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頁
一想到全世界(當然包括美國)那麼多偉大的先賢為人類的民主和司法尊嚴所做的傑出貢獻,被一些個現代政客任性地糟蹋為鬧劇,真是令人嘆惜……
五、誰還崇拜這個高級“打工仔”?
“二戰”結束以後,社會主義陣營逐漸開始形成。考察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其共同的特色可歸納數條,其中最基本的一條是個人崇拜。
個人崇拜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最初只不過是早期宗教現象。它是早期王權政治希望實現卻一直難以實現的。在許多國家裡,宗教存在的歷史幾乎與王權存在的歷史一樣悠久。中國也是這樣一個國家。因而宗教與王權在悠久的歷史過程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同樣地爭取人類的忠心。
王權爭取人心的方式是許以現實利益,即榮華富貴。
宗教爭取人心的方式是靈魂寄託,即天堂。
王權乃現實之物。王權的統治要求人為它進行忠貞不貳的服務。故人向王權誓忠時,誓詞大致都是一樣的,甘為它赴湯蹈火直至為它去死。
宗教乃虛幻之物。宗教的統治要求人自覺自愿地將靈魂歸屬於它。故人皈依宗教時,誓詞也大致都是一樣的,忠誠可屬於任何人,比如帝王、主人、朋友、愛情,但信仰只屬於宗教。
有信仰才有崇拜。
故當忠誠與信仰發生矛盾時,人只有三種選擇——要麼履行忠誠的誓言,此時他的靈魂便背叛了信仰,死後難入天堂。除非他後來深刻懺悔,並獲得宗教的寬恕。要麼顧全信仰,也就是保持靈魂的原則。此時他必冒犯王權,並且必因此喪失王權賜給他的現實利益。甚至可能被王權視為叛逆砍掉腦袋。要麼選擇自殺。
人類歷史上,宗教與王權發生衝突的次數是不少的。但是最終誰也征服不了誰,每一次都以雙方的相互妥協讓步而結束。於是宗教與王權在一輪新的蜜月期相互利用。王權的代表人物作虔誠的信徒表率;宗教宣布他不但是王者,同時是宗教最信賴的兒子。當宗教承認人對王權的忠誠也完全符合教旨時,王權則鼓勵人對宗教的虔誠。
故在許多國家裡,前幾個世紀的人們既喊過“國王萬歲”,也喊過“教皇萬歲”。但一般情況下,宗教總是比王權表現得超凡脫俗一些。它欣慰於人的崇拜,卻不願聽到“萬歲”二字。因為宗教是永恆的。只有在宗教討伐戰爭中,為宗教而戰的聖鬥士們才那麼呼喊過。
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社會主義國家,幾乎一律限制,甚至根本取締宗教。於是信仰只剩下了一種內容,那就是政治思想。強大的政治宣傳使政治思想宗教化是很容易的。於是超越於民主制度之上的宗教化了的政治思想領袖,自然而然地帶有宗教領袖的色彩。政治人物一旦身處近乎宗教領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於是人類的近代個人崇拜現象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主觀和客觀在此點上相互取悅;變相的宗教信仰和變相的王權忠誠在此點上合二為一。
當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以後,世界上另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特色鮮明起來了。其中尤以美國的政治特色最為突出。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歷史中完全沒有王權統治痕跡的國家。所以從第一代美國人至當代美國人,無一人喊過“國王萬歲”。從沒喊過“國王萬歲”的美國人當然也絕不會習慣於喊“總統萬歲”。美國歷史之短使它來不及形成自己的宗教傳統之根基。雖然許多城市和鄉村都有教堂,某些美國人的宗教虔誠,是他們的移民先人從別國帶到美國的。故百年前的英國人、法國人曾輕蔑地諷刺美國人是“沒有信仰的美國人”或“只崇拜金錢的美國人”。
美國人當然並非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們信仰民主與法律的堅定性超過對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決定了這樣一種美國現實——經過數代民主與法律教育的美國當代青年,頭腦中的個人崇拜五花八門,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態的。總而言之,幾乎皆屬青春原發性質的,與思想信仰無關的個人崇拜。崇拜多多,崇拜總統的卻極少極少。
幾十年前,杜勒斯的外孫上小學時,有天回到家裡激動地問母親:“媽媽,你為什麼從沒告訴過我,我的外祖父曾做過總統?而歷史課本上都寫到了!”
他的母親平靜地說:“你激動什麼?這實在沒有什麼可激動的。自從美國誕生以來,每隔四年就選出一位總統,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嗎?”
這是典型的美國人對總統的看法。美國人一代一代地將這種平常心的看法傳給下一代。因而使美國總統在美國人心目中是這樣一種人物——全美地位最高的“打工仔”,美國公眾是他的老闆。任何一個最最普通的美國人,都有義務評說和監督他身為總統的表現如何,都有權利指責他稱職或不稱職。以監督總統為義務,以指責總統為權利,美國的政治特色,使美國的公眾特色也極為突出。大約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會這樣認為——他的某一個同胞一旦當了總統以後,理所當然地便是美國人民的精神之父或思想之父了。美國歷史上是很出現過幾位可被尊為精神之父或思想之父的傑出人物的。但是他們都並沒產生過做總統的念頭,美國公眾當然也就從沒選過他們。
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公眾這位“大老闆”給予美國總統這位美國的也是全世界最高級的“打工仔”的待遇是極優越的,僅次於某些石油國家的國王們。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一個美國人一旦成為總統,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這些都是美國人賜給美國總統的。美國人這麼看。因為他們如果不信任他,不選他,他就得不到。故美國人對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的態度都是一樣的——隨時準備收回他們的信任。
但是在美國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中,真的遭彈劾下台的美國總統似乎還沒有——二十六年前的“水門事件”迫使尼克森選擇了辭職。尼克森當年陷入的困境與今天柯林頓陷入的困境性質極為不同。“水門事件”是純粹的政治醜聞而非“桃色醜聞”。美國歷史上似乎還沒有一位總統在任期間因“桃色醜聞”而“觸礁擱淺”被迫下台的。
甘迺迪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頗有帥哥風度的總統。他生前雖已有緋聞風傳,但與夢露的私情卻是在被暗殺後圍繞夢露撲朔迷離的死因大範圍公開於社會的。“性”的話題非是當時新聞評說所關注的焦點。
與柯林頓相比,似乎連甘迺迪也是幸運的。甘迺迪處在世界政治化的時期。他是美國政治最年輕的代言人,因而受到過許多美國青年的政治崇拜。他的帥哥風度也使許多美國青年婦女迷戀得如醉如痴。甘迺迪生前獲得的,是柯林頓生前想獲得也不可能獲得的。甘迺迪死後獲得的,將註定了更與柯林頓無緣了。
據我看來,就帥哥風度而言,柯林頓是一位僅次於甘迺迪的總統。他所犯的“錯誤”,是一位帥哥式的總統需極難能可貴的自律定力才可避免的。他顯然做得並不那麼難能可貴。
五、誰還崇拜這個高級“打工仔”?
“二戰”結束以後,社會主義陣營逐漸開始形成。考察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其共同的特色可歸納數條,其中最基本的一條是個人崇拜。
個人崇拜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最初只不過是早期宗教現象。它是早期王權政治希望實現卻一直難以實現的。在許多國家裡,宗教存在的歷史幾乎與王權存在的歷史一樣悠久。中國也是這樣一個國家。因而宗教與王權在悠久的歷史過程中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同樣地爭取人類的忠心。
王權爭取人心的方式是許以現實利益,即榮華富貴。
宗教爭取人心的方式是靈魂寄託,即天堂。
王權乃現實之物。王權的統治要求人為它進行忠貞不貳的服務。故人向王權誓忠時,誓詞大致都是一樣的,甘為它赴湯蹈火直至為它去死。
宗教乃虛幻之物。宗教的統治要求人自覺自愿地將靈魂歸屬於它。故人皈依宗教時,誓詞也大致都是一樣的,忠誠可屬於任何人,比如帝王、主人、朋友、愛情,但信仰只屬於宗教。
有信仰才有崇拜。
故當忠誠與信仰發生矛盾時,人只有三種選擇——要麼履行忠誠的誓言,此時他的靈魂便背叛了信仰,死後難入天堂。除非他後來深刻懺悔,並獲得宗教的寬恕。要麼顧全信仰,也就是保持靈魂的原則。此時他必冒犯王權,並且必因此喪失王權賜給他的現實利益。甚至可能被王權視為叛逆砍掉腦袋。要麼選擇自殺。
人類歷史上,宗教與王權發生衝突的次數是不少的。但是最終誰也征服不了誰,每一次都以雙方的相互妥協讓步而結束。於是宗教與王權在一輪新的蜜月期相互利用。王權的代表人物作虔誠的信徒表率;宗教宣布他不但是王者,同時是宗教最信賴的兒子。當宗教承認人對王權的忠誠也完全符合教旨時,王權則鼓勵人對宗教的虔誠。
故在許多國家裡,前幾個世紀的人們既喊過“國王萬歲”,也喊過“教皇萬歲”。但一般情況下,宗教總是比王權表現得超凡脫俗一些。它欣慰於人的崇拜,卻不願聽到“萬歲”二字。因為宗教是永恆的。只有在宗教討伐戰爭中,為宗教而戰的聖鬥士們才那麼呼喊過。
誕生於半個世紀前的社會主義國家,幾乎一律限制,甚至根本取締宗教。於是信仰只剩下了一種內容,那就是政治思想。強大的政治宣傳使政治思想宗教化是很容易的。於是超越於民主制度之上的宗教化了的政治思想領袖,自然而然地帶有宗教領袖的色彩。政治人物一旦身處近乎宗教領袖的至高無上的地位,於是人類的近代個人崇拜現象不可避免地發生了。主觀和客觀在此點上相互取悅;變相的宗教信仰和變相的王權忠誠在此點上合二為一。
當社會主義陣營解體以後,世界上另外一些國家的政治特色鮮明起來了。其中尤以美國的政治特色最為突出。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歷史中完全沒有王權統治痕跡的國家。所以從第一代美國人至當代美國人,無一人喊過“國王萬歲”。從沒喊過“國王萬歲”的美國人當然也絕不會習慣於喊“總統萬歲”。美國歷史之短使它來不及形成自己的宗教傳統之根基。雖然許多城市和鄉村都有教堂,某些美國人的宗教虔誠,是他們的移民先人從別國帶到美國的。故百年前的英國人、法國人曾輕蔑地諷刺美國人是“沒有信仰的美國人”或“只崇拜金錢的美國人”。
美國人當然並非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們信仰民主與法律的堅定性超過對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決定了這樣一種美國現實——經過數代民主與法律教育的美國當代青年,頭腦中的個人崇拜五花八門,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態的。總而言之,幾乎皆屬青春原發性質的,與思想信仰無關的個人崇拜。崇拜多多,崇拜總統的卻極少極少。
幾十年前,杜勒斯的外孫上小學時,有天回到家裡激動地問母親:“媽媽,你為什麼從沒告訴過我,我的外祖父曾做過總統?而歷史課本上都寫到了!”
他的母親平靜地說:“你激動什麼?這實在沒有什麼可激動的。自從美國誕生以來,每隔四年就選出一位總統,這不是很平常的事嗎?”
這是典型的美國人對總統的看法。美國人一代一代地將這種平常心的看法傳給下一代。因而使美國總統在美國人心目中是這樣一種人物——全美地位最高的“打工仔”,美國公眾是他的老闆。任何一個最最普通的美國人,都有義務評說和監督他身為總統的表現如何,都有權利指責他稱職或不稱職。以監督總統為義務,以指責總統為權利,美國的政治特色,使美國的公眾特色也極為突出。大約沒有任何一個美國人會這樣認為——他的某一個同胞一旦當了總統以後,理所當然地便是美國人民的精神之父或思想之父了。美國歷史上是很出現過幾位可被尊為精神之父或思想之父的傑出人物的。但是他們都並沒產生過做總統的念頭,美國公眾當然也就從沒選過他們。
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公眾這位“大老闆”給予美國總統這位美國的也是全世界最高級的“打工仔”的待遇是極優越的,僅次於某些石油國家的國王們。因為美國是世界第一強國,一個美國人一旦成為總統,自然而然地便成了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人物。這些都是美國人賜給美國總統的。美國人這麼看。因為他們如果不信任他,不選他,他就得不到。故美國人對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的態度都是一樣的——隨時準備收回他們的信任。
但是在美國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中,真的遭彈劾下台的美國總統似乎還沒有——二十六年前的“水門事件”迫使尼克森選擇了辭職。尼克森當年陷入的困境與今天柯林頓陷入的困境性質極為不同。“水門事件”是純粹的政治醜聞而非“桃色醜聞”。美國歷史上似乎還沒有一位總統在任期間因“桃色醜聞”而“觸礁擱淺”被迫下台的。
甘迺迪至今仍是美國歷史上最為年輕的頗有帥哥風度的總統。他生前雖已有緋聞風傳,但與夢露的私情卻是在被暗殺後圍繞夢露撲朔迷離的死因大範圍公開於社會的。“性”的話題非是當時新聞評說所關注的焦點。
與柯林頓相比,似乎連甘迺迪也是幸運的。甘迺迪處在世界政治化的時期。他是美國政治最年輕的代言人,因而受到過許多美國青年的政治崇拜。他的帥哥風度也使許多美國青年婦女迷戀得如醉如痴。甘迺迪生前獲得的,是柯林頓生前想獲得也不可能獲得的。甘迺迪死後獲得的,將註定了更與柯林頓無緣了。
據我看來,就帥哥風度而言,柯林頓是一位僅次於甘迺迪的總統。他所犯的“錯誤”,是一位帥哥式的總統需極難能可貴的自律定力才可避免的。他顯然做得並不那麼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