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定的懲罰。

  我還告誡孩子們,儘管我們都十分喜愛金錢,但絕不要貪

  心。因為錢財雖然可以為我們的生活提供幫助,卻不能創造一

  種真正有意義的生活。

  我是一個簡樸而克己的人,一直非常希望將簡樸的生活作

  風傳給孩子。孩子決定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如果主宰國家未來

  的是貪圖享受、奢糜腐化的一代人,那麼這個國家將不堪設想

  滿足感是簡樸的根本所在。“覺得足夠就夠了”的態度肯定會

  對孩子的一生帶來很多好處。我還用很多事實告訴孩子們簡樸是

  如何給人帶來自由而不是束縛的根本道理。

  要把與孩子談話的重點放在美德、友誼上面,並讓孩子時時

  記住“在所有的事情中,忠愛簡樸”這句話,那麼他簡樸的好習

  慣便會漸漸形成。

  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

  巴爾博士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得到了母親的悉心關懷,他們

  的母親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血一點也不亞於巴爾博士。可以說,巴

  爾博士的孩子之所以有美好的品德、開朗活潑的性格,以及健康

  的身體,與其母親的精心培養是分不開的。

  雖然孩於的學習由巴爾博士負責,但他妻子也付出了不少心

  血。巴爾太太除了關心孩子的學習外,也很關心他們的遊戲。

  有一天,兒子阿道夫獨自一人在家,他把自己養的一隻小狗

  拴在屋外的院子裡。不久,天下起雨來,但阿道夫並沒有把小狗

  帶回室內來。小狗在外面“汪汪”大叫,冰冷的雨水淋得它渾身

  發抖。這時,他的母親剛從外面回來,看到這種情形,趕忙將小

  狗牽到了屋裡,並立刻質問阿道夫。

  “阿道夫,你為什麼讓小狗在外面淋雨。,

  “我……我忘記把它帶回來了。’’

  ?  “可是,你沒有聽見它在叫你嗎?’’母親聽兒子那樣說非常生氣,因為她知道兒子在撒謊。

  “我想它在外面沒什麼大不了的!’’兒子為自己辯解道。

  “沒有什麼?那麼我把你也放在外面淋一會兒雨,你願意嗎?,

  “不願意。”

  “阿道夫,你自己都不願意,為什麼要小狗去淋雨呢?你看,天

  氣這麼冷,小狗也會生病的。把小狗放在冰冷的雨水中,這是多

  麼殘忍的事情啊!假若有誰讓你去淋雨而生了病,媽媽該有多心痛

  呀!”

  聽了母親的話,阿道夫低下了頭。他承認自己錯了,並表示

  以後再也不會這樣,一定要愛護小動物。

  . 巴爾太太就是這樣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開始,一點一滴地培

  養孩子的善行,讓他們逐漸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記錄下孩子的成長細節

  巴爾博士認為,教育者實施教育經過的記錄非常重要,記錄

  的內容可以涉及許多方面,包括孩子的進步和落後,他的各種表

  現、喜怒哀樂,甚至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點點收穫和心得等

  等,就像記日記一樣,應天天堅持。這樣父母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孩子每一天的真實狀態,教育會更加有的放矢,從而收到良好的

  效果。

  同時教育者也可以根據這些記錄,為自己的孩子度身定做一個

  成長計劃,實際上也就是自己的教育計劃。先制定大目標,然後在

  大目標下制定小目標,最後一一鎖定。如果不去落實,所有的計劃

  都是沒用的。有的父母會抱怨這樣做太過麻煩,其實,看到孩子成

  長所帶來的快樂將遠遠超過記錄帶來的麻煩。

  舉一個例子,你喜歡觀察小動物或是植物的生長過程嗎?我

  知道很多人有這方面的愛好。但細心觀察自己孩子的成長一定會

  更加有趣。人生的感悟和成長,大部分都來自於對這些細微而又

  重大事情的體驗。

  所以,任何人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須要有熱情、恆心和

  與之同甘苦的毅力,因為社會和法律對每個父母的教育方式並無約

  束,所以為很多做父母的人帶來了絕對的自由,而絕對的自由往往

  會引起職責的鬆懈和道德的墮落。所以,馬馬虎虎把孩子帶大和精

  心細緻地把孩子教育大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在沒有約束的情況

  下,很多父母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都放任自流,嚴重失職。所以,想

  要教育好孩子的人一定要先使自己充滿信心,並堅持不懈地每天做

  好記錄,按照詳細的計劃來一步一步地落實。

  父愛是天空,母愛是大地-----第六章

  為了防止兒子養成自我欺騙的心理,威納博士教育孩子認識世界真實的樣子,並做出恰當的反應和決定。許多父母不僅沒教會孩子這方面的技能,反而引導孩子不去面對現實,總想保護孩子不受殘酷現實的影響,結果更加強化了他們的逃避心理。

  愛心教育對天才的誕生非常重要

  威納兄妹的父親威納博士是哈佛大學的斯拉夫語教授。與賽德茲博士一樣,他也是俄國人。在他的教育下,兒子諾伯特l0歲就進人大學,然後考人哈佛大學的研究生院,l 8歲便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兩個女兒也在十二三歲時就上了大學。威納博士也將自己的教育心得寫成了一本小冊子,叫做《愛心教育》。這本小冊子現在已經失傳,現在僅就我們所知道的介紹如下。

  有人說?天才兒童是期望過高的父母逼迫和推動的產物。人們普遍認為,那些被父母催逼著早日成才的兒童,往往是內心充

  滿怨恨,不服管教,精神壓抑的孩子,長大後對獲取新的成功會

  全然失去興趣。故而他們奉勸天才的父母不要干預孩子的生活,要

  讓他們像正常兒童一樣玩耍、學習。然而,這種觀點恰恰反映出

  美國文化對兒童的期望值太低。日本對兒童學業方面的期望值就

  比美國高。有些天才兒童的確有時會對自己的發展失去興趣,但

  這很少是家庭催逼過甚的緣故。

  導致兒童喪失學習興趣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有的父母出

  於一己私利過分壓制自己孩子的潛能;有的父母獨斷專行,不給

  孩子自主權;有的父母還剝奪孩子情感上的交流。所以,威納博 .

  士認為天才兒童的家庭環境概括起來有以下六種:

  ’  1、天才兒童在家庭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們常常是家庭

  中的第一個孩子,或者是獨生子女。

  2、天才兒童生長在“豐富多彩”的環境中。

  3、天才兒童的家庭是以兒童為中心的:父母幾乎將所有精力

  都用在早期教育上。

  4、天才兒童的父母內驅力強:他們不僅率先垂範,定出高標

  准,而且對孩子成就的期望值很高。但是,如果父母過分熱心,喜

  愛孩子的成就勝於喜愛孩子本身,天才兒童就有產生逆反心理和

  半途而廢的危險。

  5.父母給孩子相當多的自由。  ,

  ’  6、有最益於潛能發展的家庭環境:一方面將高期望值與激勵

  . 相結合,另一方面還將高期望值與對兒童的教育相結合。

  以上六種除出生順序效應外,還明確地指出了具體的、有助

  於產生天才的家庭環境特徵。可能是兒童的固有特徵造就了特定

  的家庭環境(比如豐富多彩的或以兒童為中心的家庭環境),也可

  能是父母的特點(如能動性強)通過環境影響了兒童。

  天才兒童或傑出的成人在家庭中享有特殊地位應該說是一種

  環境優勢,而不是遺傳優勢,因為從遺傳的角度很難解釋第一胎

  生兒童(老大)在家庭中為何比後幾胎生的兒童享有有利條件。有

  人從動機角度解釋這一問題,老大最初幾年在家中享有突出的地

  位,第二個孩子一出生,他們便失去了這種地位,或許他們因此

  而產生了一種想用成功來重新獲得中心地位的動機。

  但獨生子女是不會喪失特殊地位的,這又如何解釋呢?動機

  說在此無濟於事,於是,我們想到遺傳說,決定只生一個孩子的

  父母可能是能力很強的人,他們想在撫養孩子上少花些時間,而

  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去。但如果我們使用環境說對這兩種

  情況都能作出解釋。父母的激勵能給孩子帶來認知能力方面的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