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頁
李皇后微微皺眉,雖然知道此時跟太后起爭執十分不妥當,但還是低聲勸道:“母后,大周曆朝沒有殉葬一說,此事是不是有些不妥?”
太后卻狠狠瞪著她,罵道:“九皇子要登基,你是不是就不聽哀家的話了,哼,她害死皇帝和大皇子,就算是按照律法來算也是死路一條。”
趙九福卻無心關注茹妃的死活,在大皇子死後她其實已經不值得注意了,他的眼光從淑妃和德妃身上掃過,果然看見她們的忍耐和不甘。
皇帝的身後事自然不需要趙九福來操心,但他操心的事情卻更多,此事魏昌平是脫不開關係的,即使最後查出來確實是大皇子誤入鹿群導致後面一連串的事情,他也是難辭其咎。
但是如今趙九福卻不敢直接處置魏昌平,他是禁軍統領,若是直接將他治罪的話,等於他們在宮中的控制力下了一籌不止,這一點是最可怕的。
不管是皇后還是太后顯然也都知道這一點,皇帝在皇莊出事的事情,最後以斬殺了一部分隨性的侍衛作為結束,魏昌平雖然也被責罰,卻並未被剝職位。
可是這還遠遠不夠,在皇帝去世的第一天,趙九福敲響了兵部尚書的大門,沒有人知道他們密談了什麼,但很快的,兵部尚書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皇后這一邊。
一連幾日,趙九福不斷的走訪群臣,這些年他主力在推廣律法改革和小學承辦上,這般頻率的與大臣們私下交流實在是少見,卻不得不去做。
每日除了哭靈還得諸多走訪,以至於趙九福每次回到家中都是深夜,如今趙家三個兒子都不在京城,倒是讓他心中稍安一些。
這一日,在出門之前趙九福拉住嚴玉華囑咐:“我出門後,你便出門去祿國公府那邊幫忙照看幾個孩子,記住,多住幾日不必急著回來。”
如今的祿國公正是當年的世子爺李世莘,老國公爺和國公夫人早已經過世,嚴玉婷身體一直不太好,這些年纏綿病榻,在三年前已經病逝了。
李世莘也是個奇葩,雖然年紀不算很大,卻並沒有續弦的打算,也一直沒有冊立世子,但他的兒子女兒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趙九福忽然讓嚴玉華過去,為的當然不是照顧孩子。
嚴玉華臉色微微一變,下意識的拽住了趙九福的手:“是不是會有危險?”
趙九福搖了搖頭,開口說道:“今日是陛下出殯之後第一個大朝會,不會有什麼危險,祿國公那邊我與他說好了,你只管多住幾日便是。”
嚴玉華心中卻還是擔心的不得了,若不是有危險的話,趙九福如何會這般安排,祿國公府是比趙家安全,畢竟趙家下人都不多,但祿國公卻是一直圈養了不少家丁的。
但是一直到送趙九福出門,嚴玉華也並未多說什麼,在趙九福出門之後,她果然迅速的收拾了東西趕到祿國公府,而這一日,祿國公竟然告病在家,絲毫沒有出門的打算。
趙九福這段時間的神經一直是緊繃著的,在皇帝駕崩的時候,在給皇帝守靈的時候,一直到皇帝出殯,他以為會發生動亂的時候都沒有發生,這反倒是讓他心中更加的擔憂,這份平靜太不尋常了!
一直以來的晨練也不得不暫停,趙九福的臉上難得看見了幾分蒼色,進宮之後他倒是遇到了蕭甯,後者對他點了點頭,低聲問了一句:“今日必定有人提登基的事情,怕是吵一場了,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想法。”
趙九福卻嘆了口氣,淡淡說道:“只是吵一場的話倒是好了。”
蕭甯微微皺眉看向這位曾經的下屬,現在的同僚,他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只是束手往前走不說話了,只是腳步也帶著幾分沉重。
若然如蕭甯所言,上朝之後便有人提出登基的流程,才五歲的九皇子被人抱著坐在了龍椅之下,小臉一直緊繃著,看著倒是有幾分氣勢。
原本只是議論登基的事宜,但很快的,話題便不受控制了,竟然有人跳出來喊道:“都說國不能奉幼主,九皇子如今才五歲,能當得了什麼事情,還不如另選新君!”
趙九福心中暗道一聲來了,有了第一人,很快便有了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
“不錯,二皇子如今已經年滿十五,現在就能娶妻生子,文韜武略十分出眾,他才是合適的人選,陛下臨死之前已經神志不清,想必也是隨口一說。”
“德妃娘娘出身高貴,當年陛下曾說過三皇子類似先帝,那時候便有冊封三皇子為太子的意思,只是還未來得及……三皇子才是最佳人選!”
“放你的狗屁,大皇子已死,二皇子就是活著的長子,絕沒有拋開長子不立的道理!”
趙九福只是巍然不動,在場的人其實都明白,現在的口頭白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圖窮匕見的時刻還未到來。
很快,這場爭議就蔓延到了趙九福的身上,有人跳出來問道:“趙大人,你是先帝親立的輔政之臣,陛下臨死之前又對你託孤,現在你是何想法?”
趙九福朝著問這話的人看去,冷冷說了一句:“我有何想法?陛下屍骨未寒,臨死之前留下的話難道你們都忘了不成,還是說你們只看得見權勢,已經聽不見陛下的遺言了?”
“若是你們寧願做一個聾子,當一個瞎子,本官想什麼還重要嗎?”
太后卻狠狠瞪著她,罵道:“九皇子要登基,你是不是就不聽哀家的話了,哼,她害死皇帝和大皇子,就算是按照律法來算也是死路一條。”
趙九福卻無心關注茹妃的死活,在大皇子死後她其實已經不值得注意了,他的眼光從淑妃和德妃身上掃過,果然看見她們的忍耐和不甘。
皇帝的身後事自然不需要趙九福來操心,但他操心的事情卻更多,此事魏昌平是脫不開關係的,即使最後查出來確實是大皇子誤入鹿群導致後面一連串的事情,他也是難辭其咎。
但是如今趙九福卻不敢直接處置魏昌平,他是禁軍統領,若是直接將他治罪的話,等於他們在宮中的控制力下了一籌不止,這一點是最可怕的。
不管是皇后還是太后顯然也都知道這一點,皇帝在皇莊出事的事情,最後以斬殺了一部分隨性的侍衛作為結束,魏昌平雖然也被責罰,卻並未被剝職位。
可是這還遠遠不夠,在皇帝去世的第一天,趙九福敲響了兵部尚書的大門,沒有人知道他們密談了什麼,但很快的,兵部尚書旗幟鮮明的站在了皇后這一邊。
一連幾日,趙九福不斷的走訪群臣,這些年他主力在推廣律法改革和小學承辦上,這般頻率的與大臣們私下交流實在是少見,卻不得不去做。
每日除了哭靈還得諸多走訪,以至於趙九福每次回到家中都是深夜,如今趙家三個兒子都不在京城,倒是讓他心中稍安一些。
這一日,在出門之前趙九福拉住嚴玉華囑咐:“我出門後,你便出門去祿國公府那邊幫忙照看幾個孩子,記住,多住幾日不必急著回來。”
如今的祿國公正是當年的世子爺李世莘,老國公爺和國公夫人早已經過世,嚴玉婷身體一直不太好,這些年纏綿病榻,在三年前已經病逝了。
李世莘也是個奇葩,雖然年紀不算很大,卻並沒有續弦的打算,也一直沒有冊立世子,但他的兒子女兒現在都已經長大成人,趙九福忽然讓嚴玉華過去,為的當然不是照顧孩子。
嚴玉華臉色微微一變,下意識的拽住了趙九福的手:“是不是會有危險?”
趙九福搖了搖頭,開口說道:“今日是陛下出殯之後第一個大朝會,不會有什麼危險,祿國公那邊我與他說好了,你只管多住幾日便是。”
嚴玉華心中卻還是擔心的不得了,若不是有危險的話,趙九福如何會這般安排,祿國公府是比趙家安全,畢竟趙家下人都不多,但祿國公卻是一直圈養了不少家丁的。
但是一直到送趙九福出門,嚴玉華也並未多說什麼,在趙九福出門之後,她果然迅速的收拾了東西趕到祿國公府,而這一日,祿國公竟然告病在家,絲毫沒有出門的打算。
趙九福這段時間的神經一直是緊繃著的,在皇帝駕崩的時候,在給皇帝守靈的時候,一直到皇帝出殯,他以為會發生動亂的時候都沒有發生,這反倒是讓他心中更加的擔憂,這份平靜太不尋常了!
一直以來的晨練也不得不暫停,趙九福的臉上難得看見了幾分蒼色,進宮之後他倒是遇到了蕭甯,後者對他點了點頭,低聲問了一句:“今日必定有人提登基的事情,怕是吵一場了,也不知道這些人到底是什麼想法。”
趙九福卻嘆了口氣,淡淡說道:“只是吵一場的話倒是好了。”
蕭甯微微皺眉看向這位曾經的下屬,現在的同僚,他不知道想到了什麼,只是束手往前走不說話了,只是腳步也帶著幾分沉重。
若然如蕭甯所言,上朝之後便有人提出登基的流程,才五歲的九皇子被人抱著坐在了龍椅之下,小臉一直緊繃著,看著倒是有幾分氣勢。
原本只是議論登基的事宜,但很快的,話題便不受控制了,竟然有人跳出來喊道:“都說國不能奉幼主,九皇子如今才五歲,能當得了什麼事情,還不如另選新君!”
趙九福心中暗道一聲來了,有了第一人,很快便有了第二人,第三人,第四人。
“不錯,二皇子如今已經年滿十五,現在就能娶妻生子,文韜武略十分出眾,他才是合適的人選,陛下臨死之前已經神志不清,想必也是隨口一說。”
“德妃娘娘出身高貴,當年陛下曾說過三皇子類似先帝,那時候便有冊封三皇子為太子的意思,只是還未來得及……三皇子才是最佳人選!”
“放你的狗屁,大皇子已死,二皇子就是活著的長子,絕沒有拋開長子不立的道理!”
趙九福只是巍然不動,在場的人其實都明白,現在的口頭白話是沒有任何用處的,圖窮匕見的時刻還未到來。
很快,這場爭議就蔓延到了趙九福的身上,有人跳出來問道:“趙大人,你是先帝親立的輔政之臣,陛下臨死之前又對你託孤,現在你是何想法?”
趙九福朝著問這話的人看去,冷冷說了一句:“我有何想法?陛下屍骨未寒,臨死之前留下的話難道你們都忘了不成,還是說你們只看得見權勢,已經聽不見陛下的遺言了?”
“若是你們寧願做一個聾子,當一個瞎子,本官想什麼還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