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
“真高興再見到你,伊斯特布魯克。你最近好像常在附近逗留。”
我想,他的聲音中似乎有一股模糊的惡意。
他又說:“還有,您是李俊巡官吧?我承認,我實在有點好奇。我這個小地方那麼平靜,離罪惡那麼遠,可是卻有巡官會大駕光臨!有什麼事能效勞嗎?巡官。”
李俊表現得非常平靜,非常有禮。
“有一件事,也許你能幫我們的忙,威納博先生。”
“這句話聽起來好耳熟,不是嗎?你認為我能幫你什麼忙?”
“十月七日那天,有一位高曼神父在派丁頓區的西街被人謀殺,據我所知,你當時也在那附近,就是晚上七點四十五分到八點一刻之間。我們想,也許你看到了一些有關的事?”
“我當時真的在那附近嗎?我很懷疑,真的很懷疑。在我的記憶中,我從來沒去過倫敦那個地區,而且我記得我當時根本就不在倫敦那個地區。而且我記得我當時根本就不在倫敦。我只是偶爾到倫敦參加拍賣會,度過有趣的一天,有時候也去檢查身體。”
“是到哈理街的威廉·陶岱爾爵士那兒檢查吧?”
威納博先生冷冷地看著他。
“你的消息很靈通,巡官。”
“還不夠我理想的程度。不過我很失望你沒辦法像我所希望的那樣幫我忙。我想我應該先向你解釋一下跟高曼神父的死有關的事。”
“如果你願意的話,那當然。我從來沒聽過這個名字。”
“那個霧夜,高曼神父被請到附近一位垂死的婦女的床邊。那個女人跟一個犯罪組織有關,最先她並不知道,可是後來終於有些事使她懷疑事情相當嚴重。那個組織專門替人除掉眼中釘——不用說,費用當然很高。”
“這也不是新鮮事了,”威納博喃喃道:“美國就——”“喔,可是這個特別的組織還有一些很不可思議的特性。
首先,他們殺人的方法是用所謂的心理手段。據說每個人都有一種死的意願,只要加以刺激——”“那個人就會自殺?巡官,請恕我說一句,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不是自殺,威納博先生,是自自然然地死掉。”
“算了,算了,你難道真的相信?這可真不像我們精明警官的作風啊!”
“據說,這個組織的總部是一個叫‘白馬’的地方。”
“喔,我有點明白了,就因為這樣,你才會到我們這個鄉下小地方來,我的朋友是塞莎·格雷,還有她那套胡說,真是的!我從來不知道她自己到底是不是相信那一套,可是那的確是胡說!她有個傻兮兮的靈媒朋友,還有本地的女巫替她煮飯,(她居然敢吃,真是勇敢——湯里隨時都可能有毒胡蘿蔔汁!)她們三個人在本地可是相當有名。當然,她們實在有點頑皮,可是蘇格蘭警場或者派你來的什麼單位,總不至於把這些當真吧?”
“我們確實很認真,威納博先生。”
“你們真的相信塞莎胡亂念些東西,西碧兒陷入恍惚狀態,貝拉使使巫術,就能讓人死掉?”
“喔,不,威納博先生,死亡原因沒那麼複雜——”他頓一頓,又說:“真正的死因是鉈中毒。”
有一會兒很短暫的沉默——
“你說什麼?”
“毒藥——鉈鹽,非常簡單。不過需要一點掩飾,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假冒的科學、心理學背影——充滿了現代術語,又用迷信來加強它的力量。所以這么小心計劃,只是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不至於發覺只是單純地用毒藥殺人。”
“鉈,”威納博先生皺眉道:“我好像從來沒聽過。”
“是嗎?通常都用來製造老鼠藥,有時候也用來醫治兒童的癬玻很容易就可以弄到。對了,府上的園藝工具小屋有個角落就塞了一包。”
“‘我的’園藝工具小屋?聽起來好像很不可能。”
“可是的確有,我們已經拿了一些去化驗——”威納博變得有點緊張。
“一定是有人故意放的,我什麼都不知道!一點都不知道!”
“是嗎?你是個相當富有的人,對不對?威納博先生。”
“那跟我們所談的事有什麼關係?”
“我想,國稅局最近大概請教過你一些麻煩的問題吧?
我是指收入方面。”
“住在英國,最頭痛的事就是納稅制度,所以最近我正在考慮搬到百慕達去。”
“我想你暫時大概不可能去,威納博先生。”
“你是在威脅我?巡官,要是這樣——”“不,不,威納博先生,我只是表示一點意見。你要不要聽聽這個小犯罪集團怎麼發揮作用?”
“反正你已經決心要告訴我了。”
“這個組織很有規律,財政細節由伯明罕一位被取消律師資格的布萊德利先生安排。有興趣的顧客先到他辦公室談好條件,也就是說,雙方約定好賭注,打賭某人在某一段時間內是不是會死。通常,布萊德利先生對他所預測的事都很有信心。顧客則抱著更大的希望。布萊德利先生贏了之後,對方必須立刻付錢——否則就可能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布萊德利先生的工作就只有一樣——打賭,很簡單,對不對?
“接著,顧客就去拜訪‘白馬酒店’,塞莎·格雷和她的朋友就演出一幕戲,通常使顧客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現在我要說到這些煙幕背後的簡單事實了。
“有些婦女受僱給一家消費者調查公司到某些地區做問卷調查:‘你喜歡哪種麵包?府上用什麼牌子的衛生用品、化妝品?’反正現在一般人已經習慣回答問卷了,所以通常不會反對接受調查。
“於是,就剩下最後一個步驟了。簡單、大膽,而又成功!這個計劃中唯一執行行動的人,也就是想出這一切的創始人,有時候會打扮成大廈門房,有時候是查瓦斯表或者電錶的人。無論如何,他身上都會有適當的證件,隨時可以拿給別人看。不管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他真正的目的都很簡單——把借著問卷調查知道被害者所用的某種廠牌東西,換成類似有毒東西。完成工作之後,他就再也不會在附近出現。
“最初幾天,也許不會發生什麼事,可是被害者遲早會露出一些生病的症狀。雖然找醫生來看過,可是卻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他也許會問病人吃或喝了些什麼,但是卻不會懷疑病人用了好幾年的一般私人用品。
“現在,你知道這個計劃有多美妙了吧!威納博先生。
唯一知道這個組織的領導人做了些什麼事的人——就是那個領導人自己,任何人都沒辦法泄露他的秘密。”
我想,他的聲音中似乎有一股模糊的惡意。
他又說:“還有,您是李俊巡官吧?我承認,我實在有點好奇。我這個小地方那麼平靜,離罪惡那麼遠,可是卻有巡官會大駕光臨!有什麼事能效勞嗎?巡官。”
李俊表現得非常平靜,非常有禮。
“有一件事,也許你能幫我們的忙,威納博先生。”
“這句話聽起來好耳熟,不是嗎?你認為我能幫你什麼忙?”
“十月七日那天,有一位高曼神父在派丁頓區的西街被人謀殺,據我所知,你當時也在那附近,就是晚上七點四十五分到八點一刻之間。我們想,也許你看到了一些有關的事?”
“我當時真的在那附近嗎?我很懷疑,真的很懷疑。在我的記憶中,我從來沒去過倫敦那個地區,而且我記得我當時根本就不在倫敦那個地區。而且我記得我當時根本就不在倫敦。我只是偶爾到倫敦參加拍賣會,度過有趣的一天,有時候也去檢查身體。”
“是到哈理街的威廉·陶岱爾爵士那兒檢查吧?”
威納博先生冷冷地看著他。
“你的消息很靈通,巡官。”
“還不夠我理想的程度。不過我很失望你沒辦法像我所希望的那樣幫我忙。我想我應該先向你解釋一下跟高曼神父的死有關的事。”
“如果你願意的話,那當然。我從來沒聽過這個名字。”
“那個霧夜,高曼神父被請到附近一位垂死的婦女的床邊。那個女人跟一個犯罪組織有關,最先她並不知道,可是後來終於有些事使她懷疑事情相當嚴重。那個組織專門替人除掉眼中釘——不用說,費用當然很高。”
“這也不是新鮮事了,”威納博喃喃道:“美國就——”“喔,可是這個特別的組織還有一些很不可思議的特性。
首先,他們殺人的方法是用所謂的心理手段。據說每個人都有一種死的意願,只要加以刺激——”“那個人就會自殺?巡官,請恕我說一句,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不是自殺,威納博先生,是自自然然地死掉。”
“算了,算了,你難道真的相信?這可真不像我們精明警官的作風啊!”
“據說,這個組織的總部是一個叫‘白馬’的地方。”
“喔,我有點明白了,就因為這樣,你才會到我們這個鄉下小地方來,我的朋友是塞莎·格雷,還有她那套胡說,真是的!我從來不知道她自己到底是不是相信那一套,可是那的確是胡說!她有個傻兮兮的靈媒朋友,還有本地的女巫替她煮飯,(她居然敢吃,真是勇敢——湯里隨時都可能有毒胡蘿蔔汁!)她們三個人在本地可是相當有名。當然,她們實在有點頑皮,可是蘇格蘭警場或者派你來的什麼單位,總不至於把這些當真吧?”
“我們確實很認真,威納博先生。”
“你們真的相信塞莎胡亂念些東西,西碧兒陷入恍惚狀態,貝拉使使巫術,就能讓人死掉?”
“喔,不,威納博先生,死亡原因沒那麼複雜——”他頓一頓,又說:“真正的死因是鉈中毒。”
有一會兒很短暫的沉默——
“你說什麼?”
“毒藥——鉈鹽,非常簡單。不過需要一點掩飾,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假冒的科學、心理學背影——充滿了現代術語,又用迷信來加強它的力量。所以這么小心計劃,只是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力,不至於發覺只是單純地用毒藥殺人。”
“鉈,”威納博先生皺眉道:“我好像從來沒聽過。”
“是嗎?通常都用來製造老鼠藥,有時候也用來醫治兒童的癬玻很容易就可以弄到。對了,府上的園藝工具小屋有個角落就塞了一包。”
“‘我的’園藝工具小屋?聽起來好像很不可能。”
“可是的確有,我們已經拿了一些去化驗——”威納博變得有點緊張。
“一定是有人故意放的,我什麼都不知道!一點都不知道!”
“是嗎?你是個相當富有的人,對不對?威納博先生。”
“那跟我們所談的事有什麼關係?”
“我想,國稅局最近大概請教過你一些麻煩的問題吧?
我是指收入方面。”
“住在英國,最頭痛的事就是納稅制度,所以最近我正在考慮搬到百慕達去。”
“我想你暫時大概不可能去,威納博先生。”
“你是在威脅我?巡官,要是這樣——”“不,不,威納博先生,我只是表示一點意見。你要不要聽聽這個小犯罪集團怎麼發揮作用?”
“反正你已經決心要告訴我了。”
“這個組織很有規律,財政細節由伯明罕一位被取消律師資格的布萊德利先生安排。有興趣的顧客先到他辦公室談好條件,也就是說,雙方約定好賭注,打賭某人在某一段時間內是不是會死。通常,布萊德利先生對他所預測的事都很有信心。顧客則抱著更大的希望。布萊德利先生贏了之後,對方必須立刻付錢——否則就可能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布萊德利先生的工作就只有一樣——打賭,很簡單,對不對?
“接著,顧客就去拜訪‘白馬酒店’,塞莎·格雷和她的朋友就演出一幕戲,通常使顧客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現在我要說到這些煙幕背後的簡單事實了。
“有些婦女受僱給一家消費者調查公司到某些地區做問卷調查:‘你喜歡哪種麵包?府上用什麼牌子的衛生用品、化妝品?’反正現在一般人已經習慣回答問卷了,所以通常不會反對接受調查。
“於是,就剩下最後一個步驟了。簡單、大膽,而又成功!這個計劃中唯一執行行動的人,也就是想出這一切的創始人,有時候會打扮成大廈門房,有時候是查瓦斯表或者電錶的人。無論如何,他身上都會有適當的證件,隨時可以拿給別人看。不管他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他真正的目的都很簡單——把借著問卷調查知道被害者所用的某種廠牌東西,換成類似有毒東西。完成工作之後,他就再也不會在附近出現。
“最初幾天,也許不會發生什麼事,可是被害者遲早會露出一些生病的症狀。雖然找醫生來看過,可是卻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的地方。他也許會問病人吃或喝了些什麼,但是卻不會懷疑病人用了好幾年的一般私人用品。
“現在,你知道這個計劃有多美妙了吧!威納博先生。
唯一知道這個組織的領導人做了些什麼事的人——就是那個領導人自己,任何人都沒辦法泄露他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