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鄒陽道:“我教您就是了。當年,舜的弟弟象天天想殺舜,後來舜立為天子,沒有追究象的過錯,反而把象封為諸侯。仁人對於兄弟,沒有積藏的憤怒,也沒有隔宿的仇恨,所以後世稱頌。魯國公子慶父指使僕人扈樂殺死了國君的太子子盤,慶父的弟弟季友為執政大臣,將兇手扈樂處死,沒有追究慶父的責任,因為獄有所歸,已經找到了替死鬼。慶父後來又殺了國君魯閔公然後出奔,季友也沒有派人追趕,《春秋公羊傳》讚揚了這種坐法,認為是親親之道。魯國的哀姜淫亂,參與了殺閔公的陰謀,又逃回娘家齊國,齊桓公把她殺了向魯國謝罪。孔子批評說齊桓公不顧親情,過於殘忍。長君按照我的話去勸說皇帝,皇帝或許會聽從,從此不再考問梁王的案件。”

  王信大喜,馬上入宮,對劉啟複述了鄒陽的說法。劉啟一聽,原來經書上都講親親之道啊,自己要是堅決殺梁王,實在違背傳統道德。正巧這時田叔他們查清案件後,也返回長安了。劉啟馬上召見田叔,問問情況。

  田叔他們也是乖巧人,走到霸昌廄(在今陝西萬年縣東北)的時候,就把調查的案卷記錄燒了個精光,空著手來見劉啟。劉啟問:“事情辦得怎麼樣?”

  田叔回答說:“梁王謀反,證據確鑿,當判死罪。”

  劉啟伸手道:“案卷呢?拿來。”

  田叔兩手一攤:“燒掉了。臣勸陛下,不要再問梁王這件事了。”

  劉啟道:“為什麼?”

  田叔道:“如果陛下看到證據,而不殺梁王,那麼就是把大漢法律當成兒戲;如果陛下殺梁王,則太后會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陛下依舊會為此操心。權衡利弊,臣以為還是裝糊塗好一點。”

  劉啟道:“那你說怎麼辦?”

  田叔道:“陛下就向群臣宣告,說殺袁盎等大臣的事梁王自己一點不知道,都是他的親信羊勝和公孫詭偷偷乾的,現在在梁王的責罵下,羊勝和公孫詭已經畏罪自殺,不就一切都說清楚了嗎?”

  劉啟想了想,覺得梁孝王就算謀反,也翻不起什麼大浪,倒是哄好母親,落個純孝的名比較實在,於是開心地笑了:“快去報告太后。”和上次一樣,他並不想知道這個結果,關鍵是太后需要,這就夠了,

  竇太后一聽梁王可以保住性命,果然像屁股裝了彈簧,一骨碌從床上彈了起來,叫道:“快炒兩個好菜來,老娘差點要餓死了。”主子開顏,奴才鬆氣,長樂宮中頓時歡天喜地。

  劉啟的怒氣稍稍平復,那邊梁王也沒有閒著,他上書請求朝見,到了函谷關,身邊一個叫茅蘭的大夫勸他:“大王現在是待罪之身,就不要講以前那樣的排場了,還是換輛車罷。”

  聽了他的建議,梁王換乘了一輛用布蒙的車,這是當時一般出喪時才用的,他坐這種車,表明自己真的知罪,當伏死刑。他只讓兩個騎士跟著自己進了長安,躲到姐姐劉嫖家裡。這邊漢朝使者聽見梁王來朝,早就到函谷關迎接了,卻沒有迎上,在關上看見梁王的許多車騎。問這些人,也都不知道梁王所在,只好悻悻地回來報告。

  竇太后聽到消息,如同晴天霹靂,大哭道:“皇帝果然殺了我的兒子!天哪,我他媽的也不活了。”

  太后一哭,整個宮殿立刻又蒙上了寒霜。劉啟又憂慮又恐懼,不知道怎麼辦好。老媽以為他派人暗殺了自己的弟弟,可是他的確沒幹啊。可是這種事又解釋不清,因為他最有作案動機。

  正在惶恐不安的時候,突然得到報告:“啟稟陛下,梁王打著赤膊,背著斧頭和砧板,伏在宮門闕下請罪呢。”

  劉啟大喜,趕忙飛跑去告訴竇太后,竇太后頓時破涕為笑。他們把梁王傳進宮殿,母子三人抱在一起,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哭成一團。

  梁孝王謀反案終於和平解決。之後,劉啟立刻立王夫人為皇后,立劉徹為太子,皆大歡喜,只是梁孝王想回到像以前那樣受劉啟寵幸的地步,是不可能了。

  小章:第七集

  景帝在即位的第八年改元,稱為中元元年,原皇太子劉榮於前元七年春天被廢為臨江王,四月,立王夫人為皇后,十二天後,又立原膠東王劉徹為太子。兩年後,也就是中元二年三月,臨江王劉榮受中尉郅都逼迫自殺。中元六年十月新年,梁孝王來長安朝見,上書希望能留在長安,可是今非昔比,劉啟對他的親熱和信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當即拒絕。梁孝王只好悻悻地回到了梁國,心情非常糟糕。

  這天,他來到梁山打獵,有人獻給他一隻長得非常奇怪的牛,四隻腳長在背上。國之將亡,必出妖孽,古人很相信這一點的。梁孝王看見在自己國境裡有這麼一個怪東西,非常不快樂,在這年的六月六日,就得熱病死了。這件事在《漢書·律曆志》里還有一些迷信的解釋,因為比較無聊,我們就不理會了。

  梁孝王死的消息傳到長安,竇太后宛如巨雷轟頂,再次絕食,哭泣道:“皇帝這次果真殺了我的兒子了。”雖然梁孝王是病死在自己的封國,和劉啟毫無關係,但竇太后有理由認為是被劉啟間接害了,畢竟梁孝王是死於憂慮,而憂慮的原因,就在於自謀反事情發生之後,劉啟一直沒有給梁孝王好臉色瞧。尤其是這年春天,梁孝王朝見長安的時候,上書請求留在長安,竟遭到了劉啟的野蠻拒絕。其實梁孝王這次之所以想留在長安,並沒有其他用意,只不過想多跟母親竇太后呆在一起。要知道,梁孝王是個有名的孝子,每次一聽說竇太后生病,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因為一直擔心母親身體,他常常想一直留在長安侍候母親,竇太后之所以極愛這個兒子,應當也有這個原因。

  總之竇太后這麼一絕食,劉啟也慌了。我們前面說過,對於這些高貴的人來說,絕食就像撒嬌,十分有效。劉啟趕忙跑去和姐姐劉嫖商量怎麼辦,最後想出一個辦法,就是把梁國分為五國,立梁孝王的五個兒子都為諸侯王,五個女兒則全部賜給湯沐邑。然後把這件事奏報給竇太后,竇太后才有些高興,為皇帝吃了一頓飯。

  其實這個計策對梁孝王沒有什麼利,反而對劉啟有利。按照常規,梁孝王死了之後,嫡長子可以繼承王位,其他兒子就算沒有王位,也可以做官。現在把梁國分為五國,不過是五個兒子一起平分了老爸留下的國土,其他四個兒子確實占了便宜,但嫡長子可謂吃了大虧。尤其是,一個有四十多個城池的梁國分為五國,每個國家只平均分得八個城池,實力大大縮小,對劉啟來說十分安全,因為再也沒有了造反的實力。就像吳楚七國之亂的時候,原先的齊國分為六個國家,叛亂一發生,吳楚軍隊一直在攻打梁國,而原先齊國分出來的菑川、膠東、膠西三個國家一直在圍攻齊國的國都臨淄,三個月耗在臨淄城下,毫無作為。如果那時的齊國還像漢初的齊國那樣完整,那就可以立刻整個加入到吳楚軍隊之中,三國合攻梁國,梁國一定堅守不住,梁國一丟,長安就岌岌可危。總之,分梁國為五,就相當於後來武帝時才推行的“推恩令”,對劉啟有利無弊,可是卻討好了竇太后,可謂一舉兩得。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