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語言來解釋其中的奧妙。你可以是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甚

  至目不識丁的人,還可以是一個身有殘疾的盲人,但只要你

  有聽力,你就能毫不費力地從音樂之中享受到它所傳達出來

  的東西。

  那麼,對於一個什麼都還不懂的孩子,對於一個在學識方面

  極其有限的孩子來說,音樂不正是一把直接開啟他心智之門的金

  鑰匙嗎?當孩子不能理解教育者的思想時,音樂不正是傳達這種思

  想的最佳方式嗎?

  在兒子誕生後不久,賽德茲博士就發現嬰兒對聽覺的敏感遠

  遠超過了視覺,所以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始終把音樂教育放

  在很重要的位置。當然,他並不是想刻意將兒子培養成一個音樂

  家。賽德茲博士的妻子曾受到過極好的教育,那種自幼貴族式的

  教育使她對音樂極為精通。可以這樣說,她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鋼

  琴演奏者,同時她還會演奏一種極為迷人的樂器—吉他。每當母

  親在客廳中彈奏鋼琴時,小賽德茲總會有不同的反應,而這種反

  應在他還在搖籃中的時候就已經有了。他哭鬧時一聽到悅耳的琴

  聲便會立刻停止,甚至還會流露出愉快的微笑。我們周圍的大多

  數父母,在孩子哭鬧時便立刻給他遞上吃的,這其實是一種不正

  確的做法。因為這樣不但對孩子的健康有害,也會使孩子養成一

  種惡習,會在幼兒的頭腦中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哭鬧便能換來

  吃喝,吃喝是世界上最好的事。形成了這種概念的孩子今後必定

  會變成一個平庸者。在這一點上,賽德茲的妻子做得極為出色。她

  並沒有像其他的父母那樣,而是常常用音樂去慰藉哭鬧的兒子。

  由於鋼琴的聲音過大,賽德茲夫人便時常彈吉他給兒子聽。每

  當此時,小賽德茲的臉上都會浮現出幸福的笑容。賽德茲夫人的

  吉他演奏水平很不錯,她會演奏聲爾、朱里亞尼以及泰勒加的作

  品。她時常對丈夫說這些大師的音樂極具魅力,只不過現在還沒

  有在美國得到推廣。她還告訴丈夫,吉他是一種很不錯的樂器,如

  果兒子將來打算學音樂的話,她一定首先教他吉他。事實上,在

  以後的日子裡,賽德茲夫人的確是這樣做的。直到小賽德茲到哈

  佛念大學的時候,他都一直將那把心愛的吉他帶在身邊,他的演

  奏總是能得到同學和老師們的好評。

  小賽德茲之所以那么小就能讀書寫字,並能準確地理解詞彙

  的含義,在某種程度上都歸功於音樂。有一天,母親教小賽德茲

  形容詞,當她講到“快樂、興奮、幸福”這些詞時,小賽德茲流

  露出不解的表情。他覺得這幾個詞都差不多,所以在母親多次講

  解之後仍不能明白它們之間的差別。這時,母親拿起了那把可愛的

  吉他,輕鬆地彈奏了一連串音符,並且主要是在吉他的一弦(E)上

  彈奏的。

  “你明白了嗎?這就是快樂的感覺。快樂是一個形容詞,快樂

  就像在一弦上彈奏出來的音符。”母親演奏完後對小賽德茲說道。

  “哇,原來是這樣。”小賽德茲似乎明白了一些。

  “那麼興奮和幸福又是什麼樣的呢?”

  於是,母親又以極快的速度演奏了幾段和弦,又在吉他的二弦

  (B)和三弦(G)上演奏了一小段樂曲。

  “這個和聲就是興奮的感覺,而二弦和三弦上的這幾個音就是

  幸福。”母親一邊演奏一邊對小賽德茲說道。這時,小賽德茲的眼

  中充滿了興奮:“媽媽,我明白這幾個詞的意思了。”說著,他從母

  親的手中搶過了吉他並有力地彈奏了幾個和聲:“我現在很興奮。”

  從那以後,小賽德茲在對詞彙意義的把握上顯得很輕鬆。他

  不僅能夠準確地掌樨很多形容詞,壞能夠杷官們用音樂表現卅桌。

  有一次,頑皮的小賽德茲在玩耍中不小心將父親的一本書撕破了。

  那是一本很珍貴的書,賽德茲一直非常珍惜。當時父親氣極了,真

  想狠狠地訓斥兒子一番。可小賽德茲卻抱起吉他彈奏了一段樂曲,

  賽德茲注意到他是在低音弦上彈奏的。

  “爸爸,我很難過,就像它一樣。”小賽德茲一邊彈一邊對父親

  說。賽德茲博士仔細地聽了聽,兒子演奏的那段樂曲既低沉又憂

  傷。當時,父親簡直被兒子那種準確把握音樂之聲的能力驚呆了。

  千萬不能用太多條條框框束縛孩子

  用條條框框束縛孩子,孩子就會喪失辨別能力、首創精神和

  自我意識,從而變得消極,容易接受不良暗示,還會在精神上產

  生種種障礙,不敢大膽行動,長大後也無法獨立自主。以前,我

  們看到用腰帶束腰的人和用布纏足的中國女人就會譏笑他們愚蠢,

  其實用條條框框來束縛孩子是更愚蠢的事情。我們知道許多父母

  就是因為一味強調清規戒律而毀掉了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真

  應該認真讀讀賽德茲博士以下的話:

  那些持有愚味思想的人常說我的教育方法有害幼兒的神

  經。但依我看,今天的教育才是這樣。人們大都認為,過於用

  功會損害神經,這不過是無知而已。鑑於我多年接觸精神病患

  者和神經病患者的經驗,我敢說,只要有興趣,再用功的人也

  不會損害神經,強制學習才會損害神經。由此亦可清楚地看

  出,損害幼兒神經的正是今天的教育。

  因為今天的教育總是在應當開始教育的時候錯失良機,而

  在孩子的究理精神開始枯萎之後才開始急急忙忙、烏七八糟地

  亂灌一通,即所謂填鴨式、注入式教育。這樣的教育自然是有

  害於幼兒神經的,這樣會使得我國的青少年非常厭惡學習。

  其實我們如果能從兩三歲就開始教育,幼兒就會積極主動

  地學習。其結果是這些受到早期教育的兒童在1 0歲左右就能

  獲得不亞於優秀大學畢業生的學力,身體發育良好,精神上也

  不會有任何異常。這是基於我本人的經驗,絕非信口雌黃。

  我認為,對孩子實行早期教育其實是很經濟的。如果我們

  將老師花在教育學生上的時間和精力綜合計算一下,就會發現

  這種耗費相當可觀。如果孩子能在1 0歲左右就獲得相當於大

  學畢業生的學力的話,那難道不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嗎?不

  過,我在這裡並不是要討論經濟問題,而是為那些永遠沒有機

  會發揮自己各種天才潛在能力的孩子們感到惋惜。

  在此,我想講一個早期教育的例子。這個孩子在剛到1 2歲

  時,就擅長那些連大學生們都感到頭痛的高等數學和天文學,

  並能背誦希臘原文的《伊利亞特》《奧德賽》。他擅長古典語言,

  可以像普通孩子讀《魯濱遜漂流記》之類的書籍那樣饒有興味

  地讀埃斯克魯斯、索福克萊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洛

  西昂等人的作品。他也比較擅長語言學、神學,對邏輯學、古

  代史等知識也有較深的造詣。那麼,他的身體情況怎麼樣呢?

  非常理想。儘管他只有1 2歲,卻體格健壯、肌肉發達,看起

  來像l 6歲的孩子。而且在他身上沒有一點少年老成的跡象,他

  同所有1 2歲的孩子一樣快樂而善良。僅以上述事實便可證明,

  早期教育絕不會損害幼兒的身心健康,相反,我們人類本來就

  應當進行這種教育。

  其實早期教育早就在古希臘人中盛行了,他們在這種教育下

  都很健康和快樂。我們從現存於世的雕刻作品可以看到,希臘人

  的體格健壯而優美。弗蘭西斯和高爾頓就能力問題曾經說過,我

  們近代人和古希臘人相比,就如同把非洲土人和我們相比一樣。

  還有許多學者也說希臘人種是遠遠優於我們的,其實並非完全如

  此。我們能成為優於希臘人的人種還是成為劣於希臘人的人種,

  關鍵在於我們自己。只要實施適當的早期教育,我們自然也會成

  為優於希臘人的人。

  天才是這樣玩出來的

  賽德茲博士還認為最重要的不是給孩子灌輸各種術語和公式,

  而是要誘導他們自由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在能力。那麼,最佳的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