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既然非得做這件沒意思的工作不可。那就讓這件工作變得有意吧。他下了這樣的決心以後,就和旁邊的一個工人展開了產量競賽。他們的領班對他的生產速度和質量深為讚賞,不久就將他提升到一個較好的職業。當然,這只是一連串升遷的開始,最後,這位工人——山姆?瓦克南成了包爾溫機車製造公司的董事長。
如果他沒有設法把份內的工作變得有意的話,那麼他也許一輩子只是一名工人。
著名的無線電新聞分析家H?V?卡騰堡曾告訴我如何將一件毫無樂趣的工作變得很有趣:
他22歲那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運牲畜的船上工作,為船上運載的牲口餵水和飼料。然後他騎著自行車週遊了全英國,接著到了法國。到達巴黎時他的積蓄花光了,只得把隨身帶著的照相機當了幾元錢。在巴黎版的《紐約先軀報》上登了一個求職GG,找到了一份推銷立體觀測鏡的差事。
他不會說法語,但挨門挨戶地推銷了一年以後,他居然掙了5000美元的佣金,成了當年法國收入最高的推銷員。
他是怎樣創造奇蹟的呢?
起初,他請老闆用純正的法語把他應該說的話寫下來,然後背得該瓜爛熟。他就這樣去按人家的門鈴。家庭主婦開門之後,他就開始背誦老闆教的推銷用語。他的帶美國口音的法語使人覺得很滑稽,他趁此機會遞上實物照片。如果對方問一些問題,他就聳聳肩說:“美國人……美國人”,同時摘下帽子,把藏在帽子裡的講稿指給人家看。那個家庭主婦當然會大笑起來,他也跟著大笑,然後再給對方看更多的照片。
當卡騰堡講述這些事情的對候。他很坦白地承認這種工作實在很不容易。他之所以能挺過去。就是靠著一個信念:他要把這個工作變得有樂趣。
每天早上出門之前,他都要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卡騰堡,如果你要吃飯,就得做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點兒呢?就假想你是一個演員,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很多觀眾正注視著你。你現在做的事就象演戲一樣,何必不高興點兒呢?”
卡騰堡告訴我,每天給自己打氣的這些話,有助於把一個他以前既恨又怕的工作變成他喜歡的事情。也讓他掙得了很高的利潤。
我問卡騰堡先生,是否可以給急於成功的美國青年一些忠告。他說:
“可以。每天早晨跟自己打一個賭。我們常常覺得需要做一些運動,讓自己從半睡半醒狀態里醒過來。但我們更需要一些精神和思想上的運動,使我們每天早上能夠真正地活動起來,每天早上給自己打打氣吧。”
每天早晨給自己打氣,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膚淺、很孩子氣的事呢?不是的,這在心理學學是非常重要的。
1800年前,馬爾卡斯?艾呂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本中寫道:
“問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
這句話在今天也同樣是真理。
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的話,那你在別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因為你一天的大部分清醒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如果你經常給自己打氣,創造工作的興趣。那你就會把疲勞降到最低程度,這樣也許就會給你帶來升遷和發展。即使沒有這樣的好處。至少在減少了疲勞和憂慮之後,你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閒暇時間。
第十七章 不再為失眠而憂慮
如果你經常沒有辦法入睡。那是因為你“說”得讓自己得了失抿症。
如果你睡眠不好的話,那你一定很憂慮吧?然而你也許不知道,國際知名的大律師撒姆爾?安特梅爾一輩子沒有好好睡過一天。
他上大學時,最難受的是兩件是:氣喘病和失眠症。他這兩種病都很嚴重。幾乎沒辦法治好。於是他決定退而求其次,失眠時不在床上翻來覆去,而是下床讀書。結果,他在班上每門功課成績都名列前茅,成了紐約市立大學的奇才。
他當了律師以後,失眠症仍圍擾著他。但他一點也不憂慮。他說:“大自然會照顧我。”
事實真的如此,他雖然每天睡眠很少,健康狀況卻一直良好,他的工作成績超過了同事,因為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是清醒的。
他在21歲的時候,年薪已高達75000美元。1931年,他在一樁訴訟案中得到的酬金是歷史上律師收入的最高紀錄:100萬美元。
但失眠症仍沒辦法擺脫。他晚上有一半時間用於閱讀,清晨五點就起床。當大多數人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已經做完一半了。
他一直活到81歲,一輩子卻難得有一天睡得很熟,但他沒有為失眠而焦慮煩躁,否則他這一輩子早就毀了。
我們的一生有三分之一花在睡眠上,可是沒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只知道睡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休息狀態。但我們不清楚每個人需要幾個小時的睡眠,更不清楚我們是不是非要睡覺不可。
也許難以令人置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名叫保羅?柯恩的匈牙利士兵,腦前葉被子彈打穿。傷愈後,他再也無法睡眠,而且不覺得睏倦。
所有的醫生都說活不長了,但他卻證明醫生的話是沒有理的,他找到一份工作,健康生活了許多年。有時他會躺下閉目養神,卻從來不能進入夢鄉。
他的病例是醫學史上的一個謎。也推翻了我們對睡眠的許多傳統看法。
睡眠時間可能因人而異。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每晚只睡五個小時,而柯立芝總統每天卻要睡11小時。
為失眠而憂慮所產生的損害害遠遠超過失眠本身。我的一個學生伊拉?桑德勒,就幾乎因為嚴重的失眠症而自殺。
下面是他的故事:
最初我睡眠很好,鬧鐘都吵不醒,結果每天早上上班都遲到。老闆警告我,如果再睡過頭,就小心丟了差事。
我的一個朋友向我建議,在睡覺時把注意力集中到鬧鐘上,結果那該死的滴答滴答的聲音纏著我不放,讓我整夜睡不著,翻來覆去,焦躁不安。到了早晨,我幾乎不能動了。
就這樣我一直受了兩個月的折磨,我想我一定會神經失常了。有時我會走來走去轉上幾個鐘頭,甚至想從窗口跳出去一死了之。
最後我找了一位醫生,他說:“伊拉,我沒有辦法幫你的忙。如果每天晚上上床之後不能入睡。就對自己說:“我才不在乎睡得著睡不著,就算醒著躺一夜,那也能得到休息。”
我照他的話去做。不到兩個星期就能安穩入睡了。不到一個月,我的睡眠就恢復了八小時,精神上也沒有痛苦了。
使伊拉?桑德勒受到折磨的不是失眠症,而是失眠引起的焦慮。
芝加哥大學教授山尼爾?克里特曼博士,是睡眠問題的專家。他說那些為失眠憂慮的人通常獲得的睡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的多。那些指天誓日地說“昨晚眼睛都沒閉一下”的人。實際上可能睡了幾個鐘頭。
舉例來說,19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斯賓賽,到老年仍是獨身。他住在寄宿宿舍,整天都在談論自己的失眠問題,弄得別人煩得要命,他甚至在耳朵裡帶上耳塞來抵禦外面的吵鬧,有時甚至靠吃鴉片來催眠。一天晚上,他和牛津大學教授塞斯同住旅館的一個房間,次日早晨斯賓塞說他整夜沒睡著,其實塞斯才一宿沒合眼,因為斯賓賽的鼾聲吵了他一夜。
如果他沒有設法把份內的工作變得有意的話,那麼他也許一輩子只是一名工人。
著名的無線電新聞分析家H?V?卡騰堡曾告訴我如何將一件毫無樂趣的工作變得很有趣:
他22歲那年,在一艘橫渡大西洋運牲畜的船上工作,為船上運載的牲口餵水和飼料。然後他騎著自行車週遊了全英國,接著到了法國。到達巴黎時他的積蓄花光了,只得把隨身帶著的照相機當了幾元錢。在巴黎版的《紐約先軀報》上登了一個求職GG,找到了一份推銷立體觀測鏡的差事。
他不會說法語,但挨門挨戶地推銷了一年以後,他居然掙了5000美元的佣金,成了當年法國收入最高的推銷員。
他是怎樣創造奇蹟的呢?
起初,他請老闆用純正的法語把他應該說的話寫下來,然後背得該瓜爛熟。他就這樣去按人家的門鈴。家庭主婦開門之後,他就開始背誦老闆教的推銷用語。他的帶美國口音的法語使人覺得很滑稽,他趁此機會遞上實物照片。如果對方問一些問題,他就聳聳肩說:“美國人……美國人”,同時摘下帽子,把藏在帽子裡的講稿指給人家看。那個家庭主婦當然會大笑起來,他也跟著大笑,然後再給對方看更多的照片。
當卡騰堡講述這些事情的對候。他很坦白地承認這種工作實在很不容易。他之所以能挺過去。就是靠著一個信念:他要把這個工作變得有樂趣。
每天早上出門之前,他都要對著鏡子裡的自己說:“卡騰堡,如果你要吃飯,就得做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點兒呢?就假想你是一個演員,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很多觀眾正注視著你。你現在做的事就象演戲一樣,何必不高興點兒呢?”
卡騰堡告訴我,每天給自己打氣的這些話,有助於把一個他以前既恨又怕的工作變成他喜歡的事情。也讓他掙得了很高的利潤。
我問卡騰堡先生,是否可以給急於成功的美國青年一些忠告。他說:
“可以。每天早晨跟自己打一個賭。我們常常覺得需要做一些運動,讓自己從半睡半醒狀態里醒過來。但我們更需要一些精神和思想上的運動,使我們每天早上能夠真正地活動起來,每天早上給自己打打氣吧。”
每天早晨給自己打氣,是不是一件很傻、很膚淺、很孩子氣的事呢?不是的,這在心理學學是非常重要的。
1800年前,馬爾卡斯?艾呂斯在他的《沉思錄》一本中寫道:
“問我們的生活,就是由我們的思想創造的。”
這句話在今天也同樣是真理。
要不斷地提醒自己。
如果你在工作上得不到快樂的話,那你在別的地方也不可能找到,因為你一天的大部分清醒時間都花在工作上了。如果你經常給自己打氣,創造工作的興趣。那你就會把疲勞降到最低程度,這樣也許就會給你帶來升遷和發展。即使沒有這樣的好處。至少在減少了疲勞和憂慮之後,你可以更好地享受自己的閒暇時間。
第十七章 不再為失眠而憂慮
如果你經常沒有辦法入睡。那是因為你“說”得讓自己得了失抿症。
如果你睡眠不好的話,那你一定很憂慮吧?然而你也許不知道,國際知名的大律師撒姆爾?安特梅爾一輩子沒有好好睡過一天。
他上大學時,最難受的是兩件是:氣喘病和失眠症。他這兩種病都很嚴重。幾乎沒辦法治好。於是他決定退而求其次,失眠時不在床上翻來覆去,而是下床讀書。結果,他在班上每門功課成績都名列前茅,成了紐約市立大學的奇才。
他當了律師以後,失眠症仍圍擾著他。但他一點也不憂慮。他說:“大自然會照顧我。”
事實真的如此,他雖然每天睡眠很少,健康狀況卻一直良好,他的工作成績超過了同事,因為別人睡覺的時候,他還是清醒的。
他在21歲的時候,年薪已高達75000美元。1931年,他在一樁訴訟案中得到的酬金是歷史上律師收入的最高紀錄:100萬美元。
但失眠症仍沒辦法擺脫。他晚上有一半時間用於閱讀,清晨五點就起床。當大多數人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他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已經做完一半了。
他一直活到81歲,一輩子卻難得有一天睡得很熟,但他沒有為失眠而焦慮煩躁,否則他這一輩子早就毀了。
我們的一生有三分之一花在睡眠上,可是沒人知道睡眠究竟是怎麼回事。我們只知道睡覺是一種習慣,是一種休息狀態。但我們不清楚每個人需要幾個小時的睡眠,更不清楚我們是不是非要睡覺不可。
也許難以令人置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名叫保羅?柯恩的匈牙利士兵,腦前葉被子彈打穿。傷愈後,他再也無法睡眠,而且不覺得睏倦。
所有的醫生都說活不長了,但他卻證明醫生的話是沒有理的,他找到一份工作,健康生活了許多年。有時他會躺下閉目養神,卻從來不能進入夢鄉。
他的病例是醫學史上的一個謎。也推翻了我們對睡眠的許多傳統看法。
睡眠時間可能因人而異。著名指揮家托斯卡尼尼每晚只睡五個小時,而柯立芝總統每天卻要睡11小時。
為失眠而憂慮所產生的損害害遠遠超過失眠本身。我的一個學生伊拉?桑德勒,就幾乎因為嚴重的失眠症而自殺。
下面是他的故事:
最初我睡眠很好,鬧鐘都吵不醒,結果每天早上上班都遲到。老闆警告我,如果再睡過頭,就小心丟了差事。
我的一個朋友向我建議,在睡覺時把注意力集中到鬧鐘上,結果那該死的滴答滴答的聲音纏著我不放,讓我整夜睡不著,翻來覆去,焦躁不安。到了早晨,我幾乎不能動了。
就這樣我一直受了兩個月的折磨,我想我一定會神經失常了。有時我會走來走去轉上幾個鐘頭,甚至想從窗口跳出去一死了之。
最後我找了一位醫生,他說:“伊拉,我沒有辦法幫你的忙。如果每天晚上上床之後不能入睡。就對自己說:“我才不在乎睡得著睡不著,就算醒著躺一夜,那也能得到休息。”
我照他的話去做。不到兩個星期就能安穩入睡了。不到一個月,我的睡眠就恢復了八小時,精神上也沒有痛苦了。
使伊拉?桑德勒受到折磨的不是失眠症,而是失眠引起的焦慮。
芝加哥大學教授山尼爾?克里特曼博士,是睡眠問題的專家。他說那些為失眠憂慮的人通常獲得的睡眠比自己想像的要多的多。那些指天誓日地說“昨晚眼睛都沒閉一下”的人。實際上可能睡了幾個鐘頭。
舉例來說,19世紀著名的思想家斯賓賽,到老年仍是獨身。他住在寄宿宿舍,整天都在談論自己的失眠問題,弄得別人煩得要命,他甚至在耳朵裡帶上耳塞來抵禦外面的吵鬧,有時甚至靠吃鴉片來催眠。一天晚上,他和牛津大學教授塞斯同住旅館的一個房間,次日早晨斯賓塞說他整夜沒睡著,其實塞斯才一宿沒合眼,因為斯賓賽的鼾聲吵了他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