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站在鋼琴後面等待時機的首席小提琴手看見岬老師後一下子挺直了腰杆。
這種不同尋常的氣氛也擴散到了樂團乃至聽眾席里,一部分聽眾開始小聲交頭接耳,會場被一種與前兩首曲目時明顯不同的空氣所包圍了。
掌聲宛如盪起的漣漪般頓時高漲起來,雖然也不知道明確的理由,但大家都預感有什麼精彩的演出要開始了。大伯的耳朵和皮膚可能也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他露出困惑的表情,也迎合著拍手。
“怎麼回事?第一次遇到這種氣氛。”
啊啊,看來大伯也是一樣呢,不過我已經體味了好幾次這種異樣的空氣,所以我知道這是魔法開始的前兆。
儘管沒有看到指揮者的動作,但當岬老師坐在鋼琴前的瞬間,場內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大家都明白了,這首協奏曲真正的指揮者是坐在鋼琴前的這個人。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整個管弦樂隊的主和弦剎那間就震撼了音樂廳,緊接著,流暢而優美的鋼琴獨奏傾瀉而出——前奏開始。強有力的按鍵好似在跳舞一樣,每個音都仿佛要穿破音樂廳的牆壁一般撲面而來。樂音深深刺穿了聽眾的心臟,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我險些忘記了呼吸,那透明而又雄壯的旋律,僅僅數小節便帶走了我的靈魂,讓我的身體如欲凝固。
一瞬間我全身的皮膚都開始抽動。
接著管弦樂隊的提示部開始,嘹亮的小號聲高聲嗚響,樂音中洋溢著軍隊進行曲般的雄大與力量,這是開頭的鋼琴獨奏所引導出來的——軍隊的最前面有一位鋼琴家在昂首闊步地前進。
管弦樂隊沉靜了下去,竊竊私語般的小提琴聲溫柔地被音樂廳擁人懷中,然後鋼琴開始講述,靜靜的,輕輕的,不過按鍵依舊強勁,即使是弱音也令人感到壓迫。管弦樂隊跟著鋼琴行進,鋼琴保持輕快地跑動,左手如炸裂般來回跳動,右手追逐著左手。小提琴追隨著鋼琴,樂音跳動著往天空奔去,聽眾的心也隨著那動作的翻弄在音樂廳中四處徜徉。
鋼琴協奏曲是鋼琴還是鍵琴①時就有的一種含有獨奏的傳統曲式,所以樂曲仿佛由鋼琴與管弦樂隊的對話構成,《皇帝》
也不例外。不過岬老師的鋼琴好似雄辯家,管弦樂隊剛好能夠跟上其步伐。岬老師才跑上平緩的斜坡,又馬上跑了下來,我的心跳節拍數也隨之一高一低。不知不覺間鋼琴已經到達山頂,悠然眺望著腳下廣闊的平原。
①鋼琴的前身。
在蕩漾的旋律中小提琴挑動琴弦作出回應,管弦樂隊再次奏響主題,再現部分開始了,高昂的小號聲響徹整個大廳。
已經無法一邊分析一邊聆聽了,我的靈魂已乘著疾馳的旋律和躍動的節奏被帶到了遙遠的地平線。
華麗展開的旋律好似王座上優美的舉止,此時的鋼琴聲不過是一閃而過的幻影,不過卻是有著實體的幻影。這不是德彪兩的曲子,沒想到也能使人看到影像。
與管弦樂隊奏響的主題相呼應,鋼琴開始提示B小調。
這本是兩種頗有距離的相反曲調,但一開始對話就調和出了完美的和諧。啊,不是調和,是鋼琴吞掉了管弦樂隊,迫使其保持同一調式。
小提琴一點一點地反覆向上,與之並行的鋼琴滿懷著悲壯往上奔跑。達到頂點的英雄昂首挺胸,心中溢滿了孤獨。
所有聽眾的目光都沒有離開岬老師,就像上次觀看《馬捷帕》
的我一樣,屏住氣息觀察著岬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連他的呼吸都不願錯過。在眾人的目光中,岬老師的左手如炸裂般跳躍,右手在鍵盤上流動,比起按動琴鍵來更像是在雕刻琴鍵,雙手緊緊抓住鍵盤,仿佛是不讓樂音逃離一般,簡直好像鷹的爪子。胳膊也在大幅擺動,上半身如同在跳舞般劇烈搖晃。管弦樂隊甚至都把視線從指揮棒處轉移到了岬老師那裡。
魔法師在聚光燈下起舞,舞蹈幻惑了聽眾。鳴奏的樂音是撫平痛苦帶來興奮的麻藥,聽眾嘴巴微張陶醉在其中。脆弱的靈魂與怯懦的心靈不覺間被樂音所驅使,勇猛有力的解放之感在會場中高漲。盤踞在我心中的不安已經煙消雲散。
這首曲子是貝多芬處在重聽的黑暗牢籠中所作,完成於故鄉被敵國占領的騷亂中,站在絕望之上的強韌與突進荊棘之路的驍勇讓人有仰天長嘆的衝動。岬老師的身姿與之重疊在了一起,依賴著可能不知何時消失的聽覺,懷著恐懼堅持按動琴鍵,這是對命運的詛咒,儘管如此岬老師還是昂首挺胸與之搏鬥,把八十八個琴鍵擁入心中,謳歌著每個人心中的堅強,就如同自己從貝多芬的音樂里得到了力量,他的音樂也賦予聽者勇氣.
拂去黑暗。
站起來,去戰鬥。
震撼心靈的是岬老師自身的語言,是岬老師自身的音樂。
每個人都想變強,可是都會因無法預料的不幸和與生俱來的弱點而意志消沉,這個時候,把我從黑暗引向光明的是從旁邊伸過來的仁義之手。他的手同樣握著脆弱,但還握有拼命掙扎著去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手中充滿了人類的力量。
最初的主題再度湧現,保持著高雅的風格迎來了頂點。
最後以燦爛的樂節結束。幾乎在指揮者放下胳膊的同時,岬老師也抬起了雙手。
這種不同尋常的氣氛也擴散到了樂團乃至聽眾席里,一部分聽眾開始小聲交頭接耳,會場被一種與前兩首曲目時明顯不同的空氣所包圍了。
掌聲宛如盪起的漣漪般頓時高漲起來,雖然也不知道明確的理由,但大家都預感有什麼精彩的演出要開始了。大伯的耳朵和皮膚可能也感覺到了周圍的變化,他露出困惑的表情,也迎合著拍手。
“怎麼回事?第一次遇到這種氣氛。”
啊啊,看來大伯也是一樣呢,不過我已經體味了好幾次這種異樣的空氣,所以我知道這是魔法開始的前兆。
儘管沒有看到指揮者的動作,但當岬老師坐在鋼琴前的瞬間,場內立刻變得鴉雀無聲。這時大家都明白了,這首協奏曲真正的指揮者是坐在鋼琴前的這個人。
第一樂章,快板,降E大調。整個管弦樂隊的主和弦剎那間就震撼了音樂廳,緊接著,流暢而優美的鋼琴獨奏傾瀉而出——前奏開始。強有力的按鍵好似在跳舞一樣,每個音都仿佛要穿破音樂廳的牆壁一般撲面而來。樂音深深刺穿了聽眾的心臟,當然也包括我在內。我險些忘記了呼吸,那透明而又雄壯的旋律,僅僅數小節便帶走了我的靈魂,讓我的身體如欲凝固。
一瞬間我全身的皮膚都開始抽動。
接著管弦樂隊的提示部開始,嘹亮的小號聲高聲嗚響,樂音中洋溢著軍隊進行曲般的雄大與力量,這是開頭的鋼琴獨奏所引導出來的——軍隊的最前面有一位鋼琴家在昂首闊步地前進。
管弦樂隊沉靜了下去,竊竊私語般的小提琴聲溫柔地被音樂廳擁人懷中,然後鋼琴開始講述,靜靜的,輕輕的,不過按鍵依舊強勁,即使是弱音也令人感到壓迫。管弦樂隊跟著鋼琴行進,鋼琴保持輕快地跑動,左手如炸裂般來回跳動,右手追逐著左手。小提琴追隨著鋼琴,樂音跳動著往天空奔去,聽眾的心也隨著那動作的翻弄在音樂廳中四處徜徉。
鋼琴協奏曲是鋼琴還是鍵琴①時就有的一種含有獨奏的傳統曲式,所以樂曲仿佛由鋼琴與管弦樂隊的對話構成,《皇帝》
也不例外。不過岬老師的鋼琴好似雄辯家,管弦樂隊剛好能夠跟上其步伐。岬老師才跑上平緩的斜坡,又馬上跑了下來,我的心跳節拍數也隨之一高一低。不知不覺間鋼琴已經到達山頂,悠然眺望著腳下廣闊的平原。
①鋼琴的前身。
在蕩漾的旋律中小提琴挑動琴弦作出回應,管弦樂隊再次奏響主題,再現部分開始了,高昂的小號聲響徹整個大廳。
已經無法一邊分析一邊聆聽了,我的靈魂已乘著疾馳的旋律和躍動的節奏被帶到了遙遠的地平線。
華麗展開的旋律好似王座上優美的舉止,此時的鋼琴聲不過是一閃而過的幻影,不過卻是有著實體的幻影。這不是德彪兩的曲子,沒想到也能使人看到影像。
與管弦樂隊奏響的主題相呼應,鋼琴開始提示B小調。
這本是兩種頗有距離的相反曲調,但一開始對話就調和出了完美的和諧。啊,不是調和,是鋼琴吞掉了管弦樂隊,迫使其保持同一調式。
小提琴一點一點地反覆向上,與之並行的鋼琴滿懷著悲壯往上奔跑。達到頂點的英雄昂首挺胸,心中溢滿了孤獨。
所有聽眾的目光都沒有離開岬老師,就像上次觀看《馬捷帕》
的我一樣,屏住氣息觀察著岬老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甚至連他的呼吸都不願錯過。在眾人的目光中,岬老師的左手如炸裂般跳躍,右手在鍵盤上流動,比起按動琴鍵來更像是在雕刻琴鍵,雙手緊緊抓住鍵盤,仿佛是不讓樂音逃離一般,簡直好像鷹的爪子。胳膊也在大幅擺動,上半身如同在跳舞般劇烈搖晃。管弦樂隊甚至都把視線從指揮棒處轉移到了岬老師那裡。
魔法師在聚光燈下起舞,舞蹈幻惑了聽眾。鳴奏的樂音是撫平痛苦帶來興奮的麻藥,聽眾嘴巴微張陶醉在其中。脆弱的靈魂與怯懦的心靈不覺間被樂音所驅使,勇猛有力的解放之感在會場中高漲。盤踞在我心中的不安已經煙消雲散。
這首曲子是貝多芬處在重聽的黑暗牢籠中所作,完成於故鄉被敵國占領的騷亂中,站在絕望之上的強韌與突進荊棘之路的驍勇讓人有仰天長嘆的衝動。岬老師的身姿與之重疊在了一起,依賴著可能不知何時消失的聽覺,懷著恐懼堅持按動琴鍵,這是對命運的詛咒,儘管如此岬老師還是昂首挺胸與之搏鬥,把八十八個琴鍵擁入心中,謳歌著每個人心中的堅強,就如同自己從貝多芬的音樂里得到了力量,他的音樂也賦予聽者勇氣.
拂去黑暗。
站起來,去戰鬥。
震撼心靈的是岬老師自身的語言,是岬老師自身的音樂。
每個人都想變強,可是都會因無法預料的不幸和與生俱來的弱點而意志消沉,這個時候,把我從黑暗引向光明的是從旁邊伸過來的仁義之手。他的手同樣握著脆弱,但還握有拼命掙扎著去克服困難的意志力,手中充滿了人類的力量。
最初的主題再度湧現,保持著高雅的風格迎來了頂點。
最後以燦爛的樂節結束。幾乎在指揮者放下胳膊的同時,岬老師也抬起了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