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頁
語文老師就那麼微微彎腰站在校長身旁,不死心地等待著校長的講話結束。
校長直到講完話也未看她一眼。
她又失去了在全校同學面前公開檢討和批判自己“錯誤”的機會。
幾個同學往樓內搬桌椅和擴音器的時候,她仍怔怔地站在那兒……
口誅方罷,繼之筆伐。
各班派同學到總務處領紙、墨、筆,開始大寫特寫聲討“黑幫”的“戰鬥檄文”,或畫漫畫。
我們班首先將一條“堅決站在毛主席一邊,誓死同反黨反社會主義黑幫血戰到底!”的字字巨大的標語貼到了校門兩側——它向全社會聲明了我校革命師生旗幟鮮明的立場,也彌補了我們“四好”班沒能第一個在全校表決心大會上發言的榮譽損失。
“戰鬥檄文”盡屬“即興創作”。
我寫了一句:“鄧拓、吳晗、廖沫沙”,
有同學立刻續一句:“他們三個是一家,”
第三句來得更快:“他們反黨反人民,”
第四句早有人想出來了:“你說該殺不該殺?”
大家齊聲讀一遍,合轍押韻。
“結束在問號上麼?問誰呀?”
“還問個什麼勁?該殺!”
“對!加上兩句——該殺!該殺!!”
“再加一句——打發他們回老家!!!”
更有眾多同學從旁提出商榷,補充。
於是一篇“戰鬥檄文”墨汁淋漓地貼到了走廊上:
鄧拓、吳晗、廖沫沙,
他們三個是一家,
他們反黨反人民,
你說該殺不該殺?
該殺!該殺!!
打發他們回老家!!!
不久這詩體“戰鬥檄文”不脛而走,從校內流傳校外,成了千萬小女孩跳皮筋時唱著很順口的“革命兒歌”。由一代小女孩傳給另一代小女孩,久唱不衰,差不多從一九六六年一直唱到一九七六年……
班主任把我找到了教員室,所有的老師也在舞筆弄墨。
她問:“聽同學們講,你有《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
我有,但不知老師所問究竟何意,出於一個中學生保護自己的本能,立即搖頭否定:“沒有,沒有!同學們胡說八道!”
她說:“你肯定有!老師要求你貢獻出來,當作同學們的批判材料。”
我只好含糊地回答:“也許我有……我自己也記不清了,我回家找找。”
一個正在寫“戰鬥檄文”的老師懸腕止筆道:“姚老師,要是他能找到,先給我們化學教研組批判用吧!我們這些教化學的老師還誰也沒看過呢!”言罷,又落筆揮灑起來。
我見他寫的是——《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的反動實質就在於,攻擊的矛頭是直指黨和毛主席的……
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竟沒有買《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
全校究竟有多少同學和老師讀過?鬼才知道!
全國當時又有多少人讀過?千分之一的人?萬分之一的人?還是十萬分之一的人?
但工人階級在批,貧下中農在批,解放軍戰士在批,大、中、小學生和教師在批,文藝工作者在批,機關幹部在批,家庭婦女在批,孩子在批,老頭老太婆在批,文盲也在批。全國人人轟轟烈烈地批將起來。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幾個要好的同學之間免不了互相道出幾句真心話。
“我看明後天可能也上不了課。”韓松山略顯憂鬱地說:“耽誤了這麼多課程,將來誰對咱們的畢業和升學考試負責任啊?”他是我們班的數理化尖子,平常總是雄心勃勃地說:“我考不上一中、三中、六中,就跳松花江!”他要考的全是哈爾濱的重點高中。以他的聰明和成績,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口出狂言。在哈爾濱市的學生中,當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考上一三六,直闖清華北大哈工大。”老師們也公認,清華北大哈工大的校門是向他敞開著的。
我的好友王文琪以批判的口吻說:“你的意思是這場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來臨使你受損失啦?是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重要,還是你考高中重要?”他本是開玩笑,但因他是團支部副書記,將來肯定是畢業簽定小組的成員,韓松山便認真起來,罵了他一句:“滾你媽的!”還臉紅脖子粗地要跟他動手。搞得他十分〔九監〕〔九介〕。
趙運河透露:“據說,今年的高中和大學錄取,要實行政治表現第一,分數第二的原則。政治表現的主要一條,當然要看在這場運動中的表現啦!表現不積極的,分數再高也後邊‘稍息’去!”他的父母都在教育局工作,大家猜測他的話可能是很有來頭的,誰也不多問,可誰都分明牢記心間了。
韓松山立刻同王文琪和好如初,摟著王文琪的肩膀,親密無間地說:“別生氣啊,剛才我是跟你鬧著玩呢!”
街道和馬路兩旁的工廠、商店、機關、學校、居民委員會,都有人在貼“聲討書”、“決心書”、“誓言”以及“致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表忠信”之類。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高度稱讚和評價的大字報最初就是以諸如此類的種種內容產生的。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單位,所有的中國人,都唯恐自己在這場稱作“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階級鬥爭中被認為表現消極,漠不關心。人民隨時準備聲討黨中央毛主席揪出的又一夥“黑幫”,口誅之筆伐之。因為人民絕對相信,黨中央和毛主席是根本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好人的。也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基於這種“絕對相信”,可以推測,如果人民從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鄧拓、吳晗、廖沫沙被驗明正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的消息,定會敲鑼打鼓,湧上街頭,歡呼階級鬥爭的偉大勝利!人民是那麼習慣於將黨中央和毛主席緊緊連在一起,視為同一個永恆的信仰,極少有人冷靜地關注到,這一場“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是由首先發表在《解放軍報》而不是黨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上的兩篇文章推動起來的。人民更不可能預想到,幾個月之後,毛主席將黨中央劃分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司令部,讓黨政軍各級領導者們和每一個中國人明確表態,是站在無產階級司令部還是站在資產階級司令部一邊?
第十五章
天很黑。所謂黎明前的黑暗。天很冷。在我的記憶中,北京那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格外早,幸虧有那件大衣啊!否則,穿著濕衣服濕褲子的我,有可能在黎明前被凍死。
喧囂了一天的北京,只有晝夜交替之際的這黑暗的時刻,才是寧靜的。那是很正常的寧靜。又似乎是很不正常的寧靜。因為走出胡同口後,我發現馬路兩旁隔不遠就站著一名持槍的解放軍。
校長直到講完話也未看她一眼。
她又失去了在全校同學面前公開檢討和批判自己“錯誤”的機會。
幾個同學往樓內搬桌椅和擴音器的時候,她仍怔怔地站在那兒……
口誅方罷,繼之筆伐。
各班派同學到總務處領紙、墨、筆,開始大寫特寫聲討“黑幫”的“戰鬥檄文”,或畫漫畫。
我們班首先將一條“堅決站在毛主席一邊,誓死同反黨反社會主義黑幫血戰到底!”的字字巨大的標語貼到了校門兩側——它向全社會聲明了我校革命師生旗幟鮮明的立場,也彌補了我們“四好”班沒能第一個在全校表決心大會上發言的榮譽損失。
“戰鬥檄文”盡屬“即興創作”。
我寫了一句:“鄧拓、吳晗、廖沫沙”,
有同學立刻續一句:“他們三個是一家,”
第三句來得更快:“他們反黨反人民,”
第四句早有人想出來了:“你說該殺不該殺?”
大家齊聲讀一遍,合轍押韻。
“結束在問號上麼?問誰呀?”
“還問個什麼勁?該殺!”
“對!加上兩句——該殺!該殺!!”
“再加一句——打發他們回老家!!!”
更有眾多同學從旁提出商榷,補充。
於是一篇“戰鬥檄文”墨汁淋漓地貼到了走廊上:
鄧拓、吳晗、廖沫沙,
他們三個是一家,
他們反黨反人民,
你說該殺不該殺?
該殺!該殺!!
打發他們回老家!!!
不久這詩體“戰鬥檄文”不脛而走,從校內流傳校外,成了千萬小女孩跳皮筋時唱著很順口的“革命兒歌”。由一代小女孩傳給另一代小女孩,久唱不衰,差不多從一九六六年一直唱到一九七六年……
班主任把我找到了教員室,所有的老師也在舞筆弄墨。
她問:“聽同學們講,你有《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
我有,但不知老師所問究竟何意,出於一個中學生保護自己的本能,立即搖頭否定:“沒有,沒有!同學們胡說八道!”
她說:“你肯定有!老師要求你貢獻出來,當作同學們的批判材料。”
我只好含糊地回答:“也許我有……我自己也記不清了,我回家找找。”
一個正在寫“戰鬥檄文”的老師懸腕止筆道:“姚老師,要是他能找到,先給我們化學教研組批判用吧!我們這些教化學的老師還誰也沒看過呢!”言罷,又落筆揮灑起來。
我見他寫的是——《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的反動實質就在於,攻擊的矛頭是直指黨和毛主席的……
我們學校的圖書館竟沒有買《燕山夜話》和《三家村札記》這兩本“黑書”。
全校究竟有多少同學和老師讀過?鬼才知道!
全國當時又有多少人讀過?千分之一的人?萬分之一的人?還是十萬分之一的人?
但工人階級在批,貧下中農在批,解放軍戰士在批,大、中、小學生和教師在批,文藝工作者在批,機關幹部在批,家庭婦女在批,孩子在批,老頭老太婆在批,文盲也在批。全國人人轟轟烈烈地批將起來。
從學校回家的路上,幾個要好的同學之間免不了互相道出幾句真心話。
“我看明後天可能也上不了課。”韓松山略顯憂鬱地說:“耽誤了這麼多課程,將來誰對咱們的畢業和升學考試負責任啊?”他是我們班的數理化尖子,平常總是雄心勃勃地說:“我考不上一中、三中、六中,就跳松花江!”他要考的全是哈爾濱的重點高中。以他的聰明和成績,沒有一個人認為他是口出狂言。在哈爾濱市的學生中,當年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考上一三六,直闖清華北大哈工大。”老師們也公認,清華北大哈工大的校門是向他敞開著的。
我的好友王文琪以批判的口吻說:“你的意思是這場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來臨使你受損失啦?是黨和國家的生死存亡重要,還是你考高中重要?”他本是開玩笑,但因他是團支部副書記,將來肯定是畢業簽定小組的成員,韓松山便認真起來,罵了他一句:“滾你媽的!”還臉紅脖子粗地要跟他動手。搞得他十分〔九監〕〔九介〕。
趙運河透露:“據說,今年的高中和大學錄取,要實行政治表現第一,分數第二的原則。政治表現的主要一條,當然要看在這場運動中的表現啦!表現不積極的,分數再高也後邊‘稍息’去!”他的父母都在教育局工作,大家猜測他的話可能是很有來頭的,誰也不多問,可誰都分明牢記心間了。
韓松山立刻同王文琪和好如初,摟著王文琪的肩膀,親密無間地說:“別生氣啊,剛才我是跟你鬧著玩呢!”
街道和馬路兩旁的工廠、商店、機關、學校、居民委員會,都有人在貼“聲討書”、“決心書”、“誓言”以及“致黨中央和毛主席的表忠信”之類。受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高度稱讚和評價的大字報最初就是以諸如此類的種種內容產生的。所有的企業,所有的單位,所有的中國人,都唯恐自己在這場稱作“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的階級鬥爭中被認為表現消極,漠不關心。人民隨時準備聲討黨中央毛主席揪出的又一夥“黑幫”,口誅之筆伐之。因為人民絕對相信,黨中央和毛主席是根本不會冤枉任何一個好人的。也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壞人。基於這種“絕對相信”,可以推測,如果人民從第二天的報紙上看到鄧拓、吳晗、廖沫沙被驗明正身,押赴刑場,執行槍決的消息,定會敲鑼打鼓,湧上街頭,歡呼階級鬥爭的偉大勝利!人民是那麼習慣於將黨中央和毛主席緊緊連在一起,視為同一個永恆的信仰,極少有人冷靜地關注到,這一場“社會主義文化大革命”,是由首先發表在《解放軍報》而不是黨中央的機關報《人民日報》上的兩篇文章推動起來的。人民更不可能預想到,幾個月之後,毛主席將黨中央劃分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司令部,讓黨政軍各級領導者們和每一個中國人明確表態,是站在無產階級司令部還是站在資產階級司令部一邊?
第十五章
天很黑。所謂黎明前的黑暗。天很冷。在我的記憶中,北京那一年的冬天似乎來得格外早,幸虧有那件大衣啊!否則,穿著濕衣服濕褲子的我,有可能在黎明前被凍死。
喧囂了一天的北京,只有晝夜交替之際的這黑暗的時刻,才是寧靜的。那是很正常的寧靜。又似乎是很不正常的寧靜。因為走出胡同口後,我發現馬路兩旁隔不遠就站著一名持槍的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