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希望年輕漂亮是每個女人的心態,但是沒有辦法,一個人的容貌,前二十年是爹媽給的;至於二十歲以後到終生,美麗的東西一定跟自己的修煉相關,它其實跟你的五官長成什麼樣子,沒有直接的關係。這個關係就好像幸福與金錢一樣,說沒有金錢你就特別幸福,那不現實;說有了金錢,你就一定幸福,那也未必。也就是說,一個女人,她的物質生活的質量會影響到她的容顏,但它只是一定的基礎。真正的美麗,我想,它首先與女人的善良相關。其實,真正最美的女人,都是那些情懷柔軟、善解人意,而且不抱怨、不嘮叨的女人,誰也沒有見過嘮叨的美女,對吧?也就是說,真正的美麗,它與情懷相關,與教養相關。教養不一定是知識,不一定學富五車,讀到博士也不一定美;教養有時候是一種通透的悟性,在舉手投足之間,你會覺得她有一種溫婉如水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以強勁的力量迸she出來,而是以一種婉約和持續的姿態自然流露出來。在我們生活中,它可能是一種養分,它可能是一種鮮亮的光彩,它可能會為我們帶來一種身心的愉悅。
為什麼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情懷、有教養的女人,會洋溢出一種氣質,只有氣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從這點看來,女人沒有必要怕衰老,年華就像陳釀,越醞釀越有味道。
如果說還有第三點的話,那跟自信有關。自信的女人,你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它的自我確認。一個真正有情懷、有教養、有自信的女人,在任何一個年齡段上,可以說,她永遠都是一個美好的女人。
當然,要做一個美麗的女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要扮演好生命的多元角色。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我覺得,第一個是工作的角色。我的工作看起來好像很忙,但是我有一個標準,就是我做的事情一定是我很享受的事情,如果我不喜歡,我就不去做。我覺得我們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時光可以用來浪費,用來勉強自己做不願意的事情。
第二個是家庭的角色。我有我的家庭倫理觀,我有時候跟我老公講,我在外面奔忙的時候,最牽掛的兩個人,就是我叫媽媽的人和叫我媽媽的人。這是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根,所以你說家庭對女人來講是一種負擔嗎?沉重嗎?正是因為你有他們的愛,以及你可以給他們愛,而感到一種真正的幸福。這是我的家庭角色。
第三個,我還有獨立的社交角色。我有形形色色的朋友,我的一個朋友圈子跟另一個朋友圈子完全不交叉。我有一批特別文人氣的朋友,是把酒臨風、賦詩作畫的老先生,我跟他們在一起,可以完成一種文化飛揚的穿越。我還有另一批玩、特別酷的年輕朋友,我們可能今天去聽爵士,明天去看展覽,後天去飆車。另外,我還有一批特別女人氣的朋友,今天去泡吧,明天去做SPA,後天去逛小店。當然,我的學生都是我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得非常瘋。我覺得,人生就是因為擁有不同的朋友,你在這個社交角色中,生命的各種潛質都可以被啟動,他們可以激發你的活力,所以對朋友要永遠感恩。
第四個角色是我的心靈角色。我永遠能意識到我的靈魂在哪裡。大概從六七歲起寫日記,一直到現在,我的這個習慣沒有中止,即使再忙,我每天還是會寫日記。因為我覺得寫日記讓我完成了對內心的梳理,可以安頓,我對自己會有一個評價。
從一個角色跳到另一個角色時,它是一個很積極的跳躍和休息,你不會感到疲憊的。所以我還是要回到那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我們的心態會決定我們的狀態。
做最美的自己(2)
過去說到中國的勞動婦女,一直都把奉獻、犧牲作為傳統美德,我對這種話很抱質疑,因為我不喜歡犧牲這個概念。什麼叫做犧牲?根據《辭海》的解釋,那種被剝奪生命、奉上祭壇的生物才叫“犧牲”。犧牲就意味著你為了某個崇高的目的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當女人覺得她為家庭、事業做出了犧牲,這就給她的抱怨找到了最佳理由。她就會跟孩子說,媽媽就是為了你才弄得蓬頭垢面,你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我嗎?然後對老公說,我就是為了這個家才操勞成這樣,你還不好好愛我,你還對得起我嗎?當一個人總是這樣抱怨的時候,這在心理學上叫“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所進行的親情之間的綁架。對一個女人來講,你愛一切,你付出,你享受,這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能夠愛與被愛,這是生命的幸福與奢侈。所以我覺得,誰都不要說犧牲,我們自己付出了,我們的收穫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自信的女人,在多重角色中的穿梭和跳躍,你永遠不會覺得時間不夠,因為一分一秒,你都可以活得有張力。其實在我的生命中,年齡不是一種歷時性的成長,而是一種共時性的存在,我在一天內可以體會十五歲和五十歲的心情、十六歲和六十歲的狀態。在我跟學生瘋玩的時候,就是十五六歲的赤子之心;當我跟一幫朋友談詩論道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知天命的徹悟。當我們的生命在同一天之中有很多交錯成長時,我們還會在乎年華嗎?其實年華就在自己手裡,這段流光從歲月借來冠以自己的名字,無非是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一個最好的自己。
之三:什麼樣的生命是快樂的
喜劇演員的人生悲劇(1)
在當今這樣一個物質異常豐富的時代,我們對於整個外在的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依賴,依靠越來越先進的技術延展自身的能力。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到底能不能夠有同比增加的幸福和快樂?我們的內心有沒有我們所期望的那種寧靜?我們對自身的角色定位、目標是否那麼明確?其實,這一直都是我都想和大家談的話題。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人種葡萄,種啊種啊,培養出一個非常好的良種葡萄,他自己吃著覺得太甜了,他就捧了一大堆葡萄,欣喜若狂地跑到街上去,希望和大家分享。
這時候過來了一個官員,他就跑過去對那個官員說:“你嘗嘗我的葡萄吧,看看我的葡萄好不好。”那個官員看了他半天說:“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求我啊?是需要我幫你家裡人呢,還是幫你自己呢?你說出來,我就接受你的葡萄。”他說:“我什麼都不求你,我只是想讓你嘗一嘗。”那個官員又看了他半天,說:“沒事求我,幹嗎要讓我嘗葡萄呢?”說完就走了,弄得那個種葡萄的人非常失落。
這個時候又過來一個商人,他就又跑過去問商人:“你願不願意嘗嘗我的葡萄?”商人說:“這麼好的葡萄,很貴吧?你說吧,你這一堆要多少錢?我給了你錢之後,我就可以拿走。”他說:“我不想要你的錢,你先嘗一嘗。”商人說:“這個世界上哪有不要錢的東西?你這樣白給我的話,我覺得不符合我的判斷。算了算了,我還是不嘗了。”
最後過來的是一對恩愛的戀人。他特別高興,覺得那個年輕的女孩子,一定愛吃新鮮的水果。他跑上去問:“小姑娘,你想不想嘗嘗我的葡萄?”小姑娘特別高興,正想要吃的時候,她身邊那個男孩子就沖那個種葡萄的人怒目而斥:“你什麼意思?”他覺得很害怕,心想不要鬧得人家兩個人不高興了,算了算了,就跑回去了。
為什麼古人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有情懷、有教養的女人,會洋溢出一種氣質,只有氣質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從這點看來,女人沒有必要怕衰老,年華就像陳釀,越醞釀越有味道。
如果說還有第三點的話,那跟自信有關。自信的女人,你愛自己,別人才會愛你。任何一個生命都有它的自我確認。一個真正有情懷、有教養、有自信的女人,在任何一個年齡段上,可以說,她永遠都是一個美好的女人。
當然,要做一個美麗的女人,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她要扮演好生命的多元角色。就我個人的體會來說,我覺得,第一個是工作的角色。我的工作看起來好像很忙,但是我有一個標準,就是我做的事情一定是我很享受的事情,如果我不喜歡,我就不去做。我覺得我們的人生沒有那麼多的時光可以用來浪費,用來勉強自己做不願意的事情。
第二個是家庭的角色。我有我的家庭倫理觀,我有時候跟我老公講,我在外面奔忙的時候,最牽掛的兩個人,就是我叫媽媽的人和叫我媽媽的人。這是我生命中無法割捨的根,所以你說家庭對女人來講是一種負擔嗎?沉重嗎?正是因為你有他們的愛,以及你可以給他們愛,而感到一種真正的幸福。這是我的家庭角色。
第三個,我還有獨立的社交角色。我有形形色色的朋友,我的一個朋友圈子跟另一個朋友圈子完全不交叉。我有一批特別文人氣的朋友,是把酒臨風、賦詩作畫的老先生,我跟他們在一起,可以完成一種文化飛揚的穿越。我還有另一批玩、特別酷的年輕朋友,我們可能今天去聽爵士,明天去看展覽,後天去飆車。另外,我還有一批特別女人氣的朋友,今天去泡吧,明天去做SPA,後天去逛小店。當然,我的學生都是我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玩得非常瘋。我覺得,人生就是因為擁有不同的朋友,你在這個社交角色中,生命的各種潛質都可以被啟動,他們可以激發你的活力,所以對朋友要永遠感恩。
第四個角色是我的心靈角色。我永遠能意識到我的靈魂在哪裡。大概從六七歲起寫日記,一直到現在,我的這個習慣沒有中止,即使再忙,我每天還是會寫日記。因為我覺得寫日記讓我完成了對內心的梳理,可以安頓,我對自己會有一個評價。
從一個角色跳到另一個角色時,它是一個很積極的跳躍和休息,你不會感到疲憊的。所以我還是要回到那句話:態度決定一切。我們的心態會決定我們的狀態。
做最美的自己(2)
過去說到中國的勞動婦女,一直都把奉獻、犧牲作為傳統美德,我對這種話很抱質疑,因為我不喜歡犧牲這個概念。什麼叫做犧牲?根據《辭海》的解釋,那種被剝奪生命、奉上祭壇的生物才叫“犧牲”。犧牲就意味著你為了某個崇高的目的而放棄了自己的生命。當女人覺得她為家庭、事業做出了犧牲,這就給她的抱怨找到了最佳理由。她就會跟孩子說,媽媽就是為了你才弄得蓬頭垢面,你不好好學習,你對得起我嗎?然後對老公說,我就是為了這個家才操勞成這樣,你還不好好愛我,你還對得起我嗎?當一個人總是這樣抱怨的時候,這在心理學上叫“非愛行為”,以愛的名義所進行的親情之間的綁架。對一個女人來講,你愛一切,你付出,你享受,這是一個很幸福的過程。能夠愛與被愛,這是生命的幸福與奢侈。所以我覺得,誰都不要說犧牲,我們自己付出了,我們的收穫更多。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美麗的女人,一個自信的女人,在多重角色中的穿梭和跳躍,你永遠不會覺得時間不夠,因為一分一秒,你都可以活得有張力。其實在我的生命中,年齡不是一種歷時性的成長,而是一種共時性的存在,我在一天內可以體會十五歲和五十歲的心情、十六歲和六十歲的狀態。在我跟學生瘋玩的時候,就是十五六歲的赤子之心;當我跟一幫朋友談詩論道的時候,就會有一種知天命的徹悟。當我們的生命在同一天之中有很多交錯成長時,我們還會在乎年華嗎?其實年華就在自己手裡,這段流光從歲月借來冠以自己的名字,無非是最後成為一個真正的自己、一個最好的自己。
之三:什麼樣的生命是快樂的
喜劇演員的人生悲劇(1)
在當今這樣一個物質異常豐富的時代,我們對於整個外在的世界有了越來越多的依賴,依靠越來越先進的技術延展自身的能力。但在內心深處,我們到底能不能夠有同比增加的幸福和快樂?我們的內心有沒有我們所期望的那種寧靜?我們對自身的角色定位、目標是否那麼明確?其實,這一直都是我都想和大家談的話題。
我曾經看到過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一個人種葡萄,種啊種啊,培養出一個非常好的良種葡萄,他自己吃著覺得太甜了,他就捧了一大堆葡萄,欣喜若狂地跑到街上去,希望和大家分享。
這時候過來了一個官員,他就跑過去對那個官員說:“你嘗嘗我的葡萄吧,看看我的葡萄好不好。”那個官員看了他半天說:“你是不是有什麼事求我啊?是需要我幫你家裡人呢,還是幫你自己呢?你說出來,我就接受你的葡萄。”他說:“我什麼都不求你,我只是想讓你嘗一嘗。”那個官員又看了他半天,說:“沒事求我,幹嗎要讓我嘗葡萄呢?”說完就走了,弄得那個種葡萄的人非常失落。
這個時候又過來一個商人,他就又跑過去問商人:“你願不願意嘗嘗我的葡萄?”商人說:“這麼好的葡萄,很貴吧?你說吧,你這一堆要多少錢?我給了你錢之後,我就可以拿走。”他說:“我不想要你的錢,你先嘗一嘗。”商人說:“這個世界上哪有不要錢的東西?你這樣白給我的話,我覺得不符合我的判斷。算了算了,我還是不嘗了。”
最後過來的是一對恩愛的戀人。他特別高興,覺得那個年輕的女孩子,一定愛吃新鮮的水果。他跑上去問:“小姑娘,你想不想嘗嘗我的葡萄?”小姑娘特別高興,正想要吃的時候,她身邊那個男孩子就沖那個種葡萄的人怒目而斥:“你什麼意思?”他覺得很害怕,心想不要鬧得人家兩個人不高興了,算了算了,就跑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