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愣神地回望。

  開門的小兵沒好氣地喝道:“看什麼看?!”

  僕人小聲問那裡發生了什麼事。

  小兵隨便說道:“江家私藏逃犯,方才長官帶人去了。現在看那裡大火,那個逃犯應該被燒死了吧。活該!”

  僕從怔然久望,在小兵不耐煩地催促中,騎馬出了城,將長安遠遠地甩在了身後。

  這場大火,結束了程漪最後的性命。

  不是如小兵猜測的那般被逼死,而是程漪自己選擇死。她放火燒了書房,雨沒有熄滅大火,火反而延伸到了整個江家。她將書房的門窗從內鎖死,自己坐在書房中,看著燎原大火從身邊起來。

  她也不想燒江家舊宅,可是她更不能落在自己父親手上。

  她一生強硬,不和人低頭。她在長安大勢中起起伏伏,然她至死,都不向自己的父親低頭。

  她性格如是,強了一輩子。

  唯一後悔的,也不過是少年時沒有向那個人低過頭……

  火光寥寥,燒在骨肉上。她覺他不會來,她知道他永不會來。然她幻覺中,仿佛看到江照白的背影。她禁不住走向火海,萬般痛楚加身。然哪怕有一絲走向他的可能,她都想試一試。哪怕,只是自己的幻覺呢?

  火卷上衣袂、髮絲。烈烈燃燒,門外是將士們的唾罵與吼聲。他們說服著書房中的人,他們開始撞門。門開時,只看到火中的人影,被火完全吞沒。女郎端坐,像是不知疼痛一樣,一聲都沒有叫喊出來。

  “三郎……”程漪跪在火中,痴痴望著墨盒的方向,“來世……來世……”

  這千樣恨,萬種愛。這無所適從,這無處立身。她對不住這個,嚮往著那個……她該如何是好?

  第158章 109

  玉璽沒有拿回來。

  快天亮時, 要換上朝的朝服,程太尉回到了府上。外面出了那麼大的事,其他世家可能沒反應過來, 程家人卻一晚上膽戰心驚, 唯恐太尉出事。太尉平安歸來換衣,所有人心裡的大石都鬆了一松。

  程三郎程淮的妻子林清河因為之前被關了很久的禁閉, 在程三郎的勸說下,她服了軟被放出來。今夜太尉回書房去小寐, 程夫人讓林清河端了清茶,去給太尉解解乏。林清河提著燈,在侍女的陪伴下去了書房。書房門開著小半扇,幽火從門口透出來,微微弱弱。

  林清河施施然去敲門, 提醒君舅自己來了。她怕自己言行再出錯惹太尉不快, 又被關起來, 因此低眉順眼,秉著貴女特有的儀態,走得並不快。身後有腳步聲雜亂地撞來,在她肩上撞了一下。林清河吃痛後,被撞到一邊。前來的一身火焦味和血腥味混著的將士,根本沒有時間看被撞的人一眼,急匆匆提著劍進了書房,去向程太尉匯報事情經過。

  林清河站在門口,借著昏光,隱約聽到那人跟太尉說了幾個字。

  大意是“皇后殿下伏罪而死”。

  林清河心口驟跳,想到了程五娘的樣子。

  太尉開口:“伏罪?不,我了解程五。她那個脾氣,是不可能伏罪的。”

  來人慚愧低頭,說了實話:“殿下自焚於江三郎的書房中。江家古宅被毀了小半,為了不引起其他世家的注意,屬下連夜撲火。”

  程太尉問:“玉璽沒拿到?”

  來人再次羞愧,覺得被一個女郎玩弄,很是丟人。更不安的是,他們現在還沒弄清楚玉璽在誰手裡,又不敢大規模地去搜……

  太尉淡聲:“大約是要交給寧王吧。派兵出城攔駕,寧王出京替先皇祭拜,這兩日即將歸來……我倒要看看現在玉璽在誰身上。”

  說話聲小了些。

  沉默籠罩書房。

  太尉似出神了一會兒:“程五死了……在江三郎的書房麼……唔,是她會做的事。”他冷漠地將這個女兒從自己心中丟棄的時候,心情複雜地想:江三郎?程五最終,還是栽到了這個人身上啊。這個人就是程五一生跨不過去的魔障,生也是他,死也是他。倘若這個人能為自己所用也罷,但可惜江三郎從少年開始就和他理念不和,且越來越不和……

  針對女兒的慘死,太尉斂了目:“可惜了。”

  程五娘若不是一生被江三郎這個魔障所困,也不會走到今天這個結局上。若說後悔,程太尉最後悔的,便是在江三郎少年時沒有除掉這個人,沒有阻止這個人和女兒的相遇……

  太尉繼續去與部下討論早朝的事了。

  林清河將送茶的活計交給侍女,自己恍恍惚惚地離開了君舅的書房這邊。她怕自己一個忍不住,便會衝過去質問君舅是不是沒有心,是不是誰死都無所謂。林清河走在長夜的迴廊間,廊上掛著的燈籠、檐角搖晃的鐵馬,那幽幽光芒,那清脆撞聲,還有那飄飛的風雨聲,那婆娑的樹影……重重疊疊撲面而來,壓向她。

  她走在長廊中,背脊僵硬。她繃著臉,面前若有大火燒起,她看到了跪坐在火中的程漪。程漪抬著眉眼,火向她飛卷而去,她望著不知名的方向出神。明明痛苦加深,眼中卻透著欣慰期望……程漪期望著什麼呢?是什麼,讓她連死都不怕?

  林清河停了下來,怔怔然地看著,想著。

  她喃聲:“五娘……我素來厭惡你,素來與你不和……你害了你三哥一生,若非你被程家所護,我多少次想殺了你,讓你賠你三哥……”

  “我也想殺李二郎,想殺舞陽翁主,還想殺了那些蠻族人……你們一起造就了你三哥的悲劇。他渾渾噩噩的,根本不適合朝堂……給他這樣的未來,為什麼當初不殺了他呢?”

  她想到當日舞陽翁主身份的揭穿,不過是為了逼迫太子,挾持聞家。林清河為他人做了嫁衣,而她什麼也沒得到。

  她更加痛恨:“我厭了你數年,我想我絕不原諒你……可是你居然死了。”

  她默然,望著深夜,聽著雨聲。她低下眼睛,眼中忽然cháo濕,有了泠泠淚意——“你說你這樣有什麼意思?整個程家,有誰憐惜你嗎?連你父親都要拋棄你,你死了,他一滴眼淚都沒掉。他只可惜你死得不是時候,身上的價值還沒有被利用完……”

  林清河忽地轉身,看向身後的古宅大院。院落鱗次櫛比,錯落有序,在雨中呈現一種逼仄的陰森感。她忽然無比地痛恨這裡,無比地厭惡程家這一切。這腐朽的世家,這利益至上的家族,為什麼還不滅亡,還不僵化?!

  她盯著深宅大院,眼淚如豆般滾滾落下。她覺得淒冷,覺得陰寒。她心中迸發出瘋狂的想毀掉這一切的念頭,她恨極了程家,她怨惱著太尉!如有可能,她想要結束這一切!

  程五娘死了,為什麼整個程家,不也去死呢?

  然在日落西山前,程家仍是長安一座不可攀附的高山。

  早朝廷議,眾大臣聽政,茫然又慌亂地看到一個黃門抱著一個兩三歲的還在哭鬧的小公子,跽坐在了上位。太尉出列起身,鎮定地宣告昨晚三更時分,先皇因病而崩。先皇逝前,已經下旨封了大公子為新皇。新元開啟,年號重製,群臣自該叩拜新帝。同時新帝年幼,先皇拜太尉攝政,輔佐新皇至及冠登基時。

  朝堂上鴉雀無聲。

  年幼的小公子從未見過這種陣勢,一群人黑壓壓一片站著,皺著眉凝神。氣氛太過僵硬古怪,小公子被嚇哭了。小孩子的哭鬧聲,在朝堂上格外刺耳。眾臣子仍默然不語,一時間,誰也沒接受短短數年,他們這幫臣子,就從一朝臣,變成了三朝臣。

  他們年紀還沒老到辭官、告老還鄉的地步,他們所輔佐的皇帝,就連續換了三批了。

  三個不同的皇帝,面對的卻是同一批熟悉的臣子。

  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先皇登基之日太短,都沒來得及把朝廷換成自己的人馬,就又、又……

  太尉放眼看諸人:“諸卿若無疑問,那便拜……”

  他話沒有說下去,因為丞相出了列。程太尉眯眼,目光如寒冰般刺向這個老匹夫。丞相這個老狐狸,在朝上蟄伏了這麼久,怕先皇卸了他的職位,天天在家養病什麼都不管。這個時候,丞相卻站了出來?!分明是跟太尉作對!

  無人說話中,又一人站了出來。太尉看去,見是御使大夫。丞相與御史大夫站出來後,丞相府的臣子和御史大夫府的臣子,也都跟著長官站了出來。

  眾臣竊竊私語,看到三公分裂,兩公反對太尉。多少年沒見過這般奇景了?

  自當年老皇帝十數年不理朝政開始,三公一起辦公,大家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向來一條心。當年三公領著眾臣子求皇帝理政,每天跪在前殿的白玉石階上與皇帝據理力爭,不吃飯不喝水,見到皇帝一面就激動得熱淚盈眶……

  那熱淚盈眶的時期已經一去不復返,三公也早已不是一條心了。

  太尉沉著眼與丞相、御史大夫二人對望。這兩位同僚回視他,並不畏懼他的權勢。

  御史大夫開了口:“太尉不覺得皇帝換得太勤了點嗎?好像閉上眼睡個覺,天下就換了新主人了。也不知道這新主人,是姓‘張’,還是姓‘程’。”

  太尉嗤笑一聲,沒理會御史大夫的挑釁。他盯著丞相,看丞相併沒有站出來的意思,於是望向後方那些還沒有站隊的臣子:“還有人反對新皇嗎?”

  接著又稀稀拉拉地站出來幾人。其餘人在太尉的壓力下,權衡再權衡,頭上滲了冷汗,暗惱自己今日怎麼身體這麼健康,不突然暈倒什麼的?或者出門時怎麼沒好好看看黃曆?這應該是積極上朝的時候麼?早知道朝上會發生這種大事,揮著鞭子也得逃得遠遠的啊!

  太尉連連冷笑兩聲,拍掌道:“好得很!看來你們都是要抗旨了?”

  丞相抬了眼皮,看向太尉,終於紆尊降貴地開了口:“不是要抗旨。只是陛下去得太過蹊蹺,老臣有些疑問,想問問太尉。”

  “丞相請講。”

  “陛下既已崩,這樣大的事情,怎麼是太尉坐鎮,不見皇后殿下出來主事?”

  太尉說:“陛下去後,皇后殿下太過悲痛,已於昨晚隨陛下一起去了。”

  朝上小聲議論的說話聲夾在一起,嗡嗡嗡的吵聲有些大了。御使大夫的臉色更冷一分,太尉卻神色淡定,壓根不看眾人質疑的目光。

  丞相往前一步,再問:“陛下仁慈,又厚待兄弟,更不忍寧王以病重之身返回平陵。為何陛下病難時,不召寧王進宮伴駕,反而召太尉進宮?”丞相向身後一臣子點了頭,那臣子出列出堂,很快又回來,帶回來了一個小兵。小兵瑟瑟發抖地跪在地上,丞相跟朝上諸人介紹道:“這個人,是昨晚看守東宮門的。我召他問了問,得知陛下昨晚根本沒有召人進宮,太尉乃是拿著自己的腰牌,自己進的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