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頁
說到水仙茶,是在信義路的路攤尋到的,對於喝慣了茉莉香片的人,水仙茶更是往上拔高,如同坐在山頂上聽瀑,水仙入茶而不失其味,猶保有潔白清香的氣質,沒喝過的人真是難以想像。
水仙茶是好,有一個朋友做的凍頂豆腐更好。他以上好的凍頂烏龍茶清燜硬豆腐,到豆腐成金黃色時撈起來,切成一方一方,用白瓷盤裝著,吃時配著咸酥花生,品嘗這樣的豆腐,坐在大樓里就像坐在野草地上,有清洌之香。
有時食物也能像繪畫中的扇面,或文章里的小品,音樂里的小提琴獨奏,格局雖小,慧心卻十分充盈。凍頂豆腐是如此,在南門市場有一家南北貨行賣的“桂花醬”也是如此,那桂花醬用一隻拇指大的小瓶裝著,真是小得不可思議,但一打開桂花香猛然自瓶中醒來,細細的桂花瓣還像活著,只是在寶瓶里睡著了。
桂花醬可以加在任何飲料或茶水裡,加的時候以竹籤挑出一滴,一杯水就全被香味所濡染,像秋天庭院中桂花盛放時,空氣都流滿花香。我只知道桂花醬中有蜜、有梅子、有桂花,卻不知如何做成,問到老闆,他笑而不答。“莫非是祖傳的秘方嗎?”心裡起了這樣的念頭,卻也不想細問了。
桂花醬如果是工筆,“決明子”就是寫意了。在仁愛路上有時會遇到一位老先生賣“決明子”,挑兩個大籃用白布覆著,前一籃寫“決明子”,後一籃寫“中國咖啡”。賣的時候用一隻長長的木勺,頗有古意。
聽說“決明子”是山上的草本灌木,子熟了以後熱炒,沖泡有明目滋腎的功效,不過我買決明子只是喜歡老先生買賣的方式,並且使我想起幼年時代在山上采決明子的情景。在台灣鄉下,決明子喚作“米仔茶”,夏夜喝的時候總是配著滿天的螢火入喉。
對於能想出一些奇特的方法做出清雅食物的人,我總感到佩服,在師大路巷子裡有一家賣酸酪的店,老闆告訴我,他從前實驗做酸酪時,為了使奶酪發酵,把奶酪放在鍋中,用棉被裹著,夜裡還抱著睡覺,後來他才找出做酸酪最好的溫度與時間。他現在當然不用棉被了,不過他做的酸酪又白又細真像棉花一般,入口成泉,若不是早年抱棉被,恐怕沒有這種火候。
那優美的酸酪要配什麼呢?八德路一家醫院餐廳里賣的全黑麥麵包,或是絕配。那黑麥麵包不像別的麵包是干透的,裡面含著一些有濃香的水分,有一次問了廚子,才知道是以黑麥和麥芽做成,麥芽是有水分的,才使那裡的黑麥麵包一枝獨秀,想出加麥芽的廚子,胸中自有一株麥芽。
食物原是如此,人總是選著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但也不盡然,在通化街巷裡有一個小攤,擺兩個大缸,右邊一缸賣“蜜茶”,左邊一缸賣“苦茶”,蜜茶是甜到了頂,苦茶是苦到了底,有人愛甜,卻又有人愛那樣的苦。
“還有一種人,他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兩種都要嘗嘗。”老闆說,不過他也笑了,“可就沒看過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見世人都愛先苦後甘,不喜歡先甘後苦吧!”
後來,我成了第一個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老闆著急地問我感想如何?
“喝苦茶時,特別能回味蜜茶的滋味。”我說,我們兩人都大笑起來。
旁邊圍觀的人都為我歡欣地鼓掌。
心無片瓦
我很喜歡《楞嚴經》里的一個故事。
是說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遠劫前曾經跟隨水天佛修習水觀,以進入正定三昧。
月光童子先觀照自己身中的水性,從涕淚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這些在身內循環往復的水,性質都是一樣的。然後知道了身體內部的水性與世界內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沒有差別。逐漸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觀,能使身水融化為一,但還沒有達到無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內安禪,他的小弟子從窗外探視,只看見室中遍滿清水,其他什麼都沒看見。小弟子不知道是師父坐禪,就拿了一片瓦礫丟到室內的清水裡,撲通一聲,以遊戲的心情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後,覺得心裡很痛,他想到:“我已經證得阿羅漢很久了,早就與病痛無緣,為什麼今天忽然生出心痛這樣的疾病,難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嗎?”正在疑慮的時候,小弟子來看他,說出了剛剛看見滿室清水丟入瓦礫的事。
月光童子聽了,對弟子說:“以後我入定的時候,如果你再看見滿室清水,就立即開門走進水中,除去瓦礫。”後來他入定的時候,弟子果然又看見水,那片瓦礫還清晰宛然留在水裡,弟子走進去把瓦礫取出,丟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後,感覺到身心泰然,身心恢復如初。
此後,月光童子跟隨無數的佛學習,一直到遇見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見,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因此他認為修行水觀法門,是求得圓滿無上正覺的第一妙法。
這個故事出自《楞嚴經》卷五,原來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得道的菩薩與弟子報告自己修行的過程與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就是從水觀而得到成就的。
水仙茶是好,有一個朋友做的凍頂豆腐更好。他以上好的凍頂烏龍茶清燜硬豆腐,到豆腐成金黃色時撈起來,切成一方一方,用白瓷盤裝著,吃時配著咸酥花生,品嘗這樣的豆腐,坐在大樓里就像坐在野草地上,有清洌之香。
有時食物也能像繪畫中的扇面,或文章里的小品,音樂里的小提琴獨奏,格局雖小,慧心卻十分充盈。凍頂豆腐是如此,在南門市場有一家南北貨行賣的“桂花醬”也是如此,那桂花醬用一隻拇指大的小瓶裝著,真是小得不可思議,但一打開桂花香猛然自瓶中醒來,細細的桂花瓣還像活著,只是在寶瓶里睡著了。
桂花醬可以加在任何飲料或茶水裡,加的時候以竹籤挑出一滴,一杯水就全被香味所濡染,像秋天庭院中桂花盛放時,空氣都流滿花香。我只知道桂花醬中有蜜、有梅子、有桂花,卻不知如何做成,問到老闆,他笑而不答。“莫非是祖傳的秘方嗎?”心裡起了這樣的念頭,卻也不想細問了。
桂花醬如果是工筆,“決明子”就是寫意了。在仁愛路上有時會遇到一位老先生賣“決明子”,挑兩個大籃用白布覆著,前一籃寫“決明子”,後一籃寫“中國咖啡”。賣的時候用一隻長長的木勺,頗有古意。
聽說“決明子”是山上的草本灌木,子熟了以後熱炒,沖泡有明目滋腎的功效,不過我買決明子只是喜歡老先生買賣的方式,並且使我想起幼年時代在山上采決明子的情景。在台灣鄉下,決明子喚作“米仔茶”,夏夜喝的時候總是配著滿天的螢火入喉。
對於能想出一些奇特的方法做出清雅食物的人,我總感到佩服,在師大路巷子裡有一家賣酸酪的店,老闆告訴我,他從前實驗做酸酪時,為了使奶酪發酵,把奶酪放在鍋中,用棉被裹著,夜裡還抱著睡覺,後來他才找出做酸酪最好的溫度與時間。他現在當然不用棉被了,不過他做的酸酪又白又細真像棉花一般,入口成泉,若不是早年抱棉被,恐怕沒有這種火候。
那優美的酸酪要配什麼呢?八德路一家醫院餐廳里賣的全黑麥麵包,或是絕配。那黑麥麵包不像別的麵包是干透的,裡面含著一些有濃香的水分,有一次問了廚子,才知道是以黑麥和麥芽做成,麥芽是有水分的,才使那裡的黑麥麵包一枝獨秀,想出加麥芽的廚子,胸中自有一株麥芽。
食物原是如此,人總是選著自己的喜好,這喜好往往與自己的性格和本質十分接近,所以從一個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但也不盡然,在通化街巷裡有一個小攤,擺兩個大缸,右邊一缸賣“蜜茶”,左邊一缸賣“苦茶”,蜜茶是甜到了頂,苦茶是苦到了底,有人愛甜,卻又有人愛那樣的苦。
“還有一種人,他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兩種都要嘗嘗。”老闆說,不過他也笑了,“可就沒看過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見世人都愛先苦後甘,不喜歡先甘後苦吧!”
後來,我成了第一個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老闆著急地問我感想如何?
“喝苦茶時,特別能回味蜜茶的滋味。”我說,我們兩人都大笑起來。
旁邊圍觀的人都為我歡欣地鼓掌。
心無片瓦
我很喜歡《楞嚴經》里的一個故事。
是說有一位月光童子,他在久遠劫前曾經跟隨水天佛修習水觀,以進入正定三昧。
月光童子先觀照自己身中的水性,從涕淚唾液,一直到津液精血、大小便利,這些在身內循環往復的水,性質都是一樣的。然後知道了身體內部的水性與世界內外所有的水分,甚至香水大海等等都沒有差別。逐漸地,月光童子成就了水觀,能使身水融化為一,但還沒有達到無身空性的最高境界。
有一天,月光童子在室內安禪,他的小弟子從窗外探視,只看見室中遍滿清水,其他什麼都沒看見。小弟子不知道是師父坐禪,就拿了一片瓦礫丟到室內的清水裡,撲通一聲,以遊戲的心情看了一會兒就離開了。
月光童子出定以後,覺得心裡很痛,他想到:“我已經證得阿羅漢很久了,早就與病痛無緣,為什麼今天忽然生出心痛這樣的疾病,難道是我的修行退步了嗎?”正在疑慮的時候,小弟子來看他,說出了剛剛看見滿室清水丟入瓦礫的事。
月光童子聽了,對弟子說:“以後我入定的時候,如果你再看見滿室清水,就立即開門走進水中,除去瓦礫。”後來他入定的時候,弟子果然又看見水,那片瓦礫還清晰宛然留在水裡,弟子走進去把瓦礫取出,丟掉了。月光童子出定後,感覺到身心泰然,身心恢復如初。
此後,月光童子跟隨無數的佛學習,一直到遇見山海自在通王佛,才真正忘去身見,與十方界諸香水海,性合真空,無二無別。因此他認為修行水觀法門,是求得圓滿無上正覺的第一妙法。
這個故事出自《楞嚴經》卷五,原來是佛陀要二十五位修行得道的菩薩與弟子報告自己修行的過程與方法,每一位都不相同,月光童子就是從水觀而得到成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