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送走韓嬸,沈菀又在燈下籌思半晌,直至東方漸白,雞唱初遍,方朦朧睡了。
第十五章 蠍子吻
轉眼清明,明府老小上下照舊往京西玉河皂莢屯祖塋掃墓。
這天一大早,眾人天不亮就起來洗漱更衣,用過清粥,便出門來。難得這日無雨,風和日麗,使得出行看上去更像是一次遊園,不但在園裡拘禁慣了的丫頭們覺得新鮮,就連揆敘、揆方、福哥兒一出府來,也如脫韁的馬駒般,禁不住要撒歡兒,一時嫌車子走得慢了,其實不過是為著催駕轅的甩鞭花,一時又鬧著要下車來,自己騎了馬走在前頭。滿人子弟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明珠也並不拘管,由著他們一會兒一個花樣,車上馬上的來回折騰。
車子是前一日就備好了的,從街頭一直排到街尾來,只聽密匝匝一片車軸聲,前頭明珠的車轎已經不見影兒了,後頭官氏的朱輪八寶車還沒有發動。不遠的一段路,擾攘半日才到,已近午時。
沈菀自打去年進了明府,這還是第一遭兒出門,只覺看什麼都是新鮮的,山水道路,仿佛都與從前見到的不同。綠樹紅花,也比府里的更覺縱肆,掙足了力氣去吞吐陽光春風似的;道路兩邊的茶竂食檔雖然簡陋,然而成屜的饅頭熟食冒著熱氣,看上去分外誘人,竟比自己時常吃的山珍海味還覺難得;偶爾田間有農人荷鋤經過,也覺得宛如祝枝山的水墨丹青,那戴笠的農人也同畫裡走下來的一般,仙風道骨。
一時在祠堂前下了車,眾人分男女洗手上香,排班行禮。沈菀隨眾行禮過,官氏又特地道:“你進門時,原沒在大奶奶跟前磕過頭,少了一道禮數,今兒多上一道香,拜祭一回,就算補了這禮吧。”覺羅夫人一旁聽見,點頭道:“很是。”
水娘在盧氏墓前放下墊子來,沈菀重新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拈香祝告。這方有機會仔仔細細看清碑文,看到“烏衣門巷,百兩迎歸;龍藻文章,三星並詠”之句,不禁艷羨拜服;及至“亡何玉號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調分鳳凰,響絕人間。霜露忽侵,年齡不永。非無仙酒,難傳延壽之杯;欲覓神香,竟乏返魂之術”等句,又覺嘆息;及看至最後“荒原漠漠,雨峽蒙蒙。千秋黃壤,百世青松”句,倒不由心下一動,仿佛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不禁呆呆地出神。直至水娘催促再三,方焚過紙錢起來。
一時祭奠完畢,明珠自有當地官紳請去坐席,覺羅夫人用過午膳,命官氏、顏氏帶了哥兒姐兒去附近村中隨喜,又命水娘、韓嬸等帶些“青餅子”、“古聖散”等藥物糧米布散眾人,施濟村民,自己則叫沈菀陪著,往荷塘邊散步,一為行食,二為踏青。
此時蓮葉未圓,河上只有青荇浮游,然而河塘對岸的山坡上卻開滿了各色野花,粉葛,紫藤,紅的杜鵑,白的桃杏,微風輕送,那香味一陣陣地吹過來,中人慾醉。覺羅夫人搭著沈菀的手向那岸眺望著,看了半晌,卻說起一句毫不相干的話來:“我方才看冬郎的墓也修得差不多了,大約總趕得及五月三十移棺下葬。”
沈菀聽了,心裡一陣悸動,想起自己在雙林寺伴棺而眠的日子,竟覺無比懷念。青燈古佛,黃卷蒲團,若不是有苦竹作梗,自己真寧可一輩子守著公子的棺槨,老此一生。她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久都沒唱納蘭詞了,因為她離公子太遠,公子也就離她遠了。
想著,心底忽然湧起一闕詞來,納蘭公子的《荷葉杯》: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為伊指點再來緣。”說得多好呀。這首詞,字字句句,分明就是為自己寫的。“知己一人誰是?”當然是自己。雖然她知道公子寫這首詞的時候,一定不是為了自己,但放眼天下,除了公子,誰當得起她沈菀的知己?而自己的全部身心,是早已許了公子的,不僅是今生今世,而且是永生永世,不是他的知己又是什麼?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那年淥水亭集會,公子的一顰一笑,一言一句,都是這樣的刻骨銘心。只恨芳時易度,好花易謝,自己可以期望的,除卻再生緣,便只是能夠為他陪靈守墓,也就於願足矣了。
半晌,覺羅夫人又道:“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不久的將來,你和我也都要來到這地方。”
沈菀又是一陣悸動——她真有這個福份,葬身在納蘭家的祖塋嗎?還有,她與苦竹和尚的那個孩子呢?她不由回頭望著墳塋的方向,發起呆來。不久之後,公子的棺槨就要移來這裡,與盧氏合葬,冷月清風,地久天長。而她,卻帶著那個並不屬於公子血脈的“遺腹子”,躲在相國府里錦衣玉食,並且當他長大後,還要受庇於明相的權勢,作官作宰,享盡榮華富貴後壽終正寢,葬入祖塋——她怎麼對得起公子,對得起自己從十二歲起就矢志不渝的真愛?想想這半年來自己在府中的日子,想到還未來得及實行的那個計劃,她忽然覺得無比厭倦,何必苦心孤詣地騙人、害人呢?就這樣乾乾淨淨地離開相府,在這皂莢屯結廬而居,聽林中野鳥,看溪上飛雪,與山花牧笛作伴,永遠為公子和盧夫人掃一輩子墓,不好嗎?
覺羅夫人是向來習慣了自言自語的,別人說的話她很少上心,她自己說話也不理人家有沒有傾聽。然而當她已經說到了“你和我”卻還是沒有回音的時候,就不能不注意到沈菀的失態了。不禁懷疑地看了她一眼,問:“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沈菀心思潮湧,衝動之下幾乎就要向覺羅夫人全盤托出,卻又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含糊道:“我在想公子的一首詞,‘知己一人誰是?’是說的盧夫人吧?公子與夫人,真是伉儷情深,卻偏偏都這樣短命。”
當她這樣說著的時候,卻忽然想到,這個“一人”,真的是盧夫人嗎?會不會,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中的“一雙人”是一樣的,指的是碧藥娘娘?“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公子與盧夫人有白頭之約,但與碧藥亦有生死之盟,甚至有過私奔之念。碧藥,才是他的知己吧?
覺羅夫人也不能確定詞中的意思,只淡淡說:“冬郎這孩子,錯就錯在太聰明了。一個人太聰明,就容易執著,永不滿足,又怎麼開心得起來?”
沈菀的眼睛就又濕了起來。一生中與納蘭公子幾次有限的相見又浮現在眼前了,他真的是少有展顏的時候。他在執著些什麼?
盧氏比起碧藥來,說不上是多麼絕色的女子,但她溫婉清麗,一舉一動都有種女性的柔情。碧藥的美麗與魅力幾乎是帶有攻擊性的,就像馥郁襲人的夜來香,中人慾醉,看了她幾乎要頭昏;而盧氏卻好比一朵茉莉花,清香淡遠,嬌小可人,令人留連不肯去。
納蘭對於盧氏的愛情,也許不及對碧藥那般強烈,中蠱一樣的不能自拔。但卻有一種依戀,一種信賴,只要他握著她的手,心裡便覺得篤定,覺得踏實,每一分鐘都是美好的,悠長的,連天邊的流雲都格外的曼妙多姿。
第十五章 蠍子吻
轉眼清明,明府老小上下照舊往京西玉河皂莢屯祖塋掃墓。
這天一大早,眾人天不亮就起來洗漱更衣,用過清粥,便出門來。難得這日無雨,風和日麗,使得出行看上去更像是一次遊園,不但在園裡拘禁慣了的丫頭們覺得新鮮,就連揆敘、揆方、福哥兒一出府來,也如脫韁的馬駒般,禁不住要撒歡兒,一時嫌車子走得慢了,其實不過是為著催駕轅的甩鞭花,一時又鬧著要下車來,自己騎了馬走在前頭。滿人子弟原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明珠也並不拘管,由著他們一會兒一個花樣,車上馬上的來回折騰。
車子是前一日就備好了的,從街頭一直排到街尾來,只聽密匝匝一片車軸聲,前頭明珠的車轎已經不見影兒了,後頭官氏的朱輪八寶車還沒有發動。不遠的一段路,擾攘半日才到,已近午時。
沈菀自打去年進了明府,這還是第一遭兒出門,只覺看什麼都是新鮮的,山水道路,仿佛都與從前見到的不同。綠樹紅花,也比府里的更覺縱肆,掙足了力氣去吞吐陽光春風似的;道路兩邊的茶竂食檔雖然簡陋,然而成屜的饅頭熟食冒著熱氣,看上去分外誘人,竟比自己時常吃的山珍海味還覺難得;偶爾田間有農人荷鋤經過,也覺得宛如祝枝山的水墨丹青,那戴笠的農人也同畫裡走下來的一般,仙風道骨。
一時在祠堂前下了車,眾人分男女洗手上香,排班行禮。沈菀隨眾行禮過,官氏又特地道:“你進門時,原沒在大奶奶跟前磕過頭,少了一道禮數,今兒多上一道香,拜祭一回,就算補了這禮吧。”覺羅夫人一旁聽見,點頭道:“很是。”
水娘在盧氏墓前放下墊子來,沈菀重新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頭,拈香祝告。這方有機會仔仔細細看清碑文,看到“烏衣門巷,百兩迎歸;龍藻文章,三星並詠”之句,不禁艷羨拜服;及至“亡何玉號麒麟,生由天上;因之調分鳳凰,響絕人間。霜露忽侵,年齡不永。非無仙酒,難傳延壽之杯;欲覓神香,竟乏返魂之術”等句,又覺嘆息;及看至最後“荒原漠漠,雨峽蒙蒙。千秋黃壤,百世青松”句,倒不由心下一動,仿佛在什麼地方見過一般,不禁呆呆地出神。直至水娘催促再三,方焚過紙錢起來。
一時祭奠完畢,明珠自有當地官紳請去坐席,覺羅夫人用過午膳,命官氏、顏氏帶了哥兒姐兒去附近村中隨喜,又命水娘、韓嬸等帶些“青餅子”、“古聖散”等藥物糧米布散眾人,施濟村民,自己則叫沈菀陪著,往荷塘邊散步,一為行食,二為踏青。
此時蓮葉未圓,河上只有青荇浮游,然而河塘對岸的山坡上卻開滿了各色野花,粉葛,紫藤,紅的杜鵑,白的桃杏,微風輕送,那香味一陣陣地吹過來,中人慾醉。覺羅夫人搭著沈菀的手向那岸眺望著,看了半晌,卻說起一句毫不相干的話來:“我方才看冬郎的墓也修得差不多了,大約總趕得及五月三十移棺下葬。”
沈菀聽了,心裡一陣悸動,想起自己在雙林寺伴棺而眠的日子,竟覺無比懷念。青燈古佛,黃卷蒲團,若不是有苦竹作梗,自己真寧可一輩子守著公子的棺槨,老此一生。她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久都沒唱納蘭詞了,因為她離公子太遠,公子也就離她遠了。
想著,心底忽然湧起一闕詞來,納蘭公子的《荷葉杯》:
知己一人誰是?已矣。贏得誤他生。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
莫道芳時易度,朝暮。珍重好花天。
為伊指點再來緣,疏雨洗遺鈿。
“為伊指點再來緣。”說得多好呀。這首詞,字字句句,分明就是為自己寫的。“知己一人誰是?”當然是自己。雖然她知道公子寫這首詞的時候,一定不是為了自己,但放眼天下,除了公子,誰當得起她沈菀的知己?而自己的全部身心,是早已許了公子的,不僅是今生今世,而且是永生永世,不是他的知己又是什麼?
“有情終古似無情,別語悔分明。”那年淥水亭集會,公子的一顰一笑,一言一句,都是這樣的刻骨銘心。只恨芳時易度,好花易謝,自己可以期望的,除卻再生緣,便只是能夠為他陪靈守墓,也就於願足矣了。
半晌,覺羅夫人又道:“死去何足道,托體同山阿。不久的將來,你和我也都要來到這地方。”
沈菀又是一陣悸動——她真有這個福份,葬身在納蘭家的祖塋嗎?還有,她與苦竹和尚的那個孩子呢?她不由回頭望著墳塋的方向,發起呆來。不久之後,公子的棺槨就要移來這裡,與盧氏合葬,冷月清風,地久天長。而她,卻帶著那個並不屬於公子血脈的“遺腹子”,躲在相國府里錦衣玉食,並且當他長大後,還要受庇於明相的權勢,作官作宰,享盡榮華富貴後壽終正寢,葬入祖塋——她怎麼對得起公子,對得起自己從十二歲起就矢志不渝的真愛?想想這半年來自己在府中的日子,想到還未來得及實行的那個計劃,她忽然覺得無比厭倦,何必苦心孤詣地騙人、害人呢?就這樣乾乾淨淨地離開相府,在這皂莢屯結廬而居,聽林中野鳥,看溪上飛雪,與山花牧笛作伴,永遠為公子和盧夫人掃一輩子墓,不好嗎?
覺羅夫人是向來習慣了自言自語的,別人說的話她很少上心,她自己說話也不理人家有沒有傾聽。然而當她已經說到了“你和我”卻還是沒有回音的時候,就不能不注意到沈菀的失態了。不禁懷疑地看了她一眼,問:“你是不是有什麼心事?”
沈菀心思潮湧,衝動之下幾乎就要向覺羅夫人全盤托出,卻又一時不知從何說起,含糊道:“我在想公子的一首詞,‘知己一人誰是?’是說的盧夫人吧?公子與夫人,真是伉儷情深,卻偏偏都這樣短命。”
當她這樣說著的時候,卻忽然想到,這個“一人”,真的是盧夫人嗎?會不會,與“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中的“一雙人”是一樣的,指的是碧藥娘娘?“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公子與盧夫人有白頭之約,但與碧藥亦有生死之盟,甚至有過私奔之念。碧藥,才是他的知己吧?
覺羅夫人也不能確定詞中的意思,只淡淡說:“冬郎這孩子,錯就錯在太聰明了。一個人太聰明,就容易執著,永不滿足,又怎麼開心得起來?”
沈菀的眼睛就又濕了起來。一生中與納蘭公子幾次有限的相見又浮現在眼前了,他真的是少有展顏的時候。他在執著些什麼?
盧氏比起碧藥來,說不上是多麼絕色的女子,但她溫婉清麗,一舉一動都有種女性的柔情。碧藥的美麗與魅力幾乎是帶有攻擊性的,就像馥郁襲人的夜來香,中人慾醉,看了她幾乎要頭昏;而盧氏卻好比一朵茉莉花,清香淡遠,嬌小可人,令人留連不肯去。
納蘭對於盧氏的愛情,也許不及對碧藥那般強烈,中蠱一樣的不能自拔。但卻有一種依戀,一種信賴,只要他握著她的手,心裡便覺得篤定,覺得踏實,每一分鐘都是美好的,悠長的,連天邊的流雲都格外的曼妙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