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喜、怒、哀、樂、愛、惡、欲是“七情”,乃是非之主,利害之根。
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叫“六欲”,是凡夫對異性具有的六種欲望。
七情六慾原無好壞,沉淪了就墮落,清淨了就超越。
可惜沉淪者眾,清淨者寡。
八功德水 佛經里,把很好很好的水叫“八功德水”。
是說水具有八種功德、八種殊勝:
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善根。
包圍著須彌山的七內海,還有佛淨土的水都是八功德水。
其實,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也有這樣的水,今天路過猶澄明的澎湖內海就有這樣的感慨:許多地方沒有八功德水,那是因為當地的人沒有功德了。
一個地方的水開始污染,表示人心已先污染了。
九品蓮台 《觀無量壽經》里說到,人如果求生淨土,死後會依其善根因緣去往生淨土,淨土分為九品,人則從蓮花里化生。
人從蓮花里生出,想起來就令人感動,可是蓮花那麼柔軟,要多麼柔軟的人才能安住呢?
在這波動煩惱的人間,有時覺得能住在草樹圍繞的茅屋,心中沒有煩惱,就是淨土了。
十界一念 佛法里把世界分成十界: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前六界是凡夫的迷界,後四界是聖者的悟界,所以稱為“六聖四凡”。
十界看來很遙遠,其實很近,“十界一心平等”“十界互具”“十界一念”。
所以說人身難得,生而為人是珍貴的,因為十界都在我們的心中,偶爾抬眼看人間,總看到悲喜的演出,這時就會想:超凡入聖吧!可是看到苦難不能解救,就會想:超聖入凡吧!
十一面觀音 以觀世音菩薩的形相,看了最令人心驚的是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有十一張臉,頂上的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見善眾生而生慈心,大慈與樂。左三面嗔面,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暴出,見淨業者發讚嘆,勸進佛道。最後一面大笑,是見到善惡雜穢眾生而生怪笑,使其改惡向善。
十一面觀音其實是人間相的總和,令人深思,其慈如山,其悲似海,而他的生氣與爆笑,何嘗不是深刻的示現呢?
十二因緣 佛經的根本教義是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這是說生老病死一切的苦惱是從無明開始的,而一個人如果要滅除人間的苦,就要滅去無明與渴愛。
人生在這個天地,有哭有笑,有血有淚,看起來是多麼奇妙,可是這奇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開始了。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想要停止生死輪轉,就要從此刻開始!
柔軟的耕耘 童年時代,家裡務農,種了許多作物,不管是要種什麼,父親帶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鬆土地。
如果是種稻子或甘蔗,就用牛犁,一行一行地把土地翻過來,再翻過去,最少要把兩尺深的硬土整個松過一遍。父親的說法是:“土地是有地力的,種過的土地表層已經耗去地力,所以要把有地力的沙土,從深的地方翻出來。而且,僵硬的土地是什麼作物也不能種植的,柔軟的土地才是有用的土地。”
如果是尚未種過的土地,就要用鋤頭鬆土,因為怕牛犁損壞了。先要把地上的雜草拔除,然後一鋤一鋤地掘下去,掘起來的土中夾著石頭,要把石頭拾到挑籃里。這些石頭被挑到田畔去做水圳,以利灌溉和排水,並保護土地。
第一次耕種的土地要掘到四尺深,工作是非常繁劇的。
“為什麼要掘這麼深?”有一次我問父親。
他說:“不管是種什麼作物,根是最要緊的,根長得深,長得牢固,作物的生長就沒有問題。要根長得深和牢固,就要把石頭和野草的根徹底地除去,要使土地鬆軟。土地若是不鬆軟,以後撒再多肥料也沒有用呀!”
童年鬆土的記憶深埋在我的心裡,知道強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沒有柔軟的土地,強根固本也就成為妄談。人也是和土地一樣,要先把心地鬆軟了,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長得好。即使是年年長好作物的農田,也要每年搓草、鬆土,才能種新的作物。
因此,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礎和根本的就是有一顆柔軟的心。
柔軟心在佛教的經典里常被提到,例如把十地菩薩的第五地稱為“柔軟地”。如來常教我們要有柔軟的心、柔軟的行為、柔軟的語言;要柔順、柔法、柔和忍辱、柔和質直。
例如在《法華經》里,佛就說柔和忍辱是如來的心,如果一個人有柔和忍辱的心,就可以防止一切嗔怒的毒害,如衣服可以防止寒熱一樣。佛說:“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例如在《大集經》里,佛說:“於眾生中常柔軟語故,得梵音相。”因而把如來溫和柔軟的聲音,稱為清淨殊妙之相。
什麼是柔軟心呢?就是不執著、不染雜、不僵化、能出污泥而不染的心。是指慧心柔軟的人,能隨順真理,既能隨順人的本性不相違逆,又能與實相之理不相乖違。所以在《十住毘婆沙論》里說:“柔軟心者,謂廣略止觀相順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淨相資而成就也。”那麼,柔軟心也可以說是不二的心,不分別的心,清淨的心。
色慾、形貌欲、威儀欲、言語音聲欲、細滑欲、人相欲叫“六欲”,是凡夫對異性具有的六種欲望。
七情六慾原無好壞,沉淪了就墮落,清淨了就超越。
可惜沉淪者眾,清淨者寡。
八功德水 佛經里,把很好很好的水叫“八功德水”。
是說水具有八種功德、八種殊勝:
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善根。
包圍著須彌山的七內海,還有佛淨土的水都是八功德水。
其實,在我們居住的地方也有這樣的水,今天路過猶澄明的澎湖內海就有這樣的感慨:許多地方沒有八功德水,那是因為當地的人沒有功德了。
一個地方的水開始污染,表示人心已先污染了。
九品蓮台 《觀無量壽經》里說到,人如果求生淨土,死後會依其善根因緣去往生淨土,淨土分為九品,人則從蓮花里化生。
人從蓮花里生出,想起來就令人感動,可是蓮花那麼柔軟,要多麼柔軟的人才能安住呢?
在這波動煩惱的人間,有時覺得能住在草樹圍繞的茅屋,心中沒有煩惱,就是淨土了。
十界一念 佛法里把世界分成十界:地獄界、餓鬼界、畜生界、修羅界、人間界、天上界、聲聞界、緣覺界、菩薩界、佛界,前六界是凡夫的迷界,後四界是聖者的悟界,所以稱為“六聖四凡”。
十界看來很遙遠,其實很近,“十界一心平等”“十界互具”“十界一念”。
所以說人身難得,生而為人是珍貴的,因為十界都在我們的心中,偶爾抬眼看人間,總看到悲喜的演出,這時就會想:超凡入聖吧!可是看到苦難不能解救,就會想:超聖入凡吧!
十一面觀音 以觀世音菩薩的形相,看了最令人心驚的是十一面觀音。
十一面觀音有十一張臉,頂上的佛面表示佛果。前三面慈相,見善眾生而生慈心,大慈與樂。左三面嗔面,見惡眾生而生悲心,大悲救苦。右三面白牙暴出,見淨業者發讚嘆,勸進佛道。最後一面大笑,是見到善惡雜穢眾生而生怪笑,使其改惡向善。
十一面觀音其實是人間相的總和,令人深思,其慈如山,其悲似海,而他的生氣與爆笑,何嘗不是深刻的示現呢?
十二因緣 佛經的根本教義是十二因緣: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這是說生老病死一切的苦惱是從無明開始的,而一個人如果要滅除人間的苦,就要滅去無明與渴愛。
人生在這個天地,有哭有笑,有血有淚,看起來是多麼奇妙,可是這奇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開始了。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想要停止生死輪轉,就要從此刻開始!
柔軟的耕耘 童年時代,家裡務農,種了許多作物,不管是要種什麼,父親帶我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翻鬆土地。
如果是種稻子或甘蔗,就用牛犁,一行一行地把土地翻過來,再翻過去,最少要把兩尺深的硬土整個松過一遍。父親的說法是:“土地是有地力的,種過的土地表層已經耗去地力,所以要把有地力的沙土,從深的地方翻出來。而且,僵硬的土地是什麼作物也不能種植的,柔軟的土地才是有用的土地。”
如果是尚未種過的土地,就要用鋤頭鬆土,因為怕牛犁損壞了。先要把地上的雜草拔除,然後一鋤一鋤地掘下去,掘起來的土中夾著石頭,要把石頭拾到挑籃里。這些石頭被挑到田畔去做水圳,以利灌溉和排水,並保護土地。
第一次耕種的土地要掘到四尺深,工作是非常繁劇的。
“為什麼要掘這麼深?”有一次我問父親。
他說:“不管是種什麼作物,根是最要緊的,根長得深,長得牢固,作物的生長就沒有問題。要根長得深和牢固,就要把石頭和野草的根徹底地除去,要使土地鬆軟。土地若是不鬆軟,以後撒再多肥料也沒有用呀!”
童年鬆土的記憶深埋在我的心裡,知道強根固本的重要,但若沒有柔軟的土地,強根固本也就成為妄談。人也是和土地一樣,要先把心地鬆軟了,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長得好。即使是年年長好作物的農田,也要每年搓草、鬆土,才能種新的作物。
因此,一切正面的品德,最基礎和根本的就是有一顆柔軟的心。
柔軟心在佛教的經典里常被提到,例如把十地菩薩的第五地稱為“柔軟地”。如來常教我們要有柔軟的心、柔軟的行為、柔軟的語言;要柔順、柔法、柔和忍辱、柔和質直。
例如在《法華經》里,佛就說柔和忍辱是如來的心,如果一個人有柔和忍辱的心,就可以防止一切嗔怒的毒害,如衣服可以防止寒熱一樣。佛說:“如來衣者,柔和忍辱心是。”“諸有修功德,柔和質直者,則皆見我身,在此而說法。”
例如在《大集經》里,佛說:“於眾生中常柔軟語故,得梵音相。”因而把如來溫和柔軟的聲音,稱為清淨殊妙之相。
什麼是柔軟心呢?就是不執著、不染雜、不僵化、能出污泥而不染的心。是指慧心柔軟的人,能隨順真理,既能隨順人的本性不相違逆,又能與實相之理不相乖違。所以在《十住毘婆沙論》里說:“柔軟心者,謂廣略止觀相順修行,成不二心也。譬如以水取影,清淨相資而成就也。”那麼,柔軟心也可以說是不二的心,不分別的心,清淨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