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您說得不對,伊里亞·安德列耶維奇。”

  “為什麼?請您向我證明。”

  “我未必能給您什麼證明。我只能向您提出我自己的觀點。”

  “我洗耳恭聽。”

  “假如遵循您的邏輯,那麼痛苦——就是為不體面的生活而付出的代價,而輕鬆和令人舒適的死則是為體面的生活而獲得的獎賞。這裡犯了一個形式邏輯的錯誤,也是思維的錯誤。生命只有一個價值——那就是死亡。只有為了生命才可以付出死的代價,這是大自然的安排。誰有幸出生,誰就將會不幸死亡。沒有出生就沒有死亡。同樣,沒有死亡,就是說也沒有出生。您同意這樣的前提嗎?”

  “這樣的前提嘛,是的,我同意。還有呢?”

  “還有——推論中的下一個步驟。痛苦——這是為愉快付出的代價。知道嗎?死亡——是生命的代價,痛苦是幸福的代價,一個人度過了怎樣的一生,正直的抑或不正直的,這沒有什麼意義。他做了好事,並為此感到幸福;他殺害了無辜,並從中得出愉悅;他勞動了,感到高興;他偷竊了,感到高興。不管一個人做了什麼,不管他是怎樣生活的,他都在生活中得到了樂趣,不是在這方面,就是在那方面。有些人得到的樂趣多一些,有些人則少一些,有些人經常得到,有些人則不常得到,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時得到過,有些人則一生中都在得到。但所有的人都曾是幸福的,滿意的。所以,他們應該為此付出痛苦的代價。您想的是,人死亡時不要付出代價。宇宙的和諧會因此而受到破壞的,您不這樣認為嗎?”

  “您的推論中有一些不堪一擊的薄弱環節,阿娜斯塔霞·帕夫洛芙娜,我輕而易舉地就能向你證明。有這樣的人,他們一輩子只幸福了三分鐘,而命運則把沒完沒了的、無法忍受的痛苦紛紛拋在他們身上。這難道就是對等的代價嗎?還有另一些人,他們從生活中得到了許多快樂,而命運卻沒有給他們準備下痛苦。這難道就是宇宙和諧的表現嗎?這樣的和諧是不存在的,這一點您不能不承認。”

  “我可以不承認。和諧是存在的。一切取決於個人的認識。您是說有些人一輩子就幸福過三分鐘嗎?我也可以輕而易舉地向您證明,這樣的人是沒有的。莫非這樣的人一次也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小寶寶在他面頰上的親吻嗎?莫非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一次也沒有得到過禮物嗎?莫非他一次也沒有聽到過即使不是情話,哪怕是感謝的話、友好的話、溫柔的話、熱情的話也好?莫非他在生活中一次也沒有得到過幫助,得到過搭救嗎?莫非他本人從來沒做過任何他可以從中體驗到一種滿足感的有益的事嗎?莫非他一次也沒讀過給他帶來快樂的書嗎?難道他沒有體驗過性滿足感嗎?我可以無盡地數下去,您非常清楚我想說什麼。人的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件和東西可以使他成為幸福的人,但遠非每一個人都能理解並感覺到這一點。有這樣的人,他們不在少數,在這一點上我同意您的觀點,他們向來對一切都不滿意,常常覺得自己不幸,抱怨沒有看到生活中任何美好的東西,只有醜惡的東西。他們公正嗎?不。生活給了他們一切能夠給予的,只是他們不善於珍視罷了。他們不會享受大雷雨之後的空氣的味道,他們不會聽優美的音樂,他們不善於為他人的幸福感到高興。所以他們覺得生活中沒有美好的東西,但對一切壞的東西,他們的感覺卻非常敏銳。在這種情況下,有什麼可說的呢?他們心靈上的失聰使他們擺脫不了,也不可能使他們擺脫痛苦。擺脫必須付出代價。他們認識到這一點了嗎?這是他們的問題。當一個人到劇院來看戲,沒有從所觀看的戲中得到愉悅時,他不會想到要求退票,對嗎?他知道他不善於從這齣戲裡得到愉悅。而別人則善於。”

  “從看戲這個水平上講,您的推論也許是公正的,而從生活的水平上講則不然。”

  “為什麼?”

  “因為生活不是看戲。”

  “莎士比亞不這樣認為。‘整個世界就是一台戲,所有人都是戲中的演員……”

  “莎士比亞對於我不是標準。”

  “很遺憾。他非常英明。我並不要求您拿生活與看戲相比,我建議您把看戲當做看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個組成部分是人類根據個人的相似和生活的相似所創造出來的。要知道,戲劇中所表現的卻是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不過,我們跑題了。痛苦使人與幸福相對立,如果一個人不善於成為幸福的人,那麼這是他的不幸。那麼下面,伊里亞·安德列耶維奇,誰告訴您說,生活中一切都應該是美好的?惟一的純粹的幸福和快樂應該是什麼?”

  “您提這個問題很奇怪。一向教育我們的,告訴我們的是,如果誠實地生活,勤勤懇懇地勞動,不違法亂紀,那麼一切都將是美好的。難道您受的教育不是這樣嗎?我覺得,您不比我年輕多少,就是說,我們在學校里受的教育大致是一樣的。”

  “是這樣。我們之間區別則在於,我見到的悲傷、痛苦和眼淚比您多。所以這使我認識到,現實生活與在學校里給我們所講的是有所不同的。”

  “依您看,現實生活是怎樣的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