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那位女青年反應過來,誇張地張大嘴,“哇,原來,你在推銷旅行冊啊!”她將書從男青年手中奪過去,翻了翻,把目光落到定價上,“哇,你也太黑心了吧?定價二角五分錢一本的破書,竟然敢喊五塊錢一本的高價。”
男青年雙手抱到胸前,笑眯眯的樣子,沒做任何解釋。
女青年又翻了翻,做出欲扔不扔的樣子,問道:“原價,賣不賣?不賣,我可走了。”
男青年仍舊抱著雙手,仍舊笑眯眯的樣子,“小姐,你大老遠從西安跑到海南島,路費花了多少?中途,花過冤枉錢嗎?怎麼,你現在雙腳才剛剛站到港口,便一葉障目了?就心疼區區五元錢了?”他輕輕地從對方手裡取過那本小書,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只花五元錢,讓你一夜之間變成島上通,這生意你認為值嗎?”
附錄:中國“歡”姓第一人(4)
的確,男青年這句話說到了人們心坎上。凡是有過漂泊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初到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熟悉環境,用打工者的話來說:先踩熟地皮。這樣一來,沒等那位女青年完全反應過來,四周的旅客便紛紛掏錢買書。沒有多久,旅行袋中的書已經賣光了。
男青年賣書的過程被一位中年男人一針不漏地看在眼裡。等其他旅客散得差不多後,男青年轉過臉望著中年男人粲然一笑,從後腰間抽出一本書,遞到對方面前,熱情地說:“老鄉,送給你。”
中年男人吃了一驚,情不自禁地倒退了好幾步。他吃驚的不是男青年送書的舉動,而是對方突然用四川話說出的老鄉二字。
“老鄉?”中年男人雖然愣愣地望著男青年,但是,說出的話卻是自自然然的家鄉方言了,“你怎麼知道我是四川人?”
男青年露出兩排白牙,臉上的笑容也如白牙似的晃眼。他說:“你先把書收起來。”
中年男人一隻手猶猶豫豫地接過書,一隻手朝衣袋伸去——他準備掏錢。
男青年立刻用語言止住了中年男人掏錢的動作,“我說過,這本書,送給你。”
中年男人將書捲入手掌中,再次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是四川人?”
男青年臉上仍舊是那種牙齒般白得晃眼的笑容,“我不僅知道你是四川人,我還知道你是從江津出來闖海的人。”原來,就在那艘海輪泊到港口,從海輪里湧出如潮人流時,中年男人剛好來到男青年身邊,望著那些闖海的人們走出船艙,他情不自禁地吐出一句四川方言:“龜兒子,人些一串一串的好多喲。”
聽完男青年的解釋,中年男人恍然大悟:難怪對方一下子就猜中了我的老鄉身份。
這時候,男青年指著那本書,笑著說:“老鄉,我賣書,自己給自己訂了一個規矩。”
“什麼規矩?”
“外地人,五元錢一本,不少一分一厘,休得講價;四川人,減一半,二元五角一本;重慶人,每本一元;至於像你這樣的江津老鄉嘛,”他緩緩地吐出一個字,“送。”
中年男人一邊翻著書一邊問:“你怎麼想起做書生意呢?”
也許,中年男人順便問問而已,然而在男青年聽來,卻屬於一種商業機密。因此,男青年裝出沒聽到對方的問話,彎腰拾起旅行袋,又將矮凳放入袋中。末後,他伸出一隻手,說:“老鄉,再見。”
中年男人握了握男青年的手,“你叫什麼名字?往後,我到哪兒找你?”
男青年想了想,吐出三個字:“再說吧。”一邊說一邊朝不遠處的三輪車走去。很快,三輪車載著男青年一路轟響著消失在灼熱的陽光里。
沒有打工經歷的人對“再說吧”三個字,更多的是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中年男人有過漂泊經歷,他對這種萍水相逢時的“再說吧”是再熟悉不過了。想必,“再說吧”這三個字眼裡,每一筆每一畫,浸潤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古舊情懷的同時,也豎起了現代人在推銷保險時專門殺熟(整熟人)的人心隔肚皮,進一步說,透過“再說吧”三個字,可以銳利地看到世態炎涼與人情冷暖,此其一;其二,大多數情況下,類似這樣的相逢都不會再有後會的日期,彼此間不可能也無必要弄清楚對方的真實身份。因此,“再說吧”可以理解成一種婉轉的拒絕,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未來的期約,當然,還可以理解成一種永不再見的分手。倘若萍水真有重逢,除了緣分,還有什麼呢?
男青年回到旅店,還沒換下汗淋淋的衣服,忽然聽到大街上傳來一聲驚呼:“烏雲來了。”
的確,海島上空忽然陰沉起來。先,一片薄薄烏雲如鄰家有女初長成般羞怯地緩緩飄來,後,一大片濃重烏雲如一家有女百家求似的追求者急急地趕來,再後,便隱隱響起結婚多年彼此生厭後的惡夫追打弱妻時咚咚奔跑的雷聲……對於這種烏雲遮住太陽即將打雷下雨的前奏情形,男青年在四川盆地見得多了,一點都不新鮮。然而讓男青年目瞪口呆的是,海島上的人們對於烏雲的到來,不僅不反感不厭惡,相反,他們卻像迎接新娘子進門般地興高采烈起來,一些大街上行走的女孩子,先是相互牽著手雀躍不已,繼而歡快地拍起巴掌,仰望天空,連聲說:“烏雲來了,好日子來了。”
男青年雙手抱到胸前,笑眯眯的樣子,沒做任何解釋。
女青年又翻了翻,做出欲扔不扔的樣子,問道:“原價,賣不賣?不賣,我可走了。”
男青年仍舊抱著雙手,仍舊笑眯眯的樣子,“小姐,你大老遠從西安跑到海南島,路費花了多少?中途,花過冤枉錢嗎?怎麼,你現在雙腳才剛剛站到港口,便一葉障目了?就心疼區區五元錢了?”他輕輕地從對方手裡取過那本小書,臉色變得嚴肅起來,“只花五元錢,讓你一夜之間變成島上通,這生意你認為值嗎?”
附錄:中國“歡”姓第一人(4)
的確,男青年這句話說到了人們心坎上。凡是有過漂泊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初到一個地方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熟悉環境,用打工者的話來說:先踩熟地皮。這樣一來,沒等那位女青年完全反應過來,四周的旅客便紛紛掏錢買書。沒有多久,旅行袋中的書已經賣光了。
男青年賣書的過程被一位中年男人一針不漏地看在眼裡。等其他旅客散得差不多後,男青年轉過臉望著中年男人粲然一笑,從後腰間抽出一本書,遞到對方面前,熱情地說:“老鄉,送給你。”
中年男人吃了一驚,情不自禁地倒退了好幾步。他吃驚的不是男青年送書的舉動,而是對方突然用四川話說出的老鄉二字。
“老鄉?”中年男人雖然愣愣地望著男青年,但是,說出的話卻是自自然然的家鄉方言了,“你怎麼知道我是四川人?”
男青年露出兩排白牙,臉上的笑容也如白牙似的晃眼。他說:“你先把書收起來。”
中年男人一隻手猶猶豫豫地接過書,一隻手朝衣袋伸去——他準備掏錢。
男青年立刻用語言止住了中年男人掏錢的動作,“我說過,這本書,送給你。”
中年男人將書捲入手掌中,再次問道:“你怎麼知道我是四川人?”
男青年臉上仍舊是那種牙齒般白得晃眼的笑容,“我不僅知道你是四川人,我還知道你是從江津出來闖海的人。”原來,就在那艘海輪泊到港口,從海輪里湧出如潮人流時,中年男人剛好來到男青年身邊,望著那些闖海的人們走出船艙,他情不自禁地吐出一句四川方言:“龜兒子,人些一串一串的好多喲。”
聽完男青年的解釋,中年男人恍然大悟:難怪對方一下子就猜中了我的老鄉身份。
這時候,男青年指著那本書,笑著說:“老鄉,我賣書,自己給自己訂了一個規矩。”
“什麼規矩?”
“外地人,五元錢一本,不少一分一厘,休得講價;四川人,減一半,二元五角一本;重慶人,每本一元;至於像你這樣的江津老鄉嘛,”他緩緩地吐出一個字,“送。”
中年男人一邊翻著書一邊問:“你怎麼想起做書生意呢?”
也許,中年男人順便問問而已,然而在男青年聽來,卻屬於一種商業機密。因此,男青年裝出沒聽到對方的問話,彎腰拾起旅行袋,又將矮凳放入袋中。末後,他伸出一隻手,說:“老鄉,再見。”
中年男人握了握男青年的手,“你叫什麼名字?往後,我到哪兒找你?”
男青年想了想,吐出三個字:“再說吧。”一邊說一邊朝不遠處的三輪車走去。很快,三輪車載著男青年一路轟響著消失在灼熱的陽光里。
沒有打工經歷的人對“再說吧”三個字,更多的是從字面意義上去理解,中年男人有過漂泊經歷,他對這種萍水相逢時的“再說吧”是再熟悉不過了。想必,“再說吧”這三個字眼裡,每一筆每一畫,浸潤著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古舊情懷的同時,也豎起了現代人在推銷保險時專門殺熟(整熟人)的人心隔肚皮,進一步說,透過“再說吧”三個字,可以銳利地看到世態炎涼與人情冷暖,此其一;其二,大多數情況下,類似這樣的相逢都不會再有後會的日期,彼此間不可能也無必要弄清楚對方的真實身份。因此,“再說吧”可以理解成一種婉轉的拒絕,也可以理解成一種未來的期約,當然,還可以理解成一種永不再見的分手。倘若萍水真有重逢,除了緣分,還有什麼呢?
男青年回到旅店,還沒換下汗淋淋的衣服,忽然聽到大街上傳來一聲驚呼:“烏雲來了。”
的確,海島上空忽然陰沉起來。先,一片薄薄烏雲如鄰家有女初長成般羞怯地緩緩飄來,後,一大片濃重烏雲如一家有女百家求似的追求者急急地趕來,再後,便隱隱響起結婚多年彼此生厭後的惡夫追打弱妻時咚咚奔跑的雷聲……對於這種烏雲遮住太陽即將打雷下雨的前奏情形,男青年在四川盆地見得多了,一點都不新鮮。然而讓男青年目瞪口呆的是,海島上的人們對於烏雲的到來,不僅不反感不厭惡,相反,他們卻像迎接新娘子進門般地興高采烈起來,一些大街上行走的女孩子,先是相互牽著手雀躍不已,繼而歡快地拍起巴掌,仰望天空,連聲說:“烏雲來了,好日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