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的推理中有幾個弱點,容我指出來,好嗎?”

  “請說。”林太郎浮現緊張的表情,感覺新的決鬥似乎正要開始。他雖然祈禱自己的推理錯誤,但不知何故,此刻對俾斯麥的言詞卻有些莫名的反感。或許是害怕這個推理一旦有錯,自己不就更加悲慘了嗎?

  “首先,你的推理中沒有說明動機,你該不會認為克拉拉會無故殺人吧。古斯塔夫和克拉拉雖然不是正式的,但在血緣上是堂兄妹,你不知道這點也無可厚非,但是堂兄妹互相殘殺,必須要有非常強烈的動機。”

  “您說得不錯,我是沒有說明動機,但是堂兄妹之間的命案確有實例,而且伯爵在女人方面也有不少流言……”

  “果然,你推測這個是動機,那也罷了。其次,你對行兇是預謀還是偶發,說得相當曖昧,你究竟認為是哪一個?”

  “我無法斷定。而且,那是枝微末節的問題,如果您想反駁,應該從推理的根本點反駁起。”

  “這絕對不是枝微末節的問題。你知道嗎?森先生,這是你推理的根本弱點,如果是預謀行兇,你的推理就出現一點破綻。”

  “哪一點?”

  “就是克拉拉被關在門外這一點。既然要到另一棟建築殺害古斯塔夫,就不可能忽視那個出口的開關問題,也不可能發生你所說的萬一情況。如果換成是我,至少會準備一把備用鑰匙。”俾斯麥繼續說,“如果曾經到過城堡,弄一把備用鑰匙並不難,鑰匙一直習慣掛在門口,有心人可以用臘來取鑰匙模型。難得去白馬城的人,或許沒有備用鑰匙也會行兇,但是克拉拉和安娜非常親近,也常常到那裡。”

  俾斯麥的反駁相當犀利。

  “您的說法或許有理,若是偶發性行兇呢?”

  “若是偶發性行兇,你的推理也出現一大弱點,就是克拉拉從哪裡弄到行兇用的手槍?那不是伯爵家的手槍,當時我親自調查過,後來警方也徹底調查過,都獲得同樣的結論。如果你不信,要不要看看警方的報告書?”

  “我想沒那個必要,她或許有防身用的手槍以備萬一,尤其是感覺伯爵行為不妥時。”

  俾斯麥起身走到書桌旁,從抽屜拿出一把手槍,林太郎覺得很眼熟。

  “這就是那把手槍,我得到警方同意把它留在這裡。這是一八七三年美國制的.45口徑手槍,你想年輕女孩可能隨身攜帶這麼大的手槍防身嗎?她們真有需要的話,也會用那種.22口徑或是更小的手槍。”

  林太郎陷入困惑之中,俾斯麥繼續說出驚人之語:“或許你覺得我這麼說還不夠充分,跟你那種縝密的推理比較,我的論據是薄弱些,不過,森先生,我敢斷言克拉拉不是兇手,因為我知道真正的兇手是誰。”

  林太郎仿佛當頭受到重擊般驚愕地問道:“您說什麼?”

  俾斯麥悠悠地說:“我知道誰是兇手。”

  “您也知道行兇的手法?”

  “當然。”

  “兇手已經被捕了?”

  “沒有。我無意逮捕兇手,所以沒跟警方透露。”

  “為什麼?閣下。”

  “森先生,我不是警察,而是政治家,是德意志帝國的宰相,我面對的是遠比搜查犯罪還要重大棘手的問題。”

  “閣下,您是根據政治判斷而不願逮捕兇手嗎?”

  “可以這麼說。”

  “可是,這是謀殺重罪,被害人又是您的侄子,就算是政治判斷……”

  “如果說政治判斷不妥,那麼就說是外交判斷好了。如果這個事件的真相被揭發,一定會在歐洲掀起一場大風暴,對我國來說,也有極大的威脅,如果你站在我的立場,你會怎麼辦?被害人是我的侄子,這不過是件私事,我能為了私怨而損及國家安全嗎?”

  這個在全歐外交上叱吒風雲的人物,言語中有著無以言喻的分量。

  俾斯麥的外交政策就像在戰爭與和平之間走鋼索,只要走錯一步,就會翻身跌落,是一出叫人看得目瞪口呆的高超雜技。

  一八六四年丹麥戰爭時,俾斯麥和奧地利聯手,但在第二年就已布下普奧戰爭的暗樁。他會見拿破崙三世,讓拿破崙三世認為,只要法國嚴守中立就能割據萊茵河地區。拿破崙三世傻傻地上當,結果俾斯麥卻和奧地利締結秘密條約,使法國後悔莫及。一八六六年四月,俾斯麥又和義大利簽訂新的秘密條約,做好萬全準備後,終於發動普奧戰爭。

  這場戰爭快要結束時,俾斯麥的目標已經轉而瞄準法國,他壓制國內部分人士的強硬領土要求,讓奧地利皇帝出面,瓦解本來以奧地利為主的德意志聯邦,讓普魯士掌握新的統一主導權。

  之後,在盧森堡問題上,俾斯麥也施展合縱連橫計謀孤立法國,挑起一八七○年著名的“艾姆斯電報事件”,製造普法戰爭的契機。

  一八六八年西班牙發生革命,伊莎貝拉女王逃亡後,王位繼承人以德國親王霍亨索倫家族的利奧波德呼聲最高。法國當然大表反對,繼位問題爭執不休,俾斯麥策動西班牙,使不太熱衷此事的威廉一世首肯,終於在七○年六月成功地讓利奧波德坐上王座。但是騷動並未就此平息。法國朝野群情激奮,外交大臣葛拉蒙立刻向普魯士提出嚴重的抗議,本來對這件事就不帶勁的威廉一世立刻反悔,也沒和俾斯麥商量就勸利奧波德撤銷承諾,於七月十二日宣布辭退西班牙王位。俾斯麥不甘一番苦心就此化為泡影,七月十三日時,事情有了急遽轉變。法國外交大臣葛拉蒙發電報給法國駐德大使貝內德蒂,指示他:——十三日早晨謁見滯留艾姆斯的普魯士王,要求普魯士王承諾拿破崙三世,簽訂今後不再立霍亨索倫家族之人為西班牙王位繼承人之文件——這明顯是無禮的行為,威廉一世斷然拒絕,並把事情經過以電報通知俾斯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