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不要總是事無巨細地過問和關心我的活動,這樣會使我在小夥伴
面前丟臉,好像我很無能一樣。其他小夥伴能做的,我卻不能做,
這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不難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險,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越
是反感,有時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執拗地去做父母不讓他做的
一切事情。所以,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你能做好”真的是太重
要了。
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般來說,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礪人的意志,所謂逆境出人
才,經過挫折歷練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競爭力,因為他們既得到
了失敗的教訓又擁有了成功的經驗,所以心智會比一般人更加成
熟。他們把挫折看成一種財富,深諳“成功是建立在失敗基礎上
的”這一道理,因此更具有笑對挫折、迎難而上的風範。所以,
想讓孩子具備勇敢面對挫折的能力,必須從小就要開始磨鍊他們。
挫折,簡言之就是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挫折感就是在遇到困
難或失敗時的心理感受。當然這種感覺並不好,因為你的需要沒
有得到滿足。但對不同的人而言,確切地說是對意志品質不同的
人來說,挫折的意義極為不同。
威納博士時常告誡兒子:人生總要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所
以一個人必須堅強。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被困難打垮,而一個
堅強的人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徑。他教育孩子從一開始
就要學會忍受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勇敢地面對它。
他告訴兒子,為了避免失敗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
最頑固不化的東西。那些壞孩子就是這樣,他們通過拒絕參加學
習來逃避考試,越是這樣,他們的自卑心就越來越膨脹。那些壞
孩子為了給自己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找出正當的理由,他們往往
會自我粉飾,並貶低自己不願意做或做不好的事,比如攻擊勤奮
的人“虛偽”、“愚蠢無知”等。他們會自我安慰,說“失敗”
標誌著獨樹一幟,標誌著個性等,藉此給自己創造一份虛假的自
豪感。
他儘量讓兒子明白一個道理:犯錯誤,甚至失敗都是走向成
功的必由之路,關鍵是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他告誡兒子諾伯特,“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走極端”。有
些發走極端的孩子用自殘來避免失敗,他們害怕不能滿足父母、老
師的期望,因此過分焦慮甚至恐懼。少年時代,人們掩蓋自己對
失敗的恐懼感的最普遍方式就是酗酒、打架。其實這些行為都是
孩子們到了最在乎別人對自己怎麼看的年齡後才開始的。許多經
驗告訴我們,只要從小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的心理,採用
理解、信任、鼓勵、談心的方式幫蛛助他們,那些不良的極端行為
就不會發生了。
威納博士認為人總習慣於自我欺騙,但一個人只有面對現實
才會有所成就。很多人不能面對現實,整日沉浸在幻想之中,其實
就是在逃避現實,因此他特別告誡兒子要以現實為基礎進行思考
為了防止兒子形成自我欺騙的心理,威納博士教育他要按照世界
真實的樣子去認識它,並做出恰當的判斷和決定。許多父母忽略
了這點,還有很多父母總想保護孩子不受殘酷現實的影響,結果
更加強化了孩子逃避現實的心理。在威納博士看來,這些父母在
不自覺中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可以說是一種犯罪。
他經常對兒子諾伯特說:“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痛苦,都要去勇
敢地正視現實。”他還常向兒子解釋他自己是如何處理生活中遇到
的各種問題的,兒子也就漸漸明白,“父母有能力面對和應付那些
困難的處境,我也能做到。”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感
古羅馬諺語說:人的力氣再大也難以提起自己。所以戰勝自
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戰勝自己的人就是一種自我控制力強
的人,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個人的必備素
質,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為了讓孩子學會控制情感,
成納博士曾經採用 “平靜下來”的遊戲來訓練兒子的自我控制
能力:
諾伯特全神貫注,想把綠棍下的紅棍取出來。因為太專心
了,他的手有些發抖。他只有在不碰到黃棍的情況下,把紅棍
移動l/4英寸,才可以把紅棍拿出來。這時,我對著他的耳
朵吹了一下,弄出點噪聲,並不停地與他說話逗他,試圖分散
他的注意力。但諾伯特完全不為所動,他慢慢地作深呼吸,放
松肌肉,眼睛緊緊盯著目標。他知道,要想贏得這場遊戲,就
必須集中注意力,不受我的干擾。他暗暗告訴自己,只看眼前
的目標。終於,他把紅棍取出來了,而且沒有碰到其他棍子。
我認為和諾伯特玩這種“平靜下來”的遊戲可以幫助他對
付所有的干擾。這個遊戲的規則是要求參加者在一定時間內
從一堆木棍中移走一根,還不能碰到其他木棍。雖然很簡單,
但需要遊戲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協調好自己的動作。我
們玩這個遊戲是為了讓兒子學會控制情感。諾伯特玩時,我
可以在一旁以任何方式取笑他,但不能碰他。每取出一根木
棍,他就可以得一分,如果他對我的取笑毫無反應,就得兩
分。這種遊戲對於兒子學會如何控制情感十分有用。兒子在
遭到取笑時,光告訴他怎麼做是不夠的,同時還要告訴他應
該怎樣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訓練兒子認識和了解情感在身體
上的反應非常重要,這樣他就能逐漸學會自我控制了。
當孩子生氣時,臉色通紅,身體發緊,這種生理上的緊張會
反映在他的姿勢和面部表情上面。而這種“平靜下來”的遊戲訓
練就是要讓孩子首先意識到生氣的狀況,然後通過深呼吸、分散
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有了良好的控制能力,孩
子就會正確地認識自己,並對周圍的干擾無動於衷,以一種輕鬆
的心態來面對困難。這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能產生極好的影響,
使他們能夠在將來的生活中平靜、和諧地與人相處。
早期教育下的燦爛之星
早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驕傲自滿。一旦出現
這樣的情緒。不管孩子本身有多高的天賦。他的
發展都會出現問題。我的父親為了教育我。在這
方面花費了很多心思。他一直告誡我不要隨便相
信別人對我的誇獎,他自己也從來不會在不該稱
贊的時候稱讚我。
一定要儘早教孩子語言
我們知道湯姆遜兄弟的父親也是位成功的教育者,他的教育
經驗毫無疑問也是值得天下父母學習和借鑑的。
湯姆遜兄弟的父親是詹姆森?湯姆遜,同威特父親一樣,他
在孩子們還不會說話時就開始對他們進行教育了。他的一個女兒
曾回憶道:
我的父親相信,在孩子還是嬰兒時就對他進行耐心的語
呂教甭,會影響他一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孩
子還很小的時候,他說話就非常注意發音、句法及用詞的准
確。當然,在我們還不能理解或完全領悟他所說的那些詞彙
的含義時,他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幫助我們去理解,如果我們
還不明白,他就繼續解釋。後來,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以後表
現出來的那種對語言的靈敏是來自於天賦,但我們知道其實
不是這樣,這完全是因為父親對我們教育的結果。父親也因
此聲名遠播,人們紛紛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請教父親,他們想
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才會達到這樣神奇的效果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大家都知道,動物
是很有好奇心的,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強,
因為孩子一出生就面對著一個新鮮的世界,所以對於教育者
而言,重要的是認識到這一點並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我記得父親在弟弟尚不會說話時,就讓他頻繁接觸屋裡的
面前丟臉,好像我很無能一樣。其他小夥伴能做的,我卻不能做,
這是多麼的不公平啊!”
不難看出,父母越是怕孩子冒險,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越
是反感,有時甚至會產生逆反心理,執拗地去做父母不讓他做的
一切事情。所以,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你能做好”真的是太重
要了。
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一般來說,逆境、挫折更容易磨礪人的意志,所謂逆境出人
才,經過挫折歷練的人更具有生存力和競爭力,因為他們既得到
了失敗的教訓又擁有了成功的經驗,所以心智會比一般人更加成
熟。他們把挫折看成一種財富,深諳“成功是建立在失敗基礎上
的”這一道理,因此更具有笑對挫折、迎難而上的風範。所以,
想讓孩子具備勇敢面對挫折的能力,必須從小就要開始磨鍊他們。
挫折,簡言之就是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挫折感就是在遇到困
難或失敗時的心理感受。當然這種感覺並不好,因為你的需要沒
有得到滿足。但對不同的人而言,確切地說是對意志品質不同的
人來說,挫折的意義極為不同。
威納博士時常告誡兒子:人生總要遇到很多困難和挫折,所
以一個人必須堅強。心理承受力差的人容易被困難打垮,而一個
堅強的人往往能在挫折中找到成功的途徑。他教育孩子從一開始
就要學會忍受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並勇敢地面對它。
他告訴兒子,為了避免失敗而逃避工作,是那些劣等性格中
最頑固不化的東西。那些壞孩子就是這樣,他們通過拒絕參加學
習來逃避考試,越是這樣,他們的自卑心就越來越膨脹。那些壞
孩子為了給自己這種自欺欺人的想法找出正當的理由,他們往往
會自我粉飾,並貶低自己不願意做或做不好的事,比如攻擊勤奮
的人“虛偽”、“愚蠢無知”等。他們會自我安慰,說“失敗”
標誌著獨樹一幟,標誌著個性等,藉此給自己創造一份虛假的自
豪感。
他儘量讓兒子明白一個道理:犯錯誤,甚至失敗都是走向成
功的必由之路,關鍵是要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他告誡兒子諾伯特,“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走極端”。有
些發走極端的孩子用自殘來避免失敗,他們害怕不能滿足父母、老
師的期望,因此過分焦慮甚至恐懼。少年時代,人們掩蓋自己對
失敗的恐懼感的最普遍方式就是酗酒、打架。其實這些行為都是
孩子們到了最在乎別人對自己怎麼看的年齡後才開始的。許多經
驗告訴我們,只要從小培養孩子勇敢、堅強、自信的心理,採用
理解、信任、鼓勵、談心的方式幫蛛助他們,那些不良的極端行為
就不會發生了。
威納博士認為人總習慣於自我欺騙,但一個人只有面對現實
才會有所成就。很多人不能面對現實,整日沉浸在幻想之中,其實
就是在逃避現實,因此他特別告誡兒子要以現實為基礎進行思考
為了防止兒子形成自我欺騙的心理,威納博士教育他要按照世界
真實的樣子去認識它,並做出恰當的判斷和決定。許多父母忽略
了這點,還有很多父母總想保護孩子不受殘酷現實的影響,結果
更加強化了孩子逃避現實的心理。在威納博士看來,這些父母在
不自覺中對孩子造成的不良影響,可以說是一種犯罪。
他經常對兒子諾伯特說:“不管生活中有多少痛苦,都要去勇
敢地正視現實。”他還常向兒子解釋他自己是如何處理生活中遇到
的各種問題的,兒子也就漸漸明白,“父母有能力面對和應付那些
困難的處境,我也能做到。”
讓孩子學會控制情感
古羅馬諺語說:人的力氣再大也難以提起自己。所以戰勝自
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能戰勝自己的人就是一種自我控制力強
的人,更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個人的必備素
質,也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之一。為了讓孩子學會控制情感,
成納博士曾經採用 “平靜下來”的遊戲來訓練兒子的自我控制
能力:
諾伯特全神貫注,想把綠棍下的紅棍取出來。因為太專心
了,他的手有些發抖。他只有在不碰到黃棍的情況下,把紅棍
移動l/4英寸,才可以把紅棍拿出來。這時,我對著他的耳
朵吹了一下,弄出點噪聲,並不停地與他說話逗他,試圖分散
他的注意力。但諾伯特完全不為所動,他慢慢地作深呼吸,放
松肌肉,眼睛緊緊盯著目標。他知道,要想贏得這場遊戲,就
必須集中注意力,不受我的干擾。他暗暗告訴自己,只看眼前
的目標。終於,他把紅棍取出來了,而且沒有碰到其他棍子。
我認為和諾伯特玩這種“平靜下來”的遊戲可以幫助他對
付所有的干擾。這個遊戲的規則是要求參加者在一定時間內
從一堆木棍中移走一根,還不能碰到其他木棍。雖然很簡單,
但需要遊戲者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協調好自己的動作。我
們玩這個遊戲是為了讓兒子學會控制情感。諾伯特玩時,我
可以在一旁以任何方式取笑他,但不能碰他。每取出一根木
棍,他就可以得一分,如果他對我的取笑毫無反應,就得兩
分。這種遊戲對於兒子學會如何控制情感十分有用。兒子在
遭到取笑時,光告訴他怎麼做是不夠的,同時還要告訴他應
該怎樣控制住自己的情感。訓練兒子認識和了解情感在身體
上的反應非常重要,這樣他就能逐漸學會自我控制了。
當孩子生氣時,臉色通紅,身體發緊,這種生理上的緊張會
反映在他的姿勢和面部表情上面。而這種“平靜下來”的遊戲訓
練就是要讓孩子首先意識到生氣的狀況,然後通過深呼吸、分散
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體平靜下來。有了良好的控制能力,孩
子就會正確地認識自己,並對周圍的干擾無動於衷,以一種輕鬆
的心態來面對困難。這對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能產生極好的影響,
使他們能夠在將來的生活中平靜、和諧地與人相處。
早期教育下的燦爛之星
早熟的孩子最怕的就是驕傲自滿。一旦出現
這樣的情緒。不管孩子本身有多高的天賦。他的
發展都會出現問題。我的父親為了教育我。在這
方面花費了很多心思。他一直告誡我不要隨便相
信別人對我的誇獎,他自己也從來不會在不該稱
贊的時候稱讚我。
一定要儘早教孩子語言
我們知道湯姆遜兄弟的父親也是位成功的教育者,他的教育
經驗毫無疑問也是值得天下父母學習和借鑑的。
湯姆遜兄弟的父親是詹姆森?湯姆遜,同威特父親一樣,他
在孩子們還不會說話時就開始對他們進行教育了。他的一個女兒
曾回憶道:
我的父親相信,在孩子還是嬰兒時就對他進行耐心的語
呂教甭,會影響他一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孩
子還很小的時候,他說話就非常注意發音、句法及用詞的准
確。當然,在我們還不能理解或完全領悟他所說的那些詞彙
的含義時,他會想盡各種辦法來幫助我們去理解,如果我們
還不明白,他就繼續解釋。後來,所有的人都認為我們以後表
現出來的那種對語言的靈敏是來自於天賦,但我們知道其實
不是這樣,這完全是因為父親對我們教育的結果。父親也因
此聲名遠播,人們紛紛從很遠的地方趕來請教父親,他們想
知道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才會達到這樣神奇的效果呢?
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大家都知道,動物
是很有好奇心的,人也不例外,尤其是小孩子的好奇心最強,
因為孩子一出生就面對著一個新鮮的世界,所以對於教育者
而言,重要的是認識到這一點並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我記得父親在弟弟尚不會說話時,就讓他頻繁接觸屋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