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盒子開了。桌子四周一陣驚呼。那塊奶酪在那兒——
但還有其它東西。一個圓圓的東西閃爍著彩虹的七彩光芒。
“我的蛋白石!”
叫聲響亮清晰。羅西娜-納恩直直地站著,兩手緊緊握在胸前。
“我的蛋白石!它怎麼會到了那兒呢?”
亨利-賈德清了清嗓子。
“我——哦——我想,羅西,親愛的,肯定是你自己放在那兒的。”
有個人從桌邊站起來,踉蹌地衝到外面。那人是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奎恩跟著她。
“但是什麼時候?你是說——?”
薩特思韋特先生看著她漸漸明白真相。她花了兩分多鐘才明白過來。
“你的意思是去年——在劇院。”
“你明白的,”亨利抱歉地說,“你確實是亂扔東西,羅西。瞧你今天擱魚子醬的事。”
納恩小姐正在痛苦地對她的思路尋根究底。
“我隨意把它放了進去,然後我想我是轉動了盒子,碰巧撥弄了它一下,但是然後——然後——”最終她說了出來,“但是亞歷克-傑勒德根本沒偷東西。哦!”——一聲洪亮的叫聲,深深打動人心——“多麼可怕啊!”
“哦,”維斯先生說,“現在可以糾正過來了。”
“是的,但是他已經在監獄裡呆了一年了。”然後她使大家吃了一驚。她猛地轉向公爵夫人間道:“那個姑娘是誰——那個剛剛出去的姑娘?”
“卡爾頓-史密斯小姐,”公爵夫人說,“已和傑勒德先生訂婚了。她——對此事感到非常傷心。”
薩特思韋特先生偷偷溜了出來。雪已經停了,內奧米坐在一堵石牆上。她手裡拿著一本素描,一些彩色蠟筆散落在四周。奎恩先生站在她身邊。
她把素描本遞給薩特思韋特先生。非常粗糙——但很有天分。萬花筒般的雪花漩渦,中心有個人影。
“非常好。”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奎恩先生抬頭看了看天空。
“暴風雪結束了,”他說,“路會很滑,但我認為不會出什麼事——現在。”
“不會出事的。”內奧米說。她的聲音里充滿了某種薩特思韋特先生不懂的寒義。她轉過身來,朝他微微一笑——突然燦爛的一笑。“如果薩特思韋特先生願意,他可以和我一道乘車回去。”
他然後明白了,她曾是被多麼深的絕望所驅使。
“哦,”奎恩先生說,“我必須得和你們說再見了。”
他走開了。
“他要去哪兒?”薩特思韋特先生說,盯著他的身影。
“我想,是回到他來的地方。”內奧米以一種奇怪的聲音說。
“但——但那兒沒有任何東西,”薩特思韋特先生說,因為奎恩先生正朝他們第一次見到他時的那個懸崖盡頭走去。“你知道,你自己說過那是世界的盡頭。”
他遞還給她素描本。
“非常好,”他說,“非常像。但為什麼——呃——為什麼你把他畫成是穿著化裝服裝?”
她的眼睛在一剎那間和他的眼睛相遇了。
“我看到的他就像那個樣子。”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說。
第十二章 小丑路
薩特思韋特先生一直不太確信是什麼使他去登曼家做客。他們和他不是一類人——也就是說,他們既不屬於上流社會,也不屬於那個非常有情趣的藝術圈子。他們是很平庸的人。薩特思韋特先生第一次遇見他們是在比亞里茨”,他接受了他們邀他做客的請帖,赴約,呆煩了,然而奇怪的卻是一次次去了又來。
為什麼?六月二十一日,當他坐著他的勞斯萊斯汽車駛出輪敦時,他這樣問自己。
約翰-登曼四十歲,體格健壯,在商界有一定地位,受人尊敬。他的朋友們不是薩特思韋特先生的朋友,他的觀點更與薩特思韋特先生不同。他在他自己那一行是個非常機靈的人,但在此之外卻是毫無想像力。
我為什麼這樣做?薩特思韋特先生又一次問自己——
而唯一能找到的答案在他看來又是如此模糊,如此荒謬,以致於他簡直要棄之一旁。因為唯一的原因是,那所房子(一所舒適、設備完善的房子)的其中一個房間勾起了他的好奇心。那個房間就是登曼夫人自己的起居室。
它很難被看作是她個性的體現,因為,就薩特思韋特先生目前的判斷來看,她根本沒有個性。他從未遇見過如此徹底沒有表情的女人。他知道她在血統上是俄國人。約翰-登曼在歐戰爆發時曾去過俄國,曾與俄軍打仗,在革命爆發時僥倖逃生,帶回了這個身無分文的俄羅斯難民姑娘。面對著來自他父母強烈的反對,他娶了她。
登曼夫人的房間絲毫沒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質地很好的赫普爾懷特家具①把房間裝飾得非常出色——格調上有點男性化勝過女性化。但有一樣東西與整個房間很不協調:一面中國漆器屏——一件奶黃與淡粉相間的東西。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會很高興擁有它。它是件珍品,稀有而美麗。
它與房間濃重的英國背景極其不協調。它本應是房間的基調,放置的一切東西都應和它津巧地協調。然而,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能歸咎於登曼夫婦缺乏品味,整所房子的其它一切東西都極其完美地協調——
①HePplewhite赫普爾懷特式的家具。十八世紀英國的一種家具式樣,以輕巧,雅致著稱——譯註。
他搖了搖頭。那件東西——儘管微不足道——卻令他困惑。他完全相信,正因為這一點,他才一次又一次地來這所房子。可能,它是一個女人的一時興致——但這個答案並不能讓他滿意,當他想起登曼夫人的樣子來時——一個沉默、面貌嚴厲的女人,講著準確的英語,以致無人會猜到她是個外國人。
汽車在他的目的地停下來,他下了車,思路依然停留在那個中國屏風上。登曼夫婦的那房子的名字是“榛木坪”,占地五英畝左右,在梅爾頓市,離輪敦三十英里,海拔五百英尺,住在那兒的人們大部分收入富足。
管家禮貌地接待了薩特思韋特先生。登曼先生和登曼夫人都出去了——去參加一個彩排——他們希望薩特思韋特先生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等他們回來。
薩特思韋特先生點點頭,便照這些吩咐做了:進了花園。草草地查看了一下花圃,他溜達到林蔭路上,不一會兒來到一扇開在牆上的門前。門沒上鎖,他穿過門,出來進入一條狹窄的小徑。
薩特思韋特先生左右看看。一條非常迷人的小徑,陰涼碧綠,高高的灌木籬——一條迂迴曲折的老式鄉間小徑。他想起了那個蓋著郵戳的地址:榛木坪,小丑路——也想起了登曼夫人曾經告訴過他的當地人給它起的名字。
但還有其它東西。一個圓圓的東西閃爍著彩虹的七彩光芒。
“我的蛋白石!”
叫聲響亮清晰。羅西娜-納恩直直地站著,兩手緊緊握在胸前。
“我的蛋白石!它怎麼會到了那兒呢?”
亨利-賈德清了清嗓子。
“我——哦——我想,羅西,親愛的,肯定是你自己放在那兒的。”
有個人從桌邊站起來,踉蹌地衝到外面。那人是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奎恩跟著她。
“但是什麼時候?你是說——?”
薩特思韋特先生看著她漸漸明白真相。她花了兩分多鐘才明白過來。
“你的意思是去年——在劇院。”
“你明白的,”亨利抱歉地說,“你確實是亂扔東西,羅西。瞧你今天擱魚子醬的事。”
納恩小姐正在痛苦地對她的思路尋根究底。
“我隨意把它放了進去,然後我想我是轉動了盒子,碰巧撥弄了它一下,但是然後——然後——”最終她說了出來,“但是亞歷克-傑勒德根本沒偷東西。哦!”——一聲洪亮的叫聲,深深打動人心——“多麼可怕啊!”
“哦,”維斯先生說,“現在可以糾正過來了。”
“是的,但是他已經在監獄裡呆了一年了。”然後她使大家吃了一驚。她猛地轉向公爵夫人間道:“那個姑娘是誰——那個剛剛出去的姑娘?”
“卡爾頓-史密斯小姐,”公爵夫人說,“已和傑勒德先生訂婚了。她——對此事感到非常傷心。”
薩特思韋特先生偷偷溜了出來。雪已經停了,內奧米坐在一堵石牆上。她手裡拿著一本素描,一些彩色蠟筆散落在四周。奎恩先生站在她身邊。
她把素描本遞給薩特思韋特先生。非常粗糙——但很有天分。萬花筒般的雪花漩渦,中心有個人影。
“非常好。”薩特思韋特先生說。
奎恩先生抬頭看了看天空。
“暴風雪結束了,”他說,“路會很滑,但我認為不會出什麼事——現在。”
“不會出事的。”內奧米說。她的聲音里充滿了某種薩特思韋特先生不懂的寒義。她轉過身來,朝他微微一笑——突然燦爛的一笑。“如果薩特思韋特先生願意,他可以和我一道乘車回去。”
他然後明白了,她曾是被多麼深的絕望所驅使。
“哦,”奎恩先生說,“我必須得和你們說再見了。”
他走開了。
“他要去哪兒?”薩特思韋特先生說,盯著他的身影。
“我想,是回到他來的地方。”內奧米以一種奇怪的聲音說。
“但——但那兒沒有任何東西,”薩特思韋特先生說,因為奎恩先生正朝他們第一次見到他時的那個懸崖盡頭走去。“你知道,你自己說過那是世界的盡頭。”
他遞還給她素描本。
“非常好,”他說,“非常像。但為什麼——呃——為什麼你把他畫成是穿著化裝服裝?”
她的眼睛在一剎那間和他的眼睛相遇了。
“我看到的他就像那個樣子。”內奧米-卡爾頓-史密斯說。
第十二章 小丑路
薩特思韋特先生一直不太確信是什麼使他去登曼家做客。他們和他不是一類人——也就是說,他們既不屬於上流社會,也不屬於那個非常有情趣的藝術圈子。他們是很平庸的人。薩特思韋特先生第一次遇見他們是在比亞里茨”,他接受了他們邀他做客的請帖,赴約,呆煩了,然而奇怪的卻是一次次去了又來。
為什麼?六月二十一日,當他坐著他的勞斯萊斯汽車駛出輪敦時,他這樣問自己。
約翰-登曼四十歲,體格健壯,在商界有一定地位,受人尊敬。他的朋友們不是薩特思韋特先生的朋友,他的觀點更與薩特思韋特先生不同。他在他自己那一行是個非常機靈的人,但在此之外卻是毫無想像力。
我為什麼這樣做?薩特思韋特先生又一次問自己——
而唯一能找到的答案在他看來又是如此模糊,如此荒謬,以致於他簡直要棄之一旁。因為唯一的原因是,那所房子(一所舒適、設備完善的房子)的其中一個房間勾起了他的好奇心。那個房間就是登曼夫人自己的起居室。
它很難被看作是她個性的體現,因為,就薩特思韋特先生目前的判斷來看,她根本沒有個性。他從未遇見過如此徹底沒有表情的女人。他知道她在血統上是俄國人。約翰-登曼在歐戰爆發時曾去過俄國,曾與俄軍打仗,在革命爆發時僥倖逃生,帶回了這個身無分文的俄羅斯難民姑娘。面對著來自他父母強烈的反對,他娶了她。
登曼夫人的房間絲毫沒有什麼不同尋常之處。質地很好的赫普爾懷特家具①把房間裝飾得非常出色——格調上有點男性化勝過女性化。但有一樣東西與整個房間很不協調:一面中國漆器屏——一件奶黃與淡粉相間的東西。任何一家博物館都會很高興擁有它。它是件珍品,稀有而美麗。
它與房間濃重的英國背景極其不協調。它本應是房間的基調,放置的一切東西都應和它津巧地協調。然而,薩特思韋特先生不能歸咎於登曼夫婦缺乏品味,整所房子的其它一切東西都極其完美地協調——
①HePplewhite赫普爾懷特式的家具。十八世紀英國的一種家具式樣,以輕巧,雅致著稱——譯註。
他搖了搖頭。那件東西——儘管微不足道——卻令他困惑。他完全相信,正因為這一點,他才一次又一次地來這所房子。可能,它是一個女人的一時興致——但這個答案並不能讓他滿意,當他想起登曼夫人的樣子來時——一個沉默、面貌嚴厲的女人,講著準確的英語,以致無人會猜到她是個外國人。
汽車在他的目的地停下來,他下了車,思路依然停留在那個中國屏風上。登曼夫婦的那房子的名字是“榛木坪”,占地五英畝左右,在梅爾頓市,離輪敦三十英里,海拔五百英尺,住在那兒的人們大部分收入富足。
管家禮貌地接待了薩特思韋特先生。登曼先生和登曼夫人都出去了——去參加一個彩排——他們希望薩特思韋特先生就像在自己家裡一樣,等他們回來。
薩特思韋特先生點點頭,便照這些吩咐做了:進了花園。草草地查看了一下花圃,他溜達到林蔭路上,不一會兒來到一扇開在牆上的門前。門沒上鎖,他穿過門,出來進入一條狹窄的小徑。
薩特思韋特先生左右看看。一條非常迷人的小徑,陰涼碧綠,高高的灌木籬——一條迂迴曲折的老式鄉間小徑。他想起了那個蓋著郵戳的地址:榛木坪,小丑路——也想起了登曼夫人曾經告訴過他的當地人給它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