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40]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宗教卷》。

  [41]見《新唐書·回鶻傳》。

  [42]李德裕《會昌一品集》卷二即稱,回紇在長安造成的風氣,是逐利之人甚多,邪惡之人影從(交利者風偃,挾邪者景附)。

  [43]裕固族的前身包括武則天時期遷徙到今張掖、武威的回紇和公元840年以後遷來的回鶻,元、明時稱撒里畏兀兒,1953年定名裕固族。維吾爾是本族的自稱,一般認為有聯合、協助的意思,其族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回鶻西遷後,天山一帶和南疆各民族被回鶻化;另一種認為新疆自古就有維吾爾族,與回鶻同為古維吾爾人,兩者匯合即為後來的維吾爾族。請參看《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

  [44]關於伊斯蘭文明與中華史的關係,請詳見本中華史下一卷。

  [45]以上據《新唐書·回鶻傳》附錄,林惠祥《中國民族史》。

  [46]這兩個數據見《唐會要》卷七十三,《新唐書·回鶻傳》,並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47]分別見李白《白鼻?》、《少年行》之二,杜甫《飲中八仙歌》。?讀如瓜,黑嘴小黃馬。

  [48]花蕊夫人《宮詞》。

  [49]見《新唐書·常山王承乾傳》。李承乾後來被廢為庶人。

  [50]以上兩段綜合參考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李斌城等《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

  [51]請參看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另,遼寧省博物館藏唐代畫家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亦可資證明。

  [52]唐陳鴻祖《東城老父傳》稱:今北胡與京師雜處,娶妻生子,長安中少年有胡心矣。

  [53]見《舊唐書·輿服志》。又白居易《時世妝》稱:元和妝梳君記取,髻堆面赭非華風。可見依照吐蕃習俗面赭,是唐高宗治理整頓之後的事,也可見這種治理整頓並無效果。

  [54]抓飯在當時叫(讀如必羅),是波斯語pilaw的音譯。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

  [55]漢魏已知葡萄酒,見《晉書·呂光載記》;唐太宗釀造葡萄酒,見《冊府元龜》卷九百七十。同時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

  [56]見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打球》,同時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沈福偉《中西文化交流史》。

  [57]事見《唐語林》卷四。唐玄宗在涼殿接待這位言諫官員,很可能是故意的,因為這位官員反對建設涼殿。於是唐玄宗特意安排他坐在藏了冰塊的座位上,又賜給他加了刨冰的冷飲,終於導致該官員的腹瀉,而玄宗本人卻還擦汗不止。事後,唐玄宗對該官員說,人與人是有個體差異的,愛卿以後提意見還是多加考慮為好。

  [58]向達先生根據《舊唐書·拂菻傳》的相關記載,認為這項技術應該來自東羅馬帝國。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59]見《新唐書·西域傳上·疏勒》。

  第五章

  [1]其實,這時的日本已經成為一個相當文明的國家,《隋書·倭國傳》稱朝鮮半島南部的新羅和百濟都以日本為大國,執政的聖德太子年輕有為,跟隋煬帝一樣很有文化素養。但 《隋書》將日本國書的措辭和煬帝的反應都鄭重其事地記錄在案,說明當時隋人對此十分在意。後來隋帝國大使赴日,又發生了所謂“國書被劫”事件,更能說明這一點。詳見袁剛《隋煬帝傳》。

  [2]這段歷史諸家說法有異,本書採信袁剛《隋煬帝傳》的說法,同時請參看《隋書·倭國傳》,《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

  [3]實際上當時中國人對日本知之甚少,獲得的情報也相當皮毛,甚至乖謬。比如隋文帝得到的信息便是:倭王以天為兄,以日為弟,因此天不亮就辦公,太陽一出來就下朝,聲稱要將政務交給太陽弟弟處理。隋文帝認為這“太無義理”,於是以世界之王的口氣下達訓令讓日本人改正。見《隋書·倭國傳》。

  [4]隋煬帝三次征討高句麗,其勞民傷財的程度超出了人民群眾的忍受極限,起義在《無向遼東浪死歌》中爆發。隋煬帝不思悔改,又北巡突厥,結果被困雁門。從此帝國和煬帝都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5]見《新唐書·魏徵傳》,《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八。

  [6]邱久榮撰《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高句麗條稱:“北齊廢帝乾明元年(560)封其王為高麗王,自此稱高麗。”實際上,此前早已有人稱高句麗為高麗,如《魏書·高句麗傳》載北魏世宗宣武帝元恪接見高句麗使者,雙方均稱高句麗為高麗。但其王的封號仍為高句麗王。可知高麗實為當時高句麗的習慣性簡稱。另請參看《北史·高麗傳》、《隋書·高麗傳》。

  [7]據《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一版)·民族卷》。

  [8]見《後漢書·東夷傳》,《三國志·東夷傳》,崔連仲主編《世界通史·古代卷》。

  [9]事見《隋書·裴矩傳》。以上各段描述參考了袁剛《隋煬帝傳》。

  [10]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但《資治通鑑》沒有記載啟民可汗向隋煬帝匯報高句麗來使一事。據隋煬帝北巡突厥行程,高熲之死應該在此之後。

  [11]佛教從前秦傳入高句麗是在東晉咸安二年(372),《論語》從百濟傳入日本是在西晉太康六年(285),根據漢字糙書偏旁創造平假名的是學問僧空海,根據漢字楷書偏旁創造片假名的是留學生吉備真備。見王仲犖《隋唐五代史》。

  [12]本節述圓仁故事均引自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13]據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最澄和空海是在唐德宗時期的公元804年同時搭乘遣唐使船入華的。

  [14]請參看范文瀾《中國通史》,翦伯贊《中國史綱要》。

  [15]據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這九艘商船是日本遣唐使在楚州(今江蘇省淮陰市和淮安市一帶)雇用的。

  [16]張保皋的新羅名叫弓福,日文名叫張保高,部分事跡在《新唐書·新羅傳》中有記載,杜牧也有《張保皋鄭年傳》。

  [17]2004年,韓國國家電視台KBS耗資150億韓元推出反映張保皋生平事跡的51集電視劇《海神》,投資額超過《大長今》,在韓國和中國都引起強烈反響。

  [18]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

  [19]事見《日本書記》,並請參看袁剛《隋煬帝傳》。

  [20]本次使團的大使是犬上三田耜,貞觀四年八月出使,貞觀六年八月回國。

  [21]請參看王仲犖《隋唐五代史》。

  [22]見《隋書·倭國傳》。

  [23]請參看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24]以上據王仲犖《隋唐五代史》,氣賀澤保規《絢爛的世界帝國:隋唐時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