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出版長篇小說《打鬧劇,或曰不再孤獨》(Slapstick;orLonesomeNoMore!).在馮內古特從A至D的四級標準中。這是惟一一部自評質量為“D”的小說。

  1977年

  ●馮內古特研究的又一次高潮,該年有三本研究專著出版,包括:恩卡(Ungar)出版公司作家系列中詹姆斯·倫奎斯特(JamesLundquist)的《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Vonnegut)、理察·傑阿農(RichardGiannone)的《馮內古特小說初探》(Vonnegut:APrefacetoHisNovels)和傑羅姆·克林科維茲的傳記性文評《馮內古特在美國》(VonnegutinAmerica).

  1979年

  ●出版《囚鳥》(Jailbird),小說以水門事件為背景,諷刺美國政治。

  1980年

  ●與伊萬·切爾梅耶夫(IvanChermayeff)合作出版《太陽月亮星星》(SunMoonStar).這是一本圖案畫集,切爾梅耶夫作圖,馮內古特寫文字說明。

  1981年

  ●出版自傳體的散文、書信、演講集《棕櫚樹星期天》(PalmSunday).

  1982年

  ●出版長篇小說《神槍手迪克》(DeadeyeDick),講述一個男孩意外搶擊射死一個懷孕婦女後的犯罪感和生活遭遇。

  1985年

  ●出版長篇小說《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被認為是《五號屠場》之後最優秀的作品,也具有濃重的科幻小說色彩,說的是人類腦袋太大,進化失敗,核戰後倖存者逃至加拉帕戈斯群島,進化為新的物種。

  1987年

  ●出版長篇小說《藍鬍子)(Bluebeard),批評界對小說未敢恭維。

  ●由傑羅姆·克林科維茲等人撰寫發表馮內古特研究方面的重要著作《馮內古特著述大全》(KurtVonnegut:AComprehensiveBibliography).

  1990年

  ●出版長篇小說《咒語》(HocusPocus).

  1991年

  ●出版散文隨筆集《比死更糟的命運》(FatesWorseThanDeath).

  1996年

  ●在丹佛市舉辦個人繪製的絹絲印畫展。

  1997年

  ●出版長篇小說《時震》。

  ●宣布封筆。馮內古特在訪談中說:“我不會再寫書了,十分肯定。我已厭倦了。”

  1998年

  ●《冠軍的早餐》拍成電影。

  (虞建華)

  《時震》作者:[美] 庫爾特·馮內古特

  譯後記

  目前國內有一股文學理論熱,後現代主義尤其是炙手可熱的話題。討論雖多,但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文學名著的翻譯介紹,則相對滯後。譯林出版社努力引進出版諸如巴思和馮內古特的作品,是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時震》中譯本的出版,可以使廣大讀者閱讀到代表全新小說理念的新穎文本,也可以為後現代主義理論研究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參考范倒。馮內古特年事已高,公開宣布這部發表於一九九七年的小說是他的封筆之作。因此,將《時震》及時譯出,實在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工作。對一部典型的後現代主義小說進行逐字逐句的細讀和翻譯,譯者也從中得益匪淺。原來膚淺的、理論上的、模糊的概念,由於“精讀”了一個範本變得比較深刻、具體、清晰。相信讀者也一定能從閱讀中獲益。

  翻譯文學作品是一種享受,有時又是一種折磨。我想很多譯界同行會有同感。翻譯庫爾特·馮內古特的《時震》尤其如此。小說是以聊天式的口語體寫成的,各種玩笑、軼事、傳聞、想像、奇談怪論一起組合構成了一幅後現代派的文字拼貼畫。小說有時語言粗朴,多用俚語俗語。有時指涉微妙,文字寓意深長。有時如新聞報導,有名有姓。有時如痴人說夢,匪夷所思。有時一本正經,嚴肅得叫人瞌睡。

  有時異想天開,滑稽得令人噴飯。馮內古特故意為之,讓文本形成強烈的反差和衝撞,以不協調反映雜亂無序的世界。

  構思奇特、語言幽默、篇幅短小是馮內古特小說作品的三大特點。譯文中要保持這種別具一格的文風,是一件頗費心思的工作。

  常說的翻譯“信、達、雅”三原則中的“信”,當然包括對文風的忠實,筆者儘可能做到,該拖沓的,不讓它精練,該平庸的不讓它華麗。言而“達”意的要求自不必說。但是這個“雅”字(我取其字面意思)卻構成了翻譯《時震》的困難之一。小說中有不少罵人話和“性話語”,有的不堪入目。我想起老一輩學者賀祥麟教授在《人文主義詩人金斯堡》一文中談到他譯金斯堡《美國》一詩時的困境。詩行中有一句惡狠狠、赤裸裸的罵娘話。直譯,有傷字面風雅。適度婉轉,又難以確切傳達詩人的極度憤怒。在《時震》的翻譯中,我也同樣進退維谷,只能藏一點,露一點,猶抱琵琶半遮面。

  不知是否有違翻譯原則。

  小說中有一些作者創造的新詞。常用的之一是重播(rerun),指的是人們被“彈回”到過去後重新開始的生活。

  這個詞原指影視重新上演,再次播出,是借來的形象的轉意詞。其他的還有如“時震後麻木症”(PTA,一種杜撰的疾病)等。但最主要的是作為書名的“時震”(timequake)一詞。在以前的介紹中,也有人譯成“時間震”,從英語“地震”

  (earthquake)演變而來。譯成“時震”更利索一點,也能與“地震”對應。這個新詞也許將來會像另一本名著書名“第二十二條軍規”(Catch22)一樣出現在詞典中,豐富人類的表達語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