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水的大小 每一滴水看來很小,但組成四大洋的是一滴一滴的水,圓融無礙。
大海看來很大,其實也離不開一滴水。
我們呼吸的空氣也是如此。我們每吸一口空氣,都是大樹、小草,或人所吐出來的。我們每吐出一口空氣,也都輾轉往復,不會失去存在。
若知道我們喝的水不增不減,我們呼吸的空氣不淨不濁、不沉不沒,就比較能了知空性了。
蟑螂游泳 一隻蟑螂掉進抽水馬桶,在那裡掙扎、翻泳,狀甚驚懼恐慌。
我把它撈起來,放走,對它說:
“以後游泳的時候要小心喔!”
它稱謝而去。
大小是相對而生的。對一隻蟑螂,抽水馬桶的一小捧水就是一個很大的湖泊了。
吃饅頭的方法 永春市場有山東人賣饅頭,滋味甚美。
每天散步路過,我總是去買一個售價六元的饅頭,剛從蒸籠取出,圓滿、潔白,熱騰騰的,充滿了麥香。
一邊散步回家,一邊細細地品味一個饅頭,有時到了忘我的境地,仿佛走在很廣大的小麥田裡,覺得一個饅頭也讓人感到特別的幸福。
小 小 小小,其實是很好的,飲杯小茶、哼首小曲、散個小步、看看小星小月、淋些小風小雨,或在小樓里,種些小花小木;或在小溪邊,欣賞小魚小蝦。
也或許,和小小時候的小小情人在小小的巷子裡,小小地擦肩而過,小小地對看一眼,各自牽著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歡喜里有小小的憂傷,小小的別離中有小小的纏綿。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真的是小小的網所織成的。
小詩有味 想到蘇東坡的兩句詩:“高論無窮如鋸屑,小詩有味似連珠。”長篇大論就像鋸木頭的木屑,小小的詩歌就像一連串的珍珠,有味得多了。
“小”往往可以看到更細膩的情感,特別是寫細微之心情。陸游有一首好詩《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典型的“輕、薄、短、小”。想想看,如果是在大廈里聽大雨,在大街看大男人穿梭車陣賣玉蘭花,那是如何來寫詩呢?
小兒女有情長之義,大英雄有氣短之憾。送給情人的一小朵玫瑰花,其真情有時可比英雄們爭鬥於一片江山。
“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
一毛端現寶王剎 智者大師說:“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色一香雖然微細,卻都有中道實相的本體。這就是《楞嚴經》說的“於一毛端現寶王剎”,那是由於事理無礙、大小相含、一多平等的緣故。
所以,智者大師的“小止觀”里有“大境界”,一切“大師”都是從“小僧”做起。
正法眼藏里說:
一心一切法,一切法一心;
心即一切法,一切法即心。
從實相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小,也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大。那是有一個心的觀照,觀大則大,觀小即小。
如來眼中的一毛端看到寶王剎,甚至每一毛孔都現出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如來眼中的娑婆世界,也只不過是半個庵摩羅果呀!
鋒利不動 別怕!別怕!業障雖大,自其變者而觀之,不過是塵塵剎剎;精進!精進!善根雖小,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光影灼灼。
德山宣鑒禪師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
在這廣大的菩提之路,我們就是這樣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上前去。
每一年都會有小米豐收。
我們也會常常唱起小米豐收的歌呀!
那首歌或者沒有歌詞,或者含淚吟詠,但其中有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循環往復。
一遍又一遍。
心靈的護岸
只有媽媽的愛,
像清晨的陽光,
像清澈的河水,
是我們心靈永久的護岸。
吃晚飯的時候,我對媽媽和哥哥說:“明天我想帶孩子去護岸走走。”他們同時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點一下頭,又繼續吃飯了,那意思於我已經很明確,就是護岸已經不值得去了。
護岸是家鄉的古蹟之一,沿著旗尾溪的岸邊建築,年代並不久遠,是日據時代堆成的。築造的原因,是從前的旗尾溪經常泛濫成災,高達一丈的護岸,在雨季可以把溪水堵住,不至於淹沒農田。
旗山的護岸或者也不能算是古蹟,因為它只是由許多巨大的石頭堆疊而成,它的特點是石頭與石頭之間並沒有黏結,只依其各自的狀態相互疊扣,石頭大小與形狀都各自不同,但是組成數公里的護岸,卻是異常的雄偉與平整。
旗山原是平凡的小鎮,沒有什麼奇風異俗,我喜歡護岸當然是感情因素。
在我幼年的時候,護岸正好橫在我家不遠的香蕉園裡,我時常跑去上上下下地遊戲,印象最深的是,春天的時候,護岸上只有一種植物“落地生根”,全數開花時,猶如滿天的風鈴,恍如聞到叮叮噹噹的響聲。
在護岸底部沿著的溝邊,母親種了一排芋田,夏天的芋葉像菩薩的傘蓋,高大、雄壯,有著堅強的綠色,坐在護岸上看來,芋頭的葉子真是美極了,如果站起來,綿延的蕉樹與防風的竹林、檳榔交織,都有著挺拔高挑的風格,個個抬頭挺胸。
大海看來很大,其實也離不開一滴水。
我們呼吸的空氣也是如此。我們每吸一口空氣,都是大樹、小草,或人所吐出來的。我們每吐出一口空氣,也都輾轉往復,不會失去存在。
若知道我們喝的水不增不減,我們呼吸的空氣不淨不濁、不沉不沒,就比較能了知空性了。
蟑螂游泳 一隻蟑螂掉進抽水馬桶,在那裡掙扎、翻泳,狀甚驚懼恐慌。
我把它撈起來,放走,對它說:
“以後游泳的時候要小心喔!”
它稱謝而去。
大小是相對而生的。對一隻蟑螂,抽水馬桶的一小捧水就是一個很大的湖泊了。
吃饅頭的方法 永春市場有山東人賣饅頭,滋味甚美。
每天散步路過,我總是去買一個售價六元的饅頭,剛從蒸籠取出,圓滿、潔白,熱騰騰的,充滿了麥香。
一邊散步回家,一邊細細地品味一個饅頭,有時到了忘我的境地,仿佛走在很廣大的小麥田裡,覺得一個饅頭也讓人感到特別的幸福。
小 小 小小,其實是很好的,飲杯小茶、哼首小曲、散個小步、看看小星小月、淋些小風小雨,或在小樓里,種些小花小木;或在小溪邊,欣賞小魚小蝦。
也或許,和小小時候的小小情人在小小的巷子裡,小小地擦肩而過,小小地對看一眼,各自牽著自己的小孩。
小小的歡喜里有小小的憂傷,小小的別離中有小小的纏綿。
人生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真的是小小的網所織成的。
小詩有味 想到蘇東坡的兩句詩:“高論無窮如鋸屑,小詩有味似連珠。”長篇大論就像鋸木頭的木屑,小小的詩歌就像一連串的珍珠,有味得多了。
“小”往往可以看到更細膩的情感,特別是寫細微之心情。陸游有一首好詩《臨安春雨初霽》: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這是典型的“輕、薄、短、小”。想想看,如果是在大廈里聽大雨,在大街看大男人穿梭車陣賣玉蘭花,那是如何來寫詩呢?
小兒女有情長之義,大英雄有氣短之憾。送給情人的一小朵玫瑰花,其真情有時可比英雄們爭鬥於一片江山。
“時人見此一枝花,如夢相似。”
一毛端現寶王剎 智者大師說:“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一色一香雖然微細,卻都有中道實相的本體。這就是《楞嚴經》說的“於一毛端現寶王剎”,那是由於事理無礙、大小相含、一多平等的緣故。
所以,智者大師的“小止觀”里有“大境界”,一切“大師”都是從“小僧”做起。
正法眼藏里說:
一心一切法,一切法一心;
心即一切法,一切法即心。
從實相看,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小,也沒有什麼是真正的大。那是有一個心的觀照,觀大則大,觀小即小。
如來眼中的一毛端看到寶王剎,甚至每一毛孔都現出無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如來眼中的娑婆世界,也只不過是半個庵摩羅果呀!
鋒利不動 別怕!別怕!業障雖大,自其變者而觀之,不過是塵塵剎剎;精進!精進!善根雖小,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光影灼灼。
德山宣鑒禪師說:“一毛吞海,海性無虧;纖芥投鋒,鋒利不動。”
在這廣大的菩提之路,我們就是這樣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上前去。
每一年都會有小米豐收。
我們也會常常唱起小米豐收的歌呀!
那首歌或者沒有歌詞,或者含淚吟詠,但其中有至誠的祈禱、感恩、歡愉與歌頌,循環往復。
一遍又一遍。
心靈的護岸
只有媽媽的愛,
像清晨的陽光,
像清澈的河水,
是我們心靈永久的護岸。
吃晚飯的時候,我對媽媽和哥哥說:“明天我想帶孩子去護岸走走。”他們同時抬起頭來看了我一眼,點一下頭,又繼續吃飯了,那意思於我已經很明確,就是護岸已經不值得去了。
護岸是家鄉的古蹟之一,沿著旗尾溪的岸邊建築,年代並不久遠,是日據時代堆成的。築造的原因,是從前的旗尾溪經常泛濫成災,高達一丈的護岸,在雨季可以把溪水堵住,不至於淹沒農田。
旗山的護岸或者也不能算是古蹟,因為它只是由許多巨大的石頭堆疊而成,它的特點是石頭與石頭之間並沒有黏結,只依其各自的狀態相互疊扣,石頭大小與形狀都各自不同,但是組成數公里的護岸,卻是異常的雄偉與平整。
旗山原是平凡的小鎮,沒有什麼奇風異俗,我喜歡護岸當然是感情因素。
在我幼年的時候,護岸正好橫在我家不遠的香蕉園裡,我時常跑去上上下下地遊戲,印象最深的是,春天的時候,護岸上只有一種植物“落地生根”,全數開花時,猶如滿天的風鈴,恍如聞到叮叮噹噹的響聲。
在護岸底部沿著的溝邊,母親種了一排芋田,夏天的芋葉像菩薩的傘蓋,高大、雄壯,有著堅強的綠色,坐在護岸上看來,芋頭的葉子真是美極了,如果站起來,綿延的蕉樹與防風的竹林、檳榔交織,都有著挺拔高挑的風格,個個抬頭挺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