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頁
富與巳說道,不滿地噘起嘴巴。
「今天是最後一天嗎?」老師吃驚地問。
「你們不知道嗎?今天是展出最後一天呀。我問了一下下一站會去哪裡展覽,工作人員卻說不知道,搞不好會跑回出羽,不是嗎?我沒錢,去不了出羽那麼遠的地方。」
「可是結果並不是嘛。」老師再一次確定說,「真遺憾吶,真珠老弟。」
「嗯。」
富與巳莫名乾脆地應道,轉向我說了:
「可是啊,那個即身佛……有點蹊蹺吶,小蓮。疤痕的形狀是很相似,但我仔細觀察過一逼後,發現了一件事。剛才的那個即身佛啊……感覺很新。」
「很、很新?」
「像是疤痕……感覺不太對勁。」
富與巳說。
4
說到我當時的心情……唔,還是滿沒意思的。
後來會發生什麼事,我當然無從得知,而且這是一場一如既往的旅行,但也正因為如此,我一如既往,掃興極了。
這裡是出羽。
我們來到了出羽。
這是我們憧憬的東北之旅。
對我而言,這真是美夢成真,然而我的旅伴怎麼會是這個傢伙?——當時我的心中充滿了這種發自根本而且不可能消除的不滿。
我們的目的地會從神奈川變更為出羽,理由大半還是與笹田富與巳的再會。
那場衛生展覽會後,我們也和富與巳見了幾次。
每次見面,祂都向我們說上一堆他在戰時度過的秋田生活。
結果我的心中源源不絕地湧出了那種近似鄉愁的酸楚感懷。
另一方面,老師似乎也湧出了什麼。雖然我完全不曉得他是肚臍湧出熱茶來,還是腦袋湧出蛆蟲來……
還是該去東北呀……
不知不覺間,我們開始如此認定。
真想去變成要去,很快地變成去了之後要怎樣,未來的東北行已經成了既定事實。
會決定去山形,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沒有選擇青森、岩手、秋田三縣,只是客氣而已。
到底是對誰客氣,這真的就不曉得了,但我們覺得貿然跑去青森似乎很危險。要是從北端出發,結果繞逼整個東北的危險性太高了。
話雖如此,選擇最近的福島的話,回程的路線上,至多就只有栃木和埼玉而已。不是說栃木和琦玉不好,但這兒已經是關東了,不是東北。
另一方面,山形位在東北正中央。
只要我們不要太離譜,應該不可能遠徵到青森或秋田去。但回程上有宮城、福島及新瀉可供選擇。我們可以在歸途上隨興造訪其中任何一地。
決定的理由非常隨便,說穿了就是想要去許多地方的誘惑,與不能去那麼多地方的自律相互傾軋——而這也是要照著預定回家的決心,與反正沒辦法照預定回家的斷念的相互傾軋……
而最後找到的妥協點,就是山形。
我們絕沒有踏破出羽三山、或是窮究修驗道之類的高尚意志。遑論主動涉入富與巳帶來的事件,更是壓根兒沒想到。
結果,我們來到了出羽。
說是出羽,也十分廣大。
置賜、最上、村山、莊內,每個地方景觀都大相逕庭。
正中央高高聳立著出羽三山,將出羽分割為內陸地區及日本海側。
我提議先去酒田或鶴岡一帶,繞過莊內平原後,沿著最上川,以迂迴山地的路線去到新莊,看過最上之鄉後,循村山、天童、山形南下,再到米澤。接著再去到福島。我覺得這會是一場充實的旅行。
然而老師似乎相當不滿。
那山怎麼辦……?
他這麼說。
我說什麼山?簡單地說,就是難道不去湯殿山、羽黑山和月山了嗎?就算問我,我也無從答起。
出羽的山十分險峻,可以想像翻山越嶺絕非一件易事。再說山雖然是山,但就算山裡有傳說,我們也無從知曉。聽我這麼說,老師便冷哼一聲,以瞧不起人的口氣說,「你在說什麼傻話啊,不是有六十里越街道嗎?」那是一條連結莊內與山形的越山道。
「那兒可是聖地啊,聖地。」
老師接著這麼說。
的確,那裡是聖地。出羽三山——有時候也包括鳥海山——從平安時代開始,就被視為神聖之地,一直是民眾虔誠信仰的對象,也是山嶽佛教的北方據點。那裡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靈場。
可是我們又不是要去修行。
只是去看珍奇的東西,聽珍奇的傳說罷了。我們可是妖怪痴。何苦去翻山越績?
可是老師怎麼樣都不肯接受。大概是看到真正的木乃伊,受到了刺激吧。富與巳的話也起了效果。
他整個腦袋全是即身佛了。
話說回來,那些地方光是要爬上去就不得了了,而我們只是妖怪痴,並非登山家。那真的是我們這些俗人去得了的地方嗎?完全沒有保證。不是都說未經沐浴潔齋,就沒辦法穿過結界嗎?
我試著說服他。
老師不滿了一陣子,開始說起至少要去優門海上人修行的仙人瀑布看看吧。
這也算是偶然或是有緣啊,他說。
或許是吧——我這樣的想法,就是錯誤的開端。
仙人瀑布是湯殿山的修行場。那裡似乎也被視為出羽三山的總奧之院。奇岩怪石覆蓋瀑布,還有礦泉噴出,是個絕奇的聖域。
大井瀑布的登拜口好像還有七不可思議呢——老師說。
大日寺有你喜歡的呻吟石哦——老師如此慫恿我。
然後……
我被說動了。
我對石頭和溫泉一點抵抗力也沒有。
可是,把山也算進去的話,路線就得大幅變更了。
通往出羽三山的登拜口,好像俗稱八方七口,所以似乎共有七處。
從地圖上來看,其中日本海測,莊內有手向口、七五三掛口、大綱口三處,內陸側村山一帶有本道寺口、岩根澤口、大井澤口三處登拜口。剩下的一個我就不知道了。
參拜出羽三山的路線,從為數不多的紀行文來看,似乎多是從羽黑山巡至月山,再到湯殿山這樣的走法。是因為奧之院位在湯殿山之故嗎?
如果要依這樣的路線走,就得從日本海側上山,從內陸側下山。因為相當於羽黑山門前的登拜口,是位於莊內的手向口。
如果要把山排進行程的話,首先把最上一帶當做起點,移動到莊內,然後登山,再下到村山,最後去到置賜。
這樣的話,確實可以細細地繞遍整個山形……可是不管怎麼想,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財力。
太花時間了。
再說,
羽黑山和湯殿山之間,好像有道看不見的鴻溝。
據老師說,肩負出羽三山信仰的宗派,似乎可以大分為羽黑山系和湯殿山系這二大勢力。當然兩邊都是修驗道,但聽說有微妙的不同。
修驗道的成立與密教密切相關。
「今天是最後一天嗎?」老師吃驚地問。
「你們不知道嗎?今天是展出最後一天呀。我問了一下下一站會去哪裡展覽,工作人員卻說不知道,搞不好會跑回出羽,不是嗎?我沒錢,去不了出羽那麼遠的地方。」
「可是結果並不是嘛。」老師再一次確定說,「真遺憾吶,真珠老弟。」
「嗯。」
富與巳莫名乾脆地應道,轉向我說了:
「可是啊,那個即身佛……有點蹊蹺吶,小蓮。疤痕的形狀是很相似,但我仔細觀察過一逼後,發現了一件事。剛才的那個即身佛啊……感覺很新。」
「很、很新?」
「像是疤痕……感覺不太對勁。」
富與巳說。
4
說到我當時的心情……唔,還是滿沒意思的。
後來會發生什麼事,我當然無從得知,而且這是一場一如既往的旅行,但也正因為如此,我一如既往,掃興極了。
這裡是出羽。
我們來到了出羽。
這是我們憧憬的東北之旅。
對我而言,這真是美夢成真,然而我的旅伴怎麼會是這個傢伙?——當時我的心中充滿了這種發自根本而且不可能消除的不滿。
我們的目的地會從神奈川變更為出羽,理由大半還是與笹田富與巳的再會。
那場衛生展覽會後,我們也和富與巳見了幾次。
每次見面,祂都向我們說上一堆他在戰時度過的秋田生活。
結果我的心中源源不絕地湧出了那種近似鄉愁的酸楚感懷。
另一方面,老師似乎也湧出了什麼。雖然我完全不曉得他是肚臍湧出熱茶來,還是腦袋湧出蛆蟲來……
還是該去東北呀……
不知不覺間,我們開始如此認定。
真想去變成要去,很快地變成去了之後要怎樣,未來的東北行已經成了既定事實。
會決定去山形,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沒有選擇青森、岩手、秋田三縣,只是客氣而已。
到底是對誰客氣,這真的就不曉得了,但我們覺得貿然跑去青森似乎很危險。要是從北端出發,結果繞逼整個東北的危險性太高了。
話雖如此,選擇最近的福島的話,回程的路線上,至多就只有栃木和埼玉而已。不是說栃木和琦玉不好,但這兒已經是關東了,不是東北。
另一方面,山形位在東北正中央。
只要我們不要太離譜,應該不可能遠徵到青森或秋田去。但回程上有宮城、福島及新瀉可供選擇。我們可以在歸途上隨興造訪其中任何一地。
決定的理由非常隨便,說穿了就是想要去許多地方的誘惑,與不能去那麼多地方的自律相互傾軋——而這也是要照著預定回家的決心,與反正沒辦法照預定回家的斷念的相互傾軋……
而最後找到的妥協點,就是山形。
我們絕沒有踏破出羽三山、或是窮究修驗道之類的高尚意志。遑論主動涉入富與巳帶來的事件,更是壓根兒沒想到。
結果,我們來到了出羽。
說是出羽,也十分廣大。
置賜、最上、村山、莊內,每個地方景觀都大相逕庭。
正中央高高聳立著出羽三山,將出羽分割為內陸地區及日本海側。
我提議先去酒田或鶴岡一帶,繞過莊內平原後,沿著最上川,以迂迴山地的路線去到新莊,看過最上之鄉後,循村山、天童、山形南下,再到米澤。接著再去到福島。我覺得這會是一場充實的旅行。
然而老師似乎相當不滿。
那山怎麼辦……?
他這麼說。
我說什麼山?簡單地說,就是難道不去湯殿山、羽黑山和月山了嗎?就算問我,我也無從答起。
出羽的山十分險峻,可以想像翻山越嶺絕非一件易事。再說山雖然是山,但就算山裡有傳說,我們也無從知曉。聽我這麼說,老師便冷哼一聲,以瞧不起人的口氣說,「你在說什麼傻話啊,不是有六十里越街道嗎?」那是一條連結莊內與山形的越山道。
「那兒可是聖地啊,聖地。」
老師接著這麼說。
的確,那裡是聖地。出羽三山——有時候也包括鳥海山——從平安時代開始,就被視為神聖之地,一直是民眾虔誠信仰的對象,也是山嶽佛教的北方據點。那裡在日本也是首屈一指的靈場。
可是我們又不是要去修行。
只是去看珍奇的東西,聽珍奇的傳說罷了。我們可是妖怪痴。何苦去翻山越績?
可是老師怎麼樣都不肯接受。大概是看到真正的木乃伊,受到了刺激吧。富與巳的話也起了效果。
他整個腦袋全是即身佛了。
話說回來,那些地方光是要爬上去就不得了了,而我們只是妖怪痴,並非登山家。那真的是我們這些俗人去得了的地方嗎?完全沒有保證。不是都說未經沐浴潔齋,就沒辦法穿過結界嗎?
我試著說服他。
老師不滿了一陣子,開始說起至少要去優門海上人修行的仙人瀑布看看吧。
這也算是偶然或是有緣啊,他說。
或許是吧——我這樣的想法,就是錯誤的開端。
仙人瀑布是湯殿山的修行場。那裡似乎也被視為出羽三山的總奧之院。奇岩怪石覆蓋瀑布,還有礦泉噴出,是個絕奇的聖域。
大井瀑布的登拜口好像還有七不可思議呢——老師說。
大日寺有你喜歡的呻吟石哦——老師如此慫恿我。
然後……
我被說動了。
我對石頭和溫泉一點抵抗力也沒有。
可是,把山也算進去的話,路線就得大幅變更了。
通往出羽三山的登拜口,好像俗稱八方七口,所以似乎共有七處。
從地圖上來看,其中日本海測,莊內有手向口、七五三掛口、大綱口三處,內陸側村山一帶有本道寺口、岩根澤口、大井澤口三處登拜口。剩下的一個我就不知道了。
參拜出羽三山的路線,從為數不多的紀行文來看,似乎多是從羽黑山巡至月山,再到湯殿山這樣的走法。是因為奧之院位在湯殿山之故嗎?
如果要依這樣的路線走,就得從日本海側上山,從內陸側下山。因為相當於羽黑山門前的登拜口,是位於莊內的手向口。
如果要把山排進行程的話,首先把最上一帶當做起點,移動到莊內,然後登山,再下到村山,最後去到置賜。
這樣的話,確實可以細細地繞遍整個山形……可是不管怎麼想,我們都沒有這樣的財力。
太花時間了。
再說,
羽黑山和湯殿山之間,好像有道看不見的鴻溝。
據老師說,肩負出羽三山信仰的宗派,似乎可以大分為羽黑山系和湯殿山系這二大勢力。當然兩邊都是修驗道,但聽說有微妙的不同。
修驗道的成立與密教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