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這個主意且是吳夫人想出來的。她跟吳閣老的話音兒,是想藉此機會向孫太后並洪貴妃一脈示好,主要是向皇帝低頭的意思。如此兩家結成一家,想必從前的些許齷齪也就能粉飾太平了。

  之前吳夫人請靖國侯府的夫人來說媒,也是曉之以情,動之以利,話里話外說了好些陳穀子爛芝麻的事兒,只希望能拉攏住理國公府,由她們本家的人來說出此事,後面的就能徐徐圖之了,

  卻沒想到理國公府對於吳夫人的盤算那根兒就不接招,回來便將諸端事件原原本本說了出來。因又說道:“我瞧著吳閣老家很有些主意,不知道萱姐兒到底有了親事沒有,可要藉此機會好生商議一番?”

  洪賦與孫氏相視一眼,生怕理國公府諸人亂了陣腳,反而橫生枝節,忙將在江州時已經同千戶衛鈞之子衛霖議了婚事,只是兩家孩子且小,並沒有交換庚帖之事說了。理國公府諸人聞言,不覺唏噓長嘆,都說這門親事定的急了,到了如今看來,衛家的門第卻有些不夠。

  理國公夫人馮氏更是扼腕嘆息,她原本瞧著洪萱還好,還想說給娘家侄子的。沒想到大伯兩口子不言不語,倒是把孩子的親事給定下來了。

  老夫人楊氏倒是想到了什麼,不覺開口問道:“可是每到逢年過節,都不忘打點節禮的那位江州衛千戶?”

  洪賦笑著說正是。

  老夫人楊氏沉默了一回,靜然半日,開口說道:“既是這樣,也還罷了。時候也不早了,你們也都歇著去罷。”

  眾人聞言,於是起身各自回房不必細說。

  之後便是大年節里各處迎來送往,吃酒聽戲,無可記敘。倒是理國公夫人馮氏抽了空兒,將洪賦夫婦的決定告訴了靖國侯夫人,也是不能結親的意思。那靖國侯夫人聽了也不甚在意,回頭自行告訴了吳夫人。吳夫人倒是罵了洪家一回不知好歹。吳清姝並吳家小公子聽了,倒是大鬆了一口氣。前者是不願意同洪萱成為姑嫂,後者是不願意成親,聽了洪家的回絕,更是自在。

  轉眼又過了二十來天,直等到元月將盡的時候,大同府統兵將領謝師毅帶領麾下一千兵馬並無數戰俘返回京都。承啟帝龍顏大悅,親自率領文武百官迎出京都三十里外,回宮後又大擺慶功宴犒賞三軍。之後又定下二月二龍抬頭這日,獻俘太廟。

  衛霖跟在師公謝師毅的身邊參軍入伍,這一回征戰也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勞,現如今因功封了百戶。此次慶功宴上,謝師毅也將衛霖帶過來了。承啟帝倒是向少見到同自己年歲差不多的將領,何況衛霖除了戰功豐厚,於文采上亦是不俗。承啟帝同他交談了幾句,但見衛霖年紀輕輕文武雙全,更是喜歡。再得知衛霖竟然師從洪賦,衛、洪兩家在江州時便有往來,更是喜得無可不可。慶功宴上便留下了衛霖住宿宮中,君臣二人同榻抵足,說了好些戰事民俗。

  而後衛霖出宮返回驛站,略收拾洗漱了一番,便帶著表禮至理國公府拜訪。理國公府眾人都已經從洪賦的口中得知兩家的親事,再看衛霖時,便有了娘家人看女婿的考量。原還嫌棄衛家門第低,可是眼見衛霖僅憑一己之力便已官升百戶,小小年紀到了前途可嘉。比京中那些個只知醉生夢死,貪圖享樂的紈絝子弟要好一些。

  衛霖心知肚明,初次登門,極力表現的可圈可點。吃過晚飯,便被洪賦拽著進了書房,一長一短的續了些別後之事。便讓洪茅陪著說話。

  好兄弟多時不見,自然有好些話說。只是遺憾侯門公府的規矩大,不能當面見一見洪萱。不過衛霖仍舊假託妹子衛霽之名,將早已準備好的各色禮物經由洪茅的手送給洪萱。

  其後相處瑣事不必多說。

  轉眼便到了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承啟帝率領文武百官獻俘太廟,將將過了祭天謝祖,便有宮中傳來消息,只說洪貴妃發動了。承啟帝大驚失色,忙擺駕回宮。那永寧宮接連折騰了一日一夜,貴妃洪芫方才有驚無險的誕下了一位小皇子。

  年僅十八歲的承啟帝不顧宮規祖制逕自衝進了產房,抱著自己襁褓之中的小兒子,樂得合不攏嘴。就連被周太后和孫太后說了一則,也不放在心上。

  這裡永寧宮安然誕下了小皇子,那廂椒房殿卻是假託宮女失手之名,摔碎了多少杯盤古玩。皇宮大選早已完事,多少燕瘦環肥,花容月貌的閨秀女子選入宮中,只可惜皆不入承啟帝的眼。每日除在御書房批閱摺子外,仍舊宿在永寧宮裡,美其名曰讓“兒子感受一下父愛”,即便是吳吾皇后費盡心機的將後宮內的新選妃嬪們拍了班次請求陛下臨幸,承啟帝也不當回事。再說多了,承啟帝反倒指著吳皇后是見不得洪貴妃好,恐怕也是見不得皇家子嗣繁盛。

  吳皇后見狀,又不能強壓著承啟帝至各妃嬪宮中行雲、雨之事,早已酸的了不得。就連洪貴妃也因承啟帝如此舉動,得了不少新晉妃嬪的酸醋嫉妒。

  不過洪貴妃一概不當回事。這會子更一舉為承啟帝誕下龍嗣——要知道這可是承啟帝的第一個兒子,是長男。

  要知道民間生了庶長子,恐怕還有些非議可談。可是宮中卻比不得民間,雖也看重嫡庶,可歷來皇帝繼位,這方面倒是小巧,歸根結底還不是看著榮寵勢力如何,並不是說皇后的兒子就一定能當皇帝。

  女人為母則強,洪芫本就和吳皇后不對付,這一次一舉得男,更得為兒子考慮周全才是。至於孫、周兩位太后,民間向來有“老兒子大孫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之俗語,這話倒是不假。

  何況孫太后本就是洪芫的親姨母,周太后雖早先有些嫌隙,早已經被洪芫順毛了,這會子見了孫子,更將前塵往事丟到腦後,每日只顧著抱孫子,哪裡還管別的事情。

  當下且不言洪芫心下如何計較。只說皇長子洗三之時,承啟帝托兩位皇后大擺了一番筵席慶賀,此後又是皇長子滿月,其筵席形制更是比洗三禮還盛。承啟帝更是以洪貴妃育有龍嗣,宮於皇室為由,封賞洪芫為皇貴妃,品級只比皇后低了半級,卻因永寧宮還要撫養皇子的緣故,一應吃用竟比皇后宮中還有加厚幾成。同時,仍命洪皇貴妃協助皇后協理六宮。

  洪貴妃在後宮一時風頭無量,吳皇后早已被擠兌的似有如無。吳閣老不忿承啟帝如此對待女兒,倒是在前朝咕噥了幾句皇家鋪張浪費的閒話,只可惜今時不同往日,隨著仁宗一朝的老臣們接連回京續職——那都是寧死不屈,於清流中有赫赫名聲的名臣大儒,因著他們支持承啟帝緣故,吳閣老早已不是隻手遮天之事。

  更何況承啟帝命玉沉開西廠,早已得了吳閣老一脈朝臣的不法之事,如今只是為了朝政安穩,暫且不發作便是了。聞聽吳閣老指使言官彈劾自己鋪張浪費,承啟帝當著滿朝文武的面,便問了吳閣老“寒門舉子,自科舉入仕三十載,緣何族中竟業有了良田千畝,豪屋廣廈,可都是朝廷俸祿所得?”

  一句話未盡,吳閣老早已臊的滿面通紅,只得袖手不言。君臣之間的面子情兒漸漸撕破,恐怕事起雷霆亦不過是早晚的事兒。

  另一廂,承啟帝以謝師毅戰勝有功為名,將謝師毅調入京中擔任京營節度使,掌管京中大營幾萬兵馬,戍衛京中。卻調任江州千戶衛鈞為大同府統軍,衛霖也留在了京中,掌管龍禁尉,戍衛皇城。

  因著這麼一番調動,承啟帝自然將京中城防盡皆收入掌中,心下稍安。

  衛鈞一家卻是要進京續職,恰好也想趁此機會談一談兩家的婚事。

  吳皇后眼見承啟帝被洪貴妃籠住心思,根本不曾拿眼睛看新晉妃嬪一眼。終於無計可施,束手之餘,竟想起了當年承啟帝對花蕊兒另眼相看一事,不免起了心思。

  遂將花蕊好生打扮了一番,命她去乾清宮給承啟帝送茶送湯。

  第五十六章

  花蕊被吳皇后指使著到乾清宮送茶的消息,很快在有心人的運作下,傳入了永寧宮。

  正拿著撥浪鼓逗弄兒子的皇貴妃洪芫聞聽此事,只是笑了一笑,便撂開手不提。並沒有吳皇后想像的氣急敗壞,更沒有衝到乾清宮去找破壞此事。

  而乾清宮中,正沉浸在自己有了胖兒子的喜悅之中的承啟帝早就忘了花蕊這麼個人,聞聽玉沉通傳椒房殿派了宮女過來送茶送湯,不覺厭惡的皺了皺眉,因說道:“朕不是說了麼,乾清宮乃朕處理公務的地方,乃是前朝。後宮之人有事沒事別老往這邊湊。難道朕貴為天子,連茶水湯水都吃不到麼?”

  一句話落,竟是連見都不見花蕊一面,逕自將人打發回去了。

  玉沉見狀,更加明白了承啟帝對待椒房殿的心思。何況他與永寧宮交情甚好,自然不喜椒房殿的為人。當著承啟帝的面兒不好說什麼,回頭打發花蕊的時候,倒是含沙she影的說了好些話。

  臊的花蕊又羞又氣,顏面回了椒房殿。

  豈料回了椒房殿之後,吳皇后反倒嫌棄花蕊不中用,罵了她好一場。因說道:“當年用不著你狐媚子的時候,你浪的不行。這會子用到你了,你倒是不中用了。真真兒的跟你娘一樣,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東西。”

  說罷,仍舊擺手將花蕊攆了出去。

  當日吳皇后與吳夫人都有借花蕊邀寵的意思。因而吳夫人特地將花蕊的娘老子的一些前塵往事告訴給女兒。生恐吳皇后性子和善耳根子軟,叫花蕊糊弄住了。只是吳夫人一席話皆是自家之言,究竟同真相大相逕庭。那吳皇后不知往事,自然將母親的話奉為圭臬,因而也對花蕊起了嫌隙,覺得她也是個心裡藏jian的,對她大不如以往。只是礙於承啟帝當初的一番態度,並沒有如何折磨花蕊罷了。

  宮中之人慣是捧高踩低,跟紅踩白的,眼見花蕊失了吳皇后的喜歡,豈有不落井下石的。因而也順著吳皇后的話,說了花蕊好些不是。因又說道:“娘娘實在是太抬舉她了,不過是個略有些平頭正臉的下賤坯子罷了,憑她也配得了陛下的青眼。想是陛下看在娘娘的情分上,才同她說了幾句話。她便拿大興頭起來。如今漏了底兒,也是尋常。娘娘很不必同她生氣。”

  這一番話正合了吳皇后的心思,不覺啜了一口茶,因笑道:“本宮如今也是病急亂投醫了。陛下且被永寧宮的狐媚子迷住了心竅,別說是本宮,你瞧著滿後宮的那些新晉妃嬪們,誰又得了陛下的眼。”

  那宮女兒也是有心要討好吳皇后的意思,便湊上來低聲說道:“娘娘不必如此。陛下現如今對永寧宮一盆火熱,不過是瞧著小殿下——那可是陛下的第一個兒子。陛下年輕,沒經過這些,自然看重。等過了這個風頭,要知道永寧宮那位可是快三十的人了。到時候人老珠黃,且怕什麼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