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這些傢伙是善是惡?該饒不該饒?
受害者。喪命者。
以及——葬身此地的山崎。
究竟該如何是好?
「意下如何?又市。」
三佐開口說道:
「汝與吾等俱為毫無身分之徒。寅之助大爺則是個武士,即使為人和善,可惜依然是武家之身。若求其奉只右衛門大爺之託送上性命,必將不從,吾等只能殺之。汝又是如何?就乖乖受只右衛門保護吧。」
「遺憾的是,我可沒如此順從。若要我死,可不會乖乖送上性命。」
「的確遺憾。」
眾人朝前聚攏攏。
「若願加入吾等,便可免於一死——但若寧為城內百姓之卒,同只右衛門大爺作對,便只能乖乖受死。」
殺——眾人齊聲叫喊。
看來大概不下兩百人。換作其他地方,或許難以想像,然此處可不同。既無地名、亦無人管轄,此處乃無身分者群集之地。
——說來可真諷刺,鳥見大爺。
大爺以為此處最為安全,實則最是兇險。
人群一步步朝又市聚攏。看來——這回必是難逃一死。
「餵。」
又市開口說道。這下他也和山崎一樣,難再默不吭聲了。
「殺不殺我哪由得著你們決定?就算只右衛門真如你們所言,是個值得犧牲一己性命的活菩薩。但決定生死的可不是你們,而是只右衛門這傢伙罷?」
眾人默不作答。
「哼,瞧你們,這下無話可說了是不是?方才我默不吭聲地聆聽你們一番長篇大論,話說得可好聽。然正如你們毫無身分,哪管是武士、農戶、百姓、長吏、還是非人,不也是同樣道理?大家不過是守個行規。在各自的行規下,任誰也不自由,且不分人等高低,賤者貧苦,貴者辛勞,處境同樣堪憐。因此,少在行規外看人熱鬧說人風涼話,受苦的可不是只有你們。你們那套道理,和武士看低農戶的心態有什麼不同?」
眾人並未作答,然腳步卻已停了下來。
「山崎寅之助喜與你們共處,就連銀兩也分贈給你們。而你們對大爺他百般照料,雙方可謂共存共榮。然你們只因只右衛門一句話,只因他是個武士之身,便將他給殺了。人本不該有強弱尊卑之分,身分、立場、血緣什麼的,全是胡說八道。憑什麼自認什麼人也不是?開什麼玩笑,你們根本是殺人兇手。殺了人卻沒半點愧疚,你們的確不是人。」
三佐背過身去。
「哼,要殺儘管殺吧。我雖是個無處容身的無宿野非人,但可不似你們裝模作樣地自稱毫無身分。我可是……」
我可是小股潛又市哩。
話畢,又市盤起雙腿,席地而坐。
「又市。」
三佐低頭俯視又市說道:
「方才所言——的確有理。然而,吾等已別無選擇。若為只右衛門大爺所棄,即形同頓失標的,信仰畢竟難以拋棄。因此,還是得殺了你才成。納命來吧——」
霎時,無數雙手朝又市伸去。
又市閉上雙眼。
「住手。」
此時突然有人喊道,每雙手都停了下來。又市睜開雙眼,只見人牆中出現了一道縫。
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站立其中。
此人身披白單衣,頭覆白木棉行者頭巾,腰纏多圈繩,頸掛黑偈箱,手持五鈷鈴。
——此人。
不正是又市尋覓多時的御行?
「此人不可殺。不,凡殺生均不可為。竊盜、勒索,均不可再為之。」
御行以洪亮低沉的嗓音說道。
「來、來者何人?」
「這張臉——汝等難道不復記憶?」
話畢,御行解下行者頭巾,又迅速解開纏腰繩。
「仔細瞧吧。」
御行說道。
【捌】
麴町一案事發四日後,志方兵吾收到一份投書。
投書內容甚是驚人。
其文教志方驚訝不已,久久不知該如何對處。得趕緊呈報與力。不,或許該呈報奉行,抑或應先同筆頭同心商議——
到頭來,志方還是決定上面町找愛宕萬三商量。
聞言,萬三驚慌不已,認為或應儘速央請奉行所定奪。畢竟茲事體大,絕非一介同心與岡引可解決。
投書以怪異的醜陋字跡寫道:
吾人頻頻遺人為惡,紛擾社稷數載。
令欲投案自首,以正王法。
將於根津六道稻荷堂靜候大駕。
稻荷圾只右衛門留——
當務之急——乃確認此投書是真是假。若是無視,既不會造成任何困擾,亦無須受上級斥責。不,該思索的並非前去與否,而是呈報與否。若向上呈報,不就表示自己將此事當真?
志方立刻造訪筆頭同心笹野九郎兵衛,向其出示投書。
然笹野反應也和志方相同,不知是否該上呈與力。
結果,笹野下了如下命令。
儘速前往根津六道稻荷堂,判明真偽——
看來是打算遺志方先行確認,並於期間事先疏通。依志方回報,再行決定派遣捕快、小廝、還是同心。總之,總得有人前去瞧瞧。
志方遂率萬三、龜吉兩人前往根津。
若投書內容屬實,如此人數必是無法因應。畢竟對手是個視恐嚇、殺人、放火為家常便飯的大魔頭。
二日前損料屋遇襲一案,災情甚是慘重。
計有八屋全毀,五人死於烈焰焚身,町火消亦有兩名身亡。此外,尚有傷者三十餘名、行蹤不明者三名。當然,毫無確證證明此案與只右衛門有所關聯,但該損料屋之小廝曾於二日前遭曝屍望樓。要說兩案無關,著實教人難以置信。
行蹤不明者之一,乃日前曾前往望樓收屍的閻魔屋女店東。
當然,只右衛門是否涉及望樓一案,同樣是無從確認。
若無憑據佐證,只右衛門與此兩案便絲毫沾不上邊。
不過,坊間盛傳此兩案——不,甚至其他大小事件——均為魔頭只右衛門所為。近年發生於朱引內的罪案,大多被指為只右衛門所犯。
真相無人知曉。何況只右衛門確已不在人世,即便與其真有關聯,亦是不軌之徒冒名為惡。但身分之真偽已不重要,若真有人在背後指使一切——
則此人必是個心狠手辣的大魔頭。
如今與這魔頭對峙的,僅有區區三人。
志方、萬三、乃至龜吉,士氣甚是低落。
當此低落情緒隨緊張迅速高漲,最終轉為恐懼時——
三人已抵達根津的六道稻荷堂。
只見稻荷堂周遭一片靜寂。
志方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投書,不過是有心人的惡作劇,壓根兒不足採信——志方如此心想。
不過,開門一瞧——
只右衛門果真靜坐祠堂之中。
只見一年約四十五六、體態中等、雙層濃密、眼神銳利的男子,正跪坐於祠堂中央。
受害者。喪命者。
以及——葬身此地的山崎。
究竟該如何是好?
「意下如何?又市。」
三佐開口說道:
「汝與吾等俱為毫無身分之徒。寅之助大爺則是個武士,即使為人和善,可惜依然是武家之身。若求其奉只右衛門大爺之託送上性命,必將不從,吾等只能殺之。汝又是如何?就乖乖受只右衛門保護吧。」
「遺憾的是,我可沒如此順從。若要我死,可不會乖乖送上性命。」
「的確遺憾。」
眾人朝前聚攏攏。
「若願加入吾等,便可免於一死——但若寧為城內百姓之卒,同只右衛門大爺作對,便只能乖乖受死。」
殺——眾人齊聲叫喊。
看來大概不下兩百人。換作其他地方,或許難以想像,然此處可不同。既無地名、亦無人管轄,此處乃無身分者群集之地。
——說來可真諷刺,鳥見大爺。
大爺以為此處最為安全,實則最是兇險。
人群一步步朝又市聚攏。看來——這回必是難逃一死。
「餵。」
又市開口說道。這下他也和山崎一樣,難再默不吭聲了。
「殺不殺我哪由得著你們決定?就算只右衛門真如你們所言,是個值得犧牲一己性命的活菩薩。但決定生死的可不是你們,而是只右衛門這傢伙罷?」
眾人默不作答。
「哼,瞧你們,這下無話可說了是不是?方才我默不吭聲地聆聽你們一番長篇大論,話說得可好聽。然正如你們毫無身分,哪管是武士、農戶、百姓、長吏、還是非人,不也是同樣道理?大家不過是守個行規。在各自的行規下,任誰也不自由,且不分人等高低,賤者貧苦,貴者辛勞,處境同樣堪憐。因此,少在行規外看人熱鬧說人風涼話,受苦的可不是只有你們。你們那套道理,和武士看低農戶的心態有什麼不同?」
眾人並未作答,然腳步卻已停了下來。
「山崎寅之助喜與你們共處,就連銀兩也分贈給你們。而你們對大爺他百般照料,雙方可謂共存共榮。然你們只因只右衛門一句話,只因他是個武士之身,便將他給殺了。人本不該有強弱尊卑之分,身分、立場、血緣什麼的,全是胡說八道。憑什麼自認什麼人也不是?開什麼玩笑,你們根本是殺人兇手。殺了人卻沒半點愧疚,你們的確不是人。」
三佐背過身去。
「哼,要殺儘管殺吧。我雖是個無處容身的無宿野非人,但可不似你們裝模作樣地自稱毫無身分。我可是……」
我可是小股潛又市哩。
話畢,又市盤起雙腿,席地而坐。
「又市。」
三佐低頭俯視又市說道:
「方才所言——的確有理。然而,吾等已別無選擇。若為只右衛門大爺所棄,即形同頓失標的,信仰畢竟難以拋棄。因此,還是得殺了你才成。納命來吧——」
霎時,無數雙手朝又市伸去。
又市閉上雙眼。
「住手。」
此時突然有人喊道,每雙手都停了下來。又市睜開雙眼,只見人牆中出現了一道縫。
一名身穿白衣的男子站立其中。
此人身披白單衣,頭覆白木棉行者頭巾,腰纏多圈繩,頸掛黑偈箱,手持五鈷鈴。
——此人。
不正是又市尋覓多時的御行?
「此人不可殺。不,凡殺生均不可為。竊盜、勒索,均不可再為之。」
御行以洪亮低沉的嗓音說道。
「來、來者何人?」
「這張臉——汝等難道不復記憶?」
話畢,御行解下行者頭巾,又迅速解開纏腰繩。
「仔細瞧吧。」
御行說道。
【捌】
麴町一案事發四日後,志方兵吾收到一份投書。
投書內容甚是驚人。
其文教志方驚訝不已,久久不知該如何對處。得趕緊呈報與力。不,或許該呈報奉行,抑或應先同筆頭同心商議——
到頭來,志方還是決定上面町找愛宕萬三商量。
聞言,萬三驚慌不已,認為或應儘速央請奉行所定奪。畢竟茲事體大,絕非一介同心與岡引可解決。
投書以怪異的醜陋字跡寫道:
吾人頻頻遺人為惡,紛擾社稷數載。
令欲投案自首,以正王法。
將於根津六道稻荷堂靜候大駕。
稻荷圾只右衛門留——
當務之急——乃確認此投書是真是假。若是無視,既不會造成任何困擾,亦無須受上級斥責。不,該思索的並非前去與否,而是呈報與否。若向上呈報,不就表示自己將此事當真?
志方立刻造訪筆頭同心笹野九郎兵衛,向其出示投書。
然笹野反應也和志方相同,不知是否該上呈與力。
結果,笹野下了如下命令。
儘速前往根津六道稻荷堂,判明真偽——
看來是打算遺志方先行確認,並於期間事先疏通。依志方回報,再行決定派遣捕快、小廝、還是同心。總之,總得有人前去瞧瞧。
志方遂率萬三、龜吉兩人前往根津。
若投書內容屬實,如此人數必是無法因應。畢竟對手是個視恐嚇、殺人、放火為家常便飯的大魔頭。
二日前損料屋遇襲一案,災情甚是慘重。
計有八屋全毀,五人死於烈焰焚身,町火消亦有兩名身亡。此外,尚有傷者三十餘名、行蹤不明者三名。當然,毫無確證證明此案與只右衛門有所關聯,但該損料屋之小廝曾於二日前遭曝屍望樓。要說兩案無關,著實教人難以置信。
行蹤不明者之一,乃日前曾前往望樓收屍的閻魔屋女店東。
當然,只右衛門是否涉及望樓一案,同樣是無從確認。
若無憑據佐證,只右衛門與此兩案便絲毫沾不上邊。
不過,坊間盛傳此兩案——不,甚至其他大小事件——均為魔頭只右衛門所為。近年發生於朱引內的罪案,大多被指為只右衛門所犯。
真相無人知曉。何況只右衛門確已不在人世,即便與其真有關聯,亦是不軌之徒冒名為惡。但身分之真偽已不重要,若真有人在背後指使一切——
則此人必是個心狠手辣的大魔頭。
如今與這魔頭對峙的,僅有區區三人。
志方、萬三、乃至龜吉,士氣甚是低落。
當此低落情緒隨緊張迅速高漲,最終轉為恐懼時——
三人已抵達根津的六道稻荷堂。
只見稻荷堂周遭一片靜寂。
志方不由得鬆了一口氣。看來這投書,不過是有心人的惡作劇,壓根兒不足採信——志方如此心想。
不過,開門一瞧——
只右衛門果真靜坐祠堂之中。
只見一年約四十五六、體態中等、雙層濃密、眼神銳利的男子,正跪坐於祠堂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