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感覺她們寫完了,我還有些不放心,問旁邊的人:“給我寫完了麼?”

  “寫完了!快躲開,該給我寫啦!”那人一把將我推開。

  穿好上衣,懷著得到意外收穫的喜悅,怕再乘錯車,走回了地質博物館。

  臨睡前,脫下背心,光著脊樑,捧著欣賞。

  寫得很大,很清楚。蒙文字也好看,曲曲彎彎地象花邊。

  離我近的那個上海紅衛兵又湊過來,問:“誰給你寫的?寫的什麼?”

  我炫耀地說:“‘糙原小姐妹’寫的!毛主席萬歲!”

  他兩眼she出嫉妒的目光,急切的又問:“你在哪兒碰到她們的?讓她們寫她們就肯寫麼?”

  我說:“在天安門前,只要是戴紅衛兵袖標的她們就肯給寫!”

  “你又到天安門去了?我也去,現在就去!路上買幾條手絹,讓她們全寫上!”他說著,站起來就打算走出去。

  我說:“老弟,別去啦!你以為人家會在天安門那兒等你呀?早走啦!”

  他有點不相信:“真的?”

  我說:“騙你幹什麼呢?我在天安門那兒走著走著,迎面碰上了她們,我瞧著她們,心想,好象在哪兒見過呀!猛然想起來了,這不是‘糙原英雄小姐妹’嗎?就攔住她們,問:‘你倆是龍梅和玉榮吧?’她們回答:‘是呀,你怎麼知道?’我說:‘《人民日報》上登過你倆的照片啊,給我留個紀念吧!’姐姐說:‘行!’妹妹說:‘那你可別聲張,否則人們該圍住我們,都請求我們留紀念啦!’我趕緊撩起衣服,讓她們往我背心上寫字。她們一寫完就走了!全北京沒有第二個人會得到這樣的紀念!”

  他聽我說完,捧著我的背心,沒夠地欣賞那些曲曲彎彎的蒙文字,愛不釋手。

  我十分得意。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編出那麼一番謊話騙他。

  他低聲說:“咱倆商議商議吧!”

  我說:“又想用你那雙布鞋換?得了吧,我已經有鞋穿了!”

  他用更低的聲音悄悄說:“不是換,是買你的!”

  “買?”我一怔。

  他說:“你要個價吧!”

  我想:還要到四川去,窮家富路,錢也是我所十分缺少的東西。遂問:“你想給多少?”

  他朝我伸出了一隻手。

  “五元?”

  他點點頭。

  我一把奪過背心來:“拉倒吧!光我這件背心還是兩元多買的呢!”

  他說:“可你這背心都快破了!”

  我說:“但它的紀念性是無價的!‘毛主席萬歲’五個字是蒙文寫的!是‘糙原英雄小姐妹’親筆寫的!你想一元錢一個字就買去呀?‘毛主席萬歲’五個字就那麼不值錢啊?她們的簽名就白送給你啦?一分錢也不算啦?十年二十年後,要成立個‘文化大革命’紀念館什麼的,我這破背心是有展覽意義的!”

  他說:“那我承認,那我承認!還是你要個價吧!”目光盯著我的背心,象個在行的古董商盯著一件稀世古董。

  我說:“紅衛兵要做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模範。咱倆都是紅衛兵,買賣要公平。我也不多要你錢,你給十五元吧!”

  他猶豫著。

  我說:“少於十五元我是絕不賣的!誰在‘大串聯’中不想帶回幾件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東西呢?我是非常理解你的心情才肯……”我真羞於說出那個“賣”字來,便又坦率又巧妙地這麼說下去:“白白送給你吧,我捨不得。我不過是象徵性的與你交換,你也應該理解我的心情……”

  他仍猶豫著。

  我見他猶豫不決,唯恐“交換”不成,便從糙墊子下摸出那塊礦石,往背心上一壓,用不惜血本大犧牲的語氣說:“十五元,兩件難得的紀念品都歸你!”

  他終於開口了,只吐出一個字:“好!”

  我用背心包起礦石,往他腿上慷慨地一放。同時向他伸出一隻手。

  他也立刻從兜里掏出錢包來。他錢包里的錢真不少,不是拾元一張的,就是五元一張的。厚厚的一疊,大概有一百多元。我們全家兩個月的生活費才一百元。能帶這麼多錢進行“大串聯”,令人羨慕啊!都說上海人“摳門兒”,我算信了!他有這麼多錢,剛才卻只想掏五元!早知他是個“百元富翁”,我就狠敲他一筆了!我有些後悔莫及。我若有經驗,沉著點,興許完全沒必要再加上那塊礦石。或者礦石另議價,五元八元的准也能“交換”出手。

  他給了我一張拾元的票,一張五元的票後,又問:“你還有什麼有紀念性的東西嗎?”

  我說:“沒啦。就這兩件,你也可以向許多人大大炫耀了!”

  他高興地笑了,拿走我的背心和礦石,回到他的睡處,放入他的小皮箱,上了鎖。

  看門的老頭來通告大家:無論誰,只能在此住三天了。三天內必須離開,因為毛主席他老人家已經檢閱過我們了。這裡即將開始接待下一批進京的紅衛兵。

  我還他大衣。

  他說讓我繼續穿著蓋著,走時還他。

  那老頭是我在“大串聯”中遇到的第一個大好人。如今我也是一個北京人了,無數次路過地質博物館那條胡同。每次路過,都會想起他。他肯定早已退休了。也許已經去世了。第二十章

  二月中旬,哈爾濱市,不,“東方紅城”幾所全國聞名的重點大學——軍事工程學院、工業大學、建築工程學院、黑龍江大學、哈爾濱師範學院的學生造反派,與幾座大工廠——軸承廠、量具刃具廠、鍋爐廠、一機廠的工人階級造反派聯合起來,一舉奪取了省市各級各方面的領導大權。繼上海“一月風暴”之後,在全國第二個成立了“三結合革命委員會”。

  《紅旗》雜誌、《人民日報》同樣發表了熱烈歡呼式的社論,頌之為“東北新曙光”。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政治局、國務院、中央軍委、中央文革同樣向他們發來了賀電。而當時,政治局已名存實亡,完全由中央文革把持了。

  黑龍江省“三結合革命委員會”主任潘復生——兼黑龍江省軍區政委。第一副主任汪家道是省軍區司令員。常委中只有一位大學生造反派——哈爾濱師範學院的范正美。他因首創“柳河幹校”而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大學生造反派中享有威望。毛主席高度讚揚是“文化大革命”中的“新生事物”,是一個“偉大的創舉”。《紅旗》雜誌、《人民日報》連篇累牘地發表向全國推廣“五·七幹校”寶貴經驗的大塊文章。

  哈軍工“紅色造反團”和“八·八團”第一次赴京談判後,起初參加了“八·八團”的毛遠新宣布退出“八·八團”,轉而加入“紅色造反團”。毛遠新同時公開發表在北京毛主席與之談話的內容:不要站在文化大革命的對立面,不要站在保守派的一邊,要堅定地站在真正的革命造反派一邊,要同真正的革命造反派一起向“走資派”進行鬥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