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六年前,當他參選民主黨總統提名時,與一位叫珍妮佛·花的女士的婚外情傳聞就幾乎使他的參選夭折。兩年前,波拉·瓊斯又控訴他在任阿肯色州長時曾對她進行“性騷擾”。所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兩次,或屬性訛詐,或競爭中的政治攻擊;但此一次,卻被一位叫斯塔爾的獨立檢察官坐實釘牢了。

  獨立檢察官斯塔爾是否蓄意報復,“抓住一點,不及其餘”?萊溫斯基的女友的做法是否違背普遍道德?網上個體戶麥特·德拉吉是否是一個只要自己一舉成名,不管別人死活的傢伙?美國司法是否小題大做?某些新聞攻勢背後是否有欲置柯林頓於萬劫不復之地的政治操縱——世人對這些都是不甚感興趣的,感興趣的似乎只是這樣一個不爭的事實——一位身為當代美國總統的中年男子,因一個二十一歲的、容貌平平的小女子大倒其霉,看他怎樣收場?

  全世界的新聞媒介及大文化“工業”,其實都明顯地呈現著某種俗惡的傾向。這傾向又俗惡又現代。在它飼餵之下的當代人,似乎對許多事都已喪失了思考,一味地只要新聞,新聞,新聞!如同患了飢餓症的孩子張著大嘴不停地叫“還吃!還吃!”並且,越來越偏食於刺激性食物。

  我的一位美國朋友這麼說:“這件事的沒完沒了倒使我可憐起柯林頓來了,他不是已經公開懺悔了嗎?”

  我的另一位美國朋友說:“柯林頓真丟人!甘迺迪搞的女人是夢露,而他搞的那是什么女人啊!美國總統的身份就那麼低了嗎?”

  而我的一位年輕的、身為中國官員的朋友說:“若論當官,明擺著,還是在咱們中國當的好,雖然工資表上的工資有限!”

  美國特色的政治,一向和美國的歷屆總統們玩“憋死牛”。美國總統們的最佳成績,只不過是和棋。稍有差失,則會身敗名裂。他們永遠都休想操縱美國特色的政治。他們永遠是那一特色的政治操縱的對象。即使他們的傑出和偉大,也無不是在這一前提下發揮的。

  美國特色的政治,美國人擁護,美國人玩得起,玩得瀟灑自如,而且從沒輸過。因玩不好輸了的,永遠只能是美國總統們。美國特色的政治,從來不在乎將任何一位總統作為代價。

  這就是美國!

  全世界玩總統的大玩家——令世人矚目……

  第七章 重新解釋三個中國

  我以我眼回顧歷史,正觀之,側望之,於是,幾乎可以得出一個特別自信的結論——所謂中國文化之相對具體的搖籃,不是中國的別的地方,尤其並不是許多中國人長期以來以為的中國的大都市。

  一、狼狽的處境,怨不得世界險惡

  我有一位朋友,家鄉人,經商的。業務主項在北京,每個月都要往南方去一兩次。

  一次又往,目的地是常去的一座大城市。從機場到市里,約四十多分鐘車程。拎著包剛一出現在機場大廳里,便被一個小伙子迎住了,問要不要乘便宜車。一聽就知道是黑車司機,不理睬。

  然而小伙子卻彬彬有禮,恭敬之至。說可以少收二十元錢;說有什麼特許證,可以免繳設在半路的高速公路費;說可以抄近路,保證至少提前十分鐘進入市區。最後,特別強調地說,他的車可是一輛奧迪。

  我的朋友,竟被說動了心,跟著那小伙子去坐那輛黑車了。

  黑車果然是奧迪。而且,是黑色的。但那輛奧迪,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老款,里里外外已經舊到不能再舊的程度了。

  黑車司機將車開走以後,得意揚揚地說:“是奧迪吧?我開的是黑車不假,但是我不騙人。”

  我的朋友就問:“早知道你開的是這麼一輛奧迪,我根本不會上你的車。”

  小伙子一笑,說已經坐上了,後悔的話就別說了呀。你不是還能省下二三十元錢嘛,不是還能提前十來分鐘進入市區嘛。

  我的朋友一想,可也是的,也就不再說什麼不滿的話。

  這事兒,在我的朋友那兒,其實圖的不是能省下二三十元錢。他的生意做得不錯,每年入項頗豐,根本不在乎能否省下二三十元錢。早十來分鐘進入市區,對他也沒有什麼吸引力,他是直接坐到賓館去,早不早那十來分鐘,對他沒什麼特殊的意義。我的這一位朋友,本身有兩大問題——第一是菸癮很大,第二是難耐寂寞。但飛機上是不允許吸菸的;坐在他旁邊的又是一位年輕女士,人家不和陌生人說話。所以他一下飛機,便立刻想要滿足兩大急迫而又強烈的要求。一是生理的,趕緊吸上一支煙才舒服;二是心理的,三個多小時沒主動和人說話了,急迫而又強烈地想和人說說話。該市是他常去的。該市偏偏又對計程車行業規範嚴格——“請勿在車內吸菸”、“請勿與司機交談”。這樣兩行文字,醒目地印在“敬告乘客”之宣傳卡片上;卡片用透明膠條貼在車裡。故我的這一位朋友每次乘坐該市的計程車,反而備覺約束。對他這一類乘客,那兩條“警告”很不人性化。主要是由於這種原因,我的朋友才坐上了那小伙子的黑車。

  但他畢竟也是一個懂得起碼的文明禮貌的人,試探地問:“我可以吸支煙嗎?”

  小伙子爽快地說:“可以。太可以了!您想吸多少支就吸多少支,想怎麼吸就怎麼吸。”

  我的朋友一聽,高興了。掏出煙來,迫不及待地吞雲吐霧起來。

  生理的要求獲得滿足的同時,心理的要求也開始蠢蠢欲動了,於是沒話找話地跟司機搭訕。

  “看你樣子還不到三十吧?”

  “老闆您眼力真准,我二十九。”

  “結婚了?”

  “都有孩子了。”

  “男孩兒女孩兒?”

  “女孩兒。”

  “女孩兒好,將來往外一嫁,也就省心了。”

  “老闆,咱倆想一塊兒去了。”

  “這車是你的?”

  “也不是我自己的,三個哥們兒合買的一輛二手車。”

  “這車開不了幾年了呀,該淘汰了啊!”

  “能開幾年開幾年唄,得養家餬口哇。”

  “那為什麼不爭取當一名正式的計程車司機呢?”

  “那太受剝削了呀!辛辛苦苦一個月,差不多三分之二的錢讓計程車公司摟去了!……”

  於是我的朋友大發感慨,對計程車公司進行譴責,對開黑車的小伙子表示同情。

  忽然他覺得不對,問:“怎麼還沒過收費站啊?”

  過了收費站,離市區就只剩一半路了。

  小伙子說:“咱們繞過收費站去。我不是有言在先,要為您省下十元公路費嘛!”

  “那咱們現在繞過去了嗎?”

  “還沒有。一會兒就繞過去了。”

  “可我坐到你的車上已經二十多分鐘了。你保證了的,提前十分鐘進入市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