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向上的枝條是在說:“上合十方諸佛本覺妙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

  向下的柳葉則是說:“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眾生的心

  眾生的心,清楚時就散亂了。

  菩薩的心,在散亂中更清楚。

  眾生的心,靜下來就睡著了。

  菩薩的心,在睡著時猶沉靜。

  散亂的心如風中之燭,動搖不定,不能起用。

  靜下來就睡著的心如河水封凍,見不到水裡的游魚。

  覺醒的滋味

  喝完工夫茶後,喝一杯水,會覺得那水特別好喝,覺得茶好,水也好。

  熱鬧的聚會後,沉靜下來,會覺得那沉靜格外清澄,覺得熱烈也美,沉定也美。

  爬山回家以後,洗個熱水澡,覺得那水是從身體蒸發出來,覺得爬山也享受,洗澡也享受。

  有時歡樂與哀愁也是如此,哀愁時感到歡樂真好,歡樂時也覺得哀愁有一種覺醒的滋味。

  覺醒的滋味隨時都在,就像陽光每天都來。今天過北宜公路看到燦爛的櫻花開了,但滿地都是冥紙,那紅色的櫻花看起來就像血一樣驚心。

  願做自由花

  經過中部大平原,突然看見在稻田中有一大片金黃色的花,在陽光中格外耀眼,停了車,從田埂走到花中,仿佛走進一個金黃色的夢。

  仔細看,才知道原來是青花菜所開出的花,我們平常在市場看見的白花菜、青花菜都是一球球的,往往讓我們忘記原來它們是花。因此看到眼前這一片青花菜令我感到吃驚,十字形的花朵從團團的菜花中抽放出來,拉高竟到了人的腰際,開得非常非常繁密,但因有高低的層次,並不讓人感到擁擠。在綠色的稻田裡,這一片金黃色的菜花有如閃電一般,有懾人之美。

  它占地約有一畝,又在早春的風中搖曳,使我看見了土地的溫柔與源源不絕的生機。

  站在田中面對這一片青花菜的黃花,我思索著它被留下來的理由,有可能是菜農要收成青花菜的種子,也有可能是稻田保存地力的輪替,還有可能是菜價低賤,農夫懶得收成而任其開花怒放。

  不管是什麼理由,青花菜被留下來是唯一的真實,它比所有的同類幸運;大部分的青花菜沒有開花的機會,花苞結成就被採收了,因此,大部分吃青花菜的人沒有機會看見這大地上的美麗之花。這片青花菜何其幸運,是同類中僅有的自由花,我又何其幸運,能看到它毫無顧忌地怒放,這無非是一次殊勝的因緣呀!

  當我繼續開車前行,眼前好像一直都看見那金黃色的影子,一閃一滅,這平凡的青花菜最令我動容的是什麼呢?為什麼它竟成為中部大平原上最耀眼的風景呢?

  是它的自由!

  當我看到青花菜的自由,感覺自己就像從束縛中被解放出來,我們大部分人就如同市場中的青花菜一樣,在還沒有完全開放時就被採收,因而不知道自己也可以開出最美麗的黃花。

  人也可以自由開放嗎?

  當然!自由地開放可以說是禪者最主要的風格,乃至於可以說是佛教的基礎,修行者最重要的就是自由,是無牽無掛、無拘無束、無礙無縛。什麼是自由?自由不在境上,而在心中,自性清淨的人不為境轉,是為自由;證悟空性者,知悉無常遷化,就不會被外物所役、所捆綁了。

  因為這樣的自由,當我們看到禪師如是的對話,就不會吃驚了:

  僧問:“如何是三寶?”

  潭州總印禪師:“禾、麥、豆。”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明州法常禪師:“蒲花、柳絮、竹針、麻線。”

  僧問:“如何是禪?”

  石頭希遷禪師:“碌磚。”

  僧問:“如何是道?”

  徑山道欽禪師:“山上有鯉魚,水底有蓬塵。”

  僧問:“如何是西來意?”

  天柱崇慧禪師:“白猿抱子來青嶂,蜂蝶銜華綠葉間。”

  生命的真實里固已解脫了束縛,問答之間又何必有什麼絲線呢?在自性的清淨自由里,萬事萬物都是三寶、是佛法大意、是禪、是道、是西來意,其中並沒有分別,因為有分別就有執著、就有相、就會生心、就偏離了自由。

  我認為修行者可以用“六自”來說:自覺、自由、自在、自主、自信、自尊。

  一切自由的開端是來自覺悟,等覺悟到自性清淨本心時才能做自己的主人,自主之後才得以過無礙自由進退自在的生活,這時體會到生命的真意而有絕對的信心,也因知悉佛性本具有了生命的尊嚴。

  但是自由自在不是放任,我們來看一個公案:

  招提慧朗禪師造訪石頭希遷禪師:

  問曰:“如何是佛?”

  師曰:“汝無佛性!”

  曰:“蠢動含靈又作麼生?”

  師曰:“蠢動含靈卻有佛性。”

  曰:“慧朗為什麼卻無?”

  師曰:“為汝不肯承擔!”

  慧朗言下開悟。

  好一個“為汝不肯承擔!”自覺、自由、自在、自主、自信、自尊全是來自“承擔”兩字,承當不是我見我執的度量和計算,而是用無念的自我來面對客觀的外境,是內外在世界的完全統一——最究竟的解脫是體證到圓滿的自我生命,而進入解脫門的是即心即佛,心佛無二是最偉大的承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