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俾斯麥來說,貝倫海姆實在是太過危險的人物,上過他一兩次當,吃足苦頭之後,他終於決定剪除這個禍端……這是很有可能的。

  當然,像俾斯麥這種當權者,不必自己動手,也有很多方法可以剪除貝倫海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們的關係,採用暗殺手段不算聰明。

  而且,俾斯麥是典型的普魯士地方貴族,是重視家族名譽和血統的貴族。如果對象是別人,那自然另當別論,既然對象是自己的侄子,他就不願假手他人。身為一族之長,為了維護家族的名譽,他決心親手制裁侄子。由家族負責人出面收拾族中的敗類——這不正是貴族奉行的鐵律嗎?

  林太郎臉色蒼白地低語:“這就能解釋那個謎題嗎?”

  能!

  那天晚上,俾斯麥和貝倫海姆訂下密約,或許他是找個充分的理由,假借別人的名義和貝倫海姆訂約。身為帝國宰相,這對他來說是輕而易舉。總之,貝倫海姆接受秘密約會,屏退所有的人,在舊館那邊等候,而且事先吩咐傭人打開側門門閂。

  俾斯麥在風雪中來到城堡,從側門進入,然後閂上門閂,直接走向舊館。這時,布萊克公爵看到了他的背影。

  俾斯麥槍殺伯爵後,正想離去時,發現側門那邊出了狀況,卡爾和安娜正在偷偷約會。當然,俾斯麥並非不會預想到突發狀況的愚笨人物,而且或許他原本就想把這件事弄成懸疑奇案,起初就沒打算從側門離去。總之,他已在城堡裡面安排了共犯——他的女兒克拉拉。

  克拉拉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把他藏在自己房裡。這時,城堡外的共犯伺機開始行動。

  先是護送宰相來的魯道夫上尉出場,他以去請曼葛特將軍為藉口打發走漢斯,迅速和藏在大廳待命的克拉拉商量。這個計劃必須考慮到正確的時間,如果俾斯麥那邊有什麼差錯,魯道夫可以隨便找個藉口立刻離去,通知外面的人改變計劃。陸軍大臣給曼葛特將軍的信,恐怕也是俾斯麥唆使的。事實上,曼葛特將軍當時是有些狐疑,因為信上並未寫什麼要事。

  這場大戲只差一步就可以揭開序幕了。那就是俾斯麥要悄悄離開克拉拉房間,藏在玄關大廳的雕像鎧甲之間。

  萬事俱備之後,其他的共犯繆勒、隨從和馬車夫從大門進來。當然,這三個人也是和俾斯麥同心協力、參與所有秘密行動的夥伴。他們事先聯絡好預定抵達的時刻,克拉拉也注意配合。

  繆勒先下馬車,與漢斯適度寒暄,以調整時間的差距。然後克拉拉拿著父親交給她的手槍,如林太郎所推理的,開了兩槍並失聲驚叫。

  開槍有兩個目的,一個如林太郎先前的推理,另一個就是製造俾斯麥出場的機會。槍聲與驚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俾斯麥趁機走出藏身處,迅速站在繆勒身後,假裝剛從馬車下來的樣子。為了矇騙門外的傭人,他的隨從可以假裝緩緩走下馬車後立刻退到玄關旁邊,事實上或許也沒這個必要。

  其他方面已不必重新推理,原先認為克拉拉是兇手的推理幾乎可以原樣引用。當然,不論帝國宰相地位多麼崇高,也不能夠自由操縱天氣,能有那麼精密的效果,仍可說是運氣。俾斯麥看見風雪一停,立刻加以利用,或許這個事件讓某人背黑鍋會令他愧疚,他希望最好不要傷害到任何人。

  “目前為止,這只是單純的推理,我能證明嗎?”林太郎自問。想了半天,他愕然地發現,事情的確是有跡可循的。

  俾斯麥一出場,立刻成為主角。以他的地位來看,這是當然的,他也利用這個優勢,儘量拖延伯爵屍體被發現的時間。

  他先是對克拉拉問東問西,爭取時間,他老是嘀咕好像有什麼怪事發生,但是說歸說,人卻站著不動。

  林太郎正確地回想起當時的狀況。俾斯麥問伯爵在哪裡?當時漢斯只回答克勞斯去通知伯爵,並沒有說伯爵在哪裡,但是俾斯麥卻說克勞斯怎麼這麼慢,還從窗戶眺望舊館那邊。以他那種頭腦精明的人,聽到舊館那邊傳來槍聲,怎麼沒有立刻想到伯爵可能出事了?他若是真的遲鈍,又為什麼指定醫生林太郎隨行呢?這一切不都說明了他已經知道伯爵死了。還有,他看到安娜,立刻叫她回房,是他無法面對安娜嗎?

  等到一行人終於要到舊館那邊時,他又制止大家,把注意力引到雪地上只有克勞斯的腳印一事。進入舊館以後,克勞斯要上樓拿斧頭,他又說危險而阻止。每一點都像是理所當然的顧忌,但是仔細想來,每一點都像在拖延時間。

  最後,也可以說是決定性的證據。

  俾斯麥只從伯爵房間的書桌上拿起鑰匙串。他明明聽說伯爵是為了重要的外交文件才到舊館那邊,連貝克督察長都懷疑克勞斯是去偷外交文件,身為帝國宰相的地卻漫不經心,豈不奇怪?而且是連續兩次。

  照理說,在那一瞬間,俾斯麥應該擱下命案,急忙追查外交文件的下落。可是知道秘密外交文件的重要性,玩弄過各種外交謀略的他,卻完全無視那份文件,這該如何解釋?理由只有兩個,一個是俾斯麥早就知道伯爵所說的外交文件只是藉口,另一個是他已經知道文件的下落,或許就在他的口袋裡。不論是哪一個,都是證明俾斯麥就是兇手的最佳證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