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你——你們瘋了。」
你們全都瘋了,又市放聲怒喊道:
「這是為何?為何非得殺了他不可?難不成是奉只右衛門的命令?」
「並非命令。」
蓬髮的老人說道。一旁的座頭把話接下說道:
「吾等所為,不過是如只右衛門大爺所望。」
「只右衛門大爺若命咱們赴死,咱們亦在所不辭。不過……」
「不過,寅之助大爺不願聽命受死,咱們只得殺了他。」
「這是為何?」
又市問道。
「為何只右衛門對你們如此重要?可是為了活命?為活命而殺害他人,本就沒道理,為活命而甘願受死,豈不是更無稽?」
「並非為了活命。」
頭結髮髻的老人——三佐說道:
「而是為了保有自身尊嚴。」
「此言何意?」
「任公事宿時的只右衛門大爺,乃一為人寬厚、待人和善的大善人。此處住民,泰半曾受過大爺之恩。若非大爺相助,吾等本應為官府所捕,或押赴寄場——甚至遭梟首處死。」
「但官府放了你們?」
「承蒙大爺相助。」
「幸有大爺關照。」
「一派胡言。」
又市朝地上憤憤一蹬。
「拿這當報恩?別裝傻了。只右衛門不是早就死了?」
「大爺沒死。那本是不白之冤,大爺絕無違法之實。」
「恣意縱放、助你們這些罪人脫罪,就官府看來,豈不就是如假包換的違法?雖不知其生前都幫了你們哪些忙,但只右衛門不就是為此,才遭梟首示眾的?」
「不。」
只右衛門大爺尚在人世,眾人異口同聲說道。
「分明已經死了。不是已遭斬首,並於小塚原(注42)示眾?」
「不。」
「何須如此頑固?你們難道還看不出,那不過是個冒牌貨?不過是某個冒用善人只右衛門名號的惡棍,借哄騙使你們供其當卒子差遣。」
並非如此,三佐說道。
「為何還不承認?」
「只右衛門大爺至今仍頻頻暗助吾等。官府欲搜捕非人、無宿人時,總不忘於事前將日期與捕快人數告知吾等。若有人遭捕,大爺亦可將其釋放。」
——原來如此。
這——就是棠庵所說的甜頭?
「如此鞠躬盡瘁助吾等度日者,除大爺外別無一人。」
「沒錯,若是冒牌貨,絕無可能對咱們關照得如此無微不至。這位叫又市還是什麼的先生不妨想想,冒險刺探奉行所及彈左衛門役所之內情,並逐一向咱們通風報信,對只右衛門大爺可有任何好處?」
好處——
當然有好處。
「為了知道這些,難道就值得你們捨命拋家、助紂為虐、奪人性命?值得你們教娃兒如此心狠手辣地——?」
難道這比性命還重要?
「當然重要。」
三佐說道:
「一眼便可看出——吾等並非尋常百姓,非農戶、工匠,更非商人。什麼也沒造,什麼也沒賣。身處江戶無從漁獵,亦非獵師或漁民,當然更非武士。吾等毫無身分。想必——汝亦如是。」
三佐指向又市說道:
「一如吾等,汝亦無身分——既非非人,亦非無宿人。」
眾人此起彼落地說道:
「若為非人頭所捕,即成非人。」
「若於搜捕無宿人時為宮府所擒,即成無宿人。」
「咱們既非寄場人夫,亦非罪人。」
「一旦成抱非人,必得束髮結髻。」
「遭流放遣送至佐渡,則得遭紋身註記,為官府掘金。」
「並非不願幹活,而是不願受迫。」
「不願受身分所限。」
咱們什麼也不是,好幾名徒眾說道:
「咱們的命運該由自己決定。若須聽命於他人……」
咱們毋寧死。
「非人頭車大人,自稱乃曾於常陸大名旗下任職家老的武士之後。」
「關八州之長吏彈左衛門大人,自稱擁有源賴朝公之由緒書(注43)。」
豈不是一派胡言?有人喊道:
「為何非得如此捏造一己出身?為何視武士後裔為尊貴,視武家為顯赫?難道武家說對便對,說錯便錯?何以須受謊稱一己出身、虛張聲勢者指為非人,供其差遣?」
吾等不甘被劃為此等人之下屬,三佐說道:
「吾等乃自由之身。既然什麼也不是,便無須受任何人差遺。若無法如此度日,吾等毋寧求死。為此,吾等任何事都願干。」
「咱們絕不遜於常人,無須受人藐視。雖貧困弱小,卻也不亢不卑。此乃大爺教咱們的道理。神佛未曾救濟吾等,惟大爺這番話可為救贖。」
「沒錯。正是大爺教了咱們,即便無身分,亦可好好將日子過下去。」
「直到如今,也僅有大爺願幫助咱們。因此……」
「對咱們而言,只右衛門大爺甚是重要。」
——原來如此。
生前,只右衛門或許真如眾人所言,是個聖人般的大善人。
甘冒觸法之險救助弱者,或許是出於濃厚的正義感驅使。然而——
似乎是出了什麼事兒,使只右衛門含冤而死。抑或是遭人謀害。
歿後,只右衛門的教誨——便被奉為信仰。
此與信奉神佛幾無差異。因此——信眾甘願為其送死、害命。
而今,此信仰為惡人所用,信眾卻絲毫不察。
不察也是理所當然。因幕後黑手,已巧妙化身為信眾帶來實質利益的救星。
借冒用只右衛門之名,此惡人使信眾堅信只右衛門尚在人世。遭極刑卻依然不死——這既是矛盾,亦是奇蹟。
既非未遭刑處。
亦非歿後成鬼。
這騙局的巧妙之處,便是使信眾相信只右衛門雖遭刑處、卻依然健在此一矛盾。如此一來,恩義為信仰所替代,親切善人則被供奉為膜拜對象。
信眾未受任何脅迫,而是出於盲從的自願自發。不將為只右衛門而死不視為無謂犧牲,而是殉教之舉。
如此一來,不信者便被貶為異端。
凡半信半疑者、違背教義者,均遭信眾攻擊、排擠,一旦遭攆出眾落便無從營生。強制者並非本尊,亦非神體,而是信眾自身。而盤據此迷信之中心者,即為熟識生前的只右衛門者——
——換言之。
即是這聚落內的住民。只右衛門生前所言,透過彼等之口傳述,成了如孔子或佛祖般的金科玉律,廣為流傳。若能善加利用此迷信——
——便可為所欲為。
無須威脅利誘,只消謊稱此乃神諭,信眾便會心甘情願鏈而走險。
殊不知冒名只右衛門之幕後黑手——
極可能便是陷害只右衛門之真兇。
一股莫名怒火在又市心底湧現,但旋告沉澱。
你們全都瘋了,又市放聲怒喊道:
「這是為何?為何非得殺了他不可?難不成是奉只右衛門的命令?」
「並非命令。」
蓬髮的老人說道。一旁的座頭把話接下說道:
「吾等所為,不過是如只右衛門大爺所望。」
「只右衛門大爺若命咱們赴死,咱們亦在所不辭。不過……」
「不過,寅之助大爺不願聽命受死,咱們只得殺了他。」
「這是為何?」
又市問道。
「為何只右衛門對你們如此重要?可是為了活命?為活命而殺害他人,本就沒道理,為活命而甘願受死,豈不是更無稽?」
「並非為了活命。」
頭結髮髻的老人——三佐說道:
「而是為了保有自身尊嚴。」
「此言何意?」
「任公事宿時的只右衛門大爺,乃一為人寬厚、待人和善的大善人。此處住民,泰半曾受過大爺之恩。若非大爺相助,吾等本應為官府所捕,或押赴寄場——甚至遭梟首處死。」
「但官府放了你們?」
「承蒙大爺相助。」
「幸有大爺關照。」
「一派胡言。」
又市朝地上憤憤一蹬。
「拿這當報恩?別裝傻了。只右衛門不是早就死了?」
「大爺沒死。那本是不白之冤,大爺絕無違法之實。」
「恣意縱放、助你們這些罪人脫罪,就官府看來,豈不就是如假包換的違法?雖不知其生前都幫了你們哪些忙,但只右衛門不就是為此,才遭梟首示眾的?」
「不。」
只右衛門大爺尚在人世,眾人異口同聲說道。
「分明已經死了。不是已遭斬首,並於小塚原(注42)示眾?」
「不。」
「何須如此頑固?你們難道還看不出,那不過是個冒牌貨?不過是某個冒用善人只右衛門名號的惡棍,借哄騙使你們供其當卒子差遣。」
並非如此,三佐說道。
「為何還不承認?」
「只右衛門大爺至今仍頻頻暗助吾等。官府欲搜捕非人、無宿人時,總不忘於事前將日期與捕快人數告知吾等。若有人遭捕,大爺亦可將其釋放。」
——原來如此。
這——就是棠庵所說的甜頭?
「如此鞠躬盡瘁助吾等度日者,除大爺外別無一人。」
「沒錯,若是冒牌貨,絕無可能對咱們關照得如此無微不至。這位叫又市還是什麼的先生不妨想想,冒險刺探奉行所及彈左衛門役所之內情,並逐一向咱們通風報信,對只右衛門大爺可有任何好處?」
好處——
當然有好處。
「為了知道這些,難道就值得你們捨命拋家、助紂為虐、奪人性命?值得你們教娃兒如此心狠手辣地——?」
難道這比性命還重要?
「當然重要。」
三佐說道:
「一眼便可看出——吾等並非尋常百姓,非農戶、工匠,更非商人。什麼也沒造,什麼也沒賣。身處江戶無從漁獵,亦非獵師或漁民,當然更非武士。吾等毫無身分。想必——汝亦如是。」
三佐指向又市說道:
「一如吾等,汝亦無身分——既非非人,亦非無宿人。」
眾人此起彼落地說道:
「若為非人頭所捕,即成非人。」
「若於搜捕無宿人時為宮府所擒,即成無宿人。」
「咱們既非寄場人夫,亦非罪人。」
「一旦成抱非人,必得束髮結髻。」
「遭流放遣送至佐渡,則得遭紋身註記,為官府掘金。」
「並非不願幹活,而是不願受迫。」
「不願受身分所限。」
咱們什麼也不是,好幾名徒眾說道:
「咱們的命運該由自己決定。若須聽命於他人……」
咱們毋寧死。
「非人頭車大人,自稱乃曾於常陸大名旗下任職家老的武士之後。」
「關八州之長吏彈左衛門大人,自稱擁有源賴朝公之由緒書(注43)。」
豈不是一派胡言?有人喊道:
「為何非得如此捏造一己出身?為何視武士後裔為尊貴,視武家為顯赫?難道武家說對便對,說錯便錯?何以須受謊稱一己出身、虛張聲勢者指為非人,供其差遣?」
吾等不甘被劃為此等人之下屬,三佐說道:
「吾等乃自由之身。既然什麼也不是,便無須受任何人差遺。若無法如此度日,吾等毋寧求死。為此,吾等任何事都願干。」
「咱們絕不遜於常人,無須受人藐視。雖貧困弱小,卻也不亢不卑。此乃大爺教咱們的道理。神佛未曾救濟吾等,惟大爺這番話可為救贖。」
「沒錯。正是大爺教了咱們,即便無身分,亦可好好將日子過下去。」
「直到如今,也僅有大爺願幫助咱們。因此……」
「對咱們而言,只右衛門大爺甚是重要。」
——原來如此。
生前,只右衛門或許真如眾人所言,是個聖人般的大善人。
甘冒觸法之險救助弱者,或許是出於濃厚的正義感驅使。然而——
似乎是出了什麼事兒,使只右衛門含冤而死。抑或是遭人謀害。
歿後,只右衛門的教誨——便被奉為信仰。
此與信奉神佛幾無差異。因此——信眾甘願為其送死、害命。
而今,此信仰為惡人所用,信眾卻絲毫不察。
不察也是理所當然。因幕後黑手,已巧妙化身為信眾帶來實質利益的救星。
借冒用只右衛門之名,此惡人使信眾堅信只右衛門尚在人世。遭極刑卻依然不死——這既是矛盾,亦是奇蹟。
既非未遭刑處。
亦非歿後成鬼。
這騙局的巧妙之處,便是使信眾相信只右衛門雖遭刑處、卻依然健在此一矛盾。如此一來,恩義為信仰所替代,親切善人則被供奉為膜拜對象。
信眾未受任何脅迫,而是出於盲從的自願自發。不將為只右衛門而死不視為無謂犧牲,而是殉教之舉。
如此一來,不信者便被貶為異端。
凡半信半疑者、違背教義者,均遭信眾攻擊、排擠,一旦遭攆出眾落便無從營生。強制者並非本尊,亦非神體,而是信眾自身。而盤據此迷信之中心者,即為熟識生前的只右衛門者——
——換言之。
即是這聚落內的住民。只右衛門生前所言,透過彼等之口傳述,成了如孔子或佛祖般的金科玉律,廣為流傳。若能善加利用此迷信——
——便可為所欲為。
無須威脅利誘,只消謊稱此乃神諭,信眾便會心甘情願鏈而走險。
殊不知冒名只右衛門之幕後黑手——
極可能便是陷害只右衛門之真兇。
一股莫名怒火在又市心底湧現,但旋告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