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節奏終於舒緩下來,好似就要消失,但猛然間鋼琴又更加激昂地唱響最後的樂段。
宛如怒濤般激烈的最終章。
管弦樂隊打上強有力的句號,樂曲結束。
岬老師和指揮者的胳膊靜止在空中。
數秒的靜寂。
仿佛才想起來一樣,掌聲稀稀拉拉地響起。須臾,震耳欲聾的掌聲響徹大廳,直如要將會場撕破一般。當然,這掌聲並不是要撕破會場,而是聽眾們被音樂所觸動,一齊爆發的表示。掌聲經久不息,人們的熱情也高漲起來!
我已經無力站起來了,而且全身顫抖不止。我的心在狂跳,皮膚在抽搐,不是因為寒冷,反而是感覺臉如被火燒一般,心中也一點一點變得滾燙。
我突然看了看旁邊。
大伯也和我一樣坐在椅子上拼命鼓掌,溢滿歡喜的臉頰上流下一行淚水。他那看不見東西的眼睛裡,不知映出了怎樣的光景?有多少光明照進了他的黑暗?
這一瞬問,飛舞在會場中的幸福感與解放感被同等地授予到每一個聽眾身上。
僅僅是一首協奏曲。
僅僅是一位鋼琴手。
管弦樂隊的每個成員也沉醉在昂揚感之中,包括首席小提琴手在內的男女老少都懷抱樂器,露出會心的笑容。
岬老師和指揮者在掌聲與喝彩中消失在了舞台的一側,但無法停止的掌聲讓兩人又一次次出來謝幕。他們一現身,掌聲就如海嘯般開始奔涌。
我突然想起岬老師在比賽中演奏《馬捷帕》時,因錯音而錯失第一名的事情。今天的演奏一個錯誤也沒有,這次《皇帝》的準備時間並不多,彈奏時間也很長,但表演卻如此出色,相比之下,為何更容易的《馬捷帕》反而失敗了呢?
只有一個理由。
演奏時,岬老師的左耳突然聽不見了。儘管聽不見,還是堅持演奏,所以彈錯了音。
只有兩處。可是,他就因為這兩處而錯失了第一名。但今天岬老師又站在了舞台上,一邊與恐懼戰鬥,一邊謳歌生存與戰鬥的偉大。
在一片狂歡之中,我仍然坐住椅子上。我在感動的同時,也被狠狠打擊了。
能用有障礙的手指,完美地彈奏鋼琴嗎?
被好奇目光注視時,是不是都不敢出聲?
我果然是個差勁的膽小鬼,那不過是逃避戰鬥的藉口。
岬老師忍受著病痛與藥物帶來的痛苦,卻依然沒有離開鋼琴;鄰座的大伯忍受著日常的不便與恐懼,卻仍然堅持外出、享受興趣。我明白了為什麼登上舞台的岬老師看上去就像個士兵——戰士就算負傷了也要堅持戰鬥。戰士不會在意旁人的目光,只需要拿起武器,奔赴戰場。
我是個放棄武器、從戰場上逃走的殘兵敗將。逃避的確輕鬆,但之後得到的只有怠惰與通向死亡之路。
所有的戰鬥都是和困境中的自己戰鬥。
若有意逃避,便會更加恐懼。
不知不覺中,我開始回味所聽到的那席話了。
爺爺告訴我那席話,岬老師又讓我想起了那席話。
我不爭氣的手指變得冰冷。
慚愧在我心中灼燒。
會場中暴風雨般的喝彩兀自沸騰不休,我卻獨自一人陷入了消沉。
第叄話
不過,我還是中意德彪西音樂可以產生影像——這正是我嚮往的音樂魔法。
如果我的演奏能達到這種境界,我願意做出任何犧牲。
比賽會場設在養老保險會館的小廳裡面,初賽、決賽以及公開評審都在這裡進行,也許是因為參賽者的家人也來了,觀眾席坐滿了八成。會場內燈光還算暗,我舒了口氣。現在已經不再害怕纏著繃帶走上舞台了,但對於被照耀在明亮的燈光下,我還是有所牴觸的。
“第二十四號參賽者,香月遙。”
報幕之後,我拄著拐杖走向舞台中央,從觀眾席投來的好奇目光一齊指向了我的腳。無所謂,反正也不是來給你們看我的腳的。
我坐上琴凳,深呼吸,集中精力,讓觀眾席的嘈雜遠離。
《蕭邦練習曲》第二首和第四首,兩首都是要求技術與準確度的困難曲目,彈錯一處就全盤皆輸了。
我把雙手放上鍵盤時,突然發現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前一個演奏者比我高得多,琴凳也被調得很高,我的手平行伸出,指尖竟夠不到鍵盤。
我完全無法調整到最佳姿勢,這樣根本不能理想地按鍵,因為要用更多的力氣來運指,彈奏時間連五分鐘都保證不了。
腦中一片空白。
“二十四號,請開始彈奏。”
從舞台下面的一排評審中傳來了命令。已經沒有時間了。
沒辦法了。
我按下第一個鍵。
已經開始彈了,無法後退。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這三根日常生活里不常用的手指彈著半音階,拇指和食指高速運動彈著和弦,這與其說是彈琴不如說是好似康復訓練課程里的劇烈運動。
從第四小節起就不妙了。
中指和食指開始麻痹。
明明連一分鐘都沒到。
一定是姿勢不對,讓指尖負擔過重了。
果然如此,不出所料。
我焦急地左順右盼,卻找不到岬老師的身影。麻痹感蔓延上了其他手指,五根手指漸漸地全都不能動了。
宛如怒濤般激烈的最終章。
管弦樂隊打上強有力的句號,樂曲結束。
岬老師和指揮者的胳膊靜止在空中。
數秒的靜寂。
仿佛才想起來一樣,掌聲稀稀拉拉地響起。須臾,震耳欲聾的掌聲響徹大廳,直如要將會場撕破一般。當然,這掌聲並不是要撕破會場,而是聽眾們被音樂所觸動,一齊爆發的表示。掌聲經久不息,人們的熱情也高漲起來!
我已經無力站起來了,而且全身顫抖不止。我的心在狂跳,皮膚在抽搐,不是因為寒冷,反而是感覺臉如被火燒一般,心中也一點一點變得滾燙。
我突然看了看旁邊。
大伯也和我一樣坐在椅子上拼命鼓掌,溢滿歡喜的臉頰上流下一行淚水。他那看不見東西的眼睛裡,不知映出了怎樣的光景?有多少光明照進了他的黑暗?
這一瞬問,飛舞在會場中的幸福感與解放感被同等地授予到每一個聽眾身上。
僅僅是一首協奏曲。
僅僅是一位鋼琴手。
管弦樂隊的每個成員也沉醉在昂揚感之中,包括首席小提琴手在內的男女老少都懷抱樂器,露出會心的笑容。
岬老師和指揮者在掌聲與喝彩中消失在了舞台的一側,但無法停止的掌聲讓兩人又一次次出來謝幕。他們一現身,掌聲就如海嘯般開始奔涌。
我突然想起岬老師在比賽中演奏《馬捷帕》時,因錯音而錯失第一名的事情。今天的演奏一個錯誤也沒有,這次《皇帝》的準備時間並不多,彈奏時間也很長,但表演卻如此出色,相比之下,為何更容易的《馬捷帕》反而失敗了呢?
只有一個理由。
演奏時,岬老師的左耳突然聽不見了。儘管聽不見,還是堅持演奏,所以彈錯了音。
只有兩處。可是,他就因為這兩處而錯失了第一名。但今天岬老師又站在了舞台上,一邊與恐懼戰鬥,一邊謳歌生存與戰鬥的偉大。
在一片狂歡之中,我仍然坐住椅子上。我在感動的同時,也被狠狠打擊了。
能用有障礙的手指,完美地彈奏鋼琴嗎?
被好奇目光注視時,是不是都不敢出聲?
我果然是個差勁的膽小鬼,那不過是逃避戰鬥的藉口。
岬老師忍受著病痛與藥物帶來的痛苦,卻依然沒有離開鋼琴;鄰座的大伯忍受著日常的不便與恐懼,卻仍然堅持外出、享受興趣。我明白了為什麼登上舞台的岬老師看上去就像個士兵——戰士就算負傷了也要堅持戰鬥。戰士不會在意旁人的目光,只需要拿起武器,奔赴戰場。
我是個放棄武器、從戰場上逃走的殘兵敗將。逃避的確輕鬆,但之後得到的只有怠惰與通向死亡之路。
所有的戰鬥都是和困境中的自己戰鬥。
若有意逃避,便會更加恐懼。
不知不覺中,我開始回味所聽到的那席話了。
爺爺告訴我那席話,岬老師又讓我想起了那席話。
我不爭氣的手指變得冰冷。
慚愧在我心中灼燒。
會場中暴風雨般的喝彩兀自沸騰不休,我卻獨自一人陷入了消沉。
第叄話
不過,我還是中意德彪西音樂可以產生影像——這正是我嚮往的音樂魔法。
如果我的演奏能達到這種境界,我願意做出任何犧牲。
比賽會場設在養老保險會館的小廳裡面,初賽、決賽以及公開評審都在這裡進行,也許是因為參賽者的家人也來了,觀眾席坐滿了八成。會場內燈光還算暗,我舒了口氣。現在已經不再害怕纏著繃帶走上舞台了,但對於被照耀在明亮的燈光下,我還是有所牴觸的。
“第二十四號參賽者,香月遙。”
報幕之後,我拄著拐杖走向舞台中央,從觀眾席投來的好奇目光一齊指向了我的腳。無所謂,反正也不是來給你們看我的腳的。
我坐上琴凳,深呼吸,集中精力,讓觀眾席的嘈雜遠離。
《蕭邦練習曲》第二首和第四首,兩首都是要求技術與準確度的困難曲目,彈錯一處就全盤皆輸了。
我把雙手放上鍵盤時,突然發現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前一個演奏者比我高得多,琴凳也被調得很高,我的手平行伸出,指尖竟夠不到鍵盤。
我完全無法調整到最佳姿勢,這樣根本不能理想地按鍵,因為要用更多的力氣來運指,彈奏時間連五分鐘都保證不了。
腦中一片空白。
“二十四號,請開始彈奏。”
從舞台下面的一排評審中傳來了命令。已經沒有時間了。
沒辦法了。
我按下第一個鍵。
已經開始彈了,無法後退。右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這三根日常生活里不常用的手指彈著半音階,拇指和食指高速運動彈著和弦,這與其說是彈琴不如說是好似康復訓練課程里的劇烈運動。
從第四小節起就不妙了。
中指和食指開始麻痹。
明明連一分鐘都沒到。
一定是姿勢不對,讓指尖負擔過重了。
果然如此,不出所料。
我焦急地左順右盼,卻找不到岬老師的身影。麻痹感蔓延上了其他手指,五根手指漸漸地全都不能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