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並不明白赫舍里和皇額娘的間隙是從何時開始的。以朕來看,皇額娘對赫舍里實在是非常疼愛了。納喇氏和鈕鈷祿氏都先她入宮,但是都直到赫舍里嫁進來之後,才被允許給朕侍寢。何況,赫舍里入宮不久,皇額娘就放手宮務,交由她打理。

  這樣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至少朕是弄不清她的心思。皇額娘沒有正面和赫舍里交鋒,原因很簡單,赫舍里成為皇后,也有著政治上的考量,事實上朕從不認為赫舍里會是皇額娘的對手。於是,皇額娘表現出更喜愛鈕鈷祿氏,因此來委婉地警告赫舍里。朕也是理解的,沒有誰會不喜歡一個孝順地來自身邊侍奉的人,而且喜歡一個暗中和自己別勁的人。

  從明面上來看,似乎是因為赫舍里覺得皇額娘對待皇瑪嬤的態度和做法,太過不孝。但朕從來不以為這是真正的原因,只是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能讓赫舍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朕猜不到。母親自然比祖母更加親近,何況是一手教養自己長大的母親,和與自己並不親近甚至有些生疏的祖母。朕曾經提點過赫舍里,不要插足皇額娘和皇瑪嬤之間的事情,從皇瑪嬤讓皇額娘無法見到郭羅瑪法最後一面起,她們之間的矛盾事實上就已經無法化解了。只是這些似乎並沒有被赫舍里放在心上。

  矛盾的激化是,赫舍里擅自越過皇額娘處罰了她的侍女。以皇額娘的強勢,怎會容忍被冒犯,何況冒犯她的還是一個晚輩。朕立即狠狠斥責了赫舍里,本來皇額娘已經因此不打算深究,但赫舍里實在不該又說了那一句話,“臣妾是大清門抬進宮的正宮皇后”,恰恰觸動了皇額娘的逆鱗。皇額娘果然立即語帶危險地道:“不錯,你是大清門進宮的皇后,本宮是過了順貞門的秀女。不過你還記不記得,先帝那兩位從大清門進宮的皇后,一個被廢殉葬,如瘋似狂,一個形同虛設,孤苦一生。”

  朕已經隱隱察覺到此次事情恐怕不能善了,只是仍打算最後努力一下。如若不行,也是赫舍里自尋死路了。皇額娘自然比赫舍里重要。可惜,她是朕的第一個妻子。或許對自己的妻子憐惜沒有什麼,只是不該是在皇宮中,也不適合皇帝對皇后。果然,赫舍里提及鬼神之事,這是大忌。然而皇額娘連鬼神亦不放在眼裡,“執掌江山,殺人無數,何有鬼哉!”

  赫舍里因為被查出有孕,而逃過一回。但朕卻知道她保不住了,也不能留了。朕把頭枕在皇額娘的膝上,就像兒時那樣。朕已經在皇額娘的教導下學會了怎樣取捨,但並不意味著,朕在取捨的時候不會心痛。因此,朕才想要彌補胤礽,這個留著朕的血脈,卻一出生就失去額娘的可憐孩子。

  朕在胤礽身上傾注了許多心血,他也按照朕設想的那樣,優秀地長大。然而,他已經是儲君了,已經足夠的尊貴,於是就想更進一步。或許,朕不應該不聽皇額娘的反對,如果胤礽不是一出生就被立為太子,是不是不會有後來這些波折?到了最後,朕厭棄他的妄行,幾乎忘記了,最初朕將他立為太子,是希望自己心愛的孩子,能夠一世安樂。

  那幾年,事情的確極多,有喜有喪。赫舍里過世,皇瑪嬤過世,明嵐出嫁,三藩之事接近尾聲,台灣之事初見眉目,接著就是皇額娘迅速還政。朕也就是在那諸事紛紛的時候,遇見了姬蘭,朕的表妹。朕直到最後,也依然記得姬蘭當初年輕嬌美的摸樣,即使最後姬蘭先朕而去,容顏不再,可是她仍然是朕的表妹,朕的妻子啊……

  身為君王,依舊有做不到的事情,朕希望立姬蘭為後,可是卻只能屈從於現實,最無奈的不在於此,而在於朕自己都清楚地知道,不讓姬蘭做皇后,才是最合適的。皇額娘是反對姬蘭入宮的,佟家已經出了一位太后,不應該再出現以為皇后,甚至連寵妃都不行,這無論對朕還是對佟家都好。於是,鈕鈷祿氏成了繼後,姬蘭為貴妃。朕心中止不住的自嘲,是啊,這樣於社稷有益,但是又有多少人看到,這樣苦了姬蘭。朕看到了,皇額娘也看到了,但是正是我們母子一手促成了這樣的結果,因此才更加心酸。

  皇額娘毫不拖沓地還政,但卻不曾離開政治中心,她的影響力依然存在,就是連朕也希望在拿不住的事情上,聽詢皇額娘的見解。朕是天下的支柱,但是有皇額娘在,朕可以放心大膽地做任何事,可以像孩子一樣在皇額娘那裡汲取安慰。她是一個強勢而優雅的人,曾經在鄭成功來襲時穩定大局,曾經在先帝過世時,使持有異議的大臣被迫殉葬,曾力排眾議,開科取士,曾經株連勛貴大臣,讓他們被抄家流放,從才再也不能掣肘皇權,曾悍然對三藩開戰……於是她扭轉了先帝末年,百廢待興,民生凋敝的情況,留給朕一個可以放手施為開創盛世的清平天下。

  朕的第二位妻子鈕鈷祿氏作為皇后,遠比赫舍里要稱職。宮中皆稱讚她的寬和大度,她對於庶子也同樣優待,尤其是老八胤禩。胤禩生母微賤,因此更加上進,朕對於此完全是喜聞樂見的。然而,天家的父子之情,抵不過野心。胤礽的野心在於不滿足儲君的身份,希望早日取代朕的位置,而胤禩的野心在於不滿足皇子的身份,想要奪取太子之位。

  只是胤禩一定沒有想到,一向對他極為籠絡的鈕鈷祿氏給他定下一個看似榮寵非常,實則沒有實權的妻家。八福晉是岳樂的外孫女。皇額娘素來看重與舅舅家有親的濟度,卻不喜岳樂,這其中還牽扯到當初岳樂對孝敬皇后的態度,總之是不足為外人所道。何況岳樂老了,八福晉的阿瑪明尚並不成器。其中端倪,鈕鈷祿氏必定是明了的。看起來是給八阿哥找了如此出身高貴福晉,以抬高他因生母身份而帶來的不足,事實上不過去怕胤禩倚重妻族多過鈕鈷祿家族而已。

  只是,鈕鈷祿氏的算計不過是一場空,她讓良嬪自盡,以陷害姬蘭,但終究紙包不住火。朕無聲的嘆氣,從鈕鈷祿氏入宮到如今,幾十年一眨眼就過去了。少年夫妻老來伴,她不是朕第一個妻子,也不是朕最喜歡的女子,但她的確是最早入宮,相伴朕至今的人。所以,皇后,朕給你一個體面,讓你有尊嚴地離去。

  朕的皇子一個個都大了,朕也老了,姬蘭先朕而去。當年在上書房,朕和你互相討論書法。朕還記得你害羞地把繡著自己名字的扇套送給朕,那一天你杏眼圓圓,穿著桃紅菱花的旗裝。朕還記得和你在書中夾帶信件,哪怕只是隻言片語,便讓朕回味難捨。誰言相思,總是愁滋味……

  讓你入宮是朕的任性,可是朕卻從不後悔。我們得以相守,又有了可愛的女兒。你可知道,后妃之中,再沒有哪個女子,能像你這樣,和我血脈相連。從一開始,我們就是最親近的人。我生怕自己克了你,不敢立你為後,咱們的六格格也還沒回來呢,你怎麼可以先朕而去。你怎麼捨得離開朕,怎麼能這樣對朕!

  朕豈忍心朕的姬蘭,百年之後,無人祭奠,於是朕命宗人府修改了皇家玉牒,將老四胤禛過繼在她名下。胤禛的生母是包衣出身的烏雅氏,但卻是由皇額娘撫養長大。朕曾說他喜怒無常,還因此惹得皇額娘打發雷霆。其實,朕是真的覺得他有些像皇阿瑪,愛憎和好惡都太過分明。

  只是皇阿瑪沒有遇上一個教導他的人,而胤禛卻有皇額娘。這個孩子漸漸變得沉穩起來,一絲不苟而嚴謹,不涉足奪嫡和皇子間的紛爭。朕知道他只是把他的愛憎分明用理智壓在了心底,不過,這樣足矣!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喜惡,連君王也不能例外,但是如果能夠做到,不因為個人的感情而影響理智的判斷,就很不容易了。胤禛表現出足夠的孝悌,不論他是真的如此,還是裝作如此。如果是後者,至少說明他有足夠的心機,這也可以讓朕放心。何況,他是個務實的人。姬蘭的離去帶走了朕的一部分心神,朕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於是立胤禛為太子,就這樣吧……

  皇額娘,胤禛是您撫養長大的孩子呢。朕害怕辜負皇額娘對朕的期望,六十年不敢有一絲懈怠。好在,朕並沒有讓您失望。朕只覺得有一件事情比不上您,朕不如您會教養兒孫。朕只教導出一個胤礽,而您卻教養出了朕和胤禛。

  只是,皇額娘,兒子不能繼續在您身邊盡孝了……兒子當初戲言,如果有人不讓朕在皇額娘身邊盡孝,朕絕不會善罷甘休。然而,沒想到一語成讖。奈何奈何,阻止朕的是老天啊……

  在皇阿瑪和姬蘭之後,朕也要離去了,躺在金樽玉貴的棺槨里,被風光大葬入恢弘的陵寢。皇額娘,兒子捨不得您……兒子好想好想,再想兒時那樣,把小小的身子蜷縮在您的懷裡,聽您給兒子一遍一遍地講述歷代君王的故事……

  幸而,即位的是胤禛,他一定會代兒子向您盡孝的,這是不舍中唯一的慰藉。皇額娘,朕何其有幸生得您為母!而朕先後三位妻子,都比不上兒子和您之間的感情,讓朕更刻骨銘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