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只要有盞青燈籠便成了。
雖於此世卻不似此世。雖點燈卻不見光明。雖非白晝卻不似夜晚。雖昏暗但亦非漆黑。如今,此處已成人間與他界、夢幻與現實、幽冥與現世間交疊之秘境。
既非虛構,亦非事實。既非現在,亦非過去。
待一切準備就緒,太陽早已西下。
將百支燈芯悉數點燃後,與次郎立刻自燈前退下。
映照成一片青藍的房間,隨著與次郎碩大藍影的抖動歪扭搖晃。只見這藍影逐一自安靜就坐、分不出是生是死的眾與會者身上輕撫而過。
返回一白翁身邊的坐席後。
與次郎隔著燈籠,望向正對面的公房卿。
在朦朧青光下,別說是神情,就連長相也難以明辨。
即便是坐在自己身旁的老人,長相也變得難以辨識。此時在他看來,一白翁活像個一臉皺紋的野蓖坊(註:一種體型如人,但面無五官的妖怪)。
仿佛正是在等待與次郎就坐,此時紙門突然給拉了開來,圓朝在正馬引領下入場。
這位身材消瘦、眼上一對深邃的雙眼皮、看似有點兒脾氣的咄家(註:以口述落語、人情咄、芝居咄、怪談咄等為業者,亦稱落語家),先是將坐墊往旁一拉,方才就坐,接著便彬彬有禮地向大家低頭致意。
「全來齊了。」
劍之進說道。
一白翁微微頷首。
「人云世間無鬼神。」
老人突然開口說道。嗓音竟不似往常般嘶啞。
「然,亦有人云世間有鬼神。也雲議論鬼神,必將召徠鬼神。今夜,吾等將循往昔之百物語法式,於一夜間述足百則鬼怪故事。老夫乃藥研堀隱士一白翁,昔日曾浪跡諸國,如今已是垂垂老矣,僅能遺世獨居。首先,將由老夫起個頭,向諸位敘述昔日曾以這雙蹣跚老腿親臨、以這對昏花老眼目睹、以這對重聽老耳聽聞之多則奇聞異事——」
四下一片靜寂。
越後小豆洗水溺僧人致死。
擊殺八王子野鐵炮怪人。
甲斐之白藏主狐幻化為僧訓誡獵民。
小冢原之不死狐怪三度死而復生。
伊豆巴之淵舞首事件。
尾張之飛緣魔召喚火氣。
淡路島芝衛門狸為犬所噬。
瀨戶內之船幽靈震懾藩主。
能登馬飼長者吞噬活馬。
土佐七人御前肆虐害人。
品川柳女奪取人子殺之。
男鹿沖大魚島赤面惠比壽怪譚。
京都帷子辻突現女屍。
攝津天行坊大火焚毀代官所。
遠州山男擄人事件。
池袋村蛇冢幽魂肆虐。
老天狗隨火柱升天事件。
一白翁以淡淡語氣逐一敘述。雖不至於則則駭人,但無一不令人嘖嘖稱奇。
這些故事,與次郎大多曾聽說過。
況且,與次郎還知悉其中幾則怪譚的真相。雖然一旦了解個中經緯,便能明了一切不過是平凡無奇的詐術。但一旦被當成故事敘述——
可就紛紛成了怪談了。
一白翁所敘述的最後一則,便是五位鷺化身為女,泛光飛離一事。
也不知是何故,與次郎開始緊張了起來,頻頻注意公房卿的神色。但別說是臉孔,就連身軀也看不清。
與次郎業已拔除二十來支燈芯。
唯一能聽見的聲響,僅有衣裳的摩擦聲、與微微的咳聲。
房內變得益形昏暗。
接下來,輪到了印南。
印南佐以手勢動作,敘述了幾則採訪新聞時遭遇的奇事。
由於內容多半未曾聽聞,再加上說者描述得活靈活現,與次郎不禁聽得入神,有時還被嚇得不寒而慄。
印南說了十五則,與次郎也拔去了十五支燈芯。
房內變得益發黑暗。
此時看來,在座眾人已是個個貌似亡者。
亦即,自己看來想必也像個亡者,與次郎心想。
接下來,由鬼原接棒。
敘述的均是取材自江戶時代諸多隨筆的怪談。
與次郎——不,想必劍之進亦如是,幾乎悉數閱覽過這些書卷。因此,十分清楚大抵都是些什麼樣的故事。
即便如此,聆聽時仍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
或許是因鬼原的敘述頗為巧妙,帶有熱切的抑揚頓挫,但似乎不僅是如此。
此時,仿佛為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所壓迫,房內空間教人感覺十分扭曲。也不知是因房內氣氛益形緊繃,抑或空間密度益形濃縮,甚至可能是自己變得益形稀薄,教人連對些微動作也變得異常敏感。仿佛光是坐著,便要教一股氣給壓扁。
鬼原同樣是敘述了十五則。
與次郎也拔除了十五支燈芯。這下,燈芯僅剩下一半。
即便還有一半,房內也幾乎已是伸手不見五指,除了燈籠,可說是什麼也瞧不著。每個人影都變得一片模糊,個個溶入了青藍的黑暗中。雖知眾人仍端坐不動,但除此之外,一切均已無法判斷。眾人唯一能瞧見的,唯有坐在燈籠旁的與次郎朦朧的身影。
接下來。
終於輪到圓朝出場。
不過,並未讓與會者知道此人便是圓朝。
刻意先藏身密室,待房內被染成一片青藍後再引領入場,其實是為了不讓眾人察覺圓朝的身分。戴面具畢竟過於滑稽,故到頭來仍安排圓朝以真面目出場。想必無人想到,這名聞天下的名士竟會在這等規模的聚會上現身。即便或許一旦開口,仍有暴露身分之虞,但終究好過招搖入場。倘若事前便知此人是圓朝,或許聽者便要心懷欣賞名人獻技的期待。若是如此,故事說來恐怕便不夠駭人了。
敝姓出淵,來自湯島,圓朝說道。
接下來,便開始緩緩說起眾人從未聽聞的怪談。
果然巧妙。
聽來著實教人著迷。
待回過神來,才赫然發現自己的臉已轉向嗓音出處,就連身子都給探了出去。聽得正入神時,又突然給嚇個一大跳,雖看不清其他人是什麼模樣,但想必和與次郎應是沒什麼出入罷。
嘆息、吸鼻涕的聲響同時傳來,想必大家都是同樣反應。
將人誘入,又突然推出。將人釣起,又突然拋下。
果真是個高人。
故事內容、敘事技巧均屬上乘,教與次郎由衷佩服。
這果真是場豪華饗宴,與次郎心想。
在圓朝高明技巧的攪拌下,房內的黑暗原本就懾人,這下竟變得益形沉重。一字一句,教人感覺到一股無以名狀,猶如雙腿痙攣、肩頭緊繃的壓迫感。
話完一則。
拔去一隻燈芯。
話完一則。
拔去一隻燈芯。
黑暗已將周遭吞噬大半。
如今,房內境界已無可辨識。
唯有話語傳入眾人耳里。
這話語,竟化為明確實像。
原來如此,原來人就是這麼進入故事裡的。
原來得將古與今、今與古流轉替換。
悉數說完後,與次郎小心翼翼地悄悄站起。
雖於此世卻不似此世。雖點燈卻不見光明。雖非白晝卻不似夜晚。雖昏暗但亦非漆黑。如今,此處已成人間與他界、夢幻與現實、幽冥與現世間交疊之秘境。
既非虛構,亦非事實。既非現在,亦非過去。
待一切準備就緒,太陽早已西下。
將百支燈芯悉數點燃後,與次郎立刻自燈前退下。
映照成一片青藍的房間,隨著與次郎碩大藍影的抖動歪扭搖晃。只見這藍影逐一自安靜就坐、分不出是生是死的眾與會者身上輕撫而過。
返回一白翁身邊的坐席後。
與次郎隔著燈籠,望向正對面的公房卿。
在朦朧青光下,別說是神情,就連長相也難以明辨。
即便是坐在自己身旁的老人,長相也變得難以辨識。此時在他看來,一白翁活像個一臉皺紋的野蓖坊(註:一種體型如人,但面無五官的妖怪)。
仿佛正是在等待與次郎就坐,此時紙門突然給拉了開來,圓朝在正馬引領下入場。
這位身材消瘦、眼上一對深邃的雙眼皮、看似有點兒脾氣的咄家(註:以口述落語、人情咄、芝居咄、怪談咄等為業者,亦稱落語家),先是將坐墊往旁一拉,方才就坐,接著便彬彬有禮地向大家低頭致意。
「全來齊了。」
劍之進說道。
一白翁微微頷首。
「人云世間無鬼神。」
老人突然開口說道。嗓音竟不似往常般嘶啞。
「然,亦有人云世間有鬼神。也雲議論鬼神,必將召徠鬼神。今夜,吾等將循往昔之百物語法式,於一夜間述足百則鬼怪故事。老夫乃藥研堀隱士一白翁,昔日曾浪跡諸國,如今已是垂垂老矣,僅能遺世獨居。首先,將由老夫起個頭,向諸位敘述昔日曾以這雙蹣跚老腿親臨、以這對昏花老眼目睹、以這對重聽老耳聽聞之多則奇聞異事——」
四下一片靜寂。
越後小豆洗水溺僧人致死。
擊殺八王子野鐵炮怪人。
甲斐之白藏主狐幻化為僧訓誡獵民。
小冢原之不死狐怪三度死而復生。
伊豆巴之淵舞首事件。
尾張之飛緣魔召喚火氣。
淡路島芝衛門狸為犬所噬。
瀨戶內之船幽靈震懾藩主。
能登馬飼長者吞噬活馬。
土佐七人御前肆虐害人。
品川柳女奪取人子殺之。
男鹿沖大魚島赤面惠比壽怪譚。
京都帷子辻突現女屍。
攝津天行坊大火焚毀代官所。
遠州山男擄人事件。
池袋村蛇冢幽魂肆虐。
老天狗隨火柱升天事件。
一白翁以淡淡語氣逐一敘述。雖不至於則則駭人,但無一不令人嘖嘖稱奇。
這些故事,與次郎大多曾聽說過。
況且,與次郎還知悉其中幾則怪譚的真相。雖然一旦了解個中經緯,便能明了一切不過是平凡無奇的詐術。但一旦被當成故事敘述——
可就紛紛成了怪談了。
一白翁所敘述的最後一則,便是五位鷺化身為女,泛光飛離一事。
也不知是何故,與次郎開始緊張了起來,頻頻注意公房卿的神色。但別說是臉孔,就連身軀也看不清。
與次郎業已拔除二十來支燈芯。
唯一能聽見的聲響,僅有衣裳的摩擦聲、與微微的咳聲。
房內變得益形昏暗。
接下來,輪到了印南。
印南佐以手勢動作,敘述了幾則採訪新聞時遭遇的奇事。
由於內容多半未曾聽聞,再加上說者描述得活靈活現,與次郎不禁聽得入神,有時還被嚇得不寒而慄。
印南說了十五則,與次郎也拔去了十五支燈芯。
房內變得益發黑暗。
此時看來,在座眾人已是個個貌似亡者。
亦即,自己看來想必也像個亡者,與次郎心想。
接下來,由鬼原接棒。
敘述的均是取材自江戶時代諸多隨筆的怪談。
與次郎——不,想必劍之進亦如是,幾乎悉數閱覽過這些書卷。因此,十分清楚大抵都是些什麼樣的故事。
即便如此,聆聽時仍感到一股莫名的恐懼。
或許是因鬼原的敘述頗為巧妙,帶有熱切的抑揚頓挫,但似乎不僅是如此。
此時,仿佛為一股看不見的力量所壓迫,房內空間教人感覺十分扭曲。也不知是因房內氣氛益形緊繃,抑或空間密度益形濃縮,甚至可能是自己變得益形稀薄,教人連對些微動作也變得異常敏感。仿佛光是坐著,便要教一股氣給壓扁。
鬼原同樣是敘述了十五則。
與次郎也拔除了十五支燈芯。這下,燈芯僅剩下一半。
即便還有一半,房內也幾乎已是伸手不見五指,除了燈籠,可說是什麼也瞧不著。每個人影都變得一片模糊,個個溶入了青藍的黑暗中。雖知眾人仍端坐不動,但除此之外,一切均已無法判斷。眾人唯一能瞧見的,唯有坐在燈籠旁的與次郎朦朧的身影。
接下來。
終於輪到圓朝出場。
不過,並未讓與會者知道此人便是圓朝。
刻意先藏身密室,待房內被染成一片青藍後再引領入場,其實是為了不讓眾人察覺圓朝的身分。戴面具畢竟過於滑稽,故到頭來仍安排圓朝以真面目出場。想必無人想到,這名聞天下的名士竟會在這等規模的聚會上現身。即便或許一旦開口,仍有暴露身分之虞,但終究好過招搖入場。倘若事前便知此人是圓朝,或許聽者便要心懷欣賞名人獻技的期待。若是如此,故事說來恐怕便不夠駭人了。
敝姓出淵,來自湯島,圓朝說道。
接下來,便開始緩緩說起眾人從未聽聞的怪談。
果然巧妙。
聽來著實教人著迷。
待回過神來,才赫然發現自己的臉已轉向嗓音出處,就連身子都給探了出去。聽得正入神時,又突然給嚇個一大跳,雖看不清其他人是什麼模樣,但想必和與次郎應是沒什麼出入罷。
嘆息、吸鼻涕的聲響同時傳來,想必大家都是同樣反應。
將人誘入,又突然推出。將人釣起,又突然拋下。
果真是個高人。
故事內容、敘事技巧均屬上乘,教與次郎由衷佩服。
這果真是場豪華饗宴,與次郎心想。
在圓朝高明技巧的攪拌下,房內的黑暗原本就懾人,這下竟變得益形沉重。一字一句,教人感覺到一股無以名狀,猶如雙腿痙攣、肩頭緊繃的壓迫感。
話完一則。
拔去一隻燈芯。
話完一則。
拔去一隻燈芯。
黑暗已將周遭吞噬大半。
如今,房內境界已無可辨識。
唯有話語傳入眾人耳里。
這話語,竟化為明確實像。
原來如此,原來人就是這麼進入故事裡的。
原來得將古與今、今與古流轉替換。
悉數說完後,與次郎小心翼翼地悄悄站起。