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頁
“唉,咱們在這兒說的火熱,瞧人家蒙古人根本不當回事兒。聽說當年郭靖還有後人留在蒙古,也不知什麼近況。”
“不管什麼近況,應該不會和中原叫交集,咱們大華和蒙古已經停戰十多年了。皇帝老爺都說了,和平往來,互通有無,皇帝老爺可不會錯!”
“這話說的是,皇帝老爺不會錯。咱們就別咸吃蘿蔔淡操心,為古人勞神費力啦!”兩個大漢心心相惜的幹了一杯,又痛快說起民間八卦,戲裡戲外。
卓力格圖靜靜聽著兩人扯閒篇,不覺得自己的酒白請了。他的事情,他父輩的事情,於這天地間只是滄海一粟,渺小微茫,無人在意。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自苦。
一桌人喝到爛醉,卓力格圖託了認識這兩個酒客的小二送他們回家,自己施施然上馬慢性,而今才有心思細看華國這繁華盛景。
跟在卓力格圖身後的隨從也輕鬆了,主家的事情他們也清楚,剛剛聽到《四郎探母》就知道要遭,沒想到兩個閒漢倒陰差陽錯解了主子心結。
卓力格圖看著眼前的綠柳紅花,遊人如織,心中讚嘆。華國立國不過三十年,百姓卻早已恢復生機。這與華國立國之處“與民休息”的政策分不開。厲害的是華國皇帝不僅藏富於民,讓經過戰火的百姓迅速恢復生產生活,與此同時還能保持軍隊戰力。卓力格圖是知道蒙古戰力的,橫掃入目之地,汗王投鞭斷流,勢不可擋,往西已經征服了眼睛能見到的所有土地,卻在老家和老對手槓上了,一直沒能征服中原。
不過這些已經和他沒關係了,卓力格圖心想。華國與蒙古已經停戰,蒙古想必也放棄了這塊久啃不下的骨頭。在哪裡建功立業不是功業,為何非要在這片土地上。自己是公主的兒子,有戰功、有封地、有兒女,草原才是他的歸宿。這裡……這花紅柳綠的世界,就當是一場舊夢吧。自己再也不需要“郭不怕”這個名字,卓力格圖本身就是“大無畏”!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至此完結!
還有好多完結感言想說,又覺得想要表達的一切都在文章中了。
慣例,這章留言送紅包。
大家有緣江湖再見,麼麼噠!
順便說一句:接下來會把當初的坑《原罪》補完,然後開新文《天使之手》,有興趣的親可在作者專欄收藏。
再次吻每一個人!
第162章 後世番外
“睹物思人, 文物見證歷史;見微知著,重看家國風雲。|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睹物思人》,我是主持人小梨。大家都知道我們欄目是集鑒寶、收藏、歷史科普、文化普及於一體的欄目,前天導演組還收到家長的來信, 說孩子看這個節目, 語文水平都提高不少。”主持人優雅的站在台前, 大方得體的說著開場白。
“至少不會被穿越重生歷史劇誤導了。”年長的男嘉賓點頭, 道:“這方面很多網絡寫手要負責,總寫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誤導還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簡梨在此手動dog)
“馬老師說的很有道理啊。好的,閒話不多說, 讓我們請上今天的藏寶人, 看她為我們帶來了怎樣的驚喜。”主持人伸手示意, 一陣鏗鏘的音樂響了起來,左側的大門徐徐拉開,一位身著古裝的女子端著托盤緩緩走來。
藏寶人把托盤放在預定的高台上, 鏡頭對準托盤一陣猛拍。
“是一套首飾。”主持人輕嘆,“藏寶人今天十分有心啊,還穿著華服來的。”這裡的華服不是泛指華麗的衣裳, 而是特指歷史上華朝的服飾裝扮。
藏寶人輕笑,“是的,因為我今天帶來的就是一套華朝時期的首飾。”
“哦?您認為這是一套華朝時期的飾品?”主持人故作疑問,“那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認為這套首飾是華國開國皇后程羽風的飾品, 而且還是華太宗黃錦親自設計的‘鳳羽’。”
女主持人大吃一驚道,“你是說這是鳳羽,華太宗筆記《憶往昔》中提及的,他親手為皇后設計的飾品鳳羽?”
吃驚過後主持人馬上反應過來進行一陣科普,道:“《憶往昔》是華太宗類似日記存在的文稿,十年前從昭明公主墓出土,這份文稿幾經傳承,作為華太宗外孫女□□的陪嫁長眠地下,近些年才重現天日。上面提及很多華太宗的私人故事,也是學者們研究華朝政治經濟的重要憑證。當然,這份日記也間接證明了華太宗和賢德皇后夫妻情深,不像以往電影、電視劇演繹的那樣有其他人插足,他們青梅竹馬,扶持長大,共同創業,至始至終,只有一人,彼此成就。《憶往昔》里曾經提到華太宗為妻子設計了一款首飾,取名鳳羽,只是在歷來考古發掘中都沒有找到這套飾品,珠寶設計界和民間高手大能也各顯其才,復原過這套首飾,現在居然要在我們欄目上重建天日了嗎?”
主持人激動道,因為前期篩選的時候只有專家參與,專家認為有“價值”上節目的才會通過審核,所以這套飾品要麼是真品,要麼假得很有價值。眼看著就要創造收視高峰,主持人忍不住心潮澎湃。
“不過大家復原的首飾都有鳳凰的元素,畢竟鳳凰紋飾在古代是后妃專屬,後來擴大到誥命夫人,但鳳羽名字在這兒擺著,主人又是一國皇后,用鳳凰紋飾仿佛再恰當不過。”配合著主持人的話,屏幕上顯示出幾張當代人“復原”圖的經典首飾,大多珠光寶氣,華麗非常。
“那麼,您為什麼認為這套首飾就是鳳羽呢?”主持人問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藏寶人淡定道,“我認為鳳羽只是諧音,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羽風,大家別忘記賢德皇后的名諱正是程羽風,把名字顛倒作為首飾名稱,一語雙關,這不是恨正常嗎?或許還有‘風雨同舟’之類的寓意在,總之我認為夫妻之間表達感情而產生是飾品,是絕不會像後人復原的那般威嚴大氣,那是內務府獻給皇后娘娘的珍寶,不是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
藏寶人十分自信,道:“大家看這套首飾,十分簡潔,一根長簪、三根釵,都是非常簡潔的樣式,簪首是羽毛模樣紋飾,釵上也是同樣的圖案,只是鑲嵌了寶石,更加璀璨。頭上的飾品就這些,什麼梳、勝、鈿、巾,步搖、掩鬢之類的華麗組件都沒有,就這簡單的幾根。在耳飾部分,也只有耳墜。要知道在華國正裝中,耳飾部分,至少要有耳璫或玦,這點可以在聖宗登基圖和重陽家宴遊園圖中得到證實。”
屏幕上配合的出現典藏於博物院的兩幅珍貴圖畫影像。
“剩下的項鍊、戒指、腰帶等也是同樣的風格,適合平時穿戴。我想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不會是莊嚴場合下的禮儀用品,而應該是閒適生活中的精彩點綴,尤其是像華太宗和賢德皇后那樣尊貴的夫妻。《憶往昔》中也有提到鳳羽,說它是‘念往昔歲月,思今日安閒’。顯得皇后在正位中宮之前,做過江湖俠女,在太宗皇帝外出期間留守。在那些時期,她不會佩戴華麗繁複的首飾,應該是簡潔明了,既能表明身份,也方便活動的。”
“不管什麼近況,應該不會和中原叫交集,咱們大華和蒙古已經停戰十多年了。皇帝老爺都說了,和平往來,互通有無,皇帝老爺可不會錯!”
“這話說的是,皇帝老爺不會錯。咱們就別咸吃蘿蔔淡操心,為古人勞神費力啦!”兩個大漢心心相惜的幹了一杯,又痛快說起民間八卦,戲裡戲外。
卓力格圖靜靜聽著兩人扯閒篇,不覺得自己的酒白請了。他的事情,他父輩的事情,於這天地間只是滄海一粟,渺小微茫,無人在意。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自苦。
一桌人喝到爛醉,卓力格圖託了認識這兩個酒客的小二送他們回家,自己施施然上馬慢性,而今才有心思細看華國這繁華盛景。
跟在卓力格圖身後的隨從也輕鬆了,主家的事情他們也清楚,剛剛聽到《四郎探母》就知道要遭,沒想到兩個閒漢倒陰差陽錯解了主子心結。
卓力格圖看著眼前的綠柳紅花,遊人如織,心中讚嘆。華國立國不過三十年,百姓卻早已恢復生機。這與華國立國之處“與民休息”的政策分不開。厲害的是華國皇帝不僅藏富於民,讓經過戰火的百姓迅速恢復生產生活,與此同時還能保持軍隊戰力。卓力格圖是知道蒙古戰力的,橫掃入目之地,汗王投鞭斷流,勢不可擋,往西已經征服了眼睛能見到的所有土地,卻在老家和老對手槓上了,一直沒能征服中原。
不過這些已經和他沒關係了,卓力格圖心想。華國與蒙古已經停戰,蒙古想必也放棄了這塊久啃不下的骨頭。在哪裡建功立業不是功業,為何非要在這片土地上。自己是公主的兒子,有戰功、有封地、有兒女,草原才是他的歸宿。這裡……這花紅柳綠的世界,就當是一場舊夢吧。自己再也不需要“郭不怕”這個名字,卓力格圖本身就是“大無畏”!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至此完結!
還有好多完結感言想說,又覺得想要表達的一切都在文章中了。
慣例,這章留言送紅包。
大家有緣江湖再見,麼麼噠!
順便說一句:接下來會把當初的坑《原罪》補完,然後開新文《天使之手》,有興趣的親可在作者專欄收藏。
再次吻每一個人!
第162章 後世番外
“睹物思人, 文物見證歷史;見微知著,重看家國風雲。|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睹物思人》,我是主持人小梨。大家都知道我們欄目是集鑒寶、收藏、歷史科普、文化普及於一體的欄目,前天導演組還收到家長的來信, 說孩子看這個節目, 語文水平都提高不少。”主持人優雅的站在台前, 大方得體的說著開場白。
“至少不會被穿越重生歷史劇誤導了。”年長的男嘉賓點頭, 道:“這方面很多網絡寫手要負責,總寫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誤導還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簡梨在此手動dog)
“馬老師說的很有道理啊。好的,閒話不多說, 讓我們請上今天的藏寶人, 看她為我們帶來了怎樣的驚喜。”主持人伸手示意, 一陣鏗鏘的音樂響了起來,左側的大門徐徐拉開,一位身著古裝的女子端著托盤緩緩走來。
藏寶人把托盤放在預定的高台上, 鏡頭對準托盤一陣猛拍。
“是一套首飾。”主持人輕嘆,“藏寶人今天十分有心啊,還穿著華服來的。”這裡的華服不是泛指華麗的衣裳, 而是特指歷史上華朝的服飾裝扮。
藏寶人輕笑,“是的,因為我今天帶來的就是一套華朝時期的首飾。”
“哦?您認為這是一套華朝時期的飾品?”主持人故作疑問,“那請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我認為這套首飾是華國開國皇后程羽風的飾品, 而且還是華太宗黃錦親自設計的‘鳳羽’。”
女主持人大吃一驚道,“你是說這是鳳羽,華太宗筆記《憶往昔》中提及的,他親手為皇后設計的飾品鳳羽?”
吃驚過後主持人馬上反應過來進行一陣科普,道:“《憶往昔》是華太宗類似日記存在的文稿,十年前從昭明公主墓出土,這份文稿幾經傳承,作為華太宗外孫女□□的陪嫁長眠地下,近些年才重現天日。上面提及很多華太宗的私人故事,也是學者們研究華朝政治經濟的重要憑證。當然,這份日記也間接證明了華太宗和賢德皇后夫妻情深,不像以往電影、電視劇演繹的那樣有其他人插足,他們青梅竹馬,扶持長大,共同創業,至始至終,只有一人,彼此成就。《憶往昔》里曾經提到華太宗為妻子設計了一款首飾,取名鳳羽,只是在歷來考古發掘中都沒有找到這套飾品,珠寶設計界和民間高手大能也各顯其才,復原過這套首飾,現在居然要在我們欄目上重建天日了嗎?”
主持人激動道,因為前期篩選的時候只有專家參與,專家認為有“價值”上節目的才會通過審核,所以這套飾品要麼是真品,要麼假得很有價值。眼看著就要創造收視高峰,主持人忍不住心潮澎湃。
“不過大家復原的首飾都有鳳凰的元素,畢竟鳳凰紋飾在古代是后妃專屬,後來擴大到誥命夫人,但鳳羽名字在這兒擺著,主人又是一國皇后,用鳳凰紋飾仿佛再恰當不過。”配合著主持人的話,屏幕上顯示出幾張當代人“復原”圖的經典首飾,大多珠光寶氣,華麗非常。
“那麼,您為什麼認為這套首飾就是鳳羽呢?”主持人問出了大家心中的疑惑。
藏寶人淡定道,“我認為鳳羽只是諧音,真正想表達的意思是羽風,大家別忘記賢德皇后的名諱正是程羽風,把名字顛倒作為首飾名稱,一語雙關,這不是恨正常嗎?或許還有‘風雨同舟’之類的寓意在,總之我認為夫妻之間表達感情而產生是飾品,是絕不會像後人復原的那般威嚴大氣,那是內務府獻給皇后娘娘的珍寶,不是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
藏寶人十分自信,道:“大家看這套首飾,十分簡潔,一根長簪、三根釵,都是非常簡潔的樣式,簪首是羽毛模樣紋飾,釵上也是同樣的圖案,只是鑲嵌了寶石,更加璀璨。頭上的飾品就這些,什麼梳、勝、鈿、巾,步搖、掩鬢之類的華麗組件都沒有,就這簡單的幾根。在耳飾部分,也只有耳墜。要知道在華國正裝中,耳飾部分,至少要有耳璫或玦,這點可以在聖宗登基圖和重陽家宴遊園圖中得到證實。”
屏幕上配合的出現典藏於博物院的兩幅珍貴圖畫影像。
“剩下的項鍊、戒指、腰帶等也是同樣的風格,適合平時穿戴。我想丈夫送給妻子的禮物不會是莊嚴場合下的禮儀用品,而應該是閒適生活中的精彩點綴,尤其是像華太宗和賢德皇后那樣尊貴的夫妻。《憶往昔》中也有提到鳳羽,說它是‘念往昔歲月,思今日安閒’。顯得皇后在正位中宮之前,做過江湖俠女,在太宗皇帝外出期間留守。在那些時期,她不會佩戴華麗繁複的首飾,應該是簡潔明了,既能表明身份,也方便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