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巴爾博士有一位富有的朋友,他十分溺愛孩子,時常給孩子

  很多錢,他覺得自己從小受了很多苦,現在,就應該讓兒子去過

  奢華的生活。

  孩子名叫恩斯特,他的零用錢幾乎是巴爾家孩子的l0倍。由

  於錢來得容易,又沒有得到父親的正確指導,恩斯特在花錢方面

  極為“闊氣”,在同伴面前始終表現得高高在上。他從不會用這些

  錢來購買對自己生活和學習有用的東西,更沒有拿它去幫助那些

  貧窮的孩子。由於“富有”,恩斯特很快就成了一些壞孩子追逐的

  對象。他們聚集在他身邊,經常向他說一些動聽的恭維話,恩斯

  特時常為此感到飄飄然。於是就用父母給的錢請他們大吃大喝。

  如果那些孩子得到這些錢後能做一些好事也算說得過去,但事

  實顯然不是那樣,恩斯特的大方得到了那些孩子的“尊重”,很快

  他就成了他們的頭兒。他們供他驅使,對他唯命是從。在這種情況

  下,恩斯特還天真地以為是他自己的魅力使然。他並不知道那些孩

  子是因為錢才和他團結在一起的。在和那些孩子交往的過程中,恩

  斯特漸漸發現了金錢的力量。當有的孩子不聽他的命令或和他產生

  矛盾時,他就花錢買通別的孩子去行使暴力。時間一長,他變得蠻

  橫無理,心地兇殘。有一次,一個農夫不小心在路上撞了他一下,

  他就命令自己的手下對那個農夫進行報復。那些孩子在路上將農夫

  團團圍住,用石頭打得他頭破血流,並且威脅他不准把這件事張揚

  出去。

  恩斯特不知道,成天跟隨他的那些孩子並不是真的對他好,只

  是想從他那裡得到好處罷了。他們引誘恩斯特參與賭博,並事先

  設下圈套讓他輸,用各種卑鄙的手法騙他的錢。可他根本沒有注

  意到這些問題,還為他們能給他提供新的‘‘遊戲’’而感到高興呢。

  輸錢他也無所謂,因為他的父親會不停地再提供給他。

  可想而知,恩斯特在這種“風光”的童年中怎麼會有好的學習

  成績呢,他的樂趣都用在吃喝、打架和賭博上了,學習只是裝裝樣

  子的事!他從未嘗到過學習的快樂,他一看書就會覺得頭痛,而和

  那些孩子在一起胡鬧時,他才會感到自由自在。

  這樣的放縱很快就讓他嘗到了苦頭,漸漸的,他的惡劣行為傳

  到了父親耳中,那位遭他毒打的農夫向他父親告了一狀。他父親氣

  極之下,將他痛打一頓,並且停止了他所有的零用錢供給,頃刻之

  間,他成了一個“窮人”。

  在一次賭博中,恩斯特把自己所有的錢都輸光了,當他向其他

  孩子借錢做賭本的時候,那些孩子翻臉了。他們告訴他:“你現在沒

  錢了,就不要再玩下去了。”恩斯特氣憤極了,他沒有想到平時的

  “好朋友”忽然之間完全變了樣。他和他們爭吵起來,並開始動手

  打架,那些孩子圍著他,讓他吃夠了苦頭。其中一個孩子用一塊石

  頭砸破了他的頭,那個孩子正是那個曾被打的農夫的兒子。

  從這件事我們不難看到,孩子的成長與父母有多麼大的關係

  啊!恩斯特本來能夠成為一個正直的、愛學習的孩子,他有很好

  的家庭環境和學習條件。但他不僅沒有在優越的環境中向好的方

  面發展,而且還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了代價。我認為,這完全應歸

  罪於他那個愚蠢的父親。

  簡樸給人帶來自由

  兒子大約到了5歲時,已存了一筆對於孩子來說算為數不少的

  錢了,從那時起,巴爾博士就開始指導他如何使用那些錢。

  巴爾博士認為,從小對孩子進行嚴格的教育,也包括教會他如

  何花錢,這直接關係到他一生的發展和幸福。巴爾博士把這種教育

  稱作理財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孩子

  他認為,理財能力是孩子將來在生活和事業上必須具備的重

  要能力之一,這種能力的培養應該從少兒階段就開始進行,做得

  愈早,效果愈佳。

  孩子是最容易犯錯誤的人,但這並不代表他們犯了錯誤就應

  該被無條件地原諒。小孩子沒有固定的收入,也不具備成熟的金

  錢意識。他們不知道怎樣管理好自己的錢,但他們有強烈的用錢

  欲望,這就容易導致孩子在用錢方面出現種種偏差,而這些錯誤

  會直接關係到他們本身的成長和發展。

  通過對一些孩子的觀察和研究,他發現孩子們在這方面犯的

  錯誤非常相似:濫用父母的錢;沒有存錢的習慣,花掉的比積攢

  的多;錢在被花掉之前,已經有過多次的購買慾望了;買東西時,

  把身上的錢花個精光;只有在花錢時才有一種滿足感;輕易相信

  別人的承諾;不作計劃……因此,幫助孩子們改正這些錯誤,樹

  立起正確的金錢觀,培養好他們的理財能力,是父母們最基本的

  責任和義務。

  有的父母無償地向自己未成年的孩子提供金錢,一味無條件

  地滿足孩子的花錢要求,放縱孩子的物質欲望,這只能助長孩子

  的惡習,當他們在成年以後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時,一旦需要作

  出影響自己經濟境況的重要決定,他們就會顯得手足無措,既缺乏

  決策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應變力。

  巴爾博士之所以給孩子錢,主要是讓他們從小就學會計劃,並

  且讓他們了解勞動與報酬之間的內在聯繫。他從不會無計劃地給

  孩子錢,而是像前面所說的那樣,只在他做好了事情後才給他。

  巴爾博士發現,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萌發出獨立的自我意

  識,產生“我自己來”、“我會做”、“我能做”的表現欲望。所以

  巴爾博士在兒子阿道夫3歲時就開始對他進行與此相關的教育。

  這種教育與其他教育一樣,對孩子來講都應該是自然、適時

  的,能為他的成長提供必不可少的豐富養料,所以很多父母認為

  孩子在少兒時期不應該接觸金錢是不對的。

  巴爾博士認為,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的目的並不僅是讓孩子

  學會攢錢或方便他以後經商,而是要讓他成為一個能幹的、健全

  的、真正的人。

  在這一點上,基礎品質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該教會

  孩子誠實。因為這關係到他將以一種什麼態度去從事那些和錢財有

  關的活動,以及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由此帶來的社會和公眾的評

  判。而且,如果孩子在這方面存在問題,將會給他以後的發展帶來

  麻煩甚至釀成極其嚴重的後果。

  對此巴爾博士採用了這樣的教育方式:

  我常常給孩子們講一些誠實能夠給人帶來好運和不誠實

  會讓人遭到報應的故事,在他們的頭腦中加深誠實的概念。我

  時常認真地審視自己的誠實標準。我的行為給孩子們留下了

  什麼印象?是否在他們面前講過一些無傷大雅的謊話?

  通過我辛勤的培養,孩子們逐漸形成了他們自己的誠實

  品格。到了上學年齡,我就開始鼓勵他們用自己內心的道德

  標準來評判某一行為的是非曲直。我告訴他們在生活中面對

  真正艱難的選擇時,一定要做到誠實、守信,絕不能出爾反

  爾。我特別告訴孩子們,在金錢面前應該保持自尊。

  在現實生活中,金錢是一種最容易讓人失去自尊、讓人做

  出違背自己良心的事情的東西。而一個人如果在金錢面前能

  夠保持住自尊,不出賣自己的原則,他就會獲得世人的尊敬,

  到頭來金錢就會尊敬他,使他事業上得到更大的成功與收穫。

  在對孩子的理財教育中,我教他們學會節儉,認識每件東

  西的價值,不要做無謂地浪費

  我經常讓孩子們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並獎勵給他

  們自己想要的東西作為報酬;我和他們一起討論地球上的自

  然資源狀況,告訴他們金屬、木材以及紙張從何而來,讓他們

  知道應該愛護和珍惜自然資源。如果他們濫用或因疏忽大意

  而讓物品遭到破壞,我會讓他們親自去嘗試修理或者給他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