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前在鄉下,我的父親經營林場,我每次走入林場都會莫名的感動,看到茂林中的樹木,自己形成生長的間距,而不失其法度,互相也無礙於對方的生長,讓我們知道大自然的本身就有規矩與方圓。想到台灣話說:“一枝草,一點露;一個人,一片天。”其中有深意在焉。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期待,期待每個人終有成為棟樑的一天。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立志,志願每個人都能向天拔高。

  人如果是一棵樹,我們至少應該有所容忍,容忍別人也有生長的空間。

  樹與樹間要互相擋風雨,人與人之間要相濡以沫,因為孤樹容易在風雨中摧折,也易被閃電擊中;霸道自高的人則容易驕狂,失去真情的心。

  我們穿的衣服是織工縫製的,我們吃的飯是農夫種的,我們住的房子是建築工人蓋的,就是我正在寫的這一張紙,也不是輕易得來。這樣一想,人生於天地之間,免不了與其他的人發生關係,因此,我們所做的,不管是採桑搓麻的小事或是經世立民的事業,都只是在盡一個人的本分,都像是一枝草上的一滴露水,實在沒有什麼可以驕人的。

  這種如叢林一樣的關係,中國的思想家早就說得很清楚了,像“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其下。”(《韓詩外傳》)“政如農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終,朝夕而行之。行無越思,如農之有畔,其過鮮矣!”(《左傳》)“商不得通有無以利農,則農病;農不得力本穡以資商,則商病。”(張居正)

  在我們的叢林裡,只要有一棵樹病了、倒了,一棵樹燃燒了、長歪了,整個社會就要付出很大的代價,最好是在自己力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在社會則有“人人安康,戶戶平安”的期許,才是自然的好事。

  有一首流行歌說:“留一點自己給自己”,但居住於水泥叢林的我們,關係比古代叢林更密切得多,是不是也願意“留一點自己給別人”,或“留一點別人給別人”呢?

  我願為草而有露,也願草草皆有露;我願為人而有天,也願人人頭頂一片天!

  一隻毛蟲的圓滿

  起居室的牆上,掛了一幅畫家朋友陸詠送的畫,畫面上是一隻醜醜的毛蟲,爬在幾株野草上,旁邊有陸詠樸素的題字:

  今日踽踽獨行,

  他日化蝶飛去。

  我很喜歡這一幅畫,那是因為美麗的蝴蝶在畫上已經看得多了,美麗的花也不少,卻很少人注意到蝴蝶的“前身”是毛蟲,也很少人思考到花朵的“幼年時代”就是草,自然很少有畫家以之入畫,並給予讚美。

  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可以說我們的內心有一種期許,期許它不要一輩子都那樣子踽踽獨行,而有化蝶飛去的一天。當我們看到毛蟲的時候,內心裡也多少有一些自況,夢想著能有美麗飛翔的一天。

  小時候,我曾經養過一箱毛蟲,所有的人看到毛蟲都會噁心驚叫,但我不會,只因為我深信毛蟲是美麗蝴蝶的幼年時代。每天去山間采嫩葉來餵食,日久習以為常,竟好像對待寵物一樣。我觀察到那些樣子最丑的毛蟲正是最美的蝴蝶幼蟲,往往貌不驚人,在破繭時卻七彩斑斕。

  最記得是把蝴蝶從箱中放走的時刻,仿佛是一朵花飄向空中,到處都有生命美麗的香味。

  對毛蟲來說,美麗的蝴蝶是不是一種結局呢?從丑怪到美麗的蛻化是不是一種圓滿呢?對人來說,結局何在?什麼才是圓滿?這些難以解答的問題,正是我說的自況了。

  初生於世界的人,是不可能圓滿的,原因是這個世界原就是不圓滿的世界,感應道交,不圓滿的人當然投生到不圓滿世界,這乃是“因緣”所成。圓滿的人,自然投生到佛的淨土、菩薩世界了。

  幸而,佛經里留了一個細縫,是說在不圓滿世界也可能有圓滿的人來投胎,凡聖可能同居,那是由於願力的緣故,是先把自己的圓滿隱藏起來,希望不圓滿的人能很快找到圓滿的路徑,一起走向圓滿之路。

  “有圓滿之願,人人都能走向圓滿。”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正是佛說“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的意思。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來看幾個人字旁的字,像“佛”“仙”“俗”。

  仙,左人右山,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一直往山上爬,最後就成仙了。

  俗,左人右谷,意思是,人的心志如果往山谷墮落,最後就是粗俗的凡夫了。

  佛,左邊是人,右邊是弗,弗有“不是”之意,佛字如果直接轉成白話,是“不是人”的意思。“不是人”正是“佛”,這裡面有極為深刻的寓意。當一個人的心志能往山上走,不斷地轉化,使一切負面的情緒都轉化成正面的情緒,他就不是一般的人,而是覺行圓滿的佛了。

  成佛、成仙、成俗,都是由人做成的,人是一切的根基,人也是走向圓滿的起點,這是為什麼六祖慧能說:“一念覺,即是佛;一念迷,即是眾生。”

  從前讀太虛大師的著作,他常說:“人圓即佛成”,那時不能深解,總是問:“為什麼人圓滿了就成佛呢?”當時覺得人要圓滿不是難事,成佛卻艱辛無比,年紀漸長才知道,原來,佛是“圓滿的人”,並不是一個特別的稱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