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頁
太后很快也到了,比起當年皇帝登基的時候,太后已經衰老了許多,她從未想過自己有一日會白髮人送黑髮人,還未進門就一連串的哭嚎起來。
“翀兒,我的翀兒……”太后年事已高,外加悲痛過度,進門的時候都是踉蹌的,若不是有宮女攙扶著,她怕是都不能好好的走到皇帝的床前。
“太醫,你們都還愣著做什麼,若不能將皇帝救回來,哀家就要了你們的命!”太后又是嚎哭又是責罵,但是太醫們只是一個個低著頭不敢有所為,能做的他們都已經做了,現在再做任何事情都於事無補。
太后見狀心中咯噔一下,終於意識到皇帝若是病逝的話對她可不僅僅是失去一個兒子那麼簡單,她環顧四周,在看見皇后和她懷中的九皇子的時候眼神微微一動,最後只是唉聲哭了起來,那聲音猶如杜鵑啼血,嚇得旁邊的九皇子往皇后的懷中瑟縮了一下。
宮外的大臣們畢竟距離的遠,等他們趕過來的時候,太后已經哭暈過去了三次,這會兒看著臉色比皇帝還不如,竟是有幾分面如金紙,也要跟著一塊兒去了的架勢。
趙九福與皇后都勸了幾句,但太后執意不肯休息,哭得聲音都嘶啞了。
該到的人都到了,李家宗室也一一到期,其餘的幾位皇子公主也在宮妃的帶領下跪在了床前,有幾個皇子年紀還算大一些的死命的想要往前靠。
“還請太醫讓陛下醒來吧。”趙九福開口說道,站在他身後的就是蕭甯和六部的幾位大人們,呂靖已經在五年前過世,當年的三公只剩下他們兩位。
太醫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勉強使自己冷靜下來,這才小心翼翼的開始在皇帝的腦袋上施診,他的醫術確實是高超,幾針下去,皇帝便幽幽醒來。
皇帝醒來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問起自己的愛妃和最寵愛的長子:“大皇子如何了,茹妃呢,怎麼沒見到他們?”
旁人還未回答,太后卻恨恨罵道:“你還惦記他們,若不是他們的話你怎麼會受傷,如今大皇子已經去了,也是他咎由自取。”
皇帝顯然沒想到自己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聽見了這樣子的噩耗,他猛地繼續喘息起來,多虧了太醫的救助才暫時壓了下來。
趙九福知道皇帝的時間怕是不多了,皺眉讓人將太后攙扶開一些,才低聲說道:“陛下,事已至此,還請先立太子。”
趙九福這話不可為不冷,但卻是在場的所有人想說的,皇帝眼看就要不行了,茹妃母子如何沒有人關心,他們關心的只有以後誰來當這個國君。
皇帝的眼中還有哀痛,但是很快的,他就從周圍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傷勢,身為皇帝的敏銳讓他察覺到此事的不妙。
大皇子死了是宮中大事,但他若是急匆匆的死了,沒有將太子的位置定下來才是大周朝的大事,一直到如今,皇帝不得不拋棄自己的兒女情長。
皇帝的眼神從在場的皇子和后妃身上掃過,他看得見他們眼中的興奮和野望,似乎就看見了當年先帝去世的時候,母后緊緊的抓著他的手跪在床前的樣子。
皇帝微微閉上眼睛,忽然先帝臨時前的一幕回到他的腦海之中,雖然這些年朝中對他多有稱讚,但是皇帝自己心知肚明,他比起先帝來是遠遠不如的。
而他的這些兒子呢,以往除了大皇子之外他並未仔細看過,現在看去的話也沒有特別出挑的,最後,他的眼睛落到了皇后的身上。
這是先帝為他挑選的皇后,即使在他登基之後太后執意為難,皇后也能穩如泰山,也許這就是當年先帝看重的地方。
“依大周律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朕去世後,便讓九皇子登基,宮廷之內,就由皇后來操持,一直到皇兒大婚位置,朝堂之上,就得繼續辛苦太傅了。”
“這些年來,多虧太傅兢兢業業,才有大周的今日,朕封你為興國公,大周的江山,興國公要幫李家守住了!”
第257章 血腥鎮壓
皇帝的遺言雖然明明白白,在場的所有后妃和臣子都聽得清清楚楚,但趙九福還是覺得一把利劍懸在了自己的頭頂。
當年先帝讓他們三人輔助皇帝,不但花費了多年的時間來鋪墊,還把自己其他的兒子都收拾的乾淨利落,正因為如此,那一次的皇帝變更才會順順噹噹。
但現在卻不同,皇帝留下的遺言確實是明確,九皇子是中宮唯一的嫡子也是名正言順,但皇帝后妃的組成卻比先帝那時候覆雜許多。
先帝的后妃基本上都出生平凡,畢竟他當大皇子的時候處境可不算特別好,等到了皇帝這邊,先帝大約是考慮到拉攏群臣的意思,為他挑選的幾個妃子出身都十分不錯。
李皇后的出身不凡,但同樣的,其餘的妃嬪出生也十分不凡,尤其是其中的淑妃和德妃,這兩位不但出身在大家族之中,還生育了皇帝,雖說不是長子,但如今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三歲,可比年僅五歲的九皇子大多了。
但這個擔子已經壓了下來,趙九福想接得接,不想接也得接,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此時此刻他甚至想不到很多年後九皇子長大成人會不會忌憚他,只看到眼前的危機。
皇帝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太后頓時哭嚎起來,尖聲叫道:“都是茹妃母子害死皇帝,哀家要讓她殉葬!皇帝和大皇子都死了,她還活著做什麼?”
“翀兒,我的翀兒……”太后年事已高,外加悲痛過度,進門的時候都是踉蹌的,若不是有宮女攙扶著,她怕是都不能好好的走到皇帝的床前。
“太醫,你們都還愣著做什麼,若不能將皇帝救回來,哀家就要了你們的命!”太后又是嚎哭又是責罵,但是太醫們只是一個個低著頭不敢有所為,能做的他們都已經做了,現在再做任何事情都於事無補。
太后見狀心中咯噔一下,終於意識到皇帝若是病逝的話對她可不僅僅是失去一個兒子那麼簡單,她環顧四周,在看見皇后和她懷中的九皇子的時候眼神微微一動,最後只是唉聲哭了起來,那聲音猶如杜鵑啼血,嚇得旁邊的九皇子往皇后的懷中瑟縮了一下。
宮外的大臣們畢竟距離的遠,等他們趕過來的時候,太后已經哭暈過去了三次,這會兒看著臉色比皇帝還不如,竟是有幾分面如金紙,也要跟著一塊兒去了的架勢。
趙九福與皇后都勸了幾句,但太后執意不肯休息,哭得聲音都嘶啞了。
該到的人都到了,李家宗室也一一到期,其餘的幾位皇子公主也在宮妃的帶領下跪在了床前,有幾個皇子年紀還算大一些的死命的想要往前靠。
“還請太醫讓陛下醒來吧。”趙九福開口說道,站在他身後的就是蕭甯和六部的幾位大人們,呂靖已經在五年前過世,當年的三公只剩下他們兩位。
太醫擦了擦額頭上的冷汗,勉強使自己冷靜下來,這才小心翼翼的開始在皇帝的腦袋上施診,他的醫術確實是高超,幾針下去,皇帝便幽幽醒來。
皇帝醒來之後的第一件事,便是問起自己的愛妃和最寵愛的長子:“大皇子如何了,茹妃呢,怎麼沒見到他們?”
旁人還未回答,太后卻恨恨罵道:“你還惦記他們,若不是他們的話你怎麼會受傷,如今大皇子已經去了,也是他咎由自取。”
皇帝顯然沒想到自己醒來第一件事就是聽見了這樣子的噩耗,他猛地繼續喘息起來,多虧了太醫的救助才暫時壓了下來。
趙九福知道皇帝的時間怕是不多了,皺眉讓人將太后攙扶開一些,才低聲說道:“陛下,事已至此,還請先立太子。”
趙九福這話不可為不冷,但卻是在場的所有人想說的,皇帝眼看就要不行了,茹妃母子如何沒有人關心,他們關心的只有以後誰來當這個國君。
皇帝的眼中還有哀痛,但是很快的,他就從周圍人的眼中看到了自己的傷勢,身為皇帝的敏銳讓他察覺到此事的不妙。
大皇子死了是宮中大事,但他若是急匆匆的死了,沒有將太子的位置定下來才是大周朝的大事,一直到如今,皇帝不得不拋棄自己的兒女情長。
皇帝的眼神從在場的皇子和后妃身上掃過,他看得見他們眼中的興奮和野望,似乎就看見了當年先帝去世的時候,母后緊緊的抓著他的手跪在床前的樣子。
皇帝微微閉上眼睛,忽然先帝臨時前的一幕回到他的腦海之中,雖然這些年朝中對他多有稱讚,但是皇帝自己心知肚明,他比起先帝來是遠遠不如的。
而他的這些兒子呢,以往除了大皇子之外他並未仔細看過,現在看去的話也沒有特別出挑的,最後,他的眼睛落到了皇后的身上。
這是先帝為他挑選的皇后,即使在他登基之後太后執意為難,皇后也能穩如泰山,也許這就是當年先帝看重的地方。
“依大周律例,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朕去世後,便讓九皇子登基,宮廷之內,就由皇后來操持,一直到皇兒大婚位置,朝堂之上,就得繼續辛苦太傅了。”
“這些年來,多虧太傅兢兢業業,才有大周的今日,朕封你為興國公,大周的江山,興國公要幫李家守住了!”
第257章 血腥鎮壓
皇帝的遺言雖然明明白白,在場的所有后妃和臣子都聽得清清楚楚,但趙九福還是覺得一把利劍懸在了自己的頭頂。
當年先帝讓他們三人輔助皇帝,不但花費了多年的時間來鋪墊,還把自己其他的兒子都收拾的乾淨利落,正因為如此,那一次的皇帝變更才會順順噹噹。
但現在卻不同,皇帝留下的遺言確實是明確,九皇子是中宮唯一的嫡子也是名正言順,但皇帝后妃的組成卻比先帝那時候覆雜許多。
先帝的后妃基本上都出生平凡,畢竟他當大皇子的時候處境可不算特別好,等到了皇帝這邊,先帝大約是考慮到拉攏群臣的意思,為他挑選的幾個妃子出身都十分不錯。
李皇后的出身不凡,但同樣的,其餘的妃嬪出生也十分不凡,尤其是其中的淑妃和德妃,這兩位不但出身在大家族之中,還生育了皇帝,雖說不是長子,但如今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三歲,可比年僅五歲的九皇子大多了。
但這個擔子已經壓了下來,趙九福想接得接,不想接也得接,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此時此刻他甚至想不到很多年後九皇子長大成人會不會忌憚他,只看到眼前的危機。
皇帝咽下了最後一口氣,太后頓時哭嚎起來,尖聲叫道:“都是茹妃母子害死皇帝,哀家要讓她殉葬!皇帝和大皇子都死了,她還活著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