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我在聽。”蘇眉說。
“你認為怎麼樣,是不是一個全新的角度?”
“您得讓我聽完。”蘇眉說。
但葉龍北的故事每次都因為中間出岔兒而講不完。葉龍北的“岔兒”有時岔得離他的故事很遠很遠。比如他講到那位漂亮的大嫂,能岔到另外一個女人身上,那女人可能是他小時候在他居住的城市青島所見過的。那麼,要講他見過的這位漂亮女人又必不可少地得講這女人的生態環境,如葉龍北發現她的時間、地點乃至必要的意境和當時的氣氛。
“當時她住在齊東路——有錢人聚集的一條路,大漢jian王克敏也住在那條路。那路順勢而上,順勢而下。早晨大都有霧,各家的門在霧中打開了,女人們都出來了,上學的居多,霧中的汽車、洋車、馬車載著她們遠去……哎!那個漂亮……”
葉龍北像在用漂亮形容車,可他說的是人,漂亮的人,女人。由女人還談到他離了婚的妻子,這是葉龍北第一次談到他過去的妻子。他說他妻子過去也住齊東路,他說她說不上漂亮也說不上不漂亮。他和她是小學同學,但沒交往,後來在北京念大學時又相遇了。當時他是林學院學生,她在音樂學院學鋼琴。結婚了。離婚了。她帶著她的“莫得利”牌德國鋼琴搬出去了,連兒子也扔給了他。兒子就一直在老家跟奶奶。
“您也住齊東路?”
“不,我們住萊蕪路,離齊東路不太遠。”
蘇眉這才為葉龍北在響勺胡同納小孩鞋底找到了出處。
於是,由於葉龍北的故事出岔兒和出岔兒的時間過長,蘇眉只有中途告別,於是又有了下次。下次再講再出岔兒,那岔兒也許不再是漂亮,是恐怖、是孤獨、是快樂、是傷感……
一個劇本差不多從他們初見的夏天講到秋天。秋天了,他們到香山看紅葉,講劇本。
“朝鮮蘋果大部分是國光蘋果,好吃。”葉龍北說,“中國也有國光,哪兒有什麼真國光,早都串了種,植物的串種便是退化。我學過林業,卻寫了兩篇藝術評論,才搞起了藝術。噢,我在說蘋果。看起來紅撲撲就像塗了胭脂的紅臉蛋,你吃吃……我說的那個老營長可不想吃那種蘋果,每次他嘗著不對味兒就咬一口把蘋果放在床頭柜上,直到蘋果爛掉。作為電影的蒙太奇,這蘋果由咬開到爛掉應該有一連串‘化入’‘化出’鏡頭的連接。”
“後來呢?”蘇眉問。她不知自己問過多少“後來”,可她還是在問,真誠地在問。
“你是說蘋果?”
“我是說整個故事。”
“整個故事是圍繞老營長的。”
“老營長呢?”
“他後來復員了,傷實在太重了。他要求復員,要求到一個更適合他的崗位去。這實際上是一個寫意,一個民族精神的寫意。老營長的精神——包括他的三次出太平間,他的要求吃純正的蘋果,要求復員到最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崗位……都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寫意,這精神才是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
“我相信這是民族精神的寫意,但是哪裡最適合他呢?”
“這是全劇一個最複雜最難解決的問題,我曾做過許多設想。”
“您不妨說說。”
“不行,因為都不合適。為什麼?就因為他要做的應該做的得不到,不應該做的力不從心的反而在等著他,於是他陷入了命運對他的擺布。你不應該把這歸結為社會,是命運,是命運對他的擺布。”
“那麼,他真的無法擺脫嗎?我是說命運對他的擺布。”
“目前是無法擺脫。無法擺脫我的構思就不盡合理。”
“您可以用您的假設去給社會以啟示呀,藝術是應該走到社會前面的。”
“這不是藝術的社會功能。藝術的功能又是一個爭論不清的複雜問題,你也許比我還懂。你能用一幅畫去號召人們都做到盡善盡美嗎?你可以號召,但畫還是畫。你不能說我畫棵白菜人們就得看到善,就行善;我畫門大炮就是惡,人們就得作惡就得去要求侵略。是不是?”
“是。可藝術給人的啟迪還是不可忽視的。”
“是,是不可忽視。僅僅是啟迪。可命運的擺布卻是不可逃脫的,比如命運把你擺在響勺,命運使玉秀躲到我家。”
“您這樣比,我有點不高興,或者說我反對。”
“對不起,你是說你和玉秀?”
蘇眉顯出不高興,和他拉開距離走。
“哎,你回來!”葉龍北說著追上她,又靠近她。
“您怎麼能這樣比?那我可不可以問您一個問題。”蘇眉問葉龍北,激動起來。
“當然可以。”
“也許玉秀躲到您的家裡是命運的安排,可您要玉秀嫁給您是誰的安排?也是命運?那麼可不可以說玉秀的命運就是您?或者您就代表著玉秀的命運!”
“不可以這樣說。命運的擺布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擺布和被擺布的精神。並不是指哪個具體的人。”
“可您剛才分明是提到過我的,我反對的也是這一點。”
“我暫時可以做些讓步,因為我確實提到了你。”
“要是別人呢?”
“決不讓步。”
“為什麼您要向我讓步?”
“因為,這還得說到你和響勺胡同,或者換句話:響勺胡同和你。你知道人為什麼感到生命有時一陣光輝燦爛?”
“您有過那時刻?光輝燦爛的時刻?您的生命?”
“有過!肯定有過。”
“在響勺胡同?”
“可以肯定。在響勺胡同,在火車站碰見你的那個時刻。”
蘇眉不再說話。她和他並排走起來,走得和諧,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如果說來香山她是專門為了聽他的劇本,那麼現在她覺得她決不是為了聽他的劇本而來。她也才覺得劇本再拖拉也是個最平常的戰爭故事,那故事只說明人都該有自己一份合情合理的工作,再沒有其他了。而談到命運的擺布,現在她跟他越走越和諧倒像是命運的擺布了。
蘇眉忽然想到雖城的丈夫,那個對事業兢兢業業、卻連她睡大覺都不管的丈夫。
“我結婚了。”蘇眉突如其來地對葉龍北說。
“我想會的。”葉龍北說。
“為什麼您會這麼想?”
“因為我也想結婚,這你知道。我不光想結婚,甚至還想結婚之外的事。”
“我不知您指什麼。”
蘇眉以企盼的眼光看著葉龍北,像在問:什麼是結婚以外的事?您又為什麼要對著我說?我可以理解成我和您的交往嗎?比如來香山(看紅葉),冷眼人看您和我,我們又是在做什麼呢?為什麼走起來沒完,肩並肩?蘇眉願意聽葉龍北說說,又願意讓來往的“冷眼”盡情去猜他們的關係。
但葉龍北的回答卻使蘇眉非常意外而沮喪。
葉龍北說:“你想知道我剛才是指什麼?”
蘇眉說:“我想知道。”
葉龍北說:“我不能瞞你,一切都不能瞞你。和玉秀的事不能瞞你,和你舅媽宋竹西的事也不能瞞你。對,有時候我和你舅媽在一起。”
蘇眉腦子裡有點亂,現在他們之間又多了個舅媽和“在一起”。雖然她不知道葉龍北說的“在一起”意味著什麼,但她知道他既然不打算瞞她,那麼就是“在一起”了。她有點為葉龍北對她的坦蕩而感動,雖然這已是近乎殘忍的坦蕩。她想起那次和竹西一起吃快餐,當她說起葉龍北時,竹西對葉龍北這三個字的躲閃。她更證實了這“在一起”意味著什麼,也更證實了葉龍北這坦蕩的殘忍。這像對竹西的殘忍,又像對蘇眉本人的殘忍。
蘇眉奇怪著自己的邏輯,又固執地不能從這邏輯中解脫。她一面想著他和誰在一起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又一面想著假若沒有關係,葉龍北還有向我訴說的必要麼?
“我還是認為您應該結婚。”蘇眉說。
“跟誰?”葉龍北問。
“跟玉秀。”
“你也認為合適?你剛才不是分明說過這是我在擺布她嗎?”
“這是我的不禮貌。”
“你是說她喜歡我?”
“我是這麼看。沒有您她怎麼能住進北京來?”
“你沒有道理這樣形容玉秀。雖然她的確是一個農村女孩子,我也不願吃她包的餃子,可你不應該這樣形容她。”
“真對不起,我又該向您道歉了。”
“她喜歡跟我不是為了能住北京,當初她怎麼知道我能回北京?”
“這我完全相信。因為您呼吸著她就好比呼吸著鄉下的空氣。”
“我的確有這種感覺。”
“那麼您的生命不是又開始燦爛了嗎?”
“不是。不一樣。”
“是您說過的返璞歸真?”
“倒可以這麼說。”
“遺憾的是您又回到了這難以脫俗的城市。如果您不是在擺著席夢思的房間裡,您的身旁、腳下是泥土芳香的田野和林間空地,就像老托爾斯泰和他的女奴那樣不更好嗎?”
“遺憾的是我不是老托爾斯泰,玉秀也不是我的女奴。”
“那您把玉秀當什麼呢?”
“我在等玉秀。”
“那竹西呢?”
“是有時在一起。”
“為什麼等著玉秀又要和竹西在一起?儘管是有時。”
“我覺得你今天是在逼我,我就要走投無路了。”
他們不再有話。走過了香山一切可供人走的地方,看過了香山一切可供人看的地方。蘇眉覺得還是走走、看看好。她又想起自己違背了自己的那個“笑而不答”的待人方式。假如葉龍北再開口,蘇眉一定會笑而不答的。然而葉龍北不再開口。直到他們登上香山最高峰“鬼見愁”時,葉龍北才突然用詢問的眼光望著蘇眉說:“還不夠麼?你還要知道什麼?”
蘇眉不答。
“為什麼我單跟你說這麼多,你想過沒有?”
蘇眉不答。
“你認為怎麼樣,是不是一個全新的角度?”
“您得讓我聽完。”蘇眉說。
但葉龍北的故事每次都因為中間出岔兒而講不完。葉龍北的“岔兒”有時岔得離他的故事很遠很遠。比如他講到那位漂亮的大嫂,能岔到另外一個女人身上,那女人可能是他小時候在他居住的城市青島所見過的。那麼,要講他見過的這位漂亮女人又必不可少地得講這女人的生態環境,如葉龍北發現她的時間、地點乃至必要的意境和當時的氣氛。
“當時她住在齊東路——有錢人聚集的一條路,大漢jian王克敏也住在那條路。那路順勢而上,順勢而下。早晨大都有霧,各家的門在霧中打開了,女人們都出來了,上學的居多,霧中的汽車、洋車、馬車載著她們遠去……哎!那個漂亮……”
葉龍北像在用漂亮形容車,可他說的是人,漂亮的人,女人。由女人還談到他離了婚的妻子,這是葉龍北第一次談到他過去的妻子。他說他妻子過去也住齊東路,他說她說不上漂亮也說不上不漂亮。他和她是小學同學,但沒交往,後來在北京念大學時又相遇了。當時他是林學院學生,她在音樂學院學鋼琴。結婚了。離婚了。她帶著她的“莫得利”牌德國鋼琴搬出去了,連兒子也扔給了他。兒子就一直在老家跟奶奶。
“您也住齊東路?”
“不,我們住萊蕪路,離齊東路不太遠。”
蘇眉這才為葉龍北在響勺胡同納小孩鞋底找到了出處。
於是,由於葉龍北的故事出岔兒和出岔兒的時間過長,蘇眉只有中途告別,於是又有了下次。下次再講再出岔兒,那岔兒也許不再是漂亮,是恐怖、是孤獨、是快樂、是傷感……
一個劇本差不多從他們初見的夏天講到秋天。秋天了,他們到香山看紅葉,講劇本。
“朝鮮蘋果大部分是國光蘋果,好吃。”葉龍北說,“中國也有國光,哪兒有什麼真國光,早都串了種,植物的串種便是退化。我學過林業,卻寫了兩篇藝術評論,才搞起了藝術。噢,我在說蘋果。看起來紅撲撲就像塗了胭脂的紅臉蛋,你吃吃……我說的那個老營長可不想吃那種蘋果,每次他嘗著不對味兒就咬一口把蘋果放在床頭柜上,直到蘋果爛掉。作為電影的蒙太奇,這蘋果由咬開到爛掉應該有一連串‘化入’‘化出’鏡頭的連接。”
“後來呢?”蘇眉問。她不知自己問過多少“後來”,可她還是在問,真誠地在問。
“你是說蘋果?”
“我是說整個故事。”
“整個故事是圍繞老營長的。”
“老營長呢?”
“他後來復員了,傷實在太重了。他要求復員,要求到一個更適合他的崗位去。這實際上是一個寫意,一個民族精神的寫意。老營長的精神——包括他的三次出太平間,他的要求吃純正的蘋果,要求復員到最適合於自己的工作崗位……都是一種民族精神的寫意,這精神才是根深蒂固的民族精神。”
“我相信這是民族精神的寫意,但是哪裡最適合他呢?”
“這是全劇一個最複雜最難解決的問題,我曾做過許多設想。”
“您不妨說說。”
“不行,因為都不合適。為什麼?就因為他要做的應該做的得不到,不應該做的力不從心的反而在等著他,於是他陷入了命運對他的擺布。你不應該把這歸結為社會,是命運,是命運對他的擺布。”
“那麼,他真的無法擺脫嗎?我是說命運對他的擺布。”
“目前是無法擺脫。無法擺脫我的構思就不盡合理。”
“您可以用您的假設去給社會以啟示呀,藝術是應該走到社會前面的。”
“這不是藝術的社會功能。藝術的功能又是一個爭論不清的複雜問題,你也許比我還懂。你能用一幅畫去號召人們都做到盡善盡美嗎?你可以號召,但畫還是畫。你不能說我畫棵白菜人們就得看到善,就行善;我畫門大炮就是惡,人們就得作惡就得去要求侵略。是不是?”
“是。可藝術給人的啟迪還是不可忽視的。”
“是,是不可忽視。僅僅是啟迪。可命運的擺布卻是不可逃脫的,比如命運把你擺在響勺,命運使玉秀躲到我家。”
“您這樣比,我有點不高興,或者說我反對。”
“對不起,你是說你和玉秀?”
蘇眉顯出不高興,和他拉開距離走。
“哎,你回來!”葉龍北說著追上她,又靠近她。
“您怎麼能這樣比?那我可不可以問您一個問題。”蘇眉問葉龍北,激動起來。
“當然可以。”
“也許玉秀躲到您的家裡是命運的安排,可您要玉秀嫁給您是誰的安排?也是命運?那麼可不可以說玉秀的命運就是您?或者您就代表著玉秀的命運!”
“不可以這樣說。命運的擺布也是一種精神,一種擺布和被擺布的精神。並不是指哪個具體的人。”
“可您剛才分明是提到過我的,我反對的也是這一點。”
“我暫時可以做些讓步,因為我確實提到了你。”
“要是別人呢?”
“決不讓步。”
“為什麼您要向我讓步?”
“因為,這還得說到你和響勺胡同,或者換句話:響勺胡同和你。你知道人為什麼感到生命有時一陣光輝燦爛?”
“您有過那時刻?光輝燦爛的時刻?您的生命?”
“有過!肯定有過。”
“在響勺胡同?”
“可以肯定。在響勺胡同,在火車站碰見你的那個時刻。”
蘇眉不再說話。她和他並排走起來,走得和諧,一種前所未有的和諧。如果說來香山她是專門為了聽他的劇本,那麼現在她覺得她決不是為了聽他的劇本而來。她也才覺得劇本再拖拉也是個最平常的戰爭故事,那故事只說明人都該有自己一份合情合理的工作,再沒有其他了。而談到命運的擺布,現在她跟他越走越和諧倒像是命運的擺布了。
蘇眉忽然想到雖城的丈夫,那個對事業兢兢業業、卻連她睡大覺都不管的丈夫。
“我結婚了。”蘇眉突如其來地對葉龍北說。
“我想會的。”葉龍北說。
“為什麼您會這麼想?”
“因為我也想結婚,這你知道。我不光想結婚,甚至還想結婚之外的事。”
“我不知您指什麼。”
蘇眉以企盼的眼光看著葉龍北,像在問:什麼是結婚以外的事?您又為什麼要對著我說?我可以理解成我和您的交往嗎?比如來香山(看紅葉),冷眼人看您和我,我們又是在做什麼呢?為什麼走起來沒完,肩並肩?蘇眉願意聽葉龍北說說,又願意讓來往的“冷眼”盡情去猜他們的關係。
但葉龍北的回答卻使蘇眉非常意外而沮喪。
葉龍北說:“你想知道我剛才是指什麼?”
蘇眉說:“我想知道。”
葉龍北說:“我不能瞞你,一切都不能瞞你。和玉秀的事不能瞞你,和你舅媽宋竹西的事也不能瞞你。對,有時候我和你舅媽在一起。”
蘇眉腦子裡有點亂,現在他們之間又多了個舅媽和“在一起”。雖然她不知道葉龍北說的“在一起”意味著什麼,但她知道他既然不打算瞞她,那麼就是“在一起”了。她有點為葉龍北對她的坦蕩而感動,雖然這已是近乎殘忍的坦蕩。她想起那次和竹西一起吃快餐,當她說起葉龍北時,竹西對葉龍北這三個字的躲閃。她更證實了這“在一起”意味著什麼,也更證實了葉龍北這坦蕩的殘忍。這像對竹西的殘忍,又像對蘇眉本人的殘忍。
蘇眉奇怪著自己的邏輯,又固執地不能從這邏輯中解脫。她一面想著他和誰在一起跟我又有什麼關係;又一面想著假若沒有關係,葉龍北還有向我訴說的必要麼?
“我還是認為您應該結婚。”蘇眉說。
“跟誰?”葉龍北問。
“跟玉秀。”
“你也認為合適?你剛才不是分明說過這是我在擺布她嗎?”
“這是我的不禮貌。”
“你是說她喜歡我?”
“我是這麼看。沒有您她怎麼能住進北京來?”
“你沒有道理這樣形容玉秀。雖然她的確是一個農村女孩子,我也不願吃她包的餃子,可你不應該這樣形容她。”
“真對不起,我又該向您道歉了。”
“她喜歡跟我不是為了能住北京,當初她怎麼知道我能回北京?”
“這我完全相信。因為您呼吸著她就好比呼吸著鄉下的空氣。”
“我的確有這種感覺。”
“那麼您的生命不是又開始燦爛了嗎?”
“不是。不一樣。”
“是您說過的返璞歸真?”
“倒可以這麼說。”
“遺憾的是您又回到了這難以脫俗的城市。如果您不是在擺著席夢思的房間裡,您的身旁、腳下是泥土芳香的田野和林間空地,就像老托爾斯泰和他的女奴那樣不更好嗎?”
“遺憾的是我不是老托爾斯泰,玉秀也不是我的女奴。”
“那您把玉秀當什麼呢?”
“我在等玉秀。”
“那竹西呢?”
“是有時在一起。”
“為什麼等著玉秀又要和竹西在一起?儘管是有時。”
“我覺得你今天是在逼我,我就要走投無路了。”
他們不再有話。走過了香山一切可供人走的地方,看過了香山一切可供人看的地方。蘇眉覺得還是走走、看看好。她又想起自己違背了自己的那個“笑而不答”的待人方式。假如葉龍北再開口,蘇眉一定會笑而不答的。然而葉龍北不再開口。直到他們登上香山最高峰“鬼見愁”時,葉龍北才突然用詢問的眼光望著蘇眉說:“還不夠麼?你還要知道什麼?”
蘇眉不答。
“為什麼我單跟你說這麼多,你想過沒有?”
蘇眉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