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四)艾米莉之死
艾米莉的倔強果敢貫穿她的一生,甚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勃朗特家唯一的男孩勃蘭威爾由於長期酗酒,精神頹廢,身體逐漸衰弱,終於結核病復發,很快病逝了。在他的葬禮上,艾米莉著了涼,回到家後就病倒了,她發燒沒有食慾,劇烈的咳嗽,夜不能寐,顯然也是傳染上了結核病。但艾米莉含而不露,倔強自負的性格使她對自己的病視而不見,她不承認自己的衰弱,對任何表示關懷的舉動和提供幫助的意願都憤怒地加以拒絕。既不需求同情,也不接受同情,不肯放棄任何一項日常的職責。她堅強地頂著痛楚和疾病的侵襲,決不後退一步。這讓深愛她的夏洛蒂和安妮既痛苦又愛憐,看著她疲憊地上樓梯,聽著她吃力的喘息和劇烈的咳嗽,她們禁不住心如刀割,卻一句關懷的話都不敢啟口,怕引起艾米莉的惱怒。艾米莉對別人滿懷柔腸,對自己卻毫不留情,強迫她那顫抖的手,無力的四肢,失神的眼睛仍像健康時那樣工作。她沉湎於那神秘主義的挑戰精神,根本不肯臥床休息。艾米莉病得越來越重,全家人心憂如焚。她拒絕看醫生,也不肯服藥。夏洛蒂和安妮只好將她的症狀向醫生描繪一番,醫生據此開了一些藥。可艾米莉還是不肯服用,她的咳嗽、氣急和極端的消瘦還在繼續發展。一天,夏洛蒂來到了艾米莉摯愛的荒原,尋遍了窪地和石頭的縫隙,找到了一枝殘留的石楠,帶回家送給了艾米莉。可是艾米莉那漠然的眼睛已經無法辨認這束花了,夏洛蒂感到了由衷的恐懼和痛苦,她知道艾米莉恢復健康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1848年12月,艾米莉生命中最後一天的早晨,她照常起床,穿上衣服,雖然身體疲憊地迫使她屢次停歇,她還是堅持親自做完了一切。她帶著滯鈍的眼神和沉重的呼吸仍拿起針線活來做。到了中午,艾米莉不行了,她喘息地低語:“叫醫生來,我願意見他。”可為時已晚,下午2點經過一次劇烈而短促的掙扎,她死了,再也不會受苦受難了。死時艾米莉年僅30歲。夏洛蒂在給埃倫的信中寫到“我們將她那可憐的遺體靜悄悄地安放在教堂過道下面。我們現在非常平靜了,為什麼不呢?眼看著她受罪的苦痛業已結束,彌留之際的痛苦景象已成為往事,安葬的日子也已過去。我們感到她得到了安息。再也不必為嚴霜和寒風而戰慄了。這一切,艾米莉都感不到了。她死在前程似錦的時候。正如她的生命如日在中天之際,我們眼看著她被奪去了生命。但這是上帝的旨意,而她前往的那個地方,比她離開的地方更好。“艾米莉的離去使剩下的兩姐妹非常地悲傷。但想到刺骨的寒風再也不會侵入她的墓地,她那深而緊的咳嗽聲可以永遠停止了,內心感到了一點令人心酸的安慰。艾米莉在她風華正茂,前程似錦時默默地離開了人世,不能不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她僅活了年,留下了一部稀世珍物般的作品,像許多著名的作家一樣,她是在去世後才馳名世界文壇的。她孤苦的身世,獨特的性格魅力,以及驚人的想像力和罕見的才氣,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象。
四、安妮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鬱悶的家庭教師工作就占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格妮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在英國文學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安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紀的作品,而不像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風格。安妮從小就隨著姐姐們讀書,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遊戲,如饑似渴地沉浸在夢幻的王國里,寫了大量的憂傷的小讚美詩。她有一頭秀麗的淺棕色頭髮,可愛的藍眼睛略帶紫羅蘭色,白皙的皮膚,外表顯得溫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寵愛。她和艾米莉就像孿生姐妹一樣,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常在一塊聯合寫日記或者到荒原中漫遊,給她們熟悉的場所都起上了動聽的名字。她的嗓音細弱甜美,喜歡柔和的和聲,閒暇時彈彈鋼琴,唱唱歌,不過這種賞心悅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實在是太少了。·後來,安妮曾和姐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的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難,咳嗽不斷,身體漸漸衰弱。想到病逝的兩個姐姐,夏洛蒂憂心忡忡,決定把安妮帶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在、寧靜的家裡,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來。為了生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後來又到了梭普格林的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她的這些當家庭教師的經歷,直接為小說《艾格妮斯·格雷》提供了眾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關於安妮珍貴的描述:“她是個溫柔文靜,相當克己的人,長得一點也不漂亮,可是模樣很討人喜歡,她的態度奇特地表現出一種求人保護和支持的願望,經常保持著一種懇切的神色,這是能博得別人同情的。”安妮終生體弱多病,但在虛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意志堅強,勇敢執著的心靈。·
(一)《艾格妮斯·格雷》
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是《一個人的生活片斷》,它以驚人的真實性記載了安妮兩度當家庭教師的經歷,是安妮花三年的時間完成的。它的文體、人物和主題協調一致,是英國文學中比較完美的散文敘述作品,單純而明朗。它和艾米莉的《呼嘯山莊》一起被紐比公司接受,於1847年12月正式出版。安妮在這部小說中讓女主人公對自己的感情和動機進行自我分析,這構成了小說的獨創性和真實性,更接近生活的原貌。雖然小說的情節太靜止,過於平淡,但人物的性格卻起伏多變,這使整個小說稍顯波瀾,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小說的大意是出生於窮牧師家庭的少女艾格妮斯·格雷由於家境困難,決定謀求經濟獨立,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她先到了布魯姆菲爾德家做家庭教師。主人非常吝嗇,付給她的年薪不足25鎊,而且毫不尊重她的人格,任意污辱。艾格妮斯·格雷仍以一顆善良的心諒解他們,最後實在不堪忍受憤然辭職,又到了馬雷家做家庭教師。但是她的境況並沒有多大改變,馬雷夫婦也經常責怪她,讓她做很多的活計。艾格妮斯非常的委屈,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暗自·垂淚。善良的副牧師威斯頓對艾格妮斯情有獨鍾,對她關心體貼,愛護備至,這使得艾格妮斯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最後他們歷盡挫折,終於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與此同時,馬雷的女兒羅沙利,一個自私、任性、輕浮的姑娘,嫁給托馬斯先生後,受到了丈夫兇狠的折磨,小說最後將純潔的艾格妮斯的幸福婚姻與羅沙利放縱造成的痛苦結果作了鮮明的對照。安妮將家庭教師受到的細小的折磨和無休止的煩瑣操勞寫得細膩真實,令人信服,這是每一個處於同樣情況的人都有可能遇到的。《艾格妮斯·格雷》雖沒有宏大的氣勢和獨創的結構,但它布局平穩,讓人讀起來愉快順暢。這部小說可以說一半是自傳,一半是虛構,來自事實的部分表述得更為鮮明生動。故事的開端是以輕鬆、華麗、機智的筆調來描寫的,富有諷刺意味的幽默感。女主人公對自己的不幸並沒有過多的憂傷,而是更殷切地期待充滿光明的未來。她不像簡·愛那樣具有激烈的憤慨和情緒,她只是作為一個樸素文靜的觀察者,毫不容情卻是心平氣和地揭露周圍的罪惡,只是偶爾產生了反抗的渴望。如,她的學生,在父母的默認下,準備惡作劇地折磨幾隻小鳥,艾格妮斯就先把這幾隻小鳥殺死了,也因此丟了飯碗。她的反抗和苦惱被蒙在了平靜的面紗下,顯得克制和含蓄。小說的後半部分很快就轉為比較肅穆的氣氛,·雖然女主人公的結局是美滿的,但調子卻是低沉的,沒有獲得幸福後淋漓盡至的暢快感。安妮在這部小說中只是將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陳列出來,雖然比較平淡,但它整體結構的清晰完美和勻稱協調是非常突出的,沖淡了它缺乏波瀾的不足。·
艾米莉的倔強果敢貫穿她的一生,甚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勃朗特家唯一的男孩勃蘭威爾由於長期酗酒,精神頹廢,身體逐漸衰弱,終於結核病復發,很快病逝了。在他的葬禮上,艾米莉著了涼,回到家後就病倒了,她發燒沒有食慾,劇烈的咳嗽,夜不能寐,顯然也是傳染上了結核病。但艾米莉含而不露,倔強自負的性格使她對自己的病視而不見,她不承認自己的衰弱,對任何表示關懷的舉動和提供幫助的意願都憤怒地加以拒絕。既不需求同情,也不接受同情,不肯放棄任何一項日常的職責。她堅強地頂著痛楚和疾病的侵襲,決不後退一步。這讓深愛她的夏洛蒂和安妮既痛苦又愛憐,看著她疲憊地上樓梯,聽著她吃力的喘息和劇烈的咳嗽,她們禁不住心如刀割,卻一句關懷的話都不敢啟口,怕引起艾米莉的惱怒。艾米莉對別人滿懷柔腸,對自己卻毫不留情,強迫她那顫抖的手,無力的四肢,失神的眼睛仍像健康時那樣工作。她沉湎於那神秘主義的挑戰精神,根本不肯臥床休息。艾米莉病得越來越重,全家人心憂如焚。她拒絕看醫生,也不肯服藥。夏洛蒂和安妮只好將她的症狀向醫生描繪一番,醫生據此開了一些藥。可艾米莉還是不肯服用,她的咳嗽、氣急和極端的消瘦還在繼續發展。一天,夏洛蒂來到了艾米莉摯愛的荒原,尋遍了窪地和石頭的縫隙,找到了一枝殘留的石楠,帶回家送給了艾米莉。可是艾米莉那漠然的眼睛已經無法辨認這束花了,夏洛蒂感到了由衷的恐懼和痛苦,她知道艾米莉恢復健康的希望已經非常渺茫。1848年12月,艾米莉生命中最後一天的早晨,她照常起床,穿上衣服,雖然身體疲憊地迫使她屢次停歇,她還是堅持親自做完了一切。她帶著滯鈍的眼神和沉重的呼吸仍拿起針線活來做。到了中午,艾米莉不行了,她喘息地低語:“叫醫生來,我願意見他。”可為時已晚,下午2點經過一次劇烈而短促的掙扎,她死了,再也不會受苦受難了。死時艾米莉年僅30歲。夏洛蒂在給埃倫的信中寫到“我們將她那可憐的遺體靜悄悄地安放在教堂過道下面。我們現在非常平靜了,為什麼不呢?眼看著她受罪的苦痛業已結束,彌留之際的痛苦景象已成為往事,安葬的日子也已過去。我們感到她得到了安息。再也不必為嚴霜和寒風而戰慄了。這一切,艾米莉都感不到了。她死在前程似錦的時候。正如她的生命如日在中天之際,我們眼看著她被奪去了生命。但這是上帝的旨意,而她前往的那個地方,比她離開的地方更好。“艾米莉的離去使剩下的兩姐妹非常地悲傷。但想到刺骨的寒風再也不會侵入她的墓地,她那深而緊的咳嗽聲可以永遠停止了,內心感到了一點令人心酸的安慰。艾米莉在她風華正茂,前程似錦時默默地離開了人世,不能不說是文學史上的一大憾事,她僅活了年,留下了一部稀世珍物般的作品,像許多著名的作家一樣,她是在去世後才馳名世界文壇的。她孤苦的身世,獨特的性格魅力,以及驚人的想像力和罕見的才氣,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象。
四、安妮
安妮是勃朗特家最小的女孩,她溫柔嫻靜,安靜內向,和兩個姐姐相比天分稍低。她只活了29歲,而且在短暫生命的後十年,從事鬱悶的家庭教師工作就占去了她很多時間,但她還是寫出了兩部小說《艾格妮斯·格雷》和《懷爾德菲爾府的房客》,在英國文學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她筆下的小說就如同她本人,給人一種恬靜的感覺,主人公都有著純潔的品德,勇敢地追求獨立和幸福,這也是安妮內心的寫照。安妮的作品直率和明晰更像是18世紀的作品,而不像她所處的維多利亞時代的作家風格。安妮從小就隨著姐姐們讀書,並參與了他們的文學遊戲,如饑似渴地沉浸在夢幻的王國里,寫了大量的憂傷的小讚美詩。她有一頭秀麗的淺棕色頭髮,可愛的藍眼睛略帶紫羅蘭色,白皙的皮膚,外表顯得溫婉可人,深得姨母的寵愛。她和艾米莉就像孿生姐妹一樣,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常在一塊聯合寫日記或者到荒原中漫遊,給她們熟悉的場所都起上了動聽的名字。她的嗓音細弱甜美,喜歡柔和的和聲,閒暇時彈彈鋼琴,唱唱歌,不過這種賞心悅耳的愉快在她一生中實在是太少了。·後來,安妮曾和姐姐夏洛蒂一起到伍勒小姐的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但不久,她就病倒了,呼吸困難,咳嗽不斷,身體漸漸衰弱。想到病逝的兩個姐姐,夏洛蒂憂心忡忡,決定把安妮帶回霍渥斯。回到了自由自在、寧靜的家裡,安妮的病慢慢地好了起來。為了生活,1839年4月,她到了默菲爾德的布雷克府,在英甘姆夫人家當家庭教師。後來又到了梭普格林的愛德蒙·羅賓森家做女家庭教師。她的這些當家庭教師的經歷,直接為小說《艾格妮斯·格雷》提供了眾多的素材。出版商史密斯先生有一段關於安妮珍貴的描述:“她是個溫柔文靜,相當克己的人,長得一點也不漂亮,可是模樣很討人喜歡,她的態度奇特地表現出一種求人保護和支持的願望,經常保持著一種懇切的神色,這是能博得別人同情的。”安妮終生體弱多病,但在虛弱的外表下,卻有一顆意志堅強,勇敢執著的心靈。·
(一)《艾格妮斯·格雷》
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是《一個人的生活片斷》,它以驚人的真實性記載了安妮兩度當家庭教師的經歷,是安妮花三年的時間完成的。它的文體、人物和主題協調一致,是英國文學中比較完美的散文敘述作品,單純而明朗。它和艾米莉的《呼嘯山莊》一起被紐比公司接受,於1847年12月正式出版。安妮在這部小說中讓女主人公對自己的感情和動機進行自我分析,這構成了小說的獨創性和真實性,更接近生活的原貌。雖然小說的情節太靜止,過於平淡,但人物的性格卻起伏多變,這使整個小說稍顯波瀾,富有一定的感染力。小說的大意是出生於窮牧師家庭的少女艾格妮斯·格雷由於家境困難,決定謀求經濟獨立,自己掙錢養活自己。她先到了布魯姆菲爾德家做家庭教師。主人非常吝嗇,付給她的年薪不足25鎊,而且毫不尊重她的人格,任意污辱。艾格妮斯·格雷仍以一顆善良的心諒解他們,最後實在不堪忍受憤然辭職,又到了馬雷家做家庭教師。但是她的境況並沒有多大改變,馬雷夫婦也經常責怪她,讓她做很多的活計。艾格妮斯非常的委屈,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暗自·垂淚。善良的副牧師威斯頓對艾格妮斯情有獨鍾,對她關心體貼,愛護備至,這使得艾格妮斯得到了很大的安慰。最後他們歷盡挫折,終於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與此同時,馬雷的女兒羅沙利,一個自私、任性、輕浮的姑娘,嫁給托馬斯先生後,受到了丈夫兇狠的折磨,小說最後將純潔的艾格妮斯的幸福婚姻與羅沙利放縱造成的痛苦結果作了鮮明的對照。安妮將家庭教師受到的細小的折磨和無休止的煩瑣操勞寫得細膩真實,令人信服,這是每一個處於同樣情況的人都有可能遇到的。《艾格妮斯·格雷》雖沒有宏大的氣勢和獨創的結構,但它布局平穩,讓人讀起來愉快順暢。這部小說可以說一半是自傳,一半是虛構,來自事實的部分表述得更為鮮明生動。故事的開端是以輕鬆、華麗、機智的筆調來描寫的,富有諷刺意味的幽默感。女主人公對自己的不幸並沒有過多的憂傷,而是更殷切地期待充滿光明的未來。她不像簡·愛那樣具有激烈的憤慨和情緒,她只是作為一個樸素文靜的觀察者,毫不容情卻是心平氣和地揭露周圍的罪惡,只是偶爾產生了反抗的渴望。如,她的學生,在父母的默認下,準備惡作劇地折磨幾隻小鳥,艾格妮斯就先把這幾隻小鳥殺死了,也因此丟了飯碗。她的反抗和苦惱被蒙在了平靜的面紗下,顯得克制和含蓄。小說的後半部分很快就轉為比較肅穆的氣氛,·雖然女主人公的結局是美滿的,但調子卻是低沉的,沒有獲得幸福後淋漓盡至的暢快感。安妮在這部小說中只是將自己經歷的一些事情陳列出來,雖然比較平淡,但它整體結構的清晰完美和勻稱協調是非常突出的,沖淡了它缺乏波瀾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