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一個月後,耶律隆緒一行人才一身疲憊地在控鶴軍的“護送”下到達娘子關外,還沒入關便看到這樣一副略顯詭異的景象。
“這裡,真的是我遼軍的俘虜營?”耶律隆緒看著俘虜營外,小溪旁邊,一溜穿著羊皮短褐的漢子一邊用黑乎乎的泥往頭上抹,一邊還配合著手勢輔助,用怪怪的腔調一個字一個字地蹦著漢語交流著。他們笑得露出有點發黃的牙齒,神態平和愉悅。
崔瑛、耶律隆緒兩人連同一旁的蕭思溫都被震驚了。
崔瑛是出了點主意後就只留心俘虜營中有沒有剋扣或虐待俘虜的事情,沒太注意俘虜營的新動向。今天他是出城來迎接耶律隆緒的,不管怎麼說,耶律隆緒也曾經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基本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而耶律隆緒也不愧歷史上的明君之名,見到崔瑛之後,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悄悄去看看遼軍俘虜。他們誰也不知道俘虜營里發生了什麼,怎麼會出現這樣一副詭異的場景。
“去,找個人打聽一下,這是在幹什麼?”崔瑛腦袋偏一偏,沖身邊的親衛說。
“侯爺,不用打聽,屬下知道。”崔瑛身邊一個很年青的小伙子忍著笑說。
“哦?那你說說。”
“殿下臨走前不是給遼兵們一個恩典嘛,就是那個蓄髮改服,能說漢話就有賞的恩典。”那個小年青好笑道,“這改服容易,漢話雖然需要點時間,但只要他們自己想學,平時常說的那幾句話,學起來也不難。但這頭髮想蓄到能扎髻帶冠,沒個一年功夫哪成成?這幫子遼兵也不知從哪兒整到一方子,說是能讓頭髮快點長,這不都在那兒上藥呢。”
這事兒讓耶律隆緒和蕭思溫這兩位高級“俘虜”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好。
“殿下,咱們進營里轉轉?”崔瑛問道。
“不必了。”耶律隆緒眸色低沉,卻勉強擠出一副笑臉道,“只聽貴國陛下的恩典,便知他們過得不錯了。咱們直接去汴梁吧,不要再多生事端了。”
崔瑛也沒強求,反正他的東西也算好了日子整理好,隨時可以啟程。
“小王爺,蕭國舅,上來坐?”崔瑛單手一指一輛外表樸素的馬車,邀請道。
“這輛馬車與常見的馬車不太一樣”耶律隆緒剛一坐進這輛車,便敏銳地察覺到了這輛車的與眾不同,他坐在車裡,不動聲色地四處打量。
馬車非常平穩,車裡小水爐冒著熱氣,發出“咕嘟咕嘟”的細微聲響,卻沒有一滴濺溢到其它地方。
外面的士兵行軍速度很快,耶律隆緒注意過,一什的士兵跟著一輛平板的馬車,馬車上放著紮營的東西和糧食。有人專門駕車,其他人輪流在馬車上休息,沒有爭吵,這些士兵們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上車下車不過是一個眼神的事情,數千人的護衛隊行動起來像是一個人似的。
走了兩天的路,耶律隆緒便漸漸有些認出去汴梁的路了,他們離汴梁已經很近了。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真得相當驚訝。
“崔先生,咱們這是,快到汴梁了?”
“還有兩三天吧,不是急行軍,速度有些慢。”崔瑛漫不經心地說。
耶律隆緒想起他們一行人光是從上京被“護送”到娘子關就花了一個多月的功夫,娘子關到汴梁雖然路程比上京到娘子關要短了快一半,但也不至於四五天的功夫就到了吧。
中午休息用餐,他正好看到平坦的官道外幾丈遠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夯實地基,一輛馬車從汴梁方向駛來,車上摞著鋼條。精壯的漢子們熟練地將鋼條卸到地上,扎著藍色頭巾的婦人們拎著食盒,笑語盈盈地送來午飯。蹲坐在鋼條上的漢子們捧著人頭大的碗,頭都不抬地吃著飯,整個工地一片安樂祥和。
“貴國也沒傳說中那麼愛民如子嘛。”耶律隆緒玩味地笑了笑,“如今正是農忙時節,卻徵發民夫民婦來做活,不怕影響農時嗎?”
“看你這小伙子說的,外邦來的吧。”正拎了食盒到溪邊清洗的一個婦人翻了個白眼,接過了話茬,“什麼耽誤農時啊?我們農事早就做完了,來這裡做活,朝廷還給發工錢和糧食呢,這好事為什麼不來?”
崔瑛只抿嘴笑笑,上前打聽道:“嬸子,請問離這兒最近的夔龍巢在哪兒?”
“一會兒就要來一輛車,載了枕木來,然後帶我們回家,你們這麼點人,應該能裝下了。”
耶律隆緒到底還是被那龍吟響亮,龍身威武的夔龍嚇到了,他直到坐到車上,才發覺自己手腳發軟。
一聲長吟過後,伴著“轟嚓轟嚓”的聲音,這條夔龍正慢悠悠地向汴梁出發。
第131章 盛世氣象(中)
在耶律隆緒眼中,他乘坐的這條夔龍有八節車廂,他、蕭思溫和崔瑛以及在最後還在跟隨他的幾個漢臣在最前面的第二節 車廂,部分周國的侍衛也在這節車廂。
車廂里原本橫七豎八擺了許多蓆子,應該是那些民夫民婦們用的,現在都被打掃乾淨,鋪上新的坐席——如前朝一樣跽坐在車裡。
車廂搖搖晃晃,從透明的窗戶能看到倒退的樹木,偶爾還能看見揮舞著鐵鎬、鐵錘勞作的百姓。
耶律隆緒眼皮有些發沉,這樣有節奏的搖晃,崔瑛面前冒著熱氣的茶水點心,連日被“護送”的擔驚受怕與風塵疲憊一下子都翻湧了上來。他不知不覺地倚在車廂壁上,沉沉地睡了。
崔瑛輕輕壓滅了爐火,無聲地沖侍衛打了一個手勢,很快鋪蓋便被從另一個車廂送了過來。
“都休息一下吧,一天一夜到了京城才會下車。”崔瑛輕聲地對蕭思溫說。
隨行的侍衛們是輪班休息的,車廂還比較寬敞,擠一擠就地躺下也不是問題。戰勝國的侯爺都能躺地上,他們這些敗亡人就更沒資格計算什麼了,也紛紛躺下。
崔瑛醒來時,耶律隆緒也將將睡醒,滿天的星斗照不進車廂,只有廂角上一盞搖搖悠悠的油燈映出昏黃的燈光。
“朕其實並不後悔,”耶律隆緒突然對崔瑛說,“我被俘的時候曾經後悔過,若是不發動戰爭,我說不定還好好的當我的大遼皇帝。”
崔瑛沒有說話,只靜靜地看著他。
“不過當我看到娘子關外俘虜營的士卒時,我就不後悔了。”耶律隆緒眼睛看向窗外,“燕雲之地,我大遼得之,半百之年尚未能使百姓歸心,俘虜營才被收攏多久,三個月嗎?竟除了髡髮、語音,儼然漢人了,我便知我鬥不過南國。”
他頓了一頓,眼睛划過那些不知真睡假睡的臣屬,自嘲地笑笑:“見了這夔龍,朕甚至有些慶幸,若是再過幾年,這能載著成千上萬人奔馳於大地之上的夔龍像秦時馳道一樣遍布南國江山,朕怕是不光保不住社稷,恐怕連當個階下囚都難了。或者,”他神色柔和地看了一眼北方,“連戰爭都不會有,就像部落內附一樣,不知何時朕的大遼就會消失在史冊當中,就像曾經的西域諸國一樣,只留下一個名字。”
“這裡,真的是我遼軍的俘虜營?”耶律隆緒看著俘虜營外,小溪旁邊,一溜穿著羊皮短褐的漢子一邊用黑乎乎的泥往頭上抹,一邊還配合著手勢輔助,用怪怪的腔調一個字一個字地蹦著漢語交流著。他們笑得露出有點發黃的牙齒,神態平和愉悅。
崔瑛、耶律隆緒兩人連同一旁的蕭思溫都被震驚了。
崔瑛是出了點主意後就只留心俘虜營中有沒有剋扣或虐待俘虜的事情,沒太注意俘虜營的新動向。今天他是出城來迎接耶律隆緒的,不管怎麼說,耶律隆緒也曾經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皇帝,基本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而耶律隆緒也不愧歷史上的明君之名,見到崔瑛之後,提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悄悄去看看遼軍俘虜。他們誰也不知道俘虜營里發生了什麼,怎麼會出現這樣一副詭異的場景。
“去,找個人打聽一下,這是在幹什麼?”崔瑛腦袋偏一偏,沖身邊的親衛說。
“侯爺,不用打聽,屬下知道。”崔瑛身邊一個很年青的小伙子忍著笑說。
“哦?那你說說。”
“殿下臨走前不是給遼兵們一個恩典嘛,就是那個蓄髮改服,能說漢話就有賞的恩典。”那個小年青好笑道,“這改服容易,漢話雖然需要點時間,但只要他們自己想學,平時常說的那幾句話,學起來也不難。但這頭髮想蓄到能扎髻帶冠,沒個一年功夫哪成成?這幫子遼兵也不知從哪兒整到一方子,說是能讓頭髮快點長,這不都在那兒上藥呢。”
這事兒讓耶律隆緒和蕭思溫這兩位高級“俘虜”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好。
“殿下,咱們進營里轉轉?”崔瑛問道。
“不必了。”耶律隆緒眸色低沉,卻勉強擠出一副笑臉道,“只聽貴國陛下的恩典,便知他們過得不錯了。咱們直接去汴梁吧,不要再多生事端了。”
崔瑛也沒強求,反正他的東西也算好了日子整理好,隨時可以啟程。
“小王爺,蕭國舅,上來坐?”崔瑛單手一指一輛外表樸素的馬車,邀請道。
“這輛馬車與常見的馬車不太一樣”耶律隆緒剛一坐進這輛車,便敏銳地察覺到了這輛車的與眾不同,他坐在車裡,不動聲色地四處打量。
馬車非常平穩,車裡小水爐冒著熱氣,發出“咕嘟咕嘟”的細微聲響,卻沒有一滴濺溢到其它地方。
外面的士兵行軍速度很快,耶律隆緒注意過,一什的士兵跟著一輛平板的馬車,馬車上放著紮營的東西和糧食。有人專門駕車,其他人輪流在馬車上休息,沒有爭吵,這些士兵們似乎已經達成了某種默契,上車下車不過是一個眼神的事情,數千人的護衛隊行動起來像是一個人似的。
走了兩天的路,耶律隆緒便漸漸有些認出去汴梁的路了,他們離汴梁已經很近了。當他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真得相當驚訝。
“崔先生,咱們這是,快到汴梁了?”
“還有兩三天吧,不是急行軍,速度有些慢。”崔瑛漫不經心地說。
耶律隆緒想起他們一行人光是從上京被“護送”到娘子關就花了一個多月的功夫,娘子關到汴梁雖然路程比上京到娘子關要短了快一半,但也不至於四五天的功夫就到了吧。
中午休息用餐,他正好看到平坦的官道外幾丈遠的地方,有一群人正在夯實地基,一輛馬車從汴梁方向駛來,車上摞著鋼條。精壯的漢子們熟練地將鋼條卸到地上,扎著藍色頭巾的婦人們拎著食盒,笑語盈盈地送來午飯。蹲坐在鋼條上的漢子們捧著人頭大的碗,頭都不抬地吃著飯,整個工地一片安樂祥和。
“貴國也沒傳說中那麼愛民如子嘛。”耶律隆緒玩味地笑了笑,“如今正是農忙時節,卻徵發民夫民婦來做活,不怕影響農時嗎?”
“看你這小伙子說的,外邦來的吧。”正拎了食盒到溪邊清洗的一個婦人翻了個白眼,接過了話茬,“什麼耽誤農時啊?我們農事早就做完了,來這裡做活,朝廷還給發工錢和糧食呢,這好事為什麼不來?”
崔瑛只抿嘴笑笑,上前打聽道:“嬸子,請問離這兒最近的夔龍巢在哪兒?”
“一會兒就要來一輛車,載了枕木來,然後帶我們回家,你們這麼點人,應該能裝下了。”
耶律隆緒到底還是被那龍吟響亮,龍身威武的夔龍嚇到了,他直到坐到車上,才發覺自己手腳發軟。
一聲長吟過後,伴著“轟嚓轟嚓”的聲音,這條夔龍正慢悠悠地向汴梁出發。
第131章 盛世氣象(中)
在耶律隆緒眼中,他乘坐的這條夔龍有八節車廂,他、蕭思溫和崔瑛以及在最後還在跟隨他的幾個漢臣在最前面的第二節 車廂,部分周國的侍衛也在這節車廂。
車廂里原本橫七豎八擺了許多蓆子,應該是那些民夫民婦們用的,現在都被打掃乾淨,鋪上新的坐席——如前朝一樣跽坐在車裡。
車廂搖搖晃晃,從透明的窗戶能看到倒退的樹木,偶爾還能看見揮舞著鐵鎬、鐵錘勞作的百姓。
耶律隆緒眼皮有些發沉,這樣有節奏的搖晃,崔瑛面前冒著熱氣的茶水點心,連日被“護送”的擔驚受怕與風塵疲憊一下子都翻湧了上來。他不知不覺地倚在車廂壁上,沉沉地睡了。
崔瑛輕輕壓滅了爐火,無聲地沖侍衛打了一個手勢,很快鋪蓋便被從另一個車廂送了過來。
“都休息一下吧,一天一夜到了京城才會下車。”崔瑛輕聲地對蕭思溫說。
隨行的侍衛們是輪班休息的,車廂還比較寬敞,擠一擠就地躺下也不是問題。戰勝國的侯爺都能躺地上,他們這些敗亡人就更沒資格計算什麼了,也紛紛躺下。
崔瑛醒來時,耶律隆緒也將將睡醒,滿天的星斗照不進車廂,只有廂角上一盞搖搖悠悠的油燈映出昏黃的燈光。
“朕其實並不後悔,”耶律隆緒突然對崔瑛說,“我被俘的時候曾經後悔過,若是不發動戰爭,我說不定還好好的當我的大遼皇帝。”
崔瑛沒有說話,只靜靜地看著他。
“不過當我看到娘子關外俘虜營的士卒時,我就不後悔了。”耶律隆緒眼睛看向窗外,“燕雲之地,我大遼得之,半百之年尚未能使百姓歸心,俘虜營才被收攏多久,三個月嗎?竟除了髡髮、語音,儼然漢人了,我便知我鬥不過南國。”
他頓了一頓,眼睛划過那些不知真睡假睡的臣屬,自嘲地笑笑:“見了這夔龍,朕甚至有些慶幸,若是再過幾年,這能載著成千上萬人奔馳於大地之上的夔龍像秦時馳道一樣遍布南國江山,朕怕是不光保不住社稷,恐怕連當個階下囚都難了。或者,”他神色柔和地看了一眼北方,“連戰爭都不會有,就像部落內附一樣,不知何時朕的大遼就會消失在史冊當中,就像曾經的西域諸國一樣,只留下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