兒子留下一個精神飽滿的印象,她特意仔細的梳洗和打拌了一番,並把最有紀念意義的一件保暖內衣穿在身上。那件衣服是兒子用他上班後第一個月所掙的工資給母親買的,多少年過去了,她一直珍藏著,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拿出來穿穿,雖然在很多人眼裡,那件衣服值不了多少錢,無論是款式還是面料都已經有點過時了,可那是兒子的一分孝心,所以她非常珍惜。因為時間太長了,衣服的袖子已經洗得有點破了,但是她仍然捨不得扔。到監獄以後,她特意讓老伴把它帶來,就放在自己的小柜子里。雖然也沒穿過幾次,但那是她們母子的一種情誼,一種別人無法了解的情誼。這分情誼,給了她許多安慰,也給了她許多力量。因為有了這分情誼,使林一凡堅強地度過了在獄中的許多痛苦時光。

  林一凡對兒子說:“不要擔心我的病,不要有任何其他想法。我這個病雖然是世界公認的疑難雜症,得病率是二十萬分之一,但是,我覺得並不可怕。因為,我這個病的成因,肯定不是到監獄以後才得的,恐怕早就有了。多少年來,她成年累月的忙碌,尤其是自己出來支撐一個公司的時候,心理負擔重,壓力大。即使我現在不是在監獄而退休在家享清福,這個病也會得的。監獄的生活非常有規律,很適合養病,在這個意義上說坐牢並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那天,監獄領導破例,允許兒子參觀了母親所居住的監舍,和她平時生活勞動的地方,還特別安排了非常富有人情味的“溫馨會見”:母親和兒子坐在一起,像在家裡一樣,喝水吃瓜子兒,母子親切的擁抱,然後拉著手說話。事後兒子對母親說,那次會見,他幾乎忘記了是在監獄。

  兒子探監回去後,心裡踏實多了。後來他在給母親的信中說,他看到母親沒有如他想像的那樣憔悴,他的心裡稍許得到了一點安慰。現在中國的變化實在太大了,他沒有想到監獄的環境會是那麼好,監獄管理者執法的文明更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說,將來等母親出獄後,他一定立即回國,永遠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他要永遠的陪伴著母親,他要給母親最最的溫暖,最深的愛。

  林一凡告訴兒子:“現在我和你父親都退休了,你們的事業就是我們的事業。你們就好好干吧。”

  林一凡對我說,作為一個母親,看到孩子們都很爭氣,她感到非常欣慰。孩子們不僅都事業有成,而且都生活富足、美滿、幸福。他們都已經結婚成家了,兒媳沒有嫌棄她進了監獄,卻非常關心她,每個月探視都來。2001年的春節,兒媳婦還把兩歲的小孫子帶來了。一家人在接見大廳里團聚,那個場面至今讓她記憶猶新。她的小孫子虎頭虎腦,長的特別好玩。他拿著小勺一口一口餵奶奶吃飯,不停地問這問那。現在,小孫子已經上幼兒園了,所以不能常來監獄看奶奶。孩子太小,還不明白什麼叫“監獄”。有一次,接見的時間到了,管教隊長說:“該走了。”小傢伙一下就瞪起了眼睛,他悄悄問:“奶奶,你上哪去?”那一時刻,林一凡的心裡真是尷尬到了極點,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孩子。想了一下,她說:“奶奶到大樓里去了……”目前,小孫子只知道奶奶在大興,他並不明白奶奶住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但是,做奶奶的林一凡,因為那次小孫子的提問,心裡難受了好一陣。她想不出一個好的辦法,她不知道將來該如何向孩子解釋。可孩子總有一天要長大,長大了他會懂事。在他心目中最尊敬的奶奶是一個罪犯?!

  好在現在監獄裡接見方式改變了。等孩子長大的時候,林一凡也早已出獄。由於她勞動表現好,接見時可以與家人吃團圓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完全不像過去隔著玻璃那樣冷漠。除了她剛到監獄第一次探監時家人哭了,後來的每次探監,家人幾乎把那當成一次聚會。

  林一凡對我說,在獄中,很多時候,她都能給自己找到安慰和樂趣。她說,人不能不面對現實,獄中的生活,讓她也積累了許多正常生活狀態下無法獲得的經驗。她也見識了一種真正的人情冷暖。相對於其他罪犯,她覺得自己是一個非常幸福的人了。和她在一起罪犯,有的每個月都向家人發接見信,接見的時候,她們搬著小凳子,站在那裡眼巴巴的等著家人的來臨,可是每次都等不到。看著她們絕望的眼神,她的心裡特別難受,那種難受真的無法說出來,她覺得心被一種東西壓迫著,沉重的沒法排解,她不明白親人為什麼會在這樣的時刻拋棄她們,她真是有點想不通。想不通這樣的親情,該是一種怎樣的親情?於是她的心情會變壞,變得很壞,有時一個星期都調整不過來。所以,像林一凡這樣有這麼多的親人、朋友、領導的關心,她覺得很知足。在她出了這件來以後,她的一位老領導已經所過八旬了,不僅到監獄裡看她,還給她鼓勵,她很為自己感到慶幸,她慶幸自己遇到了那麼多的好人。

  10.老朋友沒有拋棄她

  坐牢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令她感動的是,在她進了監獄以後,一些老朋友並沒有拋棄她

  坐牢對誰來說都不是一件光彩的事,這一點林一凡心裡非常清楚。躺在自己監舍的床上,她經常想,所有在監獄服刑的人,將來都有一天要出獄。她一個老太太,本來就要退休了,家裡有那麼多的親人關心她,出去後不會為自己的生計擔憂,可是那些年輕的人呢?他們出去了以後怎麼辦?他們靠什麼來生存呢?一二十歲的人還好,他們還機會和時間從頭再來,可是那些三、四十歲的人出去了怎麼辦?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獄中生活,他們與社會遠離,親情、友情都淡了,他們出去以後多麼困難!

  林一凡說,令她非常感動的是,在她進了監獄以後,一些老朋友並沒有拋棄她,一位老同志總往她家裡打電話,知道她考心理學,已經通過了幾門,很為她高興,他說:“你比我在五七幹校的情況好多了,只當再進一次五七幹校。”她說:“我就只當再上一次大學。在監獄裡很多東西是書本里學不到的。有些罪犯雖然年齡小,但心眼很多。而監獄裡罪犯之間的競爭是赤裸裸的,甚至比市場經濟的競爭更激烈。監獄的管理機制比較科學,勞動改造表現好的,在許多生活細節上都能體現出來。你表現好,洗漱的時間可以比別人長,表現一般的只給10分鐘,可你卻可以享受15分鐘。罪犯之間吵嘴打架的,就要被強制性的端著小凳子,在大廳里罰坐……獎優罰劣,在監獄裡的體現最明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