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門原來是鎖上的嗎?”
“嗯……好像是鎖上的,事情已經很久了,我記不太清楚。只是那時我看到一個人影走進舊館建築,於是我改變主意,心想伯爵可能有機密之事接待重要客人,而且也吩咐過別去打擾,反正做外交官的總是有各種秘密,我當然會有所顧慮。”
“那個人影是什麼樣子?”
“我也說不上來。那棟建築門口只有一盞微暗的燈,而且還刮著風雪,反正不是伯爵本人,因為背影不同。你說,這值不值得介意呢?”
“背影和伯爵不同!”林太郎愕然驚呼,“這麼說,那是男人嘍?”
“這一點毫無疑問,我還不至於搞錯。他穿著長褲,體形也確實是男人。或許幾十年以後女人也會穿長褲,不過我並不想活到那個時候。”布萊克看著林太郎的表情,狐疑地問,“怎麼了?你不舒服?”
“沒有,沒什麼。”
伯爵有男客來訪!林太郎感到暈眩似地衝擊,難道俾斯麥說的果然是真的?
“布萊克公爵,你剛才的話不是故意逗我的吧?”
“逗你?我沒有編故事耍人的壞習慣,我發誓是真的。”
“你沒有跟任何人談過這件事嗎?也沒有跟柏林那邊聯絡?”
“我急急忙忙趕回倫敦後,得了肺炎,好不容易才復元,又有一大堆事要忙,聽到那件事已經是很久以後,要再說什麼都來不及了,而且看到人影也不算什麼重要的情報。”
“或許吧。”
“而且我是英國人,如果他們主動問我,我自然會告訴他們,萬萬沒有我主動為德國警方服務的道理。”
“原來如此。”
“怎麼樣,到酒吧喝一杯,再一起研究這個謎題吧。”
“哦,不,謝謝,再說吧。”
林太郎恨不得早一刻獨處,他需要冷靜的頭腦檢討這份新情報。現在再回想此事雖然於事無補,但他就是按捺不住那股衝動。
“是嗎?那好,失陪啦。”布萊克也不勉強,突然想到什麼似地看看林太郎又說,“森先生,你來尋訪歐洲文明,我則尋訪東方神秘,不知道這種東與西的對話中會產生什麼。只是,當我們結束旅程時,總要回歸某個地方。”
林太郎一驚,難道布萊克看出了自己的心事嗎?
“我的朋友史蒂文生兩年前做了一首詩,他把這首詩定名為‘安魂曲’,說要刻在自己的墓碑上。這首詩的最後一節是這樣的。”布萊克說完,低聲背誦兩段詩句:
Homeisthesailor,homefromthesea,
Andthehunterhomefromthehill。
然後,他和林太郎握別,轉身離去。
“水手返家,自海上歸來,而獵人自山中歸來……”
林太郎靠在舷邊低吟。
林太郎望著大海沉思,忘了夜已經深沉。那個神秘的訪客……俾斯麥說他知道真正的兇手……不必多做揣測,那個神秘男人可能就是真兇……但是那槍聲……
突然,一個奇異的想法閃過腦海。
俾斯表說他知道真兇是誰,他是如何知道的?單靠普通的推理,如何能這麼肯定?他私下見過兇手,聽過他的自白嗎?他們之間還有什麼交易?這並非不可能。但就算是俾斯麥,他也得掌握確實的證據才能和真兇談條件。那麼,他的證據是什麼?是那把手槍?可是,同類的手槍別處也有啊。
還有——林太郎打個冷顫,克拉拉是俾斯麥的女兒,俾斯麥的女兒……
克拉拉直到最後都保持緘默,只說自己不是兇手,那只是訴說,而不是抗辯。聰明的她為什麼一句抗辯都沒有呢?如果克拉拉不是兇手,她又為什麼說要逃亡呢?為什麼要到外國去呢?難道克拉拉在掩護兇手?她知道兇手是誰但不敢說出來嗎?如果兇手是她的親人,而且是帝國不可或缺的……
“我是怎麼了?瘋了不成?”
林太郎自責,但是瘋狂的想法在他腦中愈益擴大。俾斯麥……如果德意志帝國的宰相是兇手……
俾斯麥和貝倫海姆伯爵雖是伯侄關係,但在政治上卻是對立的。貝倫海姆是威廉二世的心腹,和曼葛特將軍都是激進份子,俾斯麥卻希望藉勢力均衡政策維持歐洲和平。
當然,俾斯麥並非和平主義者,不提艾姆斯電報事件的例子,光從他那“鐵血宰相”的綽號,就知道他與和平主義者毫無關聯。
但是,一八七○年以後,俾斯麥為提升德國的國力,並防範法國報復,認為維持歐洲和平是最佳國策。一八七二年的德奧俄三國同盟,七九年俄、奧關係惡化時的德奧同盟、八一年三國同盟復活、八二年的德奧意三國同盟,以及和俄羅斯簽訂的再保障條約……這一切的外交努力都是為了這一點,維持歐洲現狀成為他的信念。
如今帝國主義已揭開序幕,他的想法或許已經落伍,但七十三歲的頑固老宰相卻毫不改變自己的信念,執意認為德國和其他國家開啟戰端的時機未到。
如果這時激進派的貝倫海姆策劃某種陰謀,會怎麼樣呢?如果俾斯麥發現他的陰謀,又會如何處置呢?他說,如果事件的真相被揭發,一定會在歐洲掀起一場大風暴。這或許是他的真心話。尤其,如果這個問題還牽扯到宮廷內微妙的權力鬥爭的話……
“嗯……好像是鎖上的,事情已經很久了,我記不太清楚。只是那時我看到一個人影走進舊館建築,於是我改變主意,心想伯爵可能有機密之事接待重要客人,而且也吩咐過別去打擾,反正做外交官的總是有各種秘密,我當然會有所顧慮。”
“那個人影是什麼樣子?”
“我也說不上來。那棟建築門口只有一盞微暗的燈,而且還刮著風雪,反正不是伯爵本人,因為背影不同。你說,這值不值得介意呢?”
“背影和伯爵不同!”林太郎愕然驚呼,“這麼說,那是男人嘍?”
“這一點毫無疑問,我還不至於搞錯。他穿著長褲,體形也確實是男人。或許幾十年以後女人也會穿長褲,不過我並不想活到那個時候。”布萊克看著林太郎的表情,狐疑地問,“怎麼了?你不舒服?”
“沒有,沒什麼。”
伯爵有男客來訪!林太郎感到暈眩似地衝擊,難道俾斯麥說的果然是真的?
“布萊克公爵,你剛才的話不是故意逗我的吧?”
“逗你?我沒有編故事耍人的壞習慣,我發誓是真的。”
“你沒有跟任何人談過這件事嗎?也沒有跟柏林那邊聯絡?”
“我急急忙忙趕回倫敦後,得了肺炎,好不容易才復元,又有一大堆事要忙,聽到那件事已經是很久以後,要再說什麼都來不及了,而且看到人影也不算什麼重要的情報。”
“或許吧。”
“而且我是英國人,如果他們主動問我,我自然會告訴他們,萬萬沒有我主動為德國警方服務的道理。”
“原來如此。”
“怎麼樣,到酒吧喝一杯,再一起研究這個謎題吧。”
“哦,不,謝謝,再說吧。”
林太郎恨不得早一刻獨處,他需要冷靜的頭腦檢討這份新情報。現在再回想此事雖然於事無補,但他就是按捺不住那股衝動。
“是嗎?那好,失陪啦。”布萊克也不勉強,突然想到什麼似地看看林太郎又說,“森先生,你來尋訪歐洲文明,我則尋訪東方神秘,不知道這種東與西的對話中會產生什麼。只是,當我們結束旅程時,總要回歸某個地方。”
林太郎一驚,難道布萊克看出了自己的心事嗎?
“我的朋友史蒂文生兩年前做了一首詩,他把這首詩定名為‘安魂曲’,說要刻在自己的墓碑上。這首詩的最後一節是這樣的。”布萊克說完,低聲背誦兩段詩句:
Homeisthesailor,homefromthesea,
Andthehunterhomefromthehill。
然後,他和林太郎握別,轉身離去。
“水手返家,自海上歸來,而獵人自山中歸來……”
林太郎靠在舷邊低吟。
林太郎望著大海沉思,忘了夜已經深沉。那個神秘的訪客……俾斯麥說他知道真正的兇手……不必多做揣測,那個神秘男人可能就是真兇……但是那槍聲……
突然,一個奇異的想法閃過腦海。
俾斯表說他知道真兇是誰,他是如何知道的?單靠普通的推理,如何能這麼肯定?他私下見過兇手,聽過他的自白嗎?他們之間還有什麼交易?這並非不可能。但就算是俾斯麥,他也得掌握確實的證據才能和真兇談條件。那麼,他的證據是什麼?是那把手槍?可是,同類的手槍別處也有啊。
還有——林太郎打個冷顫,克拉拉是俾斯麥的女兒,俾斯麥的女兒……
克拉拉直到最後都保持緘默,只說自己不是兇手,那只是訴說,而不是抗辯。聰明的她為什麼一句抗辯都沒有呢?如果克拉拉不是兇手,她又為什麼說要逃亡呢?為什麼要到外國去呢?難道克拉拉在掩護兇手?她知道兇手是誰但不敢說出來嗎?如果兇手是她的親人,而且是帝國不可或缺的……
“我是怎麼了?瘋了不成?”
林太郎自責,但是瘋狂的想法在他腦中愈益擴大。俾斯麥……如果德意志帝國的宰相是兇手……
俾斯麥和貝倫海姆伯爵雖是伯侄關係,但在政治上卻是對立的。貝倫海姆是威廉二世的心腹,和曼葛特將軍都是激進份子,俾斯麥卻希望藉勢力均衡政策維持歐洲和平。
當然,俾斯麥並非和平主義者,不提艾姆斯電報事件的例子,光從他那“鐵血宰相”的綽號,就知道他與和平主義者毫無關聯。
但是,一八七○年以後,俾斯麥為提升德國的國力,並防範法國報復,認為維持歐洲和平是最佳國策。一八七二年的德奧俄三國同盟,七九年俄、奧關係惡化時的德奧同盟、八一年三國同盟復活、八二年的德奧意三國同盟,以及和俄羅斯簽訂的再保障條約……這一切的外交努力都是為了這一點,維持歐洲現狀成為他的信念。
如今帝國主義已揭開序幕,他的想法或許已經落伍,但七十三歲的頑固老宰相卻毫不改變自己的信念,執意認為德國和其他國家開啟戰端的時機未到。
如果這時激進派的貝倫海姆策劃某種陰謀,會怎麼樣呢?如果俾斯麥發現他的陰謀,又會如何處置呢?他說,如果事件的真相被揭發,一定會在歐洲掀起一場大風暴。這或許是他的真心話。尤其,如果這個問題還牽扯到宮廷內微妙的權力鬥爭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