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吐突承璀諂媚地說:“大家,論莽替在地牢里都關了十幾年,還能出什麼意外。”
“你不知道,朕將與回鶻聯盟之事,吐蕃好像事先聽到了風聲,正在邊境上集結,已然擺出了大戰的架勢。”
“啊?”
皇帝冷然道:“吐蕃一直在向我們討要論莽替。朕就是不給。他們想要回論莽替,要麼拿河湟的城池來換,要麼就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奴懂了,請大家放心,奴一定把論莽替看好了,保證萬無一失。”
在皇帝面前拍過胸脯,吐突承璀趕緊又下了一趟地牢,雖然明知絕無差池,還得再檢查一遍才能放心。
獄卒剛一打開地牢的門,沖鼻的腥臭氣息便撲面而來,吐突承璀雖早有準備,也幾乎被熏得背過氣去。為怕失火,地牢僅在門邊點著兩盞小油燈,只能隱隱綽綽地看見深處的鐵籠中有一個臃腫如山的身軀。離得好遠都能感受到那股野蠻的熱力,似乎關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千年異獸。
吐突承璀原本還想仔細巡察一番,這會兒勇氣消失殆盡。他掩著口鼻迅速退出門外,轉而向獄卒詢問論莽替的情況。
獄卒回答,論莽替一切如常,只是自從那個少女來過之後,他的飯量比過去更大了。
“原先他一個人吃的就頂我們幾個,還天天喊肚餓,而且只肯吃肉。”
吐突承璀慷慨地說:“他要多少就給多少,權當養了頭吐蕃蠻牛!”
當天夜裡,獄卒果然送來了更大塊的肉排,放進鐵籠後就趕緊退了出去。地牢里的氣味實在太難聞,就算是獄卒也無法忍受。
論莽替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起肉排啃了好一會兒,遂將啃了一半的肉排甩到鐵籠後方:“喂,小子,出來吃啊。”
須臾,鐵籠後方的牆上“窸窸窣窣”地響了一陣,牆上的泥塊被扒開了,露出一個孔洞。一個人從孔洞那頭爬過來,撿起地上的肉排就吃。
論莽替說:“天底下還有你這種傻瓜,居然陪我坐牢。”
那人一言不發,只顧埋頭啃肉排。他身上的衣服早已骯髒不堪,頭髮不知多久沒梳理了,亂蓬蓬地散著,臉上更是布滿泥灰,鬍子茬兒也有寸把長了,只有一雙稚氣的眼睛表明,他的年紀並不大。
吃完肉排,那人也不理睬論莽替,轉身又爬回孔洞裡去了。
論莽替道:“哎哎,別急著堵那個洞嘛,還得好幾個時辰沒人來呢。咱們聊聊?”
沒有回答。
論莽替無奈,但又不甘心。這個憑空冒出來的小伙子,是他受困於大唐十幾年後,第一次出現的逃跑的機會。現在,論莽替只要設法出鐵籠,就能從這小子挖通的地道逃出去。可是任憑他磨破嘴皮子,這小子都不肯明確答應一聲。更奇怪的是,他自己好像也不再回地面上去了,而是在地牢旁的坑洞中住了下來。
天底下竟有此等咄咄怪事嗎?
論莽替怎麼也想不通,但這個傻小子是他唯一的希望,所以,論莽替決定先養著他,再等待時機。
論莽替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把自己帶出生天的。
論莽替自說自話起來:“噯,你從金仙觀那兒挖過來,一定在牆上看到過一些畫吧?畫著海還有龍什麼的。”
仍然沒有任何反應,但論莽替就當作他在聽:“我給你說說那些畫的來歷吧,想不想聽?我打賭如今在你們大唐啊,都沒人比我知道得更多了。”
李彌窩在坑洞中,只是緊盯著手中的一枚金簪。
當禾娘的屍體被拖出去時,他從窄縫中看見了掉在地上的這枚金簪。地牢中太昏暗太骯髒,可是這枚金簪反射出的微弱光線,正好照到了李彌的眼睛上。他一下就認出了金簪,於是決心挖穿磚牆,進入地牢。
他相信,是禾娘要他收好這枚金簪的。
見李彌終於進來了,論莽替喜出望外,拼命要求他幫自己逃走。李彌不理睬他,只是撿起金簪回到坑洞中。但他也沒有沿原路返回金仙觀,而是繼續留在了坑洞中。
李彌作了一個決定:留在禾娘死去的地方,永遠守在這裡。
他摩挲著掌心的金簪,喃喃自語:“禾娘,我會為你報仇的,你等著。”
論莽替那怪腔怪調的話音持續地傳過來,李彌充耳不聞。
吐蕃人完全想錯了。李彌留下來,唯一目的就是為禾娘報仇。他現在還殺不了吐蕃人,也不想殺他。李彌是眼睜睜地看著禾娘受盡折磨而死的,他要讓論莽替經歷同樣的過程。
不,是更加慘烈的過程。
李彌舉起金簪,在牆上划過一道,用這種方法記錄自己在地下度過的日子。
今天劃的正好是第一百道。
10
麟德殿中的慶典如期舉行了。
修葺一新的復道重閣披錦綴彩,朝臣和來使從宮門一路行來,遠遠望見高聳的殿宇上金輝閃爍,銀光浮動,都不禁眼花繚亂起來。再至殿中,只見滿殿的金獅雀扇、玉樹瓊花,連兩側宮娥內侍的臉上都映照著隱隱霞光。香熏繚繞,紗帷拂動,行走其中使人不由地肅然起敬。宣禮聲起,皇帝升座。一時法樂齊鳴,眾人行禮如儀,心中既澎湃著盛世重現的激動,又閃現著錯入幻境的迷茫。
當殿庭中跳起《霓裳羽衣舞》時,這種亦真亦幻、似喜還悲的感覺到達了頂點。一曲終了,大唐朝臣們竟然忘記了喝彩,倒是各國來使看得興致勃勃。
當內侍捧出玉龍子時,整個大殿的氣息都凝滯了。事實上,在場的所有大唐朝臣也無一人親眼見過玉龍子。自從安史之亂後,玉龍子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雖然李唐皇家始終堅稱擁有玉龍子,但各種說法一直很混亂。
今天,借著這個難得的隆重場合,玉龍子的真身終於呈現在了眾人眼前。
它看上去小而玲瓏,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奇。但今天能夠親眼見到它,大家已經很滿足了。
回鶻使者出班,誠惶誠恐地向大唐皇帝表達可汗的謝意。
今天的儀式過後,永安公主就要踏上和親之路了。
在眾人熱切期盼的目光中,大殿東閣的帷幕徐徐升起。盛妝的永安公主矜然端坐,高髻上的珠翠玉冠閃閃發光,滿臉的花鈿圓靨、脂粉鵝黃,不僅修飾了五官容貌,連表情都看不出來了,襯著背後交叉的兩柄合歡紈扇,只覺是一尊沐浴在淡淡金光中的女神像。
使者又提出一個請求——保義可汗染疾,希望永安公主在臨行前,能以大唐寶物玉龍子為可汗祈福。
皇帝應允。
永安公主緩緩來到殿前,從內侍手中接過玉龍子,高高舉過頭頂。
當一切光線都凝聚在玉龍子上時,它變得那麼晶瑩剔透,仿佛真的充滿了神奇的力量,有幾個朝臣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起來。
突然,永安公主兩手一松,玉龍子掉落於地,在眾目睽睽之下摔得粉碎。
麟德殿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驚呆了。
“哈哈哈!”永安公主驟然爆發出的狂笑聲,在殿內久久迴蕩。
“你不知道,朕將與回鶻聯盟之事,吐蕃好像事先聽到了風聲,正在邊境上集結,已然擺出了大戰的架勢。”
“啊?”
皇帝冷然道:“吐蕃一直在向我們討要論莽替。朕就是不給。他們想要回論莽替,要麼拿河湟的城池來換,要麼就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奴懂了,請大家放心,奴一定把論莽替看好了,保證萬無一失。”
在皇帝面前拍過胸脯,吐突承璀趕緊又下了一趟地牢,雖然明知絕無差池,還得再檢查一遍才能放心。
獄卒剛一打開地牢的門,沖鼻的腥臭氣息便撲面而來,吐突承璀雖早有準備,也幾乎被熏得背過氣去。為怕失火,地牢僅在門邊點著兩盞小油燈,只能隱隱綽綽地看見深處的鐵籠中有一個臃腫如山的身軀。離得好遠都能感受到那股野蠻的熱力,似乎關著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頭千年異獸。
吐突承璀原本還想仔細巡察一番,這會兒勇氣消失殆盡。他掩著口鼻迅速退出門外,轉而向獄卒詢問論莽替的情況。
獄卒回答,論莽替一切如常,只是自從那個少女來過之後,他的飯量比過去更大了。
“原先他一個人吃的就頂我們幾個,還天天喊肚餓,而且只肯吃肉。”
吐突承璀慷慨地說:“他要多少就給多少,權當養了頭吐蕃蠻牛!”
當天夜裡,獄卒果然送來了更大塊的肉排,放進鐵籠後就趕緊退了出去。地牢里的氣味實在太難聞,就算是獄卒也無法忍受。
論莽替伸出毛茸茸的大手,抓起肉排啃了好一會兒,遂將啃了一半的肉排甩到鐵籠後方:“喂,小子,出來吃啊。”
須臾,鐵籠後方的牆上“窸窸窣窣”地響了一陣,牆上的泥塊被扒開了,露出一個孔洞。一個人從孔洞那頭爬過來,撿起地上的肉排就吃。
論莽替說:“天底下還有你這種傻瓜,居然陪我坐牢。”
那人一言不發,只顧埋頭啃肉排。他身上的衣服早已骯髒不堪,頭髮不知多久沒梳理了,亂蓬蓬地散著,臉上更是布滿泥灰,鬍子茬兒也有寸把長了,只有一雙稚氣的眼睛表明,他的年紀並不大。
吃完肉排,那人也不理睬論莽替,轉身又爬回孔洞裡去了。
論莽替道:“哎哎,別急著堵那個洞嘛,還得好幾個時辰沒人來呢。咱們聊聊?”
沒有回答。
論莽替無奈,但又不甘心。這個憑空冒出來的小伙子,是他受困於大唐十幾年後,第一次出現的逃跑的機會。現在,論莽替只要設法出鐵籠,就能從這小子挖通的地道逃出去。可是任憑他磨破嘴皮子,這小子都不肯明確答應一聲。更奇怪的是,他自己好像也不再回地面上去了,而是在地牢旁的坑洞中住了下來。
天底下竟有此等咄咄怪事嗎?
論莽替怎麼也想不通,但這個傻小子是他唯一的希望,所以,論莽替決定先養著他,再等待時機。
論莽替堅信,總有一天,他會把自己帶出生天的。
論莽替自說自話起來:“噯,你從金仙觀那兒挖過來,一定在牆上看到過一些畫吧?畫著海還有龍什麼的。”
仍然沒有任何反應,但論莽替就當作他在聽:“我給你說說那些畫的來歷吧,想不想聽?我打賭如今在你們大唐啊,都沒人比我知道得更多了。”
李彌窩在坑洞中,只是緊盯著手中的一枚金簪。
當禾娘的屍體被拖出去時,他從窄縫中看見了掉在地上的這枚金簪。地牢中太昏暗太骯髒,可是這枚金簪反射出的微弱光線,正好照到了李彌的眼睛上。他一下就認出了金簪,於是決心挖穿磚牆,進入地牢。
他相信,是禾娘要他收好這枚金簪的。
見李彌終於進來了,論莽替喜出望外,拼命要求他幫自己逃走。李彌不理睬他,只是撿起金簪回到坑洞中。但他也沒有沿原路返回金仙觀,而是繼續留在了坑洞中。
李彌作了一個決定:留在禾娘死去的地方,永遠守在這裡。
他摩挲著掌心的金簪,喃喃自語:“禾娘,我會為你報仇的,你等著。”
論莽替那怪腔怪調的話音持續地傳過來,李彌充耳不聞。
吐蕃人完全想錯了。李彌留下來,唯一目的就是為禾娘報仇。他現在還殺不了吐蕃人,也不想殺他。李彌是眼睜睜地看著禾娘受盡折磨而死的,他要讓論莽替經歷同樣的過程。
不,是更加慘烈的過程。
李彌舉起金簪,在牆上划過一道,用這種方法記錄自己在地下度過的日子。
今天劃的正好是第一百道。
10
麟德殿中的慶典如期舉行了。
修葺一新的復道重閣披錦綴彩,朝臣和來使從宮門一路行來,遠遠望見高聳的殿宇上金輝閃爍,銀光浮動,都不禁眼花繚亂起來。再至殿中,只見滿殿的金獅雀扇、玉樹瓊花,連兩側宮娥內侍的臉上都映照著隱隱霞光。香熏繚繞,紗帷拂動,行走其中使人不由地肅然起敬。宣禮聲起,皇帝升座。一時法樂齊鳴,眾人行禮如儀,心中既澎湃著盛世重現的激動,又閃現著錯入幻境的迷茫。
當殿庭中跳起《霓裳羽衣舞》時,這種亦真亦幻、似喜還悲的感覺到達了頂點。一曲終了,大唐朝臣們竟然忘記了喝彩,倒是各國來使看得興致勃勃。
當內侍捧出玉龍子時,整個大殿的氣息都凝滯了。事實上,在場的所有大唐朝臣也無一人親眼見過玉龍子。自從安史之亂後,玉龍子的下落就成了一個謎,雖然李唐皇家始終堅稱擁有玉龍子,但各種說法一直很混亂。
今天,借著這個難得的隆重場合,玉龍子的真身終於呈現在了眾人眼前。
它看上去小而玲瓏,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神奇。但今天能夠親眼見到它,大家已經很滿足了。
回鶻使者出班,誠惶誠恐地向大唐皇帝表達可汗的謝意。
今天的儀式過後,永安公主就要踏上和親之路了。
在眾人熱切期盼的目光中,大殿東閣的帷幕徐徐升起。盛妝的永安公主矜然端坐,高髻上的珠翠玉冠閃閃發光,滿臉的花鈿圓靨、脂粉鵝黃,不僅修飾了五官容貌,連表情都看不出來了,襯著背後交叉的兩柄合歡紈扇,只覺是一尊沐浴在淡淡金光中的女神像。
使者又提出一個請求——保義可汗染疾,希望永安公主在臨行前,能以大唐寶物玉龍子為可汗祈福。
皇帝應允。
永安公主緩緩來到殿前,從內侍手中接過玉龍子,高高舉過頭頂。
當一切光線都凝聚在玉龍子上時,它變得那麼晶瑩剔透,仿佛真的充滿了神奇的力量,有幾個朝臣甚至激動得熱淚盈眶起來。
突然,永安公主兩手一松,玉龍子掉落於地,在眾目睽睽之下摔得粉碎。
麟德殿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驚呆了。
“哈哈哈!”永安公主驟然爆發出的狂笑聲,在殿內久久迴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