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人的質量其實是與梅香相似,是無形的,是一種氣息,我們如果光是賞花的外形,就很難知道梅花有極淡的清香;我們如果不能細心地體貼,也難以品味到一個人隱在外表內部人格的香氣。

  最可嘆惜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觀自我,品賞自己心靈的梅香,大部分人空過了一生,也沒有體會到隱藏在心靈內部極幽微,但極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能聞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現在,讓我們一起以一種莊嚴的心情,走到心靈的花園,放下一切的纏縛,狂心都歇,觀聞從我們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一塵

  有一個比丘在森林裡的蓮花池畔散步,他聞到了蓮花的香味,心想如果能常聞蓮花的香味,不知道有多好,心裡起了貪著。蓮花池的池神就現身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在樹下坐禪,而跑到這裡來偷我的花香呢?你貪著香味,心中就會起煩惱,得不到自在。”說完,就消失了。

  比丘心裡感到十分慚愧,正想繼續回去禪坐,這時,來了一個人,他走到蓮花池裡玩耍,用手把蓮花的葉子折斷,連根拔起,並且把一池蓮花弄得亂七八糟,弄完,那人就走了。

  池神不但沒有現身,連一聲都不吭。

  比丘感到很奇怪,問池神說:“那個人把你的蓮花弄得一團糟,你怎麼不管?我只是在你的池畔散步,聞了你的花香,你就責備我,這是什麼道理呢?”

  池神回答說:“世間的惡人,他們滿身都是罪垢,即使頭上再弄髒一點,他的髒還是一樣的,所以我不想管。你是修淨行修禪定的人,貪著花香恐怕會破壞你的修行,所以我才責備你。這就譬如白布上有一個小污點,大家都看得見;那些惡人,好比黑衣,再加上幾個黑點,自己也是看不見的。”

  這個故事出自佛經,想起來令人動容,我們每個人走在街上,都可以感受到把一池蓮花弄得亂七八糟的景況,而我們不能感受到那些敗壞,卻是最可悲的,當我們在為惡的時候、壞念頭生起的時候、處在敗壞的環境的時候還沒有醒覺、不能覺悟,是人生中至可悲嘆的事。

  就像沒有眼睛的人,他是完全看不見的,這種黑暗與處在暗室里的好眼睛的人,所看見的黑暗並沒有不同,但是好眼睛的人不是看不見,而是看見的都是黑暗。在光明里,瞎眼的人需要的是眼睛;在黑暗中,眼明的人需要的是燈光。

  我們要隨時點一盞心燈,才不至於像一個目盲的人。

  一個人怎麼樣使自己的心性澄明,能見到其中的污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清洗與修補,一步一步往光明的方向走,否則,當我們折拔蓮花時都能心無所感,那表示心裡早就沒有蓮花,而是一片污泥了。

  《楞嚴經》里說:“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譬如一個國王,要用兵剿匪,如果不知道匪在什麼地方,如何去剿滅他們呢?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的污點與過錯,要如何去除污點呢?

  讓我們不要做把蓮花池弄得亂七八糟而不自知的人,讓我們做一個因貪聞花香而感到慚愧的人吧!

  讓我們不要做染上污點完全看不出來的黑衣,讓我們做任何小污點都讓我們醒目的白布吧!

  在照進窗隙強烈的陽光裡面,我們可以看見虛空中飛揚的塵埃,那些塵埃粒粒分明,但無法破壞光線的本質。在黑暗中,我們完全見不到塵埃,塵埃就一層層地增加,使我們陷入更深的黑暗。

  對於我們所生的惡念,一塵也不要放過,才能使我們有一天能一塵不染,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

  模糊了、污染了、歪斜了的鏡子裡所照出的最美麗的玫瑰花,也像是污穢的東西呀!

  雪的面目

  在赤道,一位小學老師努力地給兒童說明“雪”的形態,但不管他怎麼說,兒童也不能明白。

  老師說:雪是純白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鹽一樣。

  老師說:雪是冷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冰淇淋一樣。

  老師說:雪是粗粗的東西。

  兒童就猜測:雪是像沙子一樣。

  老師始終不能告訴孩子雪是什麼,最後,他考試的時候,出了“雪”的題目,結果有幾個兒童這樣回答:“雪是淡黃色,味道又冷又鹹的沙。”

  這個故事使我們知道,有一些事物的真相,用言語是無法表白的,對於沒有看過雪的人,我們很難讓他知道雪,像雪這種可看的、有形象的事物都是無法明明白白地講,那麼,對於無聲無色、沒有形象、不可捕捉的心念,如何能夠清楚地表達呢?

  我們要知道雪,只有自己到有雪的國度。

  我們要聽黃鶯的歌聲,就要坐到有黃鶯的樹下。

  我們要聞夜來香的清氣,只有夜晚走到有花的庭院。

  那些寫著最熱烈優美的情書的,不一定是最愛我們的人;那些陪我們喝酒吃肉搭肩拍胸的,不一定是真朋友;那些嘴裡說著仁義道德的,不一定有人格的馨香;那些簽了約的字據呀,也有背棄與撕毀的時候!

  這個世界最美好的事物,都是語言文字難以形容與表現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