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包括強制勞動也好,不允許做這個或那個,這些對我來說我都能夠接受。”
“我想,有些東西就是再嚴它也不可能把人嚴死,人的適應能力都很強,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生存。如果你按著制度走,就不會有人來懲罰你。所以,只要他讓你怎樣你就怎樣,你在這裡能夠活得挺好。”
“但是,我剛才說的那些事情,它沒有準則,你不知道她今天又會出什麼花樣。沒有絲毫邏輯,太可怕了。”
我明白,王勉是在說那個她無法適應的環境。
那個環境我聽別的女犯也說起過,但始終沒有太具體。她們幾乎每個人都在抱怨那個環境,但有一點我不明白,那個環境究竟是由怎樣的一些人構成的,難道她們不屬於那個環境的一分子麼?
“有一次我們這裡的人說我,律師那張嘴是練出來的,你怎麼就說不過一個農民。隊長在那問話,她說十句你說不了一句。我說,我是說不出黑白顛倒的話。”王勉說著,情緒變得有點激動。
“我覺得有些文化素質特別低的人說話特別沒有原則,不管是不是確有其事,隨口就說。胡說八道,把這裡鬧得亂七八糟,連管教隊長都沒法判斷真假。所以,我只能少說話。不參與任何事。我不願意跟她們相處,儘量少打交道。”
我想,像監獄裡的不少罪犯一樣,王勉做過壞事。但是她正常狀態下的為人並不一定很壞。
她對我說,在外邊的時候,她朋友非常少,李晶晶是她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把她送進了監獄,這使得她對朋友的概念要重新審視。
她說:“進了監獄之後,我曾經不止一次的想,人的這一生,到底要交怎樣的朋友?有時候我甚至懷疑,人是否需要交朋友?朋友究竟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王勉說,將來她出去以後,肯定會遠離曾經熟悉的環境,遠離那幾個所謂的朋友。
對於李晶晶,她說平時很少想起來,只是有時候偶爾有人問起來的時候才會提到她。“我想將來出去以後我應該去找找她。倆人一塊坐下來,交流一下,到底是我無法面對她還是她無法面對我。當然,也可能那時候的我,雖然我出去了也是自由人,但跟一般人比起來,獄中的這段經歷永遠是一個污點,因為這段經歷,是沒法解釋的。這一點上我跟她無法比。但是,其它方面,尤其是從做人、做朋友來講,她在我面前應該是遜色一點的。”
我記得,當丈夫轉告王勉“李晶晶問她在監獄裡面有什麼感受”的時候,她曾經帶著很深的報復情緒說:“你告訴她,我肯定會活著出去。”
她會報復李晶晶麼?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她可能不會再去做違法的事。十多年的獄中生活,她應該變得更理性一些了。
*林一凡:六旬老太坐大牢,只為區區六萬元
她不是高官,但應該算是厚祿。因為早在1994年,她的年薪已達18萬元人民幣。 她生活儉樸,從來不浪費一分一毫。在她的觀念里,沒有穿破的衣服就不能扔。花去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買一瓶洗頭水、洗面奶,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她一生不知道錢的重要,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缺過錢。 然而,就在她臨退休前,她整好59歲的時候,因為區區6萬9千元人民幣,她被送進了監獄。 她因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
1.六十多歲老人在監獄裡參加高自考
“我曾15歲入團,18歲入黨,(黨和人民)培養我大學本科畢業,(使得我)學有所長。畢業後從事建築工程設計38年,工作中曾多次獲獎,並於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建築設計公司經理等職。然而,由於沒有重視自身世界觀的改造,在經營管理中沒有正確把握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的利害關係,同時也是市場經濟中沒有認真掌握財務政策、制度,終於犯下罪錯,成為人民的罪人。每每想到此,我無比痛心、悔恨。”(引自她在獄中所寫的《認罪悔罪書》)
當林一凡走進會議室的時候,我幾乎被驚呆了。
因為,在採訪之前,我只聽說她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年考過了三門,考試成績比許多年輕罪犯都要好。我想,一個60多歲的老人參加高自考,在社會上已屬罕見,更何況事情發生在監獄裡。
這是我採訪罪犯林一凡最重要的由頭。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來得及仔細了解她的基本情況。在她的管教隊長帶她過來之前,我知道了她犯的是經濟罪,但具體哪一種罪,不是特別清楚。一位管教介紹說,這名老年罪犯很用功,也很有毅力,她不僅自己非常配合管教的工作,遇有新來的罪犯想不通時,她還經常幫助管教做她們的工作。這裡的罪犯都比較服她,她的年紀最大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她講的道理讓人覺得靠譜兒。她為人善良,經常在經濟上幫助那些家庭條件困難的罪犯,其實她自己平時的生活是相當檢朴的。因為她寬容、謙讓,所以在罪犯中間她相當好的人緣。
一位管教,用如此讚許的語言去介紹一名罪犯,在我到監獄採訪罪犯的經歷中是第一次碰到。
我猜不出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罪犯。
我想,不管她是一位什麼樣的女性,但她現在首先是一名罪犯。我相信不管她是因為什麼事情進了監獄,進監獄本身,對任何人來說都應當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任何人在經歷這樣的打擊之後,能夠正視現實,接受一切,應該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從無法接受到最後正視現實,她應該是經歷了一個普通人所無法想像和體驗的心理磨礪。我很想知道她的心路歷程。
2.做人的失敗
“當時覺得自己是經理,為了方便而忽略了國家的財務制度和法律。走到今天,是我自己做人的失敗。”
管教隊長帶她走進來的時候,我真的以為什麼地方搞錯了:她安詳的神情和看上去健康的體魄,真讓人不敢相信她是一位65歲的老年罪犯。她坐在桌前,雙手十指交叉,自然的放在桌上。和所有罪犯一樣,她身著囚服。囚服下面,她穿著一件白色保暖棉毛衫,棉毛衫的袖口有點破了,卻洗得非常透亮,讓人感覺乾淨又整潔。雖然她也按監獄的規定喊了報告,但是看不出她有一點卑微,那氣度儼然一個修養上好的女教授形象:溫文爾雅,帶著一種自信;短髮自然整齊,沒有一絲蓬亂;膚色略顯蒼白,那是從事腦力勞動的女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氣色。而她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讓人明顯感到她的身上濃重的書卷氣。
我知道,這樣形容一位正在獄中接受教育改造的罪犯,似乎有點不妥。但是那真的是我當時的感覺,不是杜撰,不是瞎編。
“我的犯罪入獄,斷送了我們整個大家庭的幸福。”她的表情異常傷感。
“我是1963年畢業的老大學生,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1988年以前,在本市某權威專業建築設計院工作,從事房屋建築工業、民用建築設計。北京城裡,我參與設計的醫院、飯店、使館、賓館以及住宅小區、工廠等等重大建築,很多。”她開口跟我講話的時候,沒有任何防備。我不知道管教是怎樣跟她說明我的採訪目的,但有一點我看得出來,她知道我是一個記者。面對一個記者,如此坦白,我真覺得她不像是一個坐過幾年監獄的人。卻相反,她的一顰一笑都透著一股單純。她的單純讓我覺得有點心酸。她向我講述她的經歷,連她的具體單位甚至她單位具體在北京的什麼方位都講了,我想,那是她一輩子從事技術工作特有的嚴謹和一絲不苟。
“我想,有些東西就是再嚴它也不可能把人嚴死,人的適應能力都很強,在任何環境下都能夠生存。如果你按著制度走,就不會有人來懲罰你。所以,只要他讓你怎樣你就怎樣,你在這裡能夠活得挺好。”
“但是,我剛才說的那些事情,它沒有準則,你不知道她今天又會出什麼花樣。沒有絲毫邏輯,太可怕了。”
我明白,王勉是在說那個她無法適應的環境。
那個環境我聽別的女犯也說起過,但始終沒有太具體。她們幾乎每個人都在抱怨那個環境,但有一點我不明白,那個環境究竟是由怎樣的一些人構成的,難道她們不屬於那個環境的一分子麼?
“有一次我們這裡的人說我,律師那張嘴是練出來的,你怎麼就說不過一個農民。隊長在那問話,她說十句你說不了一句。我說,我是說不出黑白顛倒的話。”王勉說著,情緒變得有點激動。
“我覺得有些文化素質特別低的人說話特別沒有原則,不管是不是確有其事,隨口就說。胡說八道,把這裡鬧得亂七八糟,連管教隊長都沒法判斷真假。所以,我只能少說話。不參與任何事。我不願意跟她們相處,儘量少打交道。”
我想,像監獄裡的不少罪犯一樣,王勉做過壞事。但是她正常狀態下的為人並不一定很壞。
她對我說,在外邊的時候,她朋友非常少,李晶晶是她最好的朋友。
最好的朋友把她送進了監獄,這使得她對朋友的概念要重新審視。
她說:“進了監獄之後,我曾經不止一次的想,人的這一生,到底要交怎樣的朋友?有時候我甚至懷疑,人是否需要交朋友?朋友究竟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王勉說,將來她出去以後,肯定會遠離曾經熟悉的環境,遠離那幾個所謂的朋友。
對於李晶晶,她說平時很少想起來,只是有時候偶爾有人問起來的時候才會提到她。“我想將來出去以後我應該去找找她。倆人一塊坐下來,交流一下,到底是我無法面對她還是她無法面對我。當然,也可能那時候的我,雖然我出去了也是自由人,但跟一般人比起來,獄中的這段經歷永遠是一個污點,因為這段經歷,是沒法解釋的。這一點上我跟她無法比。但是,其它方面,尤其是從做人、做朋友來講,她在我面前應該是遜色一點的。”
我記得,當丈夫轉告王勉“李晶晶問她在監獄裡面有什麼感受”的時候,她曾經帶著很深的報復情緒說:“你告訴她,我肯定會活著出去。”
她會報復李晶晶麼?連她自己都說不清楚。但有一點,她可能不會再去做違法的事。十多年的獄中生活,她應該變得更理性一些了。
*林一凡:六旬老太坐大牢,只為區區六萬元
她不是高官,但應該算是厚祿。因為早在1994年,她的年薪已達18萬元人民幣。 她生活儉樸,從來不浪費一分一毫。在她的觀念里,沒有穿破的衣服就不能扔。花去幾十元甚至上百元買一瓶洗頭水、洗面奶,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她一生不知道錢的重要,因為她從來都沒有缺過錢。 然而,就在她臨退休前,她整好59歲的時候,因為區區6萬9千元人民幣,她被送進了監獄。 她因犯貪污罪被判處有期徒刑8年。
1.六十多歲老人在監獄裡參加高自考
“我曾15歲入團,18歲入黨,(黨和人民)培養我大學本科畢業,(使得我)學有所長。畢業後從事建築工程設計38年,工作中曾多次獲獎,並於1989年晉升為高級工程師,建築設計公司經理等職。然而,由於沒有重視自身世界觀的改造,在經營管理中沒有正確把握個人、集體、國家三者的利害關係,同時也是市場經濟中沒有認真掌握財務政策、制度,終於犯下罪錯,成為人民的罪人。每每想到此,我無比痛心、悔恨。”(引自她在獄中所寫的《認罪悔罪書》)
當林一凡走進會議室的時候,我幾乎被驚呆了。
因為,在採訪之前,我只聽說她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年考過了三門,考試成績比許多年輕罪犯都要好。我想,一個60多歲的老人參加高自考,在社會上已屬罕見,更何況事情發生在監獄裡。
這是我採訪罪犯林一凡最重要的由頭。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來得及仔細了解她的基本情況。在她的管教隊長帶她過來之前,我知道了她犯的是經濟罪,但具體哪一種罪,不是特別清楚。一位管教介紹說,這名老年罪犯很用功,也很有毅力,她不僅自己非常配合管教的工作,遇有新來的罪犯想不通時,她還經常幫助管教做她們的工作。這裡的罪犯都比較服她,她的年紀最大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她講的道理讓人覺得靠譜兒。她為人善良,經常在經濟上幫助那些家庭條件困難的罪犯,其實她自己平時的生活是相當檢朴的。因為她寬容、謙讓,所以在罪犯中間她相當好的人緣。
一位管教,用如此讚許的語言去介紹一名罪犯,在我到監獄採訪罪犯的經歷中是第一次碰到。
我猜不出這是一位什麼樣的罪犯。
我想,不管她是一位什麼樣的女性,但她現在首先是一名罪犯。我相信不管她是因為什麼事情進了監獄,進監獄本身,對任何人來說都應當算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任何人在經歷這樣的打擊之後,能夠正視現實,接受一切,應該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
從無法接受到最後正視現實,她應該是經歷了一個普通人所無法想像和體驗的心理磨礪。我很想知道她的心路歷程。
2.做人的失敗
“當時覺得自己是經理,為了方便而忽略了國家的財務制度和法律。走到今天,是我自己做人的失敗。”
管教隊長帶她走進來的時候,我真的以為什麼地方搞錯了:她安詳的神情和看上去健康的體魄,真讓人不敢相信她是一位65歲的老年罪犯。她坐在桌前,雙手十指交叉,自然的放在桌上。和所有罪犯一樣,她身著囚服。囚服下面,她穿著一件白色保暖棉毛衫,棉毛衫的袖口有點破了,卻洗得非常透亮,讓人感覺乾淨又整潔。雖然她也按監獄的規定喊了報告,但是看不出她有一點卑微,那氣度儼然一個修養上好的女教授形象:溫文爾雅,帶著一種自信;短髮自然整齊,沒有一絲蓬亂;膚色略顯蒼白,那是從事腦力勞動的女知識分子所特有的氣色。而她略帶南方口音的普通話,讓人明顯感到她的身上濃重的書卷氣。
我知道,這樣形容一位正在獄中接受教育改造的罪犯,似乎有點不妥。但是那真的是我當時的感覺,不是杜撰,不是瞎編。
“我的犯罪入獄,斷送了我們整個大家庭的幸福。”她的表情異常傷感。
“我是1963年畢業的老大學生,一直從事建築設計工作。1988年以前,在本市某權威專業建築設計院工作,從事房屋建築工業、民用建築設計。北京城裡,我參與設計的醫院、飯店、使館、賓館以及住宅小區、工廠等等重大建築,很多。”她開口跟我講話的時候,沒有任何防備。我不知道管教是怎樣跟她說明我的採訪目的,但有一點我看得出來,她知道我是一個記者。面對一個記者,如此坦白,我真覺得她不像是一個坐過幾年監獄的人。卻相反,她的一顰一笑都透著一股單純。她的單純讓我覺得有點心酸。她向我講述她的經歷,連她的具體單位甚至她單位具體在北京的什麼方位都講了,我想,那是她一輩子從事技術工作特有的嚴謹和一絲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