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那麼,是為了什麼?”我感到疑惑。
“有錢人看見的天空是這個樣子的呀!繽紛七彩、金銀斑斕,與他們的珠寶箱一樣。”這是我第一次聽見的說法,眼中禁不住流出了問號,朋友補充說:“至少,他們希望家裡的天空是這樣子,人的腦子塞滿錢財就會覺得天空不應該只是藍色,只有一種藍色的天空,多無聊呀!”
朋友似笑非笑的看著藻井,又看著亭外的天空。
我也笑了。
當我們走出有藻井的涼亭時,感覺單純的藍天,是多麼美!多麼有氣派!
水因有月方知靜,天為無雲始覺高,我突然想起這兩句詩。
如水 曾經協助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的大將軍黑田孝高,他擅於用水作戰,曾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歷史上有“如水”的別號,他曾寫過“水五則”:
一、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二、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潔洗淨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這“水五則”,也就是“水的五德”,是值得參究的,我們每天要用很多的水,有沒有想過水是什麼?要怎樣來做水的學習呢?
要學習水,我們要做能推動別人的,常探求自己方向的,以百倍力量通過障礙的,有容清納濁度量的,永不失本性的人。
要學習水,先要如水一樣清淨、無礙才行。
茶味 我時常一個人坐著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濃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過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這泡茶的過程時常令我想起人生,青澀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說著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說一通,道別人的是非。
與人對飲時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確乎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說話,也可以互相印證。喝茶中有水深波靜、流水喧喧、花紅柳綠、眾鳥喧譁、車水馬龍種種境界。
我最喜歡的喝茶,是在寒風冷肅的冬季,夜深到眾音沉默之際,獨自在清靜中品茗,杯小茶濃,一飲而淨,兩手握著已空的杯子,還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熱,迅速的傳到心底。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後,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說話,也可以互相印證。
第六輯 從容彼岸是生活
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此所以有了擁有, 就有了負擔, 就不能自在。
擁有 星雲大師退位的時候,許多人都為他離開佛光山而感到惋惜,他說了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話,他說:
“佛光山如果要說是屬於我的,就是屬於我的。因為大自然的一切,小如花草清風,大到山河大地,如果你認為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了。
佛光山,如果要說不是屬於我的,就不是屬於我的。因為不要說佛光山這麼大的園林,不能為個人擁有,即使是自己的身體也不是自己所擁有的。”
這兩段話很有智慧,是由於大師真正徹悟地照見了人生的本質,人具有兩種本質,一種是極為壯大開闊的,一種又是極端的渺小和卑微。在心念廣大的時候,我們可以欣賞一切、涵容一切,可是比照起我們所能欣賞與涵容的事物,我們又顯得太渺小了。
明了了這一層,一個人對事物的擁有是應該重新來認識的。我們常在心裡想著:“這是我的房子,這是我的車子,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財產……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因為我們擁有了太多的東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此所以有了擁有,就有了負擔,就不能自在。
到了年老體衰,即使擁有許多東西,但不能享用,也就算失去了;最後兩手一攤,不管什麼寶貝的東西也握不住了。
在佛經里,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來擁有的,而是用來舍的,一個人捨得下一切則是真正壯大,無牽無掛;一個人擁有一切正是沉淪苦痛的泉源。
我們是入世的凡夫,難以直趨其境,但我們可以訓練一種擁有,就是在心靈上擁有,不在物慾上擁有;在精神上對一切好的東西能欣賞、能奉獻、能愛,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藏成為自己專有。能如此,則能免於物慾上的奔逐,免於對事物的執迷,那麼人生猶如寬袍大袖,清風飄飄,何憂之有?
清末才子王國維曾在《紅樓夢評論》中說:“濠上之魚,莊、惠之所樂也,而漁父襲之以網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繼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無所住,則雖殉財之夫,貴私之子,寧有對曹霸、韓干之馬,而計馳騁之樂,見畢宏、韋偃之松,而思棟樑之用,求好逑於雅典之偶,思稅駕於金字之塔者哉?”
“有錢人看見的天空是這個樣子的呀!繽紛七彩、金銀斑斕,與他們的珠寶箱一樣。”這是我第一次聽見的說法,眼中禁不住流出了問號,朋友補充說:“至少,他們希望家裡的天空是這樣子,人的腦子塞滿錢財就會覺得天空不應該只是藍色,只有一種藍色的天空,多無聊呀!”
朋友似笑非笑的看著藻井,又看著亭外的天空。
我也笑了。
當我們走出有藻井的涼亭時,感覺單純的藍天,是多麼美!多麼有氣派!
水因有月方知靜,天為無雲始覺高,我突然想起這兩句詩。
如水 曾經協助豐臣秀吉統一全日本的大將軍黑田孝高,他擅於用水作戰,曾用水攻陷了久攻不下的高松城,因此在日本歷史上有“如水”的別號,他曾寫過“水五則”:
一、自己活動,並能推動別人的,是水。
二、經常探求自己的方向的,是水。
三、遇到障礙物時,能發揮百倍力量的,是水。
四、以自己的清潔洗淨他人的污濁,有容清納濁的寬大度量的,是水。
五、汪洋大海,能蒸發為雲,變成雨、雪,或化而為霧,又或凝結成一面如晶瑩明鏡的冰,不論其變化如何,仍不失其本性的,也是水。
這“水五則”,也就是“水的五德”,是值得參究的,我們每天要用很多的水,有沒有想過水是什麼?要怎樣來做水的學習呢?
要學習水,我們要做能推動別人的,常探求自己方向的,以百倍力量通過障礙的,有容清納濁度量的,永不失本性的人。
要學習水,先要如水一樣清淨、無礙才行。
茶味 我時常一個人坐著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濃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過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
這泡茶的過程時常令我想起人生,青澀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麼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說著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說一通,道別人的是非。
與人對飲時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確乎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說話,也可以互相印證。喝茶中有水深波靜、流水喧喧、花紅柳綠、眾鳥喧譁、車水馬龍種種境界。
我最喜歡的喝茶,是在寒風冷肅的冬季,夜深到眾音沉默之際,獨自在清靜中品茗,杯小茶濃,一飲而淨,兩手握著已空的杯子,還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熱,迅速的傳到心底。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後,中夜觀心,看見,並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說話,也可以互相印證。
第六輯 從容彼岸是生活
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 此所以有了擁有, 就有了負擔, 就不能自在。
擁有 星雲大師退位的時候,許多人都為他離開佛光山而感到惋惜,他說了一段非常有智慧的話,他說:
“佛光山如果要說是屬於我的,就是屬於我的。因為大自然的一切,小如花草清風,大到山河大地,如果你認為是你的,它就是你的了。
佛光山,如果要說不是屬於我的,就不是屬於我的。因為不要說佛光山這麼大的園林,不能為個人擁有,即使是自己的身體也不是自己所擁有的。”
這兩段話很有智慧,是由於大師真正徹悟地照見了人生的本質,人具有兩種本質,一種是極為壯大開闊的,一種又是極端的渺小和卑微。在心念廣大的時候,我們可以欣賞一切、涵容一切,可是比照起我們所能欣賞與涵容的事物,我們又顯得太渺小了。
明了了這一層,一個人對事物的擁有是應該重新來認識的。我們常在心裡想著:“這是我的房子,這是我的車子,這是我的土地,這是我的財產……這個是我的,那個也是我的。”因為我們擁有了太多的東西,所以害怕失去,害怕失去才是痛苦的根源,此所以有了擁有,就有了負擔,就不能自在。
到了年老體衰,即使擁有許多東西,但不能享用,也就算失去了;最後兩手一攤,不管什麼寶貝的東西也握不住了。
在佛經里,所有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是用來擁有的,而是用來舍的,一個人捨得下一切則是真正壯大,無牽無掛;一個人擁有一切正是沉淪苦痛的泉源。
我們是入世的凡夫,難以直趨其境,但我們可以訓練一種擁有,就是在心靈上擁有,不在物慾上擁有;在精神上對一切好的東西能欣賞、能奉獻、能愛,而不必把好的事物收藏成為自己專有。能如此,則能免於物慾上的奔逐,免於對事物的執迷,那麼人生猶如寬袍大袖,清風飄飄,何憂之有?
清末才子王國維曾在《紅樓夢評論》中說:“濠上之魚,莊、惠之所樂也,而漁父襲之以網罟;舞雩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繼之以斤斧。若物非有形,心無所住,則雖殉財之夫,貴私之子,寧有對曹霸、韓干之馬,而計馳騁之樂,見畢宏、韋偃之松,而思棟樑之用,求好逑於雅典之偶,思稅駕於金字之塔者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