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快中午了,蘇眉在竹西醫院門口給她打了電話,請她出來一下。很快竹西便匆匆走出來。
她們已經十幾年沒見面了,現在互相看著對方卻非常坦然,好像在她們之間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從前她們有過那麼好的交往,後來蘇眉突然擠在了舅媽和大旗的關係里,那是一段多麼幼稚好玩的歷史。
“那邊有個快餐店,咱們先吃飯吧,我請你。”竹西對蘇眉說。
“快嗎?”蘇眉邊走邊問。
“快,就是不夠熱,種類也少,只有火腿蛋炒飯。”
在快餐店裡她們買了火腿蛋炒飯,又買了沙拉和啤酒,選了一張小桌坐下,面對面吃起來。
“我還以為你不會見我呢。”竹西說。
“我幾次回去都沒看見您。”
“湊巧了,我都不在。”
“嗯。”
“你恨我麼。”竹西笑著。
“為什麼?”
“為了我和大旗的事。”
“那時候我那么小,可偏要覺得自己不小。”
“因為你小,我才覺得你會恨我一輩子。”
“不,我恨的是我太小。”
“可你知道我不太看重這些。我不能等人們都理解了再行動,這‘人們’也許還包括了當時的眉眉。”
“我能理解您,一切。”
“大旗又結婚了你知道嗎?我送給他兩隻福建漆碗,送兩隻足夠了。他過得挺好。”
“我也希望他過得好。”
“你呢?結婚以後怎麼樣?”
“我?還行。”蘇眉說,大口吃著炒飯,喝著啤酒。
“你很能喝啤酒?”
“也不常喝,還行。”
竹西從蘇眉的兩個“還行”里已經聽出她婚後生活的狀況了。這使她有一種預感,她覺得蘇眉的生活或許是不穩定的,或許她還要遇到別人,比如……葉龍北。她想起過去他在院裡對她談雞,談直線,談得她眼裡常含著淚花。
竹西已經吃到了盤子底,她用勺子輕輕刮著底上的炒飯。
“寶妹說上次看見你了。”竹西說,像在找話。
“她長得挺高了(照司猗紋的說法,快能把門兒了)。”蘇眉說。
“大便還不怎麼好。你看見歡子了嗎?我和大旗的兒子。”
“沒有。”
“咱們的鄰居你還見了誰呢?”
“羅大媽。”蘇眉說,“對,我還去東城看了姨婆。”
“還記得從前西屋那個……他叫什麼來著?”竹西說。
“你是說葉龍北吧。”蘇眉替竹西說。
“對,葉龍北。”
“我真想看見他。”蘇眉說。
人聲突然嘈雜起來,也許這裡原本就人聲嘈雜,蘇眉和竹西沒留意罷了。嘈雜才使得她們毫無顧忌地談了這麼多,也許聲音還不小。嘈雜又使得她們不能再聊下去了。
她們分手時蘇眉才發現,她們都沒提她的婆婆和她的婆婆。雖然她是來找她談婆婆的,而婆婆在她們的心目中卻原來連無關緊要也算不上。無論對蘇眉,還是對竹西。
58
蘇眉遇見了葉龍北。
蘇眉去給自行車打氣,在一家修車鋪門前遇見了他。葉龍北也要給自行車打氣。
蘇眉彎腰打,打完直起身來要走,發現她面前正等著用氣筒的葉龍北。
“是您?”蘇眉滿頭大汗,並沒顯出特別驚訝,卻忘了給葉龍北氣筒。
葉龍北去接氣筒。蘇眉卻把一隻空手伸給了他。他們握了手,蘇眉才想到,或許他是伸手接氣筒的。
葉龍北是伸手接氣筒的,但卻握住了蘇眉一隻空手。
氣筒還在蘇眉手裡。
“這車太老了,老車才不應該被遺棄。似不似?”葉龍北說。
“我想是。”蘇眉說。
這像是他們的談話中斷了十幾年後的重新開始,又像是那談話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他們是由黑雞白雞談到自行車的。
在一瞬間,他們還是做了相互的重新打量。葉龍北覺得眉眉理應長成眼前的蘇眉。蘇眉覺得葉龍北除了從前的一切,身上又多了過去少見的樂觀;額上雖然添了幾條皺紋,但笑時嘴角卻顯得天真、坦率。
葉龍北支起車梯先問了蘇眉許多,問她那次和小瑋一路還順利嗎?問她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蘇眉認真回答著葉龍北的問題,她每回答一次葉龍北就說“我知道我知道”。
蘇眉很愛聽這句話,儘管她深信他並不都知道,但她又覺得他知道,知道應該是一種無須言語的了解。對於她,他應該什麼都了解。
“您現在的情況怎麼樣?”她問他。
“你知道我已經回到北京,想做的事很多。我寫了許多電視劇本,電視台不喜歡。我為什麼非要他們喜歡?我現在寫電影,我有很好的題材。”
“我想您能寫好,我相信。”
“也是試著寫,可我信心十足。寫作並不是難得嚇人。有一次我讀了一本波蘭小說,差點像我寫的,把我嚇了一跳。”葉龍北笑了,像在說:我還沒寫出來,早有人學我了。
蘇眉也笑了。葉龍北的劇本雖然她還不了解,但他的劇本他的笑給了她一種很開闊的心境。
又有人要氣筒時,蘇眉才發現氣筒還在她手裡攥著。
“我們還沒打完哪!”葉龍北從蘇眉手裡拿過氣筒,理直氣壯地對那人說。
葉龍北給自己的老車打完氣,他們又走了一段路才分手。他們並不看重這分手,因為他們誰都意識到,這分手已經意味著下次的再見了。
葉龍北把住址告訴蘇眉,請她到家裡吃晚飯,說:“晚飯總是要吃的。”
蘇眉答應了。
在葉龍北的家裡,蘇眉認識了玉秀,原來玉秀是來自雖城山區農村。和竹西一樣,蘇眉也立刻猜到了她的身份。
葉龍北說玉秀姓丁,當初是從山裡逃婚出來的,逃到葉龍北落戶的村里。那天風雪交加,晚上去院裡端煤的葉龍北發現了蹲在門口的丁玉秀。他把她領進屋,讓她烤火、吃飯,還把她留了下來。他對她說:“我這裡有火。”玉秀也許就是為了這火,這農村少有的煤火才留了下來。當時她才十四歲。
蘇眉也想到自己的十四歲,她十四歲離開了有“火”的房子,卻到沒火的農場去了。
葉龍北回北京時把玉秀帶進了北京。
“玉秀今後怎麼辦?”蘇眉問葉龍北。
“我是想讓她嫁給我的。”葉龍北說得坦然、隨便。
“你們談過嗎?”蘇眉問。
“談過,許多次。”
“玉秀同意?”
“她不同意,說我太老。不過這不要緊,那是她不了解世界。我對她說卓別林比他岳父還大二十歲。”
“後來呢?”
“暫時還不行,我一直在說服她。說服一個人也不容易,也像思想改造吧。是改造就有痛苦,有時甚至很痛苦。可我有信心,有時我就跟她講弗洛伊德。”
“她愛聽?”
“怎麼說呢,也有個過程吧。”
後來蘇眉又問葉龍北,玉秀現在是不是只在家裡做家務,葉龍北說不,她有許多事情要干。她在一家餃子館當臨時工,那兒有她一個老鄉,個體戶。
晚飯時,果真是玉秀給他們包餃子。葉龍北說玉秀願意讓客人誇她包餃子的手藝,來了客人她就包餃子,她包起餃子就像變魔術。
葉龍北專門領蘇眉到廚房去看玉秀包餃子,她已經包了一多半。連蘇眉也覺得那實在是魔術:皮和餡兒在她手下一碰就變成了餃子。她看見有人參觀就更顯誇張地表演她的技藝,以至那動作反而因過於機械而顯得油滑了。葉龍北捏起一個餃子說:“我想我們不能吃這種餃子,你看見這種東西你就覺得它已經不是餃子了,是一堆你叫不出名稱的東西。當初中國人發明餃子是有它特定目的的,那應該是一種氣氛,一種返璞歸真的氣氛。眼前的一切太機械了,機械的缺陷是它離返璞歸真太遠。在家裡我們不應該像置身於餃子館,是不是?”他問玉秀,又問蘇眉。
玉秀很無所謂,也許葉龍北的觀點她已經聽了無數次,或許她覺得葉龍北的關於餃子已經是老生常談。她臉微紅著低頭猛包,皮和餡兒還是在她手下碰來碰去。
當然,最終他們還是吃了玉秀的餃子。餃子的邊緣很厚,餡兒很少,蘇眉沒有吃出什麼味道。她想:或許葉龍北的話不無道理,中國人的餃子應該有特殊目的。有了皮和餡兒並不等於就是餃子,就像有了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就是劇本。她不知玉秀是否懂得用這個道理來反駁葉龍北在劇本上的一再失敗。從玉秀對葉龍北的反應中,蘇眉感到他們在一起生活有幾分平等。蘇眉的心情不像他們初見時那麼開闊了,她甚至第一次發現葉龍北身上有一種陌生的浪漫。他和玉秀的相處,他對餃子的貶,以及玉秀的不在乎,像是他這浪漫的結果,又像是玉秀正在利用這種浪漫。像許多農村的女孩子一樣,她們自有自己處事的邏輯,在這邏輯面前有時城裡人倒顯出幾分傻氣。
現在這陌生的浪漫究竟應該屬於誰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成了蘇眉關注的一個中心。有時候她想控制一下自己這種非常的關注,她與他有什麼關係呢?越是這樣想,蘇眉就越關心葉龍北的事,和葉龍北見面的次數也就越多起來。葉龍北不再多談玉秀,這倒使得蘇眉有點失望。他談得最多的是他的劇本。
“我在寫戰爭。”葉龍北說。
“寫朝鮮戰場?”蘇眉問。
“對。你肯定會說這是個老掉牙的題材。題材有新舊,角度可是屬於自己的。現在我說的是寫戰爭的角度。你以為戰爭就是機關槍、大炮?還有人!有各式各樣的人。”
接著葉龍北給蘇眉講了他的電影故事。那是一位志願軍老營長的故事,他在朝鮮十次負傷,七次進醫院,三次進太平間。每次當人們從太平間往外抬他的屍體時他就醒了過來,醒來就要求吃蘋果。因為他入朝時,剛過鴨綠江一位朝鮮大嫂(一位漂亮的朝鮮大嫂)便迎上去送給了他兩隻蘋果。蘋果給了他終身難忘的印象,他一活過來就要求吃蘋果……
“你是不是在聽?”葉龍北問。
她們已經十幾年沒見面了,現在互相看著對方卻非常坦然,好像在她們之間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過。從前她們有過那麼好的交往,後來蘇眉突然擠在了舅媽和大旗的關係里,那是一段多麼幼稚好玩的歷史。
“那邊有個快餐店,咱們先吃飯吧,我請你。”竹西對蘇眉說。
“快嗎?”蘇眉邊走邊問。
“快,就是不夠熱,種類也少,只有火腿蛋炒飯。”
在快餐店裡她們買了火腿蛋炒飯,又買了沙拉和啤酒,選了一張小桌坐下,面對面吃起來。
“我還以為你不會見我呢。”竹西說。
“我幾次回去都沒看見您。”
“湊巧了,我都不在。”
“嗯。”
“你恨我麼。”竹西笑著。
“為什麼?”
“為了我和大旗的事。”
“那時候我那么小,可偏要覺得自己不小。”
“因為你小,我才覺得你會恨我一輩子。”
“不,我恨的是我太小。”
“可你知道我不太看重這些。我不能等人們都理解了再行動,這‘人們’也許還包括了當時的眉眉。”
“我能理解您,一切。”
“大旗又結婚了你知道嗎?我送給他兩隻福建漆碗,送兩隻足夠了。他過得挺好。”
“我也希望他過得好。”
“你呢?結婚以後怎麼樣?”
“我?還行。”蘇眉說,大口吃著炒飯,喝著啤酒。
“你很能喝啤酒?”
“也不常喝,還行。”
竹西從蘇眉的兩個“還行”里已經聽出她婚後生活的狀況了。這使她有一種預感,她覺得蘇眉的生活或許是不穩定的,或許她還要遇到別人,比如……葉龍北。她想起過去他在院裡對她談雞,談直線,談得她眼裡常含著淚花。
竹西已經吃到了盤子底,她用勺子輕輕刮著底上的炒飯。
“寶妹說上次看見你了。”竹西說,像在找話。
“她長得挺高了(照司猗紋的說法,快能把門兒了)。”蘇眉說。
“大便還不怎麼好。你看見歡子了嗎?我和大旗的兒子。”
“沒有。”
“咱們的鄰居你還見了誰呢?”
“羅大媽。”蘇眉說,“對,我還去東城看了姨婆。”
“還記得從前西屋那個……他叫什麼來著?”竹西說。
“你是說葉龍北吧。”蘇眉替竹西說。
“對,葉龍北。”
“我真想看見他。”蘇眉說。
人聲突然嘈雜起來,也許這裡原本就人聲嘈雜,蘇眉和竹西沒留意罷了。嘈雜才使得她們毫無顧忌地談了這麼多,也許聲音還不小。嘈雜又使得她們不能再聊下去了。
她們分手時蘇眉才發現,她們都沒提她的婆婆和她的婆婆。雖然她是來找她談婆婆的,而婆婆在她們的心目中卻原來連無關緊要也算不上。無論對蘇眉,還是對竹西。
58
蘇眉遇見了葉龍北。
蘇眉去給自行車打氣,在一家修車鋪門前遇見了他。葉龍北也要給自行車打氣。
蘇眉彎腰打,打完直起身來要走,發現她面前正等著用氣筒的葉龍北。
“是您?”蘇眉滿頭大汗,並沒顯出特別驚訝,卻忘了給葉龍北氣筒。
葉龍北去接氣筒。蘇眉卻把一隻空手伸給了他。他們握了手,蘇眉才想到,或許他是伸手接氣筒的。
葉龍北是伸手接氣筒的,但卻握住了蘇眉一隻空手。
氣筒還在蘇眉手裡。
“這車太老了,老車才不應該被遺棄。似不似?”葉龍北說。
“我想是。”蘇眉說。
這像是他們的談話中斷了十幾年後的重新開始,又像是那談話從來就沒有中斷過:他們是由黑雞白雞談到自行車的。
在一瞬間,他們還是做了相互的重新打量。葉龍北覺得眉眉理應長成眼前的蘇眉。蘇眉覺得葉龍北除了從前的一切,身上又多了過去少見的樂觀;額上雖然添了幾條皺紋,但笑時嘴角卻顯得天真、坦率。
葉龍北支起車梯先問了蘇眉許多,問她那次和小瑋一路還順利嗎?問她這些年都做了些什麼。蘇眉認真回答著葉龍北的問題,她每回答一次葉龍北就說“我知道我知道”。
蘇眉很愛聽這句話,儘管她深信他並不都知道,但她又覺得他知道,知道應該是一種無須言語的了解。對於她,他應該什麼都了解。
“您現在的情況怎麼樣?”她問他。
“你知道我已經回到北京,想做的事很多。我寫了許多電視劇本,電視台不喜歡。我為什麼非要他們喜歡?我現在寫電影,我有很好的題材。”
“我想您能寫好,我相信。”
“也是試著寫,可我信心十足。寫作並不是難得嚇人。有一次我讀了一本波蘭小說,差點像我寫的,把我嚇了一跳。”葉龍北笑了,像在說:我還沒寫出來,早有人學我了。
蘇眉也笑了。葉龍北的劇本雖然她還不了解,但他的劇本他的笑給了她一種很開闊的心境。
又有人要氣筒時,蘇眉才發現氣筒還在她手裡攥著。
“我們還沒打完哪!”葉龍北從蘇眉手裡拿過氣筒,理直氣壯地對那人說。
葉龍北給自己的老車打完氣,他們又走了一段路才分手。他們並不看重這分手,因為他們誰都意識到,這分手已經意味著下次的再見了。
葉龍北把住址告訴蘇眉,請她到家裡吃晚飯,說:“晚飯總是要吃的。”
蘇眉答應了。
在葉龍北的家裡,蘇眉認識了玉秀,原來玉秀是來自雖城山區農村。和竹西一樣,蘇眉也立刻猜到了她的身份。
葉龍北說玉秀姓丁,當初是從山裡逃婚出來的,逃到葉龍北落戶的村里。那天風雪交加,晚上去院裡端煤的葉龍北發現了蹲在門口的丁玉秀。他把她領進屋,讓她烤火、吃飯,還把她留了下來。他對她說:“我這裡有火。”玉秀也許就是為了這火,這農村少有的煤火才留了下來。當時她才十四歲。
蘇眉也想到自己的十四歲,她十四歲離開了有“火”的房子,卻到沒火的農場去了。
葉龍北回北京時把玉秀帶進了北京。
“玉秀今後怎麼辦?”蘇眉問葉龍北。
“我是想讓她嫁給我的。”葉龍北說得坦然、隨便。
“你們談過嗎?”蘇眉問。
“談過,許多次。”
“玉秀同意?”
“她不同意,說我太老。不過這不要緊,那是她不了解世界。我對她說卓別林比他岳父還大二十歲。”
“後來呢?”
“暫時還不行,我一直在說服她。說服一個人也不容易,也像思想改造吧。是改造就有痛苦,有時甚至很痛苦。可我有信心,有時我就跟她講弗洛伊德。”
“她愛聽?”
“怎麼說呢,也有個過程吧。”
後來蘇眉又問葉龍北,玉秀現在是不是只在家裡做家務,葉龍北說不,她有許多事情要干。她在一家餃子館當臨時工,那兒有她一個老鄉,個體戶。
晚飯時,果真是玉秀給他們包餃子。葉龍北說玉秀願意讓客人誇她包餃子的手藝,來了客人她就包餃子,她包起餃子就像變魔術。
葉龍北專門領蘇眉到廚房去看玉秀包餃子,她已經包了一多半。連蘇眉也覺得那實在是魔術:皮和餡兒在她手下一碰就變成了餃子。她看見有人參觀就更顯誇張地表演她的技藝,以至那動作反而因過於機械而顯得油滑了。葉龍北捏起一個餃子說:“我想我們不能吃這種餃子,你看見這種東西你就覺得它已經不是餃子了,是一堆你叫不出名稱的東西。當初中國人發明餃子是有它特定目的的,那應該是一種氣氛,一種返璞歸真的氣氛。眼前的一切太機械了,機械的缺陷是它離返璞歸真太遠。在家裡我們不應該像置身於餃子館,是不是?”他問玉秀,又問蘇眉。
玉秀很無所謂,也許葉龍北的觀點她已經聽了無數次,或許她覺得葉龍北的關於餃子已經是老生常談。她臉微紅著低頭猛包,皮和餡兒還是在她手下碰來碰去。
當然,最終他們還是吃了玉秀的餃子。餃子的邊緣很厚,餡兒很少,蘇眉沒有吃出什麼味道。她想:或許葉龍北的話不無道理,中國人的餃子應該有特殊目的。有了皮和餡兒並不等於就是餃子,就像有了人物和故事不一定就是劇本。她不知玉秀是否懂得用這個道理來反駁葉龍北在劇本上的一再失敗。從玉秀對葉龍北的反應中,蘇眉感到他們在一起生活有幾分平等。蘇眉的心情不像他們初見時那麼開闊了,她甚至第一次發現葉龍北身上有一種陌生的浪漫。他和玉秀的相處,他對餃子的貶,以及玉秀的不在乎,像是他這浪漫的結果,又像是玉秀正在利用這種浪漫。像許多農村的女孩子一樣,她們自有自己處事的邏輯,在這邏輯面前有時城裡人倒顯出幾分傻氣。
現在這陌生的浪漫究竟應該屬於誰呢?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成了蘇眉關注的一個中心。有時候她想控制一下自己這種非常的關注,她與他有什麼關係呢?越是這樣想,蘇眉就越關心葉龍北的事,和葉龍北見面的次數也就越多起來。葉龍北不再多談玉秀,這倒使得蘇眉有點失望。他談得最多的是他的劇本。
“我在寫戰爭。”葉龍北說。
“寫朝鮮戰場?”蘇眉問。
“對。你肯定會說這是個老掉牙的題材。題材有新舊,角度可是屬於自己的。現在我說的是寫戰爭的角度。你以為戰爭就是機關槍、大炮?還有人!有各式各樣的人。”
接著葉龍北給蘇眉講了他的電影故事。那是一位志願軍老營長的故事,他在朝鮮十次負傷,七次進醫院,三次進太平間。每次當人們從太平間往外抬他的屍體時他就醒了過來,醒來就要求吃蘋果。因為他入朝時,剛過鴨綠江一位朝鮮大嫂(一位漂亮的朝鮮大嫂)便迎上去送給了他兩隻蘋果。蘋果給了他終身難忘的印象,他一活過來就要求吃蘋果……
“你是不是在聽?”葉龍北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