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頁
只是,隨後孝賢皇后的入宮,是皇瑪嬤的大部分注意從皇額娘身上移開。然而衝突再次升級,是源於郭羅瑪法的過世。因為皇瑪嬤的阻攔,皇額娘未能見到郭羅瑪法最後一面。在朕一生中,從未見過皇額娘那樣的失態,悲傷和憤怒讓她整個人顯得凌厲非常。從此,皇額娘再未曾去慈寧宮給皇瑪嬤請安,也是同一年冬天,皇額娘開始參與皇阿瑪和朝臣的議政。這是皇額娘公開涉政的時間,而皇額娘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幫助皇阿瑪協理政務的,卻很難判斷了。
皇瑪嬤未能見到皇阿瑪最後一面,聯繫到她曾對皇額娘所做的事情,或許是天意,有或許是因為別的什麼,但無論是哪種原因,最後只能嘆一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的,只能拿天意如此來作為最後的結論!皇瑪嬤在皇阿瑪的喪禮上,曾質問皇額娘為何派人圍了慈寧宮。但這件事,以皇瑪嬤傷心太過,體力不支的暈了過去而結尾。此後,皇瑪嬤在慈寧宮養病禮佛,淡出了眾人的視線。
作者有話要說: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千秋功過篇壓後,先上玄燁番外好了。
☆、番外6
番外6千古一帝
朕的皇阿瑪世祖皇帝,同樣是幼年即位,只是皇阿瑪並沒有朕這樣的幸運。那時,多爾袞專權,據說連皇瑪嬤也不得不與之虛與委蛇,我想這就是後來皇阿瑪和自己的額娘不和的最初的開端吧。相對於皇阿瑪在多爾袞時期的隱忍和無耐,朕剷除鰲拜,簡直就像是皇額娘預留給朕來練手的事情一樣。
皇阿瑪的性格……,子不言父之過,朕也只能說,或許他的性格是不夠圓通吧。或許也只有皇額娘敢於對此進行評價,“多爾袞擁兵入關,畢竟有大功於國,世祖在他活著的時候畏懼他的權勢,卻在他死後進行清算,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義的。但是這也沒什麼,只是他盡可以株連多爾袞,乃至多鐸與阿濟格的後人和黨羽,斬糙除根,何必對一個曾經入太廟的已故之人施行鞭屍之刑呢?如此行徑實在不仁,而且不夠胸懷寬闊,何況我實在看不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除了把天家關於權利的爭奪公諸於眾,又還能有別的意義嗎?實在是不智。所以,玄燁,事關皇權,仁義自然可以放在一遍。但卻萬萬不能為了自己的好惡,而去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何況太宗諸子,長有豪格,身負戰功,尊貴則有博穆果爾,母族強盛。若非多爾袞力排眾議,世祖如何能登上皇位?而多爾袞之過,至多也不過是讓世祖在羽翼未豐時不得不收斂鋒芒而已。事實上如果世祖能夠反覆琢磨那些年的隱忍,學會耐心,則受益無窮。他也不至於心灰意冷,英年早逝了。玄燁,你要比你的皇阿瑪更加出色,所以,你不能學他。”
皇阿瑪的性子是愛恨分明的,哪怕是幼時的朕,也經常從宮女的閒話中聽到,皇阿瑪又和皇瑪嬤或者某個宗師親王大臣,起了爭吵,又或者皇阿瑪發了脾氣,打死了幾個小太監。雖然皇阿瑪作為皇帝,並非做夠的英明,但是他作為一個父親,並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只不過,或許這個結論只是對朕而言的,而對於朕的皇兄福全和弟弟常寧來說,並不合適。
朕的皇額娘子在世祖的一眾妃嬪中,還是十分受到寵信的,因而皇阿瑪對朕,也是十分關心,尤其是朕熬過了天花,成了他所有子嗣中最可能平安長大的一個之後。哪怕是如此,可是他在世的時候,朕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幾歲的孩子,並不能夠清晰地記住太多的事情。
在朕關於皇阿瑪的記憶中,唯有幾個寥寥的場景,還深刻在腦海中。朕還記得,皇阿瑪教朕習字,他握筆的手指骨節分明,他在燈下的側臉微胖,但眉骨卻有些隆起,很認真的樣子。或許皇阿瑪是真的想要用心將朕教導長大,只是後來,接踵不斷的事情發生,上天也並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
而後,便由皇額娘接手了他未完成的事情。皇阿瑪到底教了朕什麼,朕記不太清了,印象中只記得他握著朕的手,寫下了一句,“莊生曉夢迷蝴蝶”。而朕可以回想起無數關於皇額娘教導朕的記憶,教導朕習字、讀書、處理政務,可是皇額娘喜歡給朕點明孔孟典籍中做人的道理,尤其喜歡給朕解釋史書中的微言大義,卻唯獨不曾教朕詩詞,她說那是上書房師傅們的事情。
而等到皇阿瑪過世前,朕在他身邊侍疾,他形銷骨立的樣子,讓朕久久不能忘卻。他曾單獨交代過一些話,這些話朕連皇額娘都沒有告訴過。那時候或許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深意,但只是直覺的意識到這些話不可以讓皇額娘知道。
皇阿瑪面色慘白,帶著不正常的嫣紅,聲音已經沒有多大的力氣。低聲把朕喚到身前,“玄燁,好孩子,你要記住,你是我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你的母族,乃至你將來的妻族,或者任何一個妃嬪的家族,可以寵愛抬高,卻不可以信任和依賴。以後,如果朕……”他停頓了一些,似乎望到了自己已經註定的未來,“不用怕。玄燁,你的皇額娘是個厲害的人。也不用擔心,比起愛新覺羅,她更愛佟家,但比起佟家,她更愛自己的兒女。”
之後不久,皇阿瑪就躺在了屬於他的棺槨里。他已經很消瘦了,反而顯得棺槨有些空蕩,即使其中已經放入了太多陪葬品,卻依然有一種皇阿瑪只是獨自一人的悲戚和寂寥。那時候,朕的思緒都模糊了,只記得很傷心,一直在哭,哭到嗓子已經沙啞,眼睛已經乾澀。
朕自然是傷心皇阿瑪的過世,但是伴隨著這種傷心的,是恐慌!終究有一日,皇瑪嬤也會躺在那裡,朕也不例外,朕認識的每一個人,卑微如宮女,尊貴如親王大臣,乃至母儀天下的皇額娘,通通都不能逃過這一結局。朕在害怕,不知道怎樣宣諸於口的害怕和恐慌!直到那一日,皇額娘把朕抱起來,抱到了龍椅上,聲音冷肅地在朕耳邊道:“玄燁你要記住,君王天生就應該凌駕於臣子之上,接受跪拜!永遠不能讓臣子的權利危及皇權!”
這句話仿佛給朕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門中是另一個朕不曾接觸過的世界,好奇讓朕忘記了恐慌,只渴求著去向未知求索。朕用後來的六十年,來不斷摸索,從蹣跚學步、黃口小兒到青絲如雪、烈士暮年,從一無所知到登堂入室,從生疏小心的處理政務,到手腕純熟的將群臣置於掌心。無疑,皇額娘是朕一生最親近,也是給朕影響最大的人!
當朕過了弱冠,關於皇額娘何時還政,是否會還政的話題不斷被提起,皇額娘似乎不在意也不回答這些疑問,而朕同樣耐心十足。母親有著呂武二人同樣狠絕的手段來對付外人,但卻沒有同樣的狠心來對待自己的子女。朕知道皇額娘滿意朕的表現,尤其是滿意朕借著這個時機通過朝中眾人的行動言語,來勘察他們的為人以及背後的勢力和派系。
不久朕迎娶了赫舍里為妻。朕很早就察覺到皇額娘極其討厭妾的存在。曾經一個偶然的機會,朕聽到皇額娘咬牙切齒地說,“本宮一生爭強好勝,事事不弱於人,眾臣畏懼本宮更甚於先帝。然,哪怕是如此,也不能磨滅本宮最初也不過是世祖的一個妃嬪,作為妾室插足在他和他的正妻之間的事實。即使明知道他和那木鐘根本就沒有所謂感情,但是這樣無法改變的經歷,也讓本宮討厭,不能釋懷!”
最初朕以為,如皇額娘這樣出色的女子,必然無法甘願同其他平庸的女子共侍一夫,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後來,朕才慢慢察覺到,皇額娘對於這段過去的厭惡,並不僅因為此。她的強勢,她的手段,她的見識乃至功績,遠勝於皇阿瑪,但最初只能作為皇阿瑪的附庸而存在,只能依靠著皇阿瑪的寵愛才能在政事上一展所長,甚至百年之後要附葬世祖陵,根據自己丈夫的廟號來得到自己的諡號,皇額娘痛恨的其實是這樣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
雖然如果在他人眼中,這或許是有些大逆不道,但是朕卻平靜的接受了。或許是因為朕和皇阿瑪相聚的時間,只是和皇額娘在一起的時間的一個零頭。又或者因為被皇額娘一手教導長大的朕,已經耳濡目染了皇額娘的思想。於是,朕接受了皇額娘這種與聖人的言論截然不同不同的想法。但,朕也只接受皇額娘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原因如同皇額娘曾經告誡朕的那樣,只有強者才能選擇自己的自由,而弱者只能依附於強者制定的規則。
只不過世風如此,或許明嵐將來的額駙,註定迫於皇權的威勢而不納二色,但朕卻註定要有三妻四妾,甚至更多,其實朕也不曾抗拒過這樣的現實,只是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出色一些。朕和她,與其他妃嬪畢竟是不同的。朕帶著極大的期冀迎娶了赫舍里,她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哪怕是在相貌上有所欠缺,但也足夠了。她不惹人討厭,和時下大多女子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也是,像皇額娘這樣的女子並不是隨處可見的。何況,有皇額娘這樣精明強幹的女子做母親,無疑是幸福的,但如果是做妻子……至少,朕就忌諱朕的皇后乃至妃嬪們有著這樣高明的手段。
皇瑪嬤未能見到皇阿瑪最後一面,聯繫到她曾對皇額娘所做的事情,或許是天意,有或許是因為別的什麼,但無論是哪種原因,最後只能嘆一句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是的,只能拿天意如此來作為最後的結論!皇瑪嬤在皇阿瑪的喪禮上,曾質問皇額娘為何派人圍了慈寧宮。但這件事,以皇瑪嬤傷心太過,體力不支的暈了過去而結尾。此後,皇瑪嬤在慈寧宮養病禮佛,淡出了眾人的視線。
作者有話要說: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千秋功過篇壓後,先上玄燁番外好了。
☆、番外6
番外6千古一帝
朕的皇阿瑪世祖皇帝,同樣是幼年即位,只是皇阿瑪並沒有朕這樣的幸運。那時,多爾袞專權,據說連皇瑪嬤也不得不與之虛與委蛇,我想這就是後來皇阿瑪和自己的額娘不和的最初的開端吧。相對於皇阿瑪在多爾袞時期的隱忍和無耐,朕剷除鰲拜,簡直就像是皇額娘預留給朕來練手的事情一樣。
皇阿瑪的性格……,子不言父之過,朕也只能說,或許他的性格是不夠圓通吧。或許也只有皇額娘敢於對此進行評價,“多爾袞擁兵入關,畢竟有大功於國,世祖在他活著的時候畏懼他的權勢,卻在他死後進行清算,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義的。但是這也沒什麼,只是他盡可以株連多爾袞,乃至多鐸與阿濟格的後人和黨羽,斬糙除根,何必對一個曾經入太廟的已故之人施行鞭屍之刑呢?如此行徑實在不仁,而且不夠胸懷寬闊,何況我實在看不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除了把天家關於權利的爭奪公諸於眾,又還能有別的意義嗎?實在是不智。所以,玄燁,事關皇權,仁義自然可以放在一遍。但卻萬萬不能為了自己的好惡,而去做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情。”
“何況太宗諸子,長有豪格,身負戰功,尊貴則有博穆果爾,母族強盛。若非多爾袞力排眾議,世祖如何能登上皇位?而多爾袞之過,至多也不過是讓世祖在羽翼未豐時不得不收斂鋒芒而已。事實上如果世祖能夠反覆琢磨那些年的隱忍,學會耐心,則受益無窮。他也不至於心灰意冷,英年早逝了。玄燁,你要比你的皇阿瑪更加出色,所以,你不能學他。”
皇阿瑪的性子是愛恨分明的,哪怕是幼時的朕,也經常從宮女的閒話中聽到,皇阿瑪又和皇瑪嬤或者某個宗師親王大臣,起了爭吵,又或者皇阿瑪發了脾氣,打死了幾個小太監。雖然皇阿瑪作為皇帝,並非做夠的英明,但是他作為一個父親,並沒有什麼值得詬病的地方。只不過,或許這個結論只是對朕而言的,而對於朕的皇兄福全和弟弟常寧來說,並不合適。
朕的皇額娘子在世祖的一眾妃嬪中,還是十分受到寵信的,因而皇阿瑪對朕,也是十分關心,尤其是朕熬過了天花,成了他所有子嗣中最可能平安長大的一個之後。哪怕是如此,可是他在世的時候,朕的年紀實在是太小了。幾歲的孩子,並不能夠清晰地記住太多的事情。
在朕關於皇阿瑪的記憶中,唯有幾個寥寥的場景,還深刻在腦海中。朕還記得,皇阿瑪教朕習字,他握筆的手指骨節分明,他在燈下的側臉微胖,但眉骨卻有些隆起,很認真的樣子。或許皇阿瑪是真的想要用心將朕教導長大,只是後來,接踵不斷的事情發生,上天也並沒有給他足夠的時間來完成這件事。
而後,便由皇額娘接手了他未完成的事情。皇阿瑪到底教了朕什麼,朕記不太清了,印象中只記得他握著朕的手,寫下了一句,“莊生曉夢迷蝴蝶”。而朕可以回想起無數關於皇額娘教導朕的記憶,教導朕習字、讀書、處理政務,可是皇額娘喜歡給朕點明孔孟典籍中做人的道理,尤其喜歡給朕解釋史書中的微言大義,卻唯獨不曾教朕詩詞,她說那是上書房師傅們的事情。
而等到皇阿瑪過世前,朕在他身邊侍疾,他形銷骨立的樣子,讓朕久久不能忘卻。他曾單獨交代過一些話,這些話朕連皇額娘都沒有告訴過。那時候或許不能真正體會其中的深意,但只是直覺的意識到這些話不可以讓皇額娘知道。
皇阿瑪面色慘白,帶著不正常的嫣紅,聲音已經沒有多大的力氣。低聲把朕喚到身前,“玄燁,好孩子,你要記住,你是我愛新覺羅家的子孫。你的母族,乃至你將來的妻族,或者任何一個妃嬪的家族,可以寵愛抬高,卻不可以信任和依賴。以後,如果朕……”他停頓了一些,似乎望到了自己已經註定的未來,“不用怕。玄燁,你的皇額娘是個厲害的人。也不用擔心,比起愛新覺羅,她更愛佟家,但比起佟家,她更愛自己的兒女。”
之後不久,皇阿瑪就躺在了屬於他的棺槨里。他已經很消瘦了,反而顯得棺槨有些空蕩,即使其中已經放入了太多陪葬品,卻依然有一種皇阿瑪只是獨自一人的悲戚和寂寥。那時候,朕的思緒都模糊了,只記得很傷心,一直在哭,哭到嗓子已經沙啞,眼睛已經乾澀。
朕自然是傷心皇阿瑪的過世,但是伴隨著這種傷心的,是恐慌!終究有一日,皇瑪嬤也會躺在那裡,朕也不例外,朕認識的每一個人,卑微如宮女,尊貴如親王大臣,乃至母儀天下的皇額娘,通通都不能逃過這一結局。朕在害怕,不知道怎樣宣諸於口的害怕和恐慌!直到那一日,皇額娘把朕抱起來,抱到了龍椅上,聲音冷肅地在朕耳邊道:“玄燁你要記住,君王天生就應該凌駕於臣子之上,接受跪拜!永遠不能讓臣子的權利危及皇權!”
這句話仿佛給朕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門中是另一個朕不曾接觸過的世界,好奇讓朕忘記了恐慌,只渴求著去向未知求索。朕用後來的六十年,來不斷摸索,從蹣跚學步、黃口小兒到青絲如雪、烈士暮年,從一無所知到登堂入室,從生疏小心的處理政務,到手腕純熟的將群臣置於掌心。無疑,皇額娘是朕一生最親近,也是給朕影響最大的人!
當朕過了弱冠,關於皇額娘何時還政,是否會還政的話題不斷被提起,皇額娘似乎不在意也不回答這些疑問,而朕同樣耐心十足。母親有著呂武二人同樣狠絕的手段來對付外人,但卻沒有同樣的狠心來對待自己的子女。朕知道皇額娘滿意朕的表現,尤其是滿意朕借著這個時機通過朝中眾人的行動言語,來勘察他們的為人以及背後的勢力和派系。
不久朕迎娶了赫舍里為妻。朕很早就察覺到皇額娘極其討厭妾的存在。曾經一個偶然的機會,朕聽到皇額娘咬牙切齒地說,“本宮一生爭強好勝,事事不弱於人,眾臣畏懼本宮更甚於先帝。然,哪怕是如此,也不能磨滅本宮最初也不過是世祖的一個妃嬪,作為妾室插足在他和他的正妻之間的事實。即使明知道他和那木鐘根本就沒有所謂感情,但是這樣無法改變的經歷,也讓本宮討厭,不能釋懷!”
最初朕以為,如皇額娘這樣出色的女子,必然無法甘願同其他平庸的女子共侍一夫,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再後來,朕才慢慢察覺到,皇額娘對於這段過去的厭惡,並不僅因為此。她的強勢,她的手段,她的見識乃至功績,遠勝於皇阿瑪,但最初只能作為皇阿瑪的附庸而存在,只能依靠著皇阿瑪的寵愛才能在政事上一展所長,甚至百年之後要附葬世祖陵,根據自己丈夫的廟號來得到自己的諡號,皇額娘痛恨的其實是這樣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
雖然如果在他人眼中,這或許是有些大逆不道,但是朕卻平靜的接受了。或許是因為朕和皇阿瑪相聚的時間,只是和皇額娘在一起的時間的一個零頭。又或者因為被皇額娘一手教導長大的朕,已經耳濡目染了皇額娘的思想。於是,朕接受了皇額娘這種與聖人的言論截然不同不同的想法。但,朕也只接受皇額娘一個人有這樣的想法。原因如同皇額娘曾經告誡朕的那樣,只有強者才能選擇自己的自由,而弱者只能依附於強者制定的規則。
只不過世風如此,或許明嵐將來的額駙,註定迫於皇權的威勢而不納二色,但朕卻註定要有三妻四妾,甚至更多,其實朕也不曾抗拒過這樣的現實,只是希望自己的妻子能夠出色一些。朕和她,與其他妃嬪畢竟是不同的。朕帶著極大的期冀迎娶了赫舍里,她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哪怕是在相貌上有所欠缺,但也足夠了。她不惹人討厭,和時下大多女子沒有什麼特別的不同。也是,像皇額娘這樣的女子並不是隨處可見的。何況,有皇額娘這樣精明強幹的女子做母親,無疑是幸福的,但如果是做妻子……至少,朕就忌諱朕的皇后乃至妃嬪們有著這樣高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